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追償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追償是保險標的發生損失後,保險人以代位求償權向第三者責任方提出索賠的行為。
追償權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一種請求權,一種准許權,這種權利基於一定的前提基礎法律關系而產生,專屬於一定的民事主體。
在司法實踐當中,追償權一般有下列幾種:
一、保險公司在對財險進行賠付以後,對於侵害人取得追償權(由被害人轉讓);
二、擔保人保證人替債務人償還債務後取得對於債務人的追償權;
三、單位在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後對於犯有錯誤造成侵權的有責任的個人,可以追償,這也是一種追償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保證人所享有的追償權,在本質上是一種代位請求權,也就是保證人在清償債務後,代替原債權人的地位,在其與債務人之間形成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1)民追償權糾紛解釋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侵權責任法》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產品缺陷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擔保法》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
第五十七條 為債務人抵押擔保的第三人,在抵押權人實現抵押權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七十二條 為債務人質押擔保的第三人,在質權人實現質權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② 追償權案件適用最高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嗎
追償權案件,應當適用擔保法,不適用最高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擔保法》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③ 追償權和追索權的區別是什麼
追償權是指保證人替債務人還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而追索權是指在金融活動和票據流通過程中,票據持有人在付款人拒絕付款時,向票據的背書人和出票人索回票款的權利。
即追償權和追索權的區別:權利主體不一樣,前者保證人,後者票據持有人(債權人);適用范圍不一樣,前者債務擔保,後者票據流通
追償權,從在字面看就知道是追究補償的權利啊。還有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法律賦予付出一定義務的人一種經濟上的請求補償的權利。這種權利在行使之前僅僅是一種可能,只有在專屬於有追償權的人主張的時候才產生實體的法律意義,因而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這種權利基於一定的基礎法律關系而產生,專屬於一定的民事主體。
④ 民事案件中追償權與民間借貸的區別
追償權,是法律賦予付出一定義務的人一種經濟上的請求補償的權利。這內種權利在行使之前僅僅是容一種可能,只有在專屬於有追償權的人主張的時候才產生實體的法律意義,因而是一種不確定的債權,這種權利基於一定的基礎法律關系而產生,專屬於一定的民事主體。
借貸關系實際上是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本於權利義務相對原則,相對於債權者為債務,即必須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義務。因此債之關系本質上即為一司法上的債權債務關系,債權和債務都不能單獨存在,否則即失去意義了呢。
追償權在實現之前存在不確定性,而債權(借貸)具有確定性與明確性。
⑤ 追償權的定義是什麼
保證人追償權又稱「保證人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得請求主債務人償還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民法通則第89條也規定:「保證人履行債務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保證人追償權的成立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保證人追償權
保證人向債權人履行了保證債務
不論保證人依何種方式履行債務,也不論保證人是履行了全部還是部分債務,只要保證人承擔了保證責任,就可享有追償權。
因保證人的履行而使債務人免責
所謂使主債務人免責,是指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因保證人的履行而消滅,並非指債權債務消滅。債務人非因保證人的保證債務的履行而免責的,保證人不享有求償權。例如,債務人因自己的清償行為而免責時,即使保證人又履行了保證債務,保證人也不享有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於此情形下,保證人只能依不當得利的規定請求債權人返還。
保證人履行保證債務無過錯
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上有過錯的,保證人喪失求償權。例如,保證人在債權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時,應行使主債務人的抗辯權而未行使,致使承擔了不應承擔的責任的,在此范圍內,保證人喪失向主債務人追償的權利。又如,保證人在為清償或其他免責行為後,應當及時通知主債務人,以免造成主債務人的重復履行。如保證人在履行保證債務後怠於通知主債務人,致使主債務人善意地再為履行時,保證人也喪失追償權
⑥ 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追償權糾紛」
法院認定民間借貸一般看三個證據:借款合同,轉賬憑證(現金交付的需要說明現金的來源)以及收條。如果借款是轉賬的話,法院可能會要求提交轉賬憑證,如果是現金交付的話需要對現金的交付的具體情形以及現金的來源組成做一個說明。法院在綜合各項證據的基礎上作判定。
⑦ 什麼是追償權糾紛
追償權糾紛包含兩神情況,一是擔保責任追償權糾紛;二是合夥債務追償權糾紛。
擔保責任追償權,又稱為代位求償權,是指為債務人提供擔保的第三人,在承擔了擔保責任後,享有的向債務人追償的權利。擔保人只要按照擔保合同的約定向債權人清償或者依據法律規定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即可取得對債務人的償還請求權,即追償權。根據《擔保法》第31條的規定,保證人在承擔保證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理論上將保證人的這種權利稱之為保證人追償權,《擔保法》的這一規定是明確賦予保證人的。至於物上保證人也同樣享有追償權,《擔保法》第57條規定了第三人作抵押人時對債務人享有的追償權,這一規定同樣適用於第三人作出質人時的情況。另外,擔保法司法解釋特別規定將保證人的追償權同樣賦子承擔了過錯賠償責任的尤效擔保的擔保人,開了過錯責任可以追償的先例。因此,擔保人的追償權成為保證人、物上保證人以及無效擔保人均享有的一項民事權利。
⑧ 什麼是追償權
追償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對被行政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予以賠償之後,對於有過錯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追回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權利。
拓展資料:
《中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行政機關行使追償權的前提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實施致害的行政侵權行為在主觀上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心理狀態。
如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行政侵權行為主觀上無過錯,或者因知識欠缺、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又盡了一定努力而造成侵權損害的,行政機關就不能責令其承擔賠償責任,應免予追償。
追償權的設立對於防止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違法亂紀,督促其善盡職守,避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因畏懼承擔賠償責任而不敢勇於行使職權的情況發生,提高行政效能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