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咨詢下,公司如果為非本公司工作人員代繳社保,存在什麼風險或會引起什麼糾紛嗎
一、代繳社保,社保是強制性的,一旦形成社保關系,同時就確定了事實勞動關系。國家認定你錄用他,可以享受國家的一切職工待遇,很容易引起勞動糾紛
二、用人單位名下繳納社保人員均視為本公司員工,意味著與企業存在著勞動關系法律事實,這些人員就「有權」要求單位支付工資,甚至還可以索取經濟補償金,尤其在參保期間發生工傷事故的時候風險就更大了。
發生此類風險一般是非員工要求確認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員工通過提供社保繳納記錄或者社保繳費憑證等證據,從而證明勞動關系的事實存在。
(1)政泉控股最新糾紛7月擴展閱讀:
社保代繳是社保代理服務的主要內容,指代理公司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代辦或繳納社會保險的服務,是人事代理服務中眾多項目之一。
社保代繳作為一種中介服務,隨著各地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到位,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並已成為一種產業。
社保內容
根據最新的,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名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的說明,社會保險包括五大險種:
一、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
二、醫療保險
基本醫療保險是為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用人單位與個人繳納,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後,由醫療保險機構對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三、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是針對工傷而設定的一項社會保險。工傷保險通過社會統籌,建立工傷保險基金,對歸屬其保險范圍內的勞動者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或在規定的某些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職業病導致勞動者暫時或永久性喪失勞動能力時,
以及因上述兩種情況而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能夠從國家、社會得到必要物資補償,以保證勞動者或其遺屬的基本生活,以及為受工傷者提供必要的醫療救助和康復服務。
四、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是由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由用人單位、職工個人繳費及國家財政補貼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失業保險基金,對因失業而暫時中斷生活來源的勞動者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並通過轉業訓練、職業介紹等手段為其就業創造條件的制度。
五、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確定的,在勞動婦女因生育子女而暫時中斷勞動時,由國家和社會對生育的職工婦女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和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
國家通過建立生育保險制度為生育婦女提供生育津貼、醫療服務和產假待遇,保障其身體健康,並為嬰兒的哺育和成長創造良好條件,因此生育保險對社會勞動力的生產與再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作用。
⑵ 2020年7月21號開庭的,案件是婚約財產糾紛,請問多久才能宣判結果
7到30天左右可以宣判結果
⑶ 2017年7月打架輕微傷,2020年以「生命健康權糾紛」訴至法院,請問訴訟時效過了嗎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專事權利的訴訟屬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民法總則》的這一條規定將一般訴訟時效期間從兩年改為三年,並且刪除了原《民法通則》關於短期訴訟時效的規定。原《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將基於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而產生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規定為一年,現統一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期間。本案中,當事人2017年7月身體受到傷害,訴訟時效自當事人身體受到傷害之日起計算三年,即2020年7月訴訟時效方經過。所以,建議當事人盡快行使訴訟權利,避免承擔敗訴的風險。
⑷ 斯太爾董事長為何上任不足一月就失聯了
前一個交易日大漲7%的斯太爾,21日全天跌停。其主因是上周五收盤後,斯太爾公告稱,當天無法與董事長李曉振取得聯系;且不知道失聯的具體原因。根據斯太爾公告,7月27日李曉振才被選舉為公司董事長,其當選不到一個月就失聯,外界表示不解。
斯太爾高管近期調整頻繁。7月2日,上任董事長高立用以個人身體為由辭職。之後李曉振先是代行董事長職責,7月27日正式當選為公司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當時的公告顯示,他未持有公司股份。更早前,6月底,斯太爾總經理商清因公司「內部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辭職後商清仍在全資子公司任職。目前公司總經理兼董秘由王志喆擔任。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因涉及訴訟,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公司及子公司經營及管理活動已受到較大影響。為保證公司日常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及董事會工作的正常開展,董事會將根據《公司章程》等相關規定,盡快推舉董事代董事長職責。
奇怪的是,7月中下旬,斯太爾股價一度在8個交易日內走出翻倍行情,股價從最低2.88元/股漲到6.16元/股,漲幅高達114.29%。
⑸ 哪些掛牌公司及實控人等被納入「老賴」名單
8月20日晚,天開園林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司表示,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40家新三板公司或其實際控制人、高管、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多數失信行為與欠款糾紛有關,部分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借款逾期是主因
梳理公告發現,被納入失信名單的失信主體除了掛牌公司及其子公司,也有掛牌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或董事及高管。其中,借款逾期是主要失信行為。
潁元股份8月17日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梁亦才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梁亦才被法院判令在2018年5月8日前向李濤償還借款本金110萬元及其利息。截至公告披露日,梁亦才尚余本金及利息90萬元待歸還。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發布的《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監管問答》,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不得掛牌新三板;掛牌公司相關主體存在失信被執行人的,其掛牌、融資、並購重組等資本運作都將受限制;掛牌公司董監高屬於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應及時組織改選或另聘。
艾瑞德近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汪舵海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支付補償款的和解協議,被桐城市人民法院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同時被出具限制高消費令。在被撤銷失信被執行人身份之前,汪舵海在交通出行、住宿、購買不動產、旅遊、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多方面都將受到限制。
多家公司經營困難
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掛牌公司中,ST企業占據相當大比重。這些公司持續經營以及內部管理方面存在各類問題。
以ST卓仕為例,公司8月7日公告,子公司上海卓展諾力科技有限公司被責令立即支付400餘萬元標的金額及執行費用,公司實際控制人劉向東為該合同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由於未履行上述義務,劉向東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梳理發現,劉向東此次已是年內第二次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根據ST卓仕7月20日發布的公告,公司及劉向東涉及9起租賃糾紛及1起付款糾紛。由於未履行法院判令支付相應租金及利息義務,ST卓仕、上海卓展諾力科技有限公司、劉向東均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因2017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專項說明,「卓仕物流」變更為「ST卓仕」。其主辦券商中國銀河證券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指出公司期後有大量到期債務,包括金融機構借款、貨款、融資租賃款,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來源:中國證券報
⑹ 身負14億的訴訟糾紛,如今財務危機四伏的力帆車企究竟是為何走到這般
老牌車企力帆股份(601777.SH)近年來麻煩不斷,業績暴跌、轉型新能源遇阻,資金更是捉襟見肘,公司只得用募集資金「拆東牆補西牆」,不過隨著資金狀況的惡化,先是3.79億元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到期無法歸還,引來監管的問詢函,而後上交所又曝出力帆股份身負多宗訴訟糾紛。
近日,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統計了近12個月內未披露的累計發生的涉及訴訟(仲裁)事項,涉及金額合計人民幣14.23億元(其中:未考慮延遲支付的利息及違約金、訴訟費等)。公告顯示,上述訴訟案件主要包括金融借款合同、保理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等糾紛。
資金短缺再無現金流
除此之外,隨著力帆資金狀況的惡化,3.79億元的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到期無法歸還,也引來監管的問詢函。據了解,早在4年前,力帆股份曾向七名認購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籌得16.63億元,用於「汽車新產品研發」項目。但隨著公司財務壓力增加,這部分資金中有4.49億余元被用於暫時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現行規定,閑置募集資金暫時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單次期限不得超過12個月。而力帆控股上述4.49億元閑置資金,共分三次暫時補充流動資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規模3.79億元。也就是說,今年7月5日這筆資金就到期了。
日前,力帆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於7月23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終止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並將結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當天晚上,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力帆股份說明相關情況。最終,迫於相應的審議流程,力帆股份取消了這次會議。
力帆股份表示,鑒於目前國內汽車行業及客戶群體正在發生轉變,傳統燃油汽車競爭加劇,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在發生技術革新,此前的募投項目「汽車新產品研發」擬開發的部分車型已不再適應市場需求,所以決定終止,相關資金也將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而後力帆股份在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稱,公司在未歸上述3.79億元元已到期募集資金前,不啟動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相應審議流程。
是否真正實際進行了新產品研發我們不能確定,但已知的是,力帆控股的確挪用了其中的4.49億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且無能力償還,並試圖將結余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對於一家上市車企,3.79億並不算一筆巨款,但力帆控股依然拿不出。可以看出,資金的短缺令力帆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事實上,力帆的危機遠不止於此。日前,因銷量慘淡,引發經銷商維權,要求退網並賠償:包括但不限於保證金、建店補償、返利、銷售款等全額返還給他們;全額回收庫存車和庫存配件及專用工具。隨著力帆老掌門人尹明善的退休,力帆這艘大船的千瘡百孔逐漸顯露出來,而未來它將駛向何處?
⑺ 去年5月合同糾紛案在廣州仲裁是對方申請仲裁7月開庭審理後查無音訊現在又要二次開庭審理這是什麼原因
仲裁庭可以根據案件的情況組織第二次開庭。如果想了解具體什麼原因,可以直接與辦案秘書聯系,看是否是對方提交新證據,還是其他原因。
⑻ 當事人可以約定管轄法院嗎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涉外合同或者涉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用書面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法院管轄。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管轄的,不得違反本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由此可以知道,對於合同糾紛,當事人可以約定管轄法院,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適用范圍
上,它僅限於國內合同糾紛案件、涉外合同糾紛案件以及涉外財產權益糾紛案件。(2)協議管轄所確定的管轄法院,必須是與糾紛有實際聯系的地域內的法院。即應該是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3)協議管轄僅適用於約定案件的一審管轄法院。(4)協議管轄不能改變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5)協議管轄必須採用特定的形式即書面形式,口頭形式無效。另外,《意見》第二十三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書面合同中的協議,是指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或者訴訟前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第二十四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這樣,雙方當事人在訴訟前或簽訂合同時,對管轄達成的協議應該是明確的,不得協議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民法院管轄。因為這樣的管轄協議,仍使管轄處於不確定狀態,失去了協議的意義。
2005年4月16日,湖南省邵陽市菜農商貿易公司(以下簡稱農商公司)在武漢市召開的全國干鮮水果業務洽談會上,與北京市某千鮮水果批發部(以下簡稱批發部)簽訂了一份購銷早期蜜橘合同。合同約定:農商公司於同年8月底前供給批發部早期蜜橘3000件,每件50斤,每斤單價1.05元,共計貨款15.7萬元。發生糾紛後,任何一方可向武漢市南區人民法院起訴。同年7月26日,農商公司按約定將3000件早期蜜橘運到北京西直門火車站。批發部在卸車時發現靠近車門的幾十件橘子還可以,每件沒有幾個爛橘子,但在車廂里邊的橘子,每件都有許多爛橘子,有的甚至爛掉七八斤左右。為此,雙方發生糾紛。同年10月18日,因雙方當事人之間對糾紛協商解決不成,批發部便向武漢市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解決。
本案中合同簽訂地為武漢。故合同中約定由武漢市南區人民法院管轄是合法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故批發部可以向武漢市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