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醫院存在過錯被判賠償多少
據悉,鄠邑區人民法院日前審結一起醫療糾紛案,一女子因產後大出血轉院治療,子宮被切除,鄠邑區一家醫院因存在過錯,被判決賠償該女子25萬元損失。
② 醫療糾紛案件已鑒定醫院方存在醫療過錯是否要賠償醫療費用
醫院方存在醫療過錯,應對因過錯造成的醫療費損失存在賠償責任。
③ 醫療糾紛如何得到賠償
與醫院談可以得到更多,他們想隱瞞失誤。正常申請得到的有條文規定的。
④ 院方和患者雙方均有過錯,導致醫療糾紛,能獲得怎樣的賠償
侵權行為的賠償要按照過錯程度來確定,醫療糾紛各方當事人都有過錯,損害後果是混合各過錯造成的,應當按混合過錯責任原則處理。根據《民法通則》第131 條的規定,如果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⑤ 醫院診斷錯誤,延誤病情,可以怎麼賠償
如果確實存在誤診的話,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和醫院予以溝通,後期的賠償問題,如果無法協商一致的話,可聯系專業醫療糾紛律師進行解決。
醫療糾紛四種處理途徑:
1、雙方自願協商(適用於賠償數額在5萬以內的);
2、向醫院所屬地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適用於賠償數額在15萬以內的);
3、向醫院所屬地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申請行政調解(能滿足患方預期的可能性很低);
4、向人民法院起訴(可以獲得公平公正的賠償)。
除了由於醫療過錯和過失引起的醫療糾紛外,有時,醫方在醫療活動中並沒有任何疏忽和失誤,僅僅是由於患者單方面的不滿意,也會引起糾紛。
這類糾紛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醫學知識,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並發症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於患者的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引起的。
⑥ 醫院的檢查報告錯誤,我能要求醫院賠償嗎
可以,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
第五章醫療事故的賠償
第四十六條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四十七條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第四十八條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願原則,並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6)體檢報告過錯醫療糾紛賠償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在醫療糾紛中實行責任倒置原則,即醫療行為是否有過錯以及是否造成損害,由醫療單位負責證明,因此醫院常常以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醫學會的鑒定結論並不是認定醫療機構是否有過錯的惟一依據,鑒定書作為證據之一還要經過質證,並結合其他證據認定。所以,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留其他證據,以便一旦引起糾紛可以更充分地主張自己的權利。
⑦ 醫療過錯賠償證據有哪些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證據都有哪些?醫療損害賠償糾紛的證據主要有: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證明雙主當事人民事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證明損害的事實發生的證據等。
一、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的證據 1、當事人為自然人的,應提交身份證明資料,如身份證或戶口本等。 2、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提交主體登記資料,如工商營業執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記機關出具的工商登記清單、社團法人登記證等。 3、當事人名稱在訴爭的法律關系發生後曾有變更的,應提交變更登記資料。 4、當事人為醫療糾紛中死者親屬的,應提交死者第一順序繼承人的證明及繼承人基本情況的證明(包括戶口卡、當地派出所證明等)。 二、證明雙主當事人民事法律關系成立的證據 門診、住院病歷、醫療費發票等。 三、證明損害的事實發生的證據 1、醫生診斷證明或傷殘證明或死亡證明書; 2、醫學會或司法鑒定機構的鑒定報告或相關的醫學文獻資料、醫療專家意見。 四、關於舉證責任倒置 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計算清單 有具體訴訟請求的,應提交訴訟請求金額的計算清單。
⑧ 什麼是醫療過錯,醫療過錯致殘的賠償標準是什麼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指由醫學會組織有關臨床醫學專家和法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運用醫學、法醫學等科學知識和技術,對涉及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有關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鑒別和判斷並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 從上述定義中可以看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以下特點: 1、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目的,是為衛生行政部門在處理醫療事故時遇到的專門性問題提供的一種技術服務。需要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解決的專門性問題包括: (1)判斷醫療行為是否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 (2)醫療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後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3)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後果中的責任程序; (4)醫療事故等級; (5)對醫療事故患者的醫療護理醫學建議。這些專門性問題是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糾紛與事故的前提與基礎。 2、鑒定機構選擇具有高度的專屬性。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只能由醫學會組織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來完成,不存在選擇其他鑒定機構的可能。 3、鑒定結論以醫學會的名義發出,不實行鑒定人個人負責制。因此,一般難以追究鑒定人的行政或法律責任。 4、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鑒定結論證據學要求顯著寬松。表現為缺乏鑒定資料和材料嚴謹的保全、固定與保存制度,原始鑒定材料與資料被塗改、遺失、毀損的情況時有發生;鑒定結論以醫學會的名義出具,無需鑒定人簽名蓋章,因此無法對鑒定人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也無法落實蜒人出庭質證和錯鑒追究制度。 醫療過錯鑒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案件中,依職權或應醫患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委託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串方所訴醫療損害結果與醫方過錯有無因果關系等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並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由此可見,醫療過錯鑒定的目的,是為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中遇到的專門性總是提供的一項技術服務。這些專門性問題包括: (1)是否存在損害事實; (2)醫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 5、損害事實與醫療過錯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王水 醫療事故賠償是醫療事故糾紛中爭議最大的話題,也是解決醫療事故問題的主要途徑,了解醫療事故賠償標准和計算方法的法律知識對於醫療事故的當事人來說十分重要。
⑨ 醫療過錯賠償標准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上的區別。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過錯是指醫療事故以外,由於醫院的過錯,造成患者人身傷害的過錯。
二、醫療事故與醫療過錯在適用法律上存在差異,從而在鑒定、賠償數額等存在明顯不同。前者主要依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後者主要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醫療事故的鑒定機構是醫學會,醫療過錯的鑒定機構是司法鑒定機構。按照醫療事故賠償所得要低於按照醫療過錯賠償所得。由於醫療事故鑒定被限定在糾紛醫院所在地的醫學會,鑒定的專家和糾紛涉及的醫院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被認為是兄弟之間的鑒定,鑒定專家不需對鑒定結果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其鑒定的公正性被廣泛質疑。醫療過錯的鑒定機關沒有地域限制,且鑒定人員為法醫,鑒定人員對鑒定結果負責,鑒定相對公正,曾經有統計,在不被鑒定為醫療事故的醫療侵權中,有70%以上被鑒定為醫療過錯。
之所以出現醫療事故與醫療過錯的區分,除了與目前法制現狀有關外,很重要的原因與目前醫療事故鑒定缺乏公正有直接的聯系。由於醫療侵權的特殊性、復雜性,此二元制的現象將在很長一段時間持續存在。
三、關於醫療事故與醫療過錯的關系,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中應當處理好《民法通則》與《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之間的關系。對於鑒定機關認定不構成醫療事故,但在審理中有證據能夠認定醫療機構確實存在過錯,應當根據《民法通則》關於過錯責任的認定,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責任。
四、醫療事故鑒定與司法鑒定的關系。在醫療事故糾紛處理過程中往往涉及多個鑒定,以至重復鑒定。對此,根據最高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的規定,在訴訟中,交由醫學會組織鑒定。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當事人要求對醫療機構的過錯以及傷殘等級進行鑒定的,按照《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組織鑒定。
五、醫療糾紛中舉證責任倒置與正置的關系。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中的規定是舉證責任的倒置,但只是部分舉證責任倒置,即涉及醫方是否有醫療過錯,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負舉證責任。關於患者與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醫患法律關系,患方是否存在損害事實、是否存在實際損失、損失多少等,屬於舉證責任正置,舉證責任在患方。只有患者提供的證據達到《民訴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人民法院才予立案受理。經過審理,只有患方對其負有舉證責任倒置才有意義。否則,應當依法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