① 民事訴訟侵權人承擔什麼舉證責任
侵權人證明自己沒過錯或者過錯比例較少
受害人要證明侵害關系以及自己損失與侵害之間關系
具體證明責任分擔,可以參考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不同侵權,證明責任的分配不同
② 民事證據規定與侵權責任法在舉證責任方面有什麼區別
民事證據規定,是對民事訴訟證據的一般規定,而侵權責任法的證據規定,是對侵權責任的證明。按照法律規定的效力,優先使用特別規定,當特別規定沒有法律條文時適用一般規定。
③ 一般民事侵權賠償和環境損害賠償在舉證責任上的區別
根據「誰主來張誰舉證源」的舉證規則,一般民事侵權在舉證上由被侵權人舉證證明:
(一)侵權人具有侵權行為;
(二)侵權人德侵權行為造成損害;
(三)侵權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四)侵權人有過錯。
而環境污染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被侵權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請求賠償的,應當提供證明以下事實的證據材料:
(一)污染者排放了污染物;
(二)被侵權人的損害;
(三)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與損害之間具有關聯性。
由環境污染者承擔證明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
④ 談談你對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理解
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制度,其承擔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與刑事訴訟、行政訴訟有所不同。刑事訴訟一般由公訴人承擔證明責任;行政訴訟一般由被告即國家行政機關承擔證明責任;而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的主體並不固定於原告或者被告,而是按照一定的分配原則由原、被告分擔。
一、我國民事訴訟證明責任的分配規則
1、民事訴訟證明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證明責任又叫舉證責任,它有兩項基本原則。其中,一般規則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即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含義的全面概括;二是明確了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規則。
證明責任的分配的一般原則遵循下列規則:一、有法律規定情況下,應當以法律規定為准;二、沒有法律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來確定舉證責任分配;三、沒有法律或司法解釋確定舉證責任的分配時,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承擔。因此,法官在審理案件時,首先遵循上述證明責任的一般分配規則,然後根據具體的案情來確定當事人證明責任的分擔。
2、民事訴訟中證明責任一般規則的例外。所謂「有原則,就有例外」,如舉證責任倒置規定。是指在一定情況下,不應當按照證明責任的一般性分配原則決定某個案件的證明責任分配,而應當適用與該一般原則相反的分配標准分配證明責任,即不由提出事實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證明責任,而由否認其主張存在的相對一方當事人承擔證明責任。如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等特殊侵權案件,由於原告因受客觀條件限制,原告既無舉證的條件,也無舉證的能力,要求其就損害事實與被告侵權行為存在因果關系負擔舉證責任幾乎是不可能。相反被告卻有條件、有能力舉證,在此情況下,為了平衡雙方當事人的舉證利益,更好地保護社會弱者的合法權益,民事實體法規定對這類特殊侵權行為實行無過錯責任,在舉證責任上規定了由被告負擔舉證責任,即舉證責任倒置。
設置舉證責任倒置主要有三類情況:一是實體法上為了保護特定主體,明確將舉證責任進行倒置;二是程序法上為了實現特定的價值,明確將舉證責任進行倒置;三是法律或者司法解釋均無明確規定,但為實現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特別是在舉證者的舉證能力明顯弱於對方的情況下,將舉證責任倒置。第三種情況屬於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圍。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了對特殊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分配,實行證明責任倒置:
(1)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6)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7)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8)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規則時需要注意的是:(1)舉證責任倒置規則適用的范圍一般應限定在民法通則等實體法規定的幾種特殊侵權案件和相關法律明確規定須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案件;(2)舉證責任倒置並不意味著原告不負任何舉證責任而由被告證明一切。如侵權訴訟中的原告就仍應對主張權利發生的侵權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舉證責任妨礙的推定。 所謂舉證妨礙,是指一方當事人拒不提供、銷毀、毀損其持有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從而妨礙案件事實的認定。舉證妨礙的推定,是指在一方當事人舉證妨礙的情況下,推定對方當事人的主張成立。舉證責任妨礙的推定是程序法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對舉證責任分配所做的規定。《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五條對此有明確規定:「有證據證明一方當事人持有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對方當事人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於證據持有人,可以推定該主張成立。」該條規定在審判實踐中有較好實用性,此條規定即是依舉證妨礙之推定進行舉證責任分配。它是將舉證責任分配到持有證據的當事人一方,從而在該當事人拒不提供、銷毀、毀損證據時推定該事實成立。
4、舉證責任的免除。舉證責任的免除,指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提出訴訟主張及事實理由,一方當事人予以認可(涉及身份關系除外)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當事人不需要其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免除其負擔的舉證責任。其主要情形有: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及訴訟主張明確表示認可的;眾所周知的事實和自然規律定理;根據法律規定或已知事實,能夠推斷出的另一事實;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定的事實;已為有效公證書所證明的事實;人民法院保全的證據。如當事人反駁以上事實則應負擔舉證責任。
二、我國證明責任分配的不足,或者說法官在審判實踐中確定舉證責任分配還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1、考慮個案的實體公正性。 在難以按照法律要件分配方法分配舉證責任前提下,法官在個案中確定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首先應考察舉證責任分配後可能導致的結果,如果由此而導致裁判結果不公,從而會損害司法公正性和權威性的,則應對舉證責任適當予以調整,以兼顧實體公正。
2、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不得以損害對方當事人、案外人或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的或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個人利益。個案中,如果當事人存在故意做偽證、所作陳述前後不一、濫用訴訟權利等違背誠信原則情形的,應適用加重其或減輕對方當事人舉證責任。
3、考慮當事人的舉證能力。訴訟中,當事人的舉證能力依其所擁有的資源、權力、經驗、知識、智力等因素存在較大差距。在應由法官分配舉證責任情況下,法官不應機械按照學理分配舉證責任,而應當在兼顧實體公平與程序公正訴訟目的指引下,對當事人舉證能力給予考察,綜合當事人調查取證能力、取得證據難易程度等情況恰當分配證據責任。
4、 考慮待證事實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損害原因事實發生於加害方控制領域還是受害方控制領域等多種因素,從而最終合理分配舉證責任,體現裁判結果公正性。
⑤ 民事侵權的舉證責任分配
1、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糾紛,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回任;
2、因環境污答染引起的損害賠償糾紛,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3、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4、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5、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6、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7、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⑥ 民事訴訟中承擔證明責任的訴訟主體是什麼
民事訴訟。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在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這是對一般舉證責任的規定,即誰主張誰舉證,誰就是訴訟主體。
但在特定的案由中,法律規定由被告負責舉證,這種將舉證責任指向被告的規定稱為舉證責任倒置。
下列侵權訴訟中,對原告提出的侵權事實,被告否認的,由被告負責舉證:
(1)因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2)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3)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
(4)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5)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
(6)有關法律規定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此處指的即是醫療,勞動糾紛等)。
⑦ 為什麼在民事侵權案件中要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並非所有的民事侵權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只有部分案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