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影視作品截圖是否算侵權
用於個人學習和欣賞,不構成侵權。
B. 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
影視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享受版權。其他人想要播放影視劇或是版權的,首先就要取得影視劇真正版權人的同意才可以,否則擅自使用的就會被認定為侵犯了權利人的著作權。那麼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相關知識。影視作品版權被侵權該怎麼維權1、雙方自行調解影視劇版權被侵犯,被侵權人可以自行調解,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導致被侵權人名譽受損的,還可以要求侵權人通過各種合法方式恢復名譽。2、到法院起訴如果侵權人不願意調解,或者調解不成功,被侵權人可以到法院起訴。不過,在這里需要注意地是,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從著作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在我國,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數額的主要方法如下:1、影視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如合理的許可使用費,權利人為維護權利的合理開支(律師費、調查取證費用、交通差旅、文印等);2、盜版影視劇侵權人的違法所得,如銷售所得、營業利潤、凈利潤等。3、法定賠償,就是當影視劇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沒辦法確定的時候,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確定賠償數額。不過,一般就是從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後果等情節綜合確定。最後,一般侵犯影視劇作品版權的,如果是反響較大的作品,那版權所有人受到的損害就會變大,如果就損害賠償發生糾紛,損失又較大的,建議可以直接找個專業律師訴訟維權。
C. 國內最大網路影視作品侵權案告破了嗎
近日,記者從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獲悉,經過大半年的辛勤努力,國內最大的網站侵犯著作權案告破,一度熱鬧的「迅播影院」被警方打掉。據悉,該侵權網站涉嫌非法發行影視作品34835部,數量為國內同類案件之最,主要犯罪嫌疑人從中獲得非法廣告經營額800餘萬元。此案也是2017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重點案件。
對網路侵權盜版「零容忍」
作為2017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掛牌督辦的重點案件,該案是「劍網2016」專項行動期間,江蘇省破獲的最大一起網路類影視作品侵犯著作權案。該案的成功偵破,得益於政府各部門的統一協作和企業、社會的廣泛支持。
近年來,很多斥巨資拍攝的大片在公映前都出現過被盜版傳播的情況。盜版極大地影響著影片的製作、宣傳和發行。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版權局、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聯合發起的「劍網行動」,突出整治未經授權非法傳播網路影視作品,對網路侵權盜版行為「零容忍」。
鎮江市版權局副調研員、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主任周連鎖說:「網站侵犯著作權案危害巨大,侵犯了權利人的著作權,擾亂了文化市場秩序,還造成了國家稅收流失。」
嚴厲打擊侵權行為,保護作者合法權益。
D. 影視劇照版權問題
不是商業用途的話,是可以使用的。
如果是商業用途的話,肯定是要獲得所有人的批准和授權的。
E. 影視劇照演員是否享有肖像權
一、影視劇照可否成為演員的肖像 肖像是採用攝影、繪畫及其他造型藝術手段反映(再現)自然人包括五官在內的外觀形象的作品,肖像還是自然人人格利益的體現。影視劇照中的演員形象也表現了演員的個性特徵,即使是同一個角色,不同的演員塑造的藝術形象也有所不同,因此必然承載著演員的人格利益。 由此可知,如果影視劇照能夠反映影視演員本人的外觀特徵,能夠足以使他人辨認出主要表現的是哪位演員,則應認定該劇照具有肖像的特徵,在法律上應視為該演員的肖像。 二、影視劇照所涉肖像權的含義及其內容 肖像權,就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對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利。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包括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兩部分。 肖像權的主要內容包括肖像製作權、維護肖像完整權和肖像使用權三方面。肖像使用權意指自然人有權決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由何人使用、為何使用肖像等問題。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有權使用肖像的人也不得違反肖像權人的授權使用其肖像。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使用其肖像,或者有權使用肖像的人超越授權使用肖像的行為,都被認定為是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影視劇照由於符合肖像的法律特徵,自然其中的演員對此享有肖像權。如果只是因為是影視劇照,不是生活照就不保護演員對此的肖像權,顯然是不合法理的。 三、影視劇照中演員肖像權與影視劇製作方著作權的沖突 雖然影視演員對於其生活照與影視劇照都可享有肖像權,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影視演員在同意參加影視劇的演出時,除非有特別約定,其對整部作品是無法主張肖像權的。演員的同意出演,意味著其對製作方製作、使用其肖像的授權,是演員對自己肖像權使用權的出讓。實際上,這一行為本身也正是演員對肖像權行使的表現。這種肖像使用權的出讓與轉讓只發生在演員與製作方之間,且只能是部分地、有限地轉讓。 但是,並非演員對影視劇照絕對不能行使肖像權。通過分析可看出,戲劇尤其是影視角色的扮演者在不妨害製作方著作權、導演和美工師的角色造型權時,可以享有對影視劇照的肖像權。這不僅是因為表現演員突出形象的影視劇照具備肖像的法律特徵,符合肖像的法學定義,還因為作為一種獨立於影視劇之外的靜止影像,更突出了演員的外在形象特點,演員本人的人格利益體現亦更加明顯。從引導社會的價值取向的功能來看,此時保護演員的肖像權較之保護著作權,具有更大意義。 同時,還應看到影視劇照實際上是一個多種權利的復合體。因此,即使是作為著作權人的影視劇製作方,在使用影視劇照時也有一個合理使用的問題,超出這一合理范圍,就可構成侵權。如果允許製作方無限制使用或有權許可商家隨意地、營業性地使用影視劇照,那麼恐怕就會有製作方為牟取不當利益大量出售影視劇照使用權。因此,明確演員享有對影視劇照的肖像權,也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
F. 電影劇照我拿來做我企業宣傳,侵權嗎會出現是什麼後果!
你這么問那肯定你就不是劇照版權所有人或其他權利人了,這樣的話,經過劇組允許的話就OK,不然肯定構成侵權,這有過先例。
通俗點說,未經允許,被劇組發現了,大多情況下都會把你的企業告上法庭,賠償不說,還會要求公開道歉;如果你用的劇照上有某某影、歌星,扮演的又是非特型角色的演員,即沒有具體原形的人物,其劇照反映角色與演員本身特徵相一致,那其主張肖像權是受法律保護的,這樣一來後果就更厲害了,他們是一定會委託律師投訴法院的,說不定還會引來一大批的明星們聯名上書力挺並要求嚴懲,到時候想不出名都難啊。具體的賠償責任法院要根據行為人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後果和影響來確定,情節不嚴重的話不用坐牢,但勸你還是不要這么做,先找劇組簽個合同再宣傳,或者乾脆用其他方法吧。
給你看個例子: 演員劇照的肖像權保護問題
繼著名演員游本昌「濟公」劇照被營利性使用而發生糾紛後,各地不少影、歌星紛紛投訴或通過律師交涉。如老幼皆知的某影星劇照被某酒廠用於廣告,其委託律師投訴法院要求保護;一批歌星劇照被用於服裝設計書,歌星們便聯名上書。
法律規定:侵權認定標准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於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釋對侵犯肖像權也作出一些相應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39條規定:以贏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作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除此之外,惡意毀損、玷污、醜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賠償損失。因此,如肖像權受到侵害,公民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如果侵權人置之不理,公民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強制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對無營利目的的侵害肖像權行為,肖像權人有權要求賠償精神損失;對以營利為目的的侵害肖像權行為,肖像權人既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又有權要求侵權人對侵害肖像權所造成的物質上的損失,進行經濟損害賠償。
承擔方式:
我國的侵害肖像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是民事責任方式。該民事責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其中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為非財產性責任方式,賠償損失為財產責任方式。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侵權責任的確定一般是:一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是以營利目的作為賠償的標准。即無論是否「情節嚴重」,也無論是否贏利,只要非法使用的目的是為了贏利,且肖像權人要求賠償的,侵權人就必須承擔賠償責任。二是對於非以營利為目的的侵害肖像權的,就是說侵害肖像權精神利益損害賠償的確定,是以「情節嚴重」這一基本標准為標准。情節輕微,不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不判定物質方面的賠償。
G. 影視著作權常見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1、直接侵權未經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以任何方式復制、出版、發行、改編、專翻譯、廣播、表屬演、展出、攝制電影等行為,均構成對著作權的直接侵權。這種侵權行為是主要打擊的對象。
2、間接侵權是指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是他人侵權行為的繼續,從而構成間接侵權;或某人須對他人的行為負一定責任,而他自己並沒有直接從事任何侵權的行為。
3、違約侵權這種侵權行為主要發生在著作權轉讓及著作權許可活動中,如著作權受讓人或被許可人違反合同約定,擅自超出轉讓協議或許可協議的約定使用著作權。這種行為既構成違約又構成侵權。這種情況在計算機軟體轉讓與許可使用中發生比較多。
4、部分侵權侵權行為人不是全部復制、改編、翻譯或以其他方式不經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使用他人的作品,而是部分侵權使用他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