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彭宇 彭宇案
社會變了,也許一切都是因為彭宇案的那個老太訛人,這個事情一出,就再也沒有好心人了,不要說別人傷了你的心,我的心也涼了,想必那十八位路人也是怕被人訛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去幫忙可能也是怕自己上當吧,看到這些,我的鼻子都酸酸的,不知道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人都沒有靈魂了,我也想試問你一句,如果是你,你看到一個老太太摔倒在地上,你的第一想法是什麼?訛人的,騙錢的吧,可看到你摔倒的人他是警察,還有目擊者,那就不應該視而不見了,可是也許他們還是怕吧,或者是扶你起來也得不到好處吧,沒辦法啊,你要自己注意一點,小心一點,現在這個社會沒人幫得了你了,哎,說多了,我心裡也難受。
Ⅱ 彭宇案是以什麼為依據。。最後判定彭宇賠錢的!
舉證責任的問題。
法官認為舉證責任在彭宇,但是彭宇找不到證據。
於是敗訴了。。
Ⅲ 後來南京彭宇案怎麼了聽說庭下和解了
彭宇案的前兩次庭審並沒有引發關注,直到第三次開庭前幾天,彭宇根據「西祠胡同·南京零距離版」上留下的電話號碼找到版主周桂華,講述了自己好心沒好報的故事。曾在媒體工作過的新聞科班畢業生周桂華,憑直覺認為這是一個好選題,「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類似的事,能引起共鳴」。於是在彭宇案第三次庭審前,周桂華用簡訊形式給南京10多家平面媒體和幾家電視台的相關記者、編導群發了簡單信息,簡訊內容大致是:去年一個小夥子把一個老太扶起,送到醫院,後被老太起訴,已經經歷兩次開庭,7月6日在鼓樓法院將第三次開庭。南京本地幾家介入此事的媒體證實了這一說法。
對於輿論介入,鼓樓區法院最初並沒在意,這家市區法院每年審理的案件中,有20%的案件媒體都會介入,記者的采訪已經是一種常態。而且放到法律層面,這只是一起非常普通的民事訴訟。主審法官王浩是中文系畢業的在職法律碩士,從開庭次數以及判決書的長度來看,這名法官已經在這個案件中竭盡所能,試圖讓法律真實更接近事件真相。他的一審判決書長達9頁,進行了事無巨細的冗長說理。法院系統內部的人評價這份判決因此情緒復雜,一方面是說理長度顯現出來的細致與認真,另一方面,麻煩的是牽強說理並不能使人信服。
王浩做出的一審判決,認為「從常理上分析,其(彭宇)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僅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做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由此認定彭宇與徐壽蘭相撞,雖然雙方均無過錯,但應按照公平責任合理分擔損失,彭宇補償徐壽蘭損失的40%,共計4.5萬多元。「法律是經驗,而不是邏輯。」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的這句話一直為許多法官所推崇,可在彭宇案的一審判決書中,我們既看不到經驗,也沒看出邏輯。判決書被公布在網上,王浩連同他的判決書一起成為被攻擊的靶子。他的個人品質與職業素養都遭到質疑與攻擊,甚至包括他的中文系出身。
一審判決引發了沸沸揚揚的討論,彭宇上訴,案件進入二審,成為更受關注的焦點。當輿論漩渦波及面越來越大的時候,反差的是漩渦中心的當事各方卻越來越平靜,或者說封閉。彭宇與他的律師,徐壽蘭與她的家人都不再發表觀點。整個事件里,當事雙方的個人信息,我們至今仍知之甚少。原告和被告做了同樣的屏蔽選擇,僅有的信息是碎片:彭宇是南京的外來從業者,從事通訊技術工作,至於徐壽蘭那邊,只有她兒子是**而已。
鼓樓區法院這邊同樣如此,沒人願意解答關於判決本身的疑惑——現代民事訴訟制度在分配證明責任方面的基本標準是「誰主張,誰舉證」,由負責舉證的那一方來承擔無法查清真相的不利後果。在本案里,作為原告的徐壽蘭有義務證明彭宇存在侵權的客觀過失。可從當庭質證的證據看,除了那份有疑點的筆錄,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能證明彭宇與徐壽蘭的相撞。拋開一審判決是否會徹底打擊人們見義勇為的熱情,使得世風日下的討論不說,單單回到一個普通的民事案件本身,類似彭宇案這樣真假難辨的民事糾紛其實不勝枚舉,如果審理侵權訴訟時過於拘泥舉證責任和過失責任,就會在不同程度上面臨原告證明成本過高,敗者賠償能力欠缺的困境。誠如日本神戶大學教授季衛東所說,「無論彭宇案的事實真相究竟如何,判決書顯示了審判人員在運用推理技術時不僅犯有低級錯誤,還碰到了一個公平責任並不公平的道德悖論」。
Ⅳ 彭宇案"在法律上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糾紛
道德綁架法律的情緒宣洩
Ⅳ 彭宇案為何造成這么大影響
彭宇何造成這么大的影響主要是:「彭宇案」的負面效應,是許多當事者始料不及的。作為政法部門應引以為戒,深刻反思和汲取教訓,努力提高司法辦案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首先,應高度重視「彭宇案」反映的辦案人員的職業素養問題,切實加強政法隊伍的職業化建設。
案情經過
2006年11月20日9時30分左右,64歲的退休職工徐壽蘭在南京水西門廣場公交站跑向一輛乘客較少的公交車,與26歲的小夥子彭宇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急於轉車的彭宇隨即將摔倒在地的徐壽蘭扶起,並與後來趕到的徐壽蘭家人一起將她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還代付了200元醫葯費。
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彭宇與老人是否相撞、應賠償的損失數額問題。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當天老太徐壽蘭的代理律師表示:
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5)彭宇案是什麼糾紛擴展閱讀:
為什麼一起經法院審結、當事人已和解的普通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在公眾輿論中成了「好人被冤枉」、「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並被斥之為社會「道德滑坡」的標靶?追蹤「彭宇案」的演化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判定「彭宇案」的關鍵事實是「二人是否相撞」,但恰是在這個最重要的關節點上,警方丟失了事發時對雙方的詢問筆錄,缺少了原始的直接證據支撐,其判決結果因此受到輿論質疑。因此,旁聽公開審理的一些媒體也逐漸形成了「彭宇是做好事被誣陷」的一邊倒傾向。
法官在一審判決中對原、被告相撞事實認定的一些推理分析,偏離了主流價值觀,引發輿論嘩然和公眾批評,導致社會輿論普遍不認同一審判決結果。在南京中院二審開庭前,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雙方對此均表示滿意。
但依據當事人要求,在和解協議中增設了「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的保密條款,從而使「彭宇案」的真相未能及時讓公眾知曉,經數年發酵,逐步演化為社會「道德滑坡」的「反面典型」。
Ⅵ 南京彭宇案是怎麼回事
南京彭宇案:
2006年11月20日9時30分左右,64歲的退休職工徐壽蘭在南京水西門廣場公交站跑向一輛乘客較少的公交車,與26歲的小夥子彭宇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急於轉車的彭宇隨即將摔倒在地的徐壽蘭扶起,並與後來趕到的徐壽蘭家人一起將她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還代付了200元醫葯費。
之後,爭議的焦點是雙方是否相撞。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彭宇。徐壽蘭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
「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1、彭宇與老人是否相撞。
2、應賠償的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當天,老太徐壽蘭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6)彭宇案是什麼糾紛擴展閱讀:
案件影響:
「彭宇案」在一審期間,由於媒體的高度關注和連續報道,包括原、被告及法官等當事人均不堪其擾。徐壽蘭老人因摔傷行動不便,在家養病的她不斷接到陌生人的謾罵攻擊電話,指責她「誣陷好人」;蹲守在她家門口的記者,一次次強行將話筒遞進來要求采訪。
彭宇面對一撥又一撥的記者和來自各方的詰問,也深感煩惱。因而雙方在南京中院二審組織的庭前調解中,均提出了不再向媒體披露此案信息的要求。
對此,雖有相關司法解釋可以允許當事人不公開民事調解協議的內容,但對及時公布、解析已被誤讀的彭宇案真相,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缺憾。
「彭宇案」在審理期間就出現了偏離事實真相的報道和輿情,但辦案單位並沒有足夠重視並對此進行正確引導,對判決之後可能出現的輿情也沒有充分的預計。
當此案形成輿論熱點後,又缺乏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得相關報道逐步偏離事實真相,最終形成判決結果與公眾認知的巨大反差。
「彭宇案」被誤讀和放大的負面效應,既有辦案部門操作環節的失誤,也反映了公眾對社會道德缺失、誠信危機的擔憂。
Ⅶ 彭宇案最後判決是什麼
彭宇敗訴,後雙方協商解決。
Ⅷ 什麼是彭宇案
南京彭宇案綜述:
2006年11月20日上午9時左右,南京某公交車站。當時兩輛83路公交車一前一後緊挨著靠近站台,由於前一輛83路公交車乘客較多,徐老太准備趕乘後面一輛83路車,彭宇也從前一輛83路車後門下車。突然,徐老太跌到在站台附近。隨後,彭宇將徐老太從地上扶起直到徐老太兒子趕到現場,隨後彭宇同其子一起將徐老太送往醫院。經診斷,徐老太左腿股骨勁骨裂,後經手術治療花去醫葯費4萬余元,經鑒定構成八級傷殘。2007年3月底,徐老太起訴彭宇,稱是彭宇將自己撞到在地,要其賠償各種費用共13萬余元。而被告彭宇則一直堅稱自己並沒有撞到徐老太,完全是出於好心將徐老太扶起並一直陪同其就診。此案經過三次開庭,均為當庭宣判。日前,鼓樓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彭宇承擔四成責任,賠償四萬余元!!
附:南京「彭宇案」一審判決書: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0014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