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處置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後增添物
租賃合同解除後租賃房屋上的增添物如何處置的問題。此處所指增添物,是指在作為租賃房屋的建築物上增加其他物件,形式上構成了動產於不動產的附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6條規定:非產權人在使用他人的財產上增添附屬物,財產所有人同意增添,並就財產返還時附屬物如何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沒有約定又協商不成,能夠拆除的,可以責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價歸財產所有人;造成財產所有人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處理增添物的歸屬時,應區分不同的情況具體分析:(1)承租人在沒有取得出租人同意或者超出出租人同意的情況下,私自對租用房屋所進行的添附,以侵權法處理;(2)承租人在取得出租人同意的情況下對租賃房屋進行添附,雙方事先對添附物的處理做了明確的約定的,依其約定;(3)承租人在取得出租人同意的情況下對租賃房屋進行添附,但雙方未對補償做約定,且合同屬正常終止,按照上述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的第86條的規定處理;(4)承租人在取得出租人的同意的情況下對租賃房屋進行添附,合同非正常終止的,應當以公平原則和過錯原則處理。
『貳』 侵權責任公平原則如何適用
公平責任是一項適用彈性較大的規則,也是對我國侵權責任法歸責原專則體系的有力補充,它屬既能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又能及時地解決侵權損害賠償糾紛,防止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公平責任的適用,賦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使得他們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作出評判,充分體現了司法實踐中所貫徹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但哪些侵權案件可以適用公平責任,法律並無明文規定,
『叄』 民法總則里的公平原則和侵權責任法里的公平原則有什麼區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民法總則》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版和義務。
本條是權關於公平原則的規定。
公平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要秉持公平理念,公正、平允、合理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並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公平原則體現了民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對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事活動具有相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民法不可能對所有的民事關系毫無遺漏地進行規定,當民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情形出現時,可以運用公平原則作為判斷標准。
公平原則不僅僅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守的基本行為准則,也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應當遵守的基本裁判准則。
『肆』 什麼是民事賠償「填平原則」
什麼是「填平原則」?
我國民事侵權理論往往將損害分為財產損害(分積極損害和消極損害)和非財產損害或精神損害。依據我國的民事侵權賠償理論,權利人損失多少,侵權人就賠償多少。這種賠償是以彌補權利人的損失為目的,故這種賠償也稱為補償性賠償,其適用的賠償原則是全部賠償原則即填平原則,全部賠償之後果即為填平。填平就是將受害的損失全面填補,權利人損失多少,侵權人賠償多少,使權利人在經濟上不受損失。
填平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損失的數額在填補之前是確定的;二是通過填補至填平,使權利人在經濟上的損失消失。填平原則所依據的是利益說,即差額論,即「被害人之總財產狀況於有損害事故之發生與無損害事故下所之差額。損害=利益,衡量損害即利益時,以被害人之二財產狀況為准而求其差額」
醫療事故侵權糾紛中的填平原則
受案人民法院在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侵權案件作出判決時,對於已經規定的賠償項目,依照或參照相關法規確定的賠償項目、范圍進行賠償額的確定,而對於未作規定,但實際必須發生的今後或終身護理費用,同時依據《民法通則》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作出了相應的判決。這些判決結果及其依據完全符合我國民事侵權理論中有關損害賠償的「填平」原則,或稱為全部賠償的原則。
依據可預見性理論,過失侵權人要對全部可預見的損害承擔責任。日本有學者認為,過失行為人可以預見到的全部損害可分為第一次侵害損害和後續損害。第一次侵害損害是指和「權利」侵害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的損害,如必須支出的醫療費;後續損害是指第一次侵害成為原因,對同一受害者或第三者所產生的權利侵害(如誤工費、陪護費和扶養費等)。對於第一次侵害損害的判斷,是根據第一次侵害是否在行為者違反的義務規范的保護目的的范圍內。對於後續侵害損害的判斷,是根據其是否屬於第一次侵害所設定的危險或其結果所創造出的危險的實現,以及其確定性和必要性。
填平原則在具體案件中的實施具有相對性
當然,由於「填平原則」是實體法原則,在訴訟法中,平與不平是與證據密切相關的,當事人自己對於是否損失已填平也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從而具有時間性和有限性。因此個案中,原告權利人的訴訟請求是否全部得到保護,僅僅意味著就個案本身的證據及事實,是否已經個案填平,並不意識著永久的、徹底的填平。
『伍』 民法里侵權責任規則原則到底分三種還是兩種,有的說除了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外還有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體現在高空拋物這個種侵權
『陸』 侵權損害賠償應遵循哪些原則,侵權損害賠償的原則
您好,侵權損害賠償的原則主要有全部賠償原則、限定賠償原則、版懲罰性賠償原則權和衡平原則四項原則。
1、全部賠償原則。即侵權行為人對因侵權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的大小,應以其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依據,予以全部賠償。
2、限定賠償原則。主要適用於一些特殊侵權損害:
①國家損害賠償。
②交通事故損害賠償。
3、懲罰性賠償原則。主要適用於侵犯知識產權和產品責任。
4、衡平原則。即在確定侵權損害賠償范圍時,應考慮諸如當事人的經濟狀態等因素,使賠償責任的確定更公正、公平。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侵權責任法的衡平原則
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是「分擔損失」而非「分擔民事責任」,立法者在此處確立的是損失分擔的規則。所謂「公平責任原則」是在否定過錯責任原則的基礎上存在的,而作為否定過錯歸責的「公平責任」恰恰是不公平的。要求行為人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承擔所謂「公平責任」,實質上是將無過錯責任一般化,這就在根本上否定了過錯責任原則。但侵權責任法對公平責任的規定亦有其積極意義,它能有效的保護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尤其是在缺乏明確的侵權責任人時),同時能夠及時解決損害賠償糾紛,防止矛盾激化,促進安定團結。
『捌』 侵權的公平責任原則適用情形有哪些
1、一方有過錯,則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原則上適用過錯專責任。屬2、雙方均無過錯,為保護受害人,某些特殊侵權行為法律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比如狗咬人等。3、雙方均無過錯,法律又沒有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則適用公平責任原則。這其實是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