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買房者應該如何維權
代理商並沒有提供他把錢已經給了開發商的轉賬記錄。我建議你立即向法院起訴代理商。可能這是消費欺詐。
房屋買賣合同履抄行期限比較長,且房屋的價格本身就比較高,在履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出現糾紛後建議大家協商解決,如果說是協商不成的,大家可以起訴到法院解決。這種情況你問買房糾紛找哪一個部門,事實上最終如果協商不成是要找法院處理的,只能起訴處理。
因此,如果出現了類似的糾紛,建議大家最好先咨詢一下當地的律師,說明案件的詳細的情況之後,讓律師給你出具相應的意見,看看怎樣起訴能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叄』 買房糾紛怎麼處理
購房糾紛如何解決?
回答1、按照購房合同中關於交付房產證時間的約定,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解決,沒有約定的按法律規定來解決。根據最高院《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司法解釋》的規定,自合同訂立之日起(預售房為交房之日起)90日內,購房者應取得房屋權屬證書,否則就可以追究開發商的違約責任。
其次,如果超過約定或法律規定的期限,由於開發商的原因使購房者沒有拿到房產證的,購房者可以向開發商主張逾期辦證的違約責任。合同中明確約定了逾期辦證違約金的,依合同約定主張,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或者損失數額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主張逾期辦證違約金。
回答2、交房的時候,業主都有驗房這一步,來檢驗房屋質量。根據法律規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後,購買者認為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的,經工程質量監督單位申核驗確定情況屬實的,購買者有權退房,開發商也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回答3、購房者遇到逾期交房等違約違法行為,應根據自身需求並結合開發商補救情況選擇要房還是退房。具體來講,如果開發商能夠盡快完善各項證件、手續,盡快使房屋滿足交付條件、確保將來能夠辦理房屋權屬證書,購房者可以選擇要房。當然,即使合同得以繼續履行,購房者也有權追究開發商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或要求賠償損失。
另外,購房者也可以根據開發商未辦理預售許可證等手續為由,要求解除合同或確認合同無效,如果合同被解除或確認無效的,開發商依法應當返還購房者已付購房款、利息並賠償損失,如果購房者認為開發商的行為構成欺詐,購房者還可要求開發商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回答4、「訂金」與「定金」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這是開發商規避法律責任的慣用做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
在商品房交易的過程中,買家履行合同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若買家不履行合同,則無權要求返還定金,若是開發商不履行合同的,則應雙倍返還定金。
而訂金並非一個規范的法律概念,實際上它具有預付款的性質,並不具備擔保性質。在商品房的交易過程中,如買家不履行合同義務,並不表示他喪失了請求返還訂金的權利;反之,若開發商不履行義務亦不須雙倍返還訂金,但這並不意味著合同違約方無須承擔違約責任。
上述的內容介紹了關於常見的購房糾紛有哪些這個問題,不同的購房糾紛解決的方法不一樣。比如說常見的有房屋質量問題啊還有開發商推遲辦證等問題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解決。所以說關於購房糾紛如何解決的這個問題,可以參考上述的內容進行解決,找到比較適合的解決方法。
『肆』 買房遭遇房產糾紛如何維權
在民商事糾紛爭議解決途徑中,訴訟和仲裁是我國兩種不同的司法程序專,兩者在程序上大屬體相同,但因管轄機關不一樣,形式上會略有不同。首先是受理管轄,仲裁的管轄機構是各仲裁委員會,一件糾紛若要適用仲裁管轄的前提是雙方必須存在約定有效的仲裁條款,也就是說雙方必須明確約定如果出現了爭議,由某家仲裁委員會進行管轄審理,這樣才能適用仲裁程序。而訴訟管轄則無需約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到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當然在合同糾紛中,雙方當事人可以就多個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約定管轄。其次,仲裁裁決一裁終局,當事人不得上訴,而法院訴訟一審判決後任何一方當事人均有權提出上訴,進入二審程序。在具體操作程序上,訴訟仲裁並無太大的差別,都是先立案、提交相關證據材料、被告/被申請人提交答辯狀、開庭、判決/裁決這一套程序,這套程序看似簡單,但其中所隱含的復雜細節難以估量,律師建議,如果大家沒有相關訴訟經驗,在訴訟之前一定要了解各項訴訟程序或者咨詢律師來進行應對,否則會產生較大的訴訟風險。
『伍』 房產糾紛怎麼維權 五步驟
第一步:
爭議雙方協商解決房地產爭議雙方直接協商是目前解決房地產爭議的最常見途徑。針對房產交易過程中自身權利受到侵害的情況,購房者可以以口頭、書面等多種形式與房屋銷售方直接溝通,指出問題並商議解決辦法。
第二步:
求助於消費者協會商品房購銷產生爭議,解決過程中單個購房者與開發商相比處於弱勢,購房者可將商品房購銷糾紛投訴於當地消費者協會,求助消費者協會對相關商品房購銷糾紛的買賣雙方進行調解、處理問題。
第三步:
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調解處理針對所購商品房存在的與購房合同不符、施工質量、延期交付、物業管理、虛假廣告、收費等問題,購房者可向包括地方建設委員會、規劃委員會、房管局、工商管理等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投訴並申請調解、處理。
第四步:
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房地產交易過程中出現的法律規定應由行政機關處理的行政爭議之外的糾紛,如購房合同的履行等問題,購房者可依據購房合同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另行簽訂的仲裁協議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委員會的仲裁結果對雙方當事人均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五步:
通過法院司法途徑購房者通過協商、調解無法解決的房地產爭議問題,可通過司法途徑,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解決相關問題。小貼士:購房者在選擇解決房地產爭議的途徑時,應立足於解決問題,分清不同的法律、利害關系,而不要引起訟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