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做生意有糾紛找記者有用嗎
你應該找律師才有辦法解決你的糾紛問題。
② 合夥做生意經濟糾紛
首先,入股的形式和共同投資的形式是不一樣的,樓主也一定知道,單純的入股市不參與經營和管理的,同樣,經營管理的人也無需向你透露賬目!
其次,在入股後的幾年,做生意的本錢賺回來了,那麼你應該是每年3000~5000的分配!
當初你是入股5000,22年過去了,現在的物價飛漲,當初用5萬塊可以買到一套房子,現在要用20萬,所以,他應當給你的分配利潤是當初的2倍
至於,你妹妹怎麼樣,那就沒必要說了,人情的事還是別拿到投資理財上來說了。
協商退股吧!算算帳,看是按銀行利率算,還是怎麼算,你們兄弟合計合計吧!
③ 公務員經商再惹爭議 官商關系如何處理
這則新聞在群眾間引起了很大議論,原則上,公務員是不可以經商的,可是大量法律卻無法制止這種現象,現在我們來深一層探討這個話題。 「官」「商」不分是我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一個突出難題,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公務員做生意」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公務員做生意」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一直存在,國家為此頒布了大量的法律規定,卻屢禁不止,在新時期新階段,這種現象的隱蔽性在逐漸增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公務員做生意」看似一個「老話題」,但在當前卻大有討論和研究的必要——它已經成為基層一個影響黨群干群關系、損壞黨和國家形象、影響基層政權穩定的突出問題。這種現象對基層政權的最大危害表現在,它打破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使社會的不滿情緒不斷累積,誘發群體性事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公務員做生意」為何屢禁不止?在新時期新階段,「公務員做生意」現象有哪些新演進?目前,「公務員做生意」在基層呈現出一種怎樣的分布規律?公眾對這一問題究竟如何看等等。人民論壇雜志社組織了大型社會調查,並約請多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進行深度分析。 從我們的調查來看,「公務員做生意」雖明顯違背當前的有關法律規定,但反對者有之,支持者亦不乏其人,觀點分歧很大,甚至形成了激烈的爭論。為什麼一個明顯違法的行為卻有眾多的支持者?從調查結果來看,一是在支持的對象上,主要為中下層無職無權的幹部;二是在支持的理由上,主要為基層公務員收入普遍偏低。這種支持者的聲音我們不能不重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正是導致法律規定「打折扣」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從根本上疏解、化解,這個問題就難以杜絕。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問題的復雜程度較高,解決的難度較大。有專家表示,「官」和「商」是兩條不能相交的平行線,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如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等,而其中更為重要的是創新公務員的績效和薪酬管理體制,使公務員的待遇適度。有專家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務員兼職有一定的弊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公務員如為提高收入,除了做生意、在企業兼職等當前法律明令禁止的外,其他的不宜一律禁止。也有專家認為,「公務員做生意」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進一步創新公務員管理制度,提出了新課題,是否可以對領導幹部和非領導幹部實行不同的管理標准以及強化公務員的專業化色彩等來解決。等等。 「公務員做生意」是一個難解的問題,亟待破解。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策劃引起有關決策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重視,以進一步推動對這個問題的有效解決。
④ 我和朋友合夥做生意糾紛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
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口頭合同也是合同,他有證據證明你和他簽訂了口頭合同也算數,你給了他錢就是證據之一
即使沒有合同,至少算是意向,你如果說不幹就不幹,那麼至少就得賠償對方為和你合夥做生意的花費等損失
合同法
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四條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⑤ 合夥做生意發生糾紛怎麼辦
民事糾紛協商解決,協商不成法院起訴。
《合同法》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案例:
法院:書面協議是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記者包斌斌通訊員楊甜甜王群華
如今老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閑錢都想拿來投資,拉上幾個朋友,湊上幾個親戚,大家一起做點小買賣的也很常見。可誰知這小生意里也有大學問,搭夥搭不好還會搭出糾紛,鬧上公堂。
近日,三門縣人民法院審理了兩起合夥協議糾紛案,原、被告席上坐的不是親戚就是曾經的生意好夥伴。
案例一
被告承認合夥關系法院調解解決問題
原告高某與孫某原系夫妻關系。2012年6月份,被告王某也就是孫某的姐夫,與高某和孫某商量,要他們籌錢去福建承包土地種植蠶豆。見有賺錢機會,高某讓父母將房產抵押向銀行貸款,並將20萬元投資款通過銀行轉至王某的賬戶,同年10月,高某和孫某兩人先後到了福建幫忙干雜活。
但不久後,孫某與高某發生矛盾,鬧起了離婚。為了照顧小姨子的情緒,王某稱無法繼續與高某合夥,並提出承包的土地全部由其經營,高某投入的錢及銀行貸款的利息等蠶豆收成後將一起結清(高某同意扣除其中的1萬元)。
今年4月,合夥承包種植的蠶豆大獲豐收。王某卻不肯把高某投入的資金歸還。高某多次催討無果,只得向法院起訴,請求法院依法判令由被告王某歸還給原告高某投資款本金19萬元及利息。
雙方合夥時並沒有簽訂書面的合夥協議,原告高某手裡的證據只有一張銀行轉賬匯款的憑證。所幸的是被告王某在庭審時承認合夥事實,但是要求原告高某與孫某應當先歸還以前欠被告的錢,賬算清楚才願意歸還投資款。
經過法院調解,高某同意歸還欠王某欠款,王某也歸還了高某的投資款。
原被告之間的合夥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案例二
被告不承認合夥關系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
但並不是所有的合夥糾紛都得以圓滿解決。
在三門法院之前審理的一起合夥協議糾紛。原告齊某、黃某訴稱,2011年,原告與被告張某合夥聯繫到三門某小區建築工程施工業務,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一致同意把該業務介紹給他人施工,所得業務介紹費三人均分。後原、被告一起把該業務介紹給鄭某施工。
2012年1月12日,鄭某承諾給原、被告業務介紹費43萬元,並出具了承諾書。後被告張某分三次擅自從鄭某處領取了43萬元介紹費,並據為己有。兩原告得知情況後,多次要求被告按照口頭達成的協議對業務介紹費進行分成,但遭到被告拒絕,無奈之下只好訴至法院。
庭審時,被告張某辯稱本案並不存在合夥事實,原、被告之間也沒有達成書面或口頭的合夥協議,原告提供的鄭某出具的承諾書中沒有兩原告的名字,43萬元業務介紹費是被告一人所有。
根據法律規定,雙方合夥一般必須有書面協議,且原告也沒有提供雙方存在口頭合夥協議的證據,合夥的具體比例和分成也都不確定。故此三門法院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釋法
書面協議是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一條及相關司法解釋,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夥協議,又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但具備合夥的其他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合夥協議的,法院才可以認定為合夥關系。
因此,法院認定合夥關系的主要依據是書面協議。
但在沒有書面協議的情況下,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認可也無妨,正如高某合夥中蠶豆一案,雙方之間只要算好賬目糾紛便容易化解。
如果另一方對合夥事實不認可,就如前文所述齊某、黃某一案,兩原告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合夥關系,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法院也無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俗語說「親兄弟,明算賬」,親朋好友一起投資做做生意本是好事,誰曾想這小買賣會變成大麻煩,在此法官提醒市民,投資有風險,合夥須謹慎,合夥前最好白紙黑字立下字據,以防日後出現紛爭有口說不清。
⑥ 生意上的糾紛
做生意有時候不能太老實~老實了反而吃虧~去道歉收回本錢就好了這種客人跟他們沒什麼好計較的計較起來累~~~~~~~如果還不給的話請記者暗訪他暴光這人順便幫飯店做做廣告
⑦ 親戚之間做生意的糾紛問題!請幫幫忙,謝謝!
呵呵灬灬大家都是互相幫助而已嘛灬灬來這里都是朋友灬灬可不是因為什麼財富值灬灬你的問題我媽媽也遇到過灬灬還不是親戚見的合作問題灬灬最後又翻臉不認人灬灬你的詳細問題以及簽訂的合同什麼等我不知道灬灬不過你可以打律師事物所免費法律資訊電話灬灬讓他們分析一下灬灬如果法律程序走的穩你有法律做後台心理有底到時候就理直氣壯咯灬灬加油吧灬灬
⑧ 兩家做買賣發生糾紛,市場有權利進行處分嗎
可以,只要兩家做買賣的地方屬於市場管理范圍,簽定了市場的規定和協議,兩家做買賣發生了糾紛,市場就有權利按規定的協議進行處分哦
⑨ 合夥做生意發生的糾紛
按照約定處理。
⑩ 合夥做生意 有重大糾紛!!
合夥協議是依法由全體合夥人協商一致、以書面形式訂立的合夥企業的契約。
《民法通則》規定,合夥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餘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夥、合夥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當事人未訂立書面協議,但具備合夥條件,又有兩個以上無利害關系人證明有口頭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具有合夥關系。
其實你只要能夠證明你符合上述條件,你們就是合夥關系。
另外,合夥財產包括兩部分:一是全體合夥人的出資。合夥人對合夥企業的出資是指各合夥人按照合夥協議實際繳付的出資。二是合夥企業成立後解散前,以合夥企業名義取得的全部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的資產。
所以你退夥的話不僅僅是你出的15萬,還有經營所取得的收益和所負的債務。
如果有收益的話自然好,如果有債務的話看看下面: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欠別人10萬,對外你們兩家要償還別人10萬,內部這10萬原則上由你們兩家按照出資比例承擔,但是如果欠別人50萬,那麼首先對外要絕對償還這50萬,超出出資額的,誰有錢誰出。但是超出自己出資比例的錢可以向自己的合夥人進行追償。
退夥,是指合夥人退出合夥企業,從而喪失合夥人資格。《民通意見》第52、53、54條對退夥作了具體規定:合夥人退夥,書面協議有規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規定的,原則上應予以准許。但因其退夥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考慮退夥的原因、理由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等情況,確定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其實就你講的情況,就是對方想退夥,只是他要求繼續經營手機店,所以想讓你退出。你可以拒絕他的要求,等他選擇退夥,他既然是出於想獨自獲利的想法,肯定是客觀上對你的利益造成了損害,所以你可以在分割合夥財產時向法庭要求除了你應分得的那部分外,對方給你適當賠償。
但出於親戚關系,你自己考慮要不要提出賠償的事,如果不要求賠償,你們可以不經法院,先關上門自己協商,實在不行,再考慮起訴。
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