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置房辦不了房產證 拆遷戶可不可以反悔
為什麼不行嗎?那是農民辛辛苦苦自己起了房屋,就應該給他們一個合法產權了房屋。
② 動遷房產證未下來,動遷補償糾紛案件可以訴訟嗎
1、建議直接向當地法院立案庭咨詢,該問題各地法院可能做法不一。
2、既然合同有兩人簽名,發票也有兩人名字,要確認房屋為一方所有的可能性不大,估計即使法院受理了,也不會認定為一方個人財產。
③ 拆遷合同己簽,舊的房產證還未消毀,發生糾紛時哪個具有法律效應
按現行的拆遷執行情況來看,拆遷協議上誰簽字房產證就是誰的名字。
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為明確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中的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協議,是約定拆遷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合同,它適用《民法通則》和《合同法》
屬於法律行為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房屋拆遷雙方的法律行為。協議關系主要有房屋拆遷雙方當事人參加,僅有一方當事人,協議關系便不能成立。
法律平等性
房屋拆遷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是無論當事人雙方的經濟實力、政治地位如何,不允許任何一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是體現房屋拆遷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即一方從對方獲得某項權利時,也承擔相應的義務。凡顯失公正的協議是可撤銷的。
合法必須性
協議必須是房屋拆遷雙方的合法行為。所謂合法行為,是指按照房屋拆遷法規規定的要求而實施的行為。如當事人的資格,社會組織作為房屋拆遷協議當事人要有法人資格;承辦人簽訂協議要有法人或法人代表的授權證明;委託代理訂立協議的要有合法手續;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時,應當出具產權證書、使用權證明等法律文件。凡違反法規規定,採取欺詐手段等所訂立的協議都是無效協議。
具有法律效力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表現在其權利依法產生後受到法律的保護;其義務依法產生後,則受到法律的強制。其次是依法訂立的協議必須認真恪守,當事人任何一方均無權擅自變更或解除。再就是在履行協議中發生糾紛,協議條款便是解決糾紛的主要依據。
雙務有償性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一種雙務有償協議,協議的當事人依據協議享有一定的權利,同時又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房屋拆遷安置協議必須採用書面的形式。
④ 關於房產證糾紛找什麼部門維權最好
第一,凡以房屋為標的物的房屋確權、使用、買賣、租賃、典當、抵押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以及與房屋相關聯的房屋裝修、裝潢、設計、附屬設施的歸屬糾紛,當事人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二,拆遷人與被拆人因拆遷補償、安置等發生糾紛,雙方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批准拆遷的主管部門或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的同級人民政府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
第三,單位內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權,是單位內部行政管理行為,職工對分房有意見,或者單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糾紛不屬於法院受理范圍,而應由本單位或者有關行政部門解決。
第四,單位分給職工住房使用權並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於本人原因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開除時,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由此引起的糾紛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第五,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築不當,影響他人通風、採光或者由於污染引起的糾紛,當事人可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六,因違章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以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是,當事人以違章建築物為標的發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因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等引起的相鄰糾紛,可以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打房產官司還應注意以下事項:首先,根據《民事訴訟法》「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提起房產訴訟時,應提出明確的請求事項。圍繞這些訴訟請求,向人民法院提出有效證據。例如:因房屋質量問題向開發商索賠時,就需要提交購房合同、開發商提供的房屋質量保證書,房屋質量與合同及開發商承諾事項不符,給住戶造成的財產損失的客觀證據材料等。
其次,如當事人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可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如果對二審判決仍然不服,可在終審(二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請再審;或者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提請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抗訴。
其三,為確保判決的順利執行,當事人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對被申請人的相應財產採取保全措施。另外,按照《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當事人在提起房產訴訟時,須在法律規定的2年訴訟時效期間內提出,以免喪失訴訟權利。
房地產糾紛除通過訴訟或由相應的行政機關處理外,對因房地產的所有權、使用權、買賣、租賃和拆遷等方面引發的糾紛,還可以由雙方在簽訂合同或發生糾紛時訂立仲裁條款或協議解決。根據仲裁條款或協議約定,提交給仲裁機構裁決。但是,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下列糾紛不能仲裁:1.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或者審理辦結的房地產糾紛;2.涉及離婚、收養、監護、繼承、析產、贈與的房地產糾紛;3.涉及落實政策問題的房地產糾紛;4.依法應當由行政機關處理的房地產行政爭議;5.經過公證機關公證後發生爭議的房地產糾紛;6.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分房的房屋糾紛;7.駐軍內部的房屋糾紛。
⑤ 拆遷安置房是要取得產權證才能打官司嗎
拆遷安置房也是可以進行買賣,但拆遷安置房跟商品房不一樣,在買賣的時候需要賣房者或買房者多留意。那麼拆遷安置房買賣要注意些什麼?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房價上漲容易誘使賣方違約
按照政策的規定,賣房者要在取得房產證之日起五年後才能夠將房屋過戶給買房者。在這漫長的五年時間里,房價的走勢無論是誰都難以預料的。當房價大幅上漲之時,賣房者完全可能違約將房屋再次賣給出價更高的買方。
2
買方無法取得房屋再度拆遷的補償利益
在城市擴展的過程中,一些新建成的拆遷安置房再次面臨拆遷也並不鮮見。此時,拆遷部門所支付的補償金往往高於拆遷安置房的交易價格,而買賣雙方也因此對拆遷補償金的分配時常發生爭議:賣方認為,房子還沒有過戶,則拆遷補償款當然屬於賣方;買方認為,房款已經全部結清,自己已經入住,則拆遷補償款應當屬於買方。從法律上來講,拆遷補償款應當仍然屬於賣方。因此,賣方在已經收取了購房款之後,仍然有權利獲得拆遷補償款。
3
易受不確定因素影響
交易時間過長,則許多不可預見的因素都將誘發糾紛。如果在完成過戶之前,賣房人死亡了,而賣房人的繼承人對於該買賣合同產生爭議,買房人為了完成過戶,就不得不與從未謀面的繼承人進行交涉。最終,買房人將不得不選擇通過訴訟來解決問題。而至於多長時間能夠完成,就很難預測了,買方也就無法取得房屋的產權證。除此之外,國家稅收、信貸等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也會使得買賣雙方對於交易的得失進行重新評估。
買暫無房產證的拆遷安置房要謹慎
購買拆遷安置房,手續與普通商品房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你想購買拆遷安置房,最好等賣主有了房產證後再進行交易。
購房者在購買拆遷安置房時,要對轉讓方(個人)有一定的了解,安置期房交易時,需要注意該安置房是否享受政府有關補貼以及相關的限制,還是純屬市場行為,必須調查清楚。其次,要查看賣方與開發商簽訂的合同,在轉讓時,要求對方把安置房及該房的產權證明單、計稅發票等一套用於領取安置房產權證的證件給你。
同時,在交易時與賣方簽訂拆遷安置房購買合同中要明確約定雙方辦理產權過戶的時間、違約責任的處理辦法等等,以便對方違約時可退房,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拆遷安置房買賣涉及到的內容很多,要是不了解清楚的話,對個人的權益會有重大的影響。如果要進行拆遷安置房買賣,又不懂得相關知識,可以咨詢相關征地拆遷律師,避免安置房買賣糾紛。
⑥ 拆遷安置房關於房產證的糾紛問題
1、由來於房屋登記於甲自方名下,根據物權法公示公信原則,其屬於產權人享有物權,拆遷人會與其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2、乙方持有房屋中介與公證處見證所簽訂的購房合同確定的是乙方可以獲得房屋所有權的債權,這一債權屬於請求甲方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給乙方的請求權。
3、如果甲方已經獲得房屋的產權證,乙方可向法院起訴要求辦理過戶登記。若甲方無法取得房產證,乙方應考慮解除合同追究違約責任。
⑦ 關於拆遷安置房的糾紛和財產糾紛:
首先復得說安置房和拆遷制款的政策是怎麼算的,按人頭還是按面積?
當時我的戶口未遷入所以沒有我的。
那你們當時的拆遷補償款應該是按戶口人頭分的吧?
不管是怎麼分的,那100萬肯定是有你父親的份兒,而且是大部分,現在的關鍵是你找到相關證據,證明他拿走了那100萬,要求他履行贍養義務,並且把他霸佔的錢還給應該擁有補償款的人(無論是按父親的宅基地分的,還是按戶口說每個人都有的),這個錢的性質其實是他非法佔有不當得利吧?和你們全家簽的那個字沒有關系——就算他以此為借口說拆遷款都是他的,當初那個字據可還是附加條件的,現在他不履行義務,自然也就作廢了。
⑧ 簽了協議後,才發現安置房辦不了房產證 拆遷戶可不可以反悔
一旦修了房地產住房,他們無法辦房產證?這話什麼意思?這個理由說清楚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⑨ 拆遷安置房過戶後還會有糾紛嗎
拆遷安置房在沒有房產證之前是存在一定風險,並且不受法律保護的。
像你說的是拆遷安置房過戶後就不存在風險了。房子都過戶到你名下了,還有什麼風險可言呢?
大可放心,沒有風險,房產過戶到你名下後再去過戶水電煤及有線電視、就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