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合同糾紛處理制度

合同糾紛處理制度

發布時間:2021-03-17 06:31:26

A. 論述一下合同爭議的解決機制

合同爭議是由雙方合同因某一方違規合同條款而另一方可能有某些原因對此條款有著相關的自然原因或經濟原因的牽扯而不使另一方不得不違犯合同某條款而引起的糾分。由此有某一方申訴,可根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向勞動合同爭議委員會申訴,由勞動合同爭議委員會調解或裁決。

B. 處理合同爭議的的方法有那些

中華人民 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9號

《合同爭議行政調解辦法》已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長 王眾孚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日

第一條 為規范合同爭議調解工作,及時解決合同爭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根據國家有關法律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調解合同爭議,適用本辦法的規定。

第三條 調解合同爭議,實行雙方自願原則。

第四條 調解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公 平合理。

第五條 除雙方當事人要求外,調解不公開進行。

第六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法人、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相互之間發生的以實現一定經濟目的為內容的合同爭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條 申請調解合同爭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申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

(二)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根據;

(三)符合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受案范圍。

第八條 下列調解申請不予受理:

(一)已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已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

(三)一方要求調解,另一方不願意調解的。

第九條 申請合同爭議調解,應當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交書面調解申請和合同副本。

合同爭議調解申請應當寫明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申請的理由和要求,申請日期。

第十條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收到調解申請後,應當認真審查有關材料。對被申請人同意調解,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五日內予以受理,並通知雙方當事人提交有關證據材料、法定代表人證明書、授權委託書以及其他必要的證明材料。對被申請人不同意調解,或者雖然同意調解,但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五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 受理合同爭議調解申請後,應當指定調解員一至二人進行調解。簡單的合同爭議案件,可以派出調解員就地進行調解。

第十二條 當事人發現調解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不能公正處理案件的,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其迴避;參加辦案的調解員認為自己不宜辦理本案的,應當自行申請迴避。

調解員迴避後,另行指定調解員。

第十三條 調解員應當提前將調解時間、地點通知當事人。

第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

第十五條 調解員調解合同爭議,應當擬定調解提綱,認真聽取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如實做好調解筆錄,積極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調解協議。

第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因正當的或者對方當事人可以諒解的理由不參加調解或者中途退出調解的,可以延期調解。

第十七條 一方當事人不願意繼續調解的,應當終止調解。

第十八條 合同爭議涉及第三人的,應當通知第三人參加。調解結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徵得第三人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終止調解。

第十九條 調解成立的,雙方當事人應當簽署調解協議,或者簽訂新的合同。

調解協議或者新的合同一式三份,雙方當事人各保留一份,另一份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存檔。

第二十條 調解不成立或者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二十一條 合同爭議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兩個月內調解終結。遇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一個月。

第二十二條 調解終結後,應當製作調解終結書。

調解終結書應當寫明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代理人姓名、職務,爭議的主要事實,當事人的請求和調解結果,並由調解員署名,加蓋合同爭議調解專用章。

應當事人的要求,調解終結書可以送達給當事人。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C. 合同糾紛都有哪些解決辦法

合同糾紛是交易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糾紛,現實中因為合同的類型不同,因此導致出現合同糾紛的情況也不太一樣。但是在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上面一般來講就只有那麼幾種。下面,找法網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合同糾紛解決方式具體有哪些。
一、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主要有: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等。
1、協商
合同當事人在友好的基礎上,通過相互協商解決糾紛,這是最佳的方式。
2、調解
合同當事人如果不能協商一致,可以要求有關機構調解如,一方或雙方是國有企業的,可以要求上級機關進行調解。上級機關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而不能進行行政干預。當事人還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機關、仲裁機構、法庭等進行調解。
3、仲裁
合同當事入協商不成,不願調解的,可根據合同中規定的仲裁條款或雙方在糾紛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4、訴訟
如果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後也沒有達成仲裁協議,合同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尋求司法解決。除了上述一般特點之外,有些合同還具有其自願的特點,如涉外合同糾紛,解決時可能會援引外國法律、而不是中國相關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二、如何選擇合同糾紛的解決方式
仲裁與訴訟制度各有優劣勢,二者形成相互補充的狀態,也構成了我國基本的法律裁判程序。因此,當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糾紛的解決方式。
1、關於效率。
當事人發生糾紛一般都希望盡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以避免投入更多的財力、時間成本。在這點上,仲裁比較占優勢。首先,仲裁的受理和開庭程序相對簡單,訴訟相對復雜;其次,仲裁實行一裁終局,裁決立即生效。訴訟實行兩審終審,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還可上訴,並且提起上訴程序仍需時間:再次,目前訴訟的案件呈上升趨勢,而人民法院的訴訟資源有限,加之案件的復雜程度、法官的判案水平、社會不良風氣的干擾和影響等因素,一個案件從人民法院受理到判決生效,往往需要較長時間。
2、關於靈活性。
在仲裁中,當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仲裁機構、選擇仲裁員,甚至選擇仲裁的時間和地點,選擇適用的實體法。特別是可以據仲裁員的經驗、閱歷、職稱、學歷、品行素養、仲裁水平等諸多方面來自由選擇自己信任的仲裁員。而訴訟則基本確定了受理的法院、審判員、審判的程序、時間及地點。當事人只能通過調整自己的相關情況來應對訴訟。
3、關於專業性。
有些糾紛的事實判別強於法律判斷,而這些事實判別又需要相當豐富的專業方面的知識,這正是仲裁機構既具社會威望、又具備權威的相關專業知識且熟悉法律規范的專家仲裁人員的優勢,因而審理案件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有利於這些糾紛的解決。而法院的法官往往只具有法律的專業知識,對糾紛所涉的專業知識不一定了解,在事實認定上可能存在不足。
4、關於權利救濟。
仲裁是一裁終局,在快捷方便的同時,又失去了二審的監督作用,沒有了當事人進一步主張權利的迴旋餘地。當然在法定情況下,當事人是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而訴訟本來就是二審終審,即便是發生了法律效力的判決,當事人還可以向上級法院申請再審,救濟途徑相對更廣。

D. 企業處理合同糾紛有什麼原則

處理合同糾紛的原則是:
1、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法律沒規定的,以國回家政策或合同答條款為准。
2、以雙方協商解決為基本辦法。糾紛發生後,應及時與對方當事人友好協商,在既維護本項目部合法權益,又不侵犯對方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互諒互讓,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3、因對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堅持原則,保障我方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尊重對方的合法權益,主動承擔責任,並盡量採取補救措施,減少我方損失;因雙方責任引起的糾紛,應實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決。
4、在處理糾紛時,應加強聯系,及時通氣,積極主動地做好應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諉、指責、埋怨,統一意見,統一行動,一致對外。
5、合同糾紛的提出,加上與當事人協商處理糾紛的時間,應在法律規定的時效內進行,並必須考慮有申請仲裁或起訴的足夠的時間。

E. 圍繞合同法結合實例談合同糾紛及爭議處理辦法

合同爭議,又稱合同糾紛,是指合同當事人之間對合同履行的情況和不履行或完全履行合同的後果產生的各種糾紛。
爭議解決方式一般分為四類 一是爭議發生後當事人雙方自行協商解決;二是 調解;三是提交仲裁機構 ;四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協商:
1、 發生糾紛時,如合同未約定糾紛解決方式, 那麼首先要考慮雙方協商解決。這樣既簡便易行,又能節約時間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又有利於維護合同雙方當事人的關系;其為上策。
2、當事人達不成 和解協議的可以根據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同時和解並非當事人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
二、仲裁:
1、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申請仲裁有一個法定前提 當事人雙方有仲裁協議;沒有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不予受理。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 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 仲裁事項;
(三) 選定的仲裁委。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仲裁委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2、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
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在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或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機構是依照法律規定成立的專門裁決合同爭議的機構。其裁決具有法律效力。仲裁委不按行政區劃 層層設立。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社區的是設立。
3、 仲裁庭的組成
仲裁庭可以有三名仲裁員或一名仲裁員組成。有三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
當事人約定由三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的,應當各自選定或者各自委託仲裁委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者共同委託仲裁委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員是首席仲裁員。
4、裁決書效力
經人民法院判決後不得再採用調解、協商、仲裁的方式解決,但是經協商、調解、仲裁仍不解決爭議的,可以最終選擇人民法院判決解決爭議。

F. 合同糾紛的解決措施順序

根據合同法,可以通過以下步驟解決糾紛:和解、調解、裁決、訴訟。
(1)和解。和解是指當事人因合同發生糾紛時可以再行協商,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達成一致,從而解決糾紛的方式。和解是當事人自由選擇的在自願原則下解決台同糾紛的方式,而不是合同糾紛解決的必經程序。當事人也可以不經協商和解而直接選擇其他解決糾紛的途徑。

(2)調解。凋解是指在第三人的主持下,通過運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調解有兩種方式一是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二是行政調解。主要特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居中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調解。申請行政調解的糾紛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申請人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有明確的被申請人、具體的調解請求和事實根據;符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范圍的規定。但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或者已經向仲裁機構申請裁的。從及一方要求調解另一方不同意調解的,調解申請不於受理。 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即應當按照調解協議書履行各自的義務。由於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可以採用其他方式來解決爭議。

(3)仲裁。仲裁是指發生合同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根據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後達成的仲裁協議,將糾紛提交仲裁機關進行裁決並解決糾紛的方式。仲裁具有「准司法」性質,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4)訴訟。訴訟是指合同糾紛發生後,當事人如果沒有仲裁協議,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對合同糾紛依法予以處理。這是解決合同糾紛的最常見方式。合同糾紛經人民法院審理並作出判決後,當事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調解書必須履行,拒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合同法第128條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願和解調解或者合解調解不成的,可以根據仲裁協向仲裁機構中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仲裁協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閱讀全文

與合同糾紛處理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侵犯著作權報案 瀏覽:734
稅務報到期限 瀏覽:6
怎樣查詢銀行卡有效期 瀏覽:19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