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督教堂為什麼這樣亂混混的
聚會場所理當安靜。但如果是散會之後出現交談溝通,可以接受。如果是聚會前和聚會中出現,就不妥了。教會有使命帶領信徒學習敬拜神的。
『貳』 基督教蓋教堂土地手續如何辦理
如果你有土地證並通過了「國家土地管理局」同意,辦理這個手續還要去「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局」審批。
『叄』 查基督教堂附近建房利與弊
如果是自主的話,每周日有聚會,會唱詩,冬天大概不會有什麼影響,夏天開窗的話會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唱詩,可能會吵到你。其他的就沒什麼了。不過每個教會的安排不一樣,你最好問一問。
我是基督徒,我想住在教會(教堂)的周邊都沒有機會……方便聚會服侍,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可惜沒有機會我也沒錢買房。。
我建議你先去教會參加一下周日的拜禮,並且問一問當地教會每周都是怎麼安排的禮拜程序。其實真的沒有大影響。
『肆』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有沖突和爭議嗎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基本上沒有沖突和爭議。近幾年來,偶爾在印度和埃及有過小「沖突」。
『伍』 關於基督教堂的一些問題。
可以種一些常見的花,不種也不要緊。 教堂大致分為三種建築風格:羅馬風格、哥特風格和巴洛克風格。 教堂建築分為四等級: 小堂/禮拜堂(Chapel):有駐堂神父/主理牧師一位。 聖堂/禮拜堂(Church):通常為傳道區/牧區所在,有主任司鐸/主任牧師,教友/會友多的教堂甚至有執事/助理聖品。 座堂(Cathedral):教區主教駐在地。 大殿(Basilica):又稱聖殿,通常為總主教/大主教所在、或為有特殊宗教事跡發生的地點,例如露德、花地瑪。僅有天主教設此等級。
『陸』 在基督教的歷史上都有過哪些戰爭和沖突這些沖突的起源和後果分別是什麼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唯有佛教是一個老好人,反對一切殺生行為,從來不會以佛主的名義發動戰爭與沖突。即便敵人將刀架在脖子上,佛主還會繼續拈花微笑,這種氣度是凡人學不來的。但是基督與伊斯蘭就沒有這么好的脾氣,畢竟是由歐洲三大野蠻群體創立的宗教,從公元11世紀到21世紀,從十字軍東徵到美國攻打伊拉克,這對冤家就一直打打鬧鬧,沒怎麼消停過。
基督與伊斯蘭的千年沖突,可能是耶穌與穆罕默德這兩位先知沒有預先知道的。耶穌比穆罕默德早出生570年,關公不會戰秦瓊,所以我們要相信他哥倆都是好人,他們創立各自宗教不是為了日後發生沖突。就像偉大而執著的企業家,他們都鍥而不舍地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子民不斷增多,勢力范圍不斷擴張。公元3世紀,基督教就成為地中海北面最大宗教,而穆罕默德則在公元6世紀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阿拉伯大帝國,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世界就那麼大,蛋糕只有一個,為了多吃一塊就必須大打出手。於是在公元1096年,西歐國家的騎士們就組成十字軍東征,開始爭奪地中海東岸以及耶路撒冷的控制權。
最具有斗爭精神的宗教是伊斯蘭教,功課中專門有「聖戰」的內容,在真主安拉的號召下,用《古蘭經》偉大思想武裝頭腦的戰士們可以一直戰斗到地球毀滅的那天。而基督教也不是吃素的,看看《聖經》就會明白,裡面充滿了打打殺殺的故事。需要說明的是,基督教是從猶太教中分化出來的,猶太教遵信《舊約》,基督教信奉《新約》,二者的合訂本叫《聖經》。雖然猶太教不承認《新約》,但基督教無法否定《舊約》。所以《聖經》搞個合訂本是非常高明的。
尤其是在《舊約》中,充滿了神如何指揮以色列人打勝仗的故事。在神的英明指揮下,以色列人就像無頭蒼蠅,總是在地中海與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疲於奔命,反復折騰,先是從兩河流域歷盡艱辛、跨過沙漠,遷徙到埃及,當了幾輩子奴隸後,神又指揮他們翻身當家作主,脫離埃及的領導,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殺向「流淌奶油和蜜」的迦南福地。最後建立以色列國,攻佔了耶路撒冷(瞧,上帝承認耶路撒冷是他指揮子民搶來的)並以此為首都。如果將先知們遷徙的路線在地圖上畫出來,你就會對上帝敬佩不已,因為如此繞毛線一般彎曲的路線只有他老人家才想得出來。總之在這個過程中,神不斷號召人們去打敗那些被認為貪婪與邪惡的國家,打敗那些不信神而信巴力的異教,按照《舊約》的意思,宗教沖突在耶穌誕生前就開打了。由於前面所述,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直到公元570年才誕生,已大大晚於《聖經》所記錄的時代,所以《聖經》中間沒有記錄針對伊斯蘭的戰爭,也沒有料到日後會出現一個與它叫板的老冤家。
不論先知如何安排,總之戰爭是爆發了。由於當時耶路撒冷已經落入伊斯蘭教的手中,基督教皇號召十字軍奪回聖地耶路撒冷,這個理由讓騎士們熱血沸騰,個個摩拳擦掌,眼睛放著綠光。戰爭一開始十字軍占據絕對優勢,畢竟基督教已經是老江湖了,在西歐根深蒂固、兵強馬壯,他們的重騎兵對土耳其與阿拉伯人構成嚴重的威脅。但到後來,伊斯蘭士兵知道了十字軍的弱點,那就是成分復雜,來自不同國家,裝備不統一,協同性差;同時騎士精神讓他們不屑於使用弓箭,結果就遭到了阿拉伯人弓箭的重創。從1096年到1291年的200年間,十字軍總共進行8次東征,最後的結果並不令人滿意。最大戰果就是與伊斯蘭教結下了梁子,永世無法解開。
中世紀之後,這對冤家的沖突仍在繼續。16世紀開始,歐洲基督國家開始強盛,葡萄牙、英國、法國等列強開始入侵阿拉伯地區,真主的地盤被逐漸蠶食與鯨吞。十字軍的後裔果然了得,做海盜也做得那麼成功,延續了祖先的光榮與夢想。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與此同時阿拉伯人也開始了民族復興和解放運動,兩種宗教與文明的沖突更加尖銳。
到了19世紀,西方殖民地主義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擴張更加勢不可擋,《古蘭經》雖然很厚,但終究擋不住敵人的子彈。穆斯林的軍隊在西方堅艦利炮的進攻面前全無招架,一敗塗地,潰不成軍。這個時候,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阿拉伯世界,基督教國家已經沒有對手。尤其是那個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就像暴發戶一樣,一口氣搶佔了全球1/4的土地。它無疑是非常孤獨的,縱橫天下,只求一敗,然而真主安拉沒有滿足它的要求。高手的最高境界,便是孤獨。到19世紀末,阿拉伯世界大部分的地區都變成了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那個曾經可以與十字軍相抗衡的阿拉伯大帝國,為何淪落到如此地步?原因很簡單,在近代,基督教文明體系下的西方國家實行政教分離,「上帝的事歸上帝管,愷撒的事歸愷撒管」,經歷工業革命、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的發展,逐漸成為世界文明的主流,而伊斯蘭教由於高度的一元性、排他性,缺乏包容和開放精神,拒絕了與時俱進的機會,國力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二戰之後,很多阿拉伯國家獲得獨立,但新的沖突也由此拉開序幕。公元1948年,流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在《舊約》中上帝賜予的迦南福地重新建立以色列國。以色列從建立那天開始,就算飽受周邊阿拉伯兄弟的白眼加拳頭,這里成為基督教文明體系與伊斯蘭教文明體系兩大陣營對立的焦點,一個活脫脫的火山口,猶太人雖然有了自己的國家,但卻不能安放下一張可睡得踏實的床。以法、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先後支持以色列,而巴勒斯坦、埃及、敘利亞、約旦等阿拉伯國家則聯合行動,不斷出擊。後來,以色列的偉大領袖、戰爭狂人兼和平天使拉賓,指揮以色列軍隊進行了著名的「六日戰爭」,打敗了周邊所有的伊斯蘭敵人,將領土擴大了3倍,從此奠定了中東沖突的基本格局。直到今天,巴以雙方仍舊沖突不斷,上帝和安拉各自指揮自己的子民多生孩子多造炸彈,大大加速了百姓從人間至天堂的移民過程。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中東地區戰火總是那麼旺盛。
當代的基督教已經高度世俗化,嚴格的清規戒律都逐漸式微,基督影響了西方文明的源頭和基本價值觀,但並不控制人們的一切社會生活。西方國家走上了自由民主的現代國家模式,不再以宗教的名義進行政治、軍事與經濟活動。而此時,他們老冤家,那些伊斯蘭國家仍舊頂著真主賜予的花崗岩腦袋,死死守住1000多年的信條,拒絕進步,拒絕寬容,拒絕開放,對西方國家採取敵對態度。這讓已登上霸主寶座的老美非常看不慣,它糾集其他西方小兄弟,先後兩次攻打伊拉克、並收拾南聯盟和阿富汗,將阿拉伯國家打得鼻青臉腫,但並沒有宣告這是為耶穌而戰。
這一切,惹怒了一個來自阿富汗山區的好漢本·拉登,他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美國英國寧有種乎」,領導基地死黨成功對基督國家發動了9.11「聖戰」,標志著伊斯蘭的極端分子以恐怖主義的方式登上了歷史舞台。本·拉登這個狂熱伊斯蘭傻子沒有想到,他的行為觸犯了人類文明的底線,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已經激起了全球對伊斯蘭的指責,這無異於將真主放在火上烤。同時,以美國為代表的基督國家也從這里找到了發動戰爭的理由,布希近期將反恐戰爭定義為「反伊斯蘭法西斯戰爭」,矛頭指向非常明確。伊斯蘭文明體系無論採取多麼頑固的衛教行動,他們將逐漸被邊緣化,排除在現代主流文明之外。
由於伊斯蘭政教不分的模式,將繼續強化伊斯蘭在阿拉伯國家的統治地位,將會有更多狂熱的教徒為了真主而戰,這是西方基督國家不願意看到的。伊斯蘭與基督二者積怨太深,已經沒有和解的可能。要麼將伊斯蘭國家消滅,要麼讓沖突永遠持續下去,當然遭殃的都是無辜百姓。
『柒』 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為什麼會有沖突
從宗教本質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是旗幟鮮明的一神教。一神教強調神的絕對性和獨一性。這種嚴格的一元化取向常常伴隨著一種非此即彼的直線式思維方式:要麼絕對肯定,要麼絕對否定。它一方面強化著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一方面也潛含著對其他文明基因的嚴格排斥。就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而言,這兩大世界性宗教之所以不能以地中海為中立地帶進行和平共處,其根源就在於它們都聲稱掌握世間全部真理。一個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個是至臻至善的安拉。一般來說,「神和教義的神聖性必然導致宗教的唯我獨尊性;神和教義的唯一性和絕對性必然導致宗教的排它性。」因此,,當兩種互不相讓的異質文明相遭遇時,必然是沖突多於吸納。
從信仰看,伊斯蘭教只承認爾撒(耶穌)是安拉排遣的六位使者之一。而耶穌的啟示又被教會篡改了,《聖經》只是一部已經改寫了的偽經。進而穆罕默德之口傳達的《古蘭經》是一部包括了《聖經》在內的最後一部天啟經典。因此,伊斯蘭教一方面稱基督教徒為「有經人」,以有別於多神教徒,但另一方面,又譴責基督教徒及猶太教徒「篡改天經」,「以偽亂真,隱諱真理」,「違背正道」。這樣,「伊斯蘭教認為它已經戰勝了基督教,吸收了基督教的真理成分,克服了基督教的錯誤,並且由於最後一位先知穆罕默德的存在使基督教成為一個過時的宗教。對穆斯林來說,為信仰而使用暴力被視作理所當然。
而基督教也同樣指責伊斯蘭教篡改了上帝的真理啟示,基督教只相信《聖經》是唯一經典,不相信除了耶穌以外的任何人。伊斯蘭教相信默罕默德,並增加其他經典,屬於篡改聖經。《聖經》中也明確記載未來南方王和北方網征戰不斷。
從歷史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伊斯蘭與西方之間曾屢屢上演征服與反征服,壓迫與反壓迫的歷史畫面。可以說,自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誕生之日起,便拉開了東西方兩大世界性宗教對抗的歷史序幕。在這場十字架與新月的長期較量中,起初是伊斯蘭世界占上風。他們向西跨過直布羅陀海峽,攻佔西班牙,把歐洲的基督教國家擠到了西北角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此後,西方文明在經受了來自東方的嚴峻考驗之後,逐步恢復成長並開始恃機反擊。從1095年到1291年,在羅馬教廷到組織下,西方基督教國家打著「反對異教徒」,奪回「聖墓」和「聖地」的宗教口號,發達了倡導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這次的不幸經歷使「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為此長期互相仇視。
從聖地耶路撒冷看。耶路撒冷可以說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聖地。但都對外宣傳耶路撒冷是他們宗教的聖地。因此圍繞耶路撒冷進行爭奪也會不斷持續下去。
『捌』 誰能給我講一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關於以色列沖突
不僅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猶太教也在這個沖突之中。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沖突最激烈應該的十字軍東征的時候。至於現在中東如果有沖突問題,應該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之間沖突問題比較嚴重。
『玖』 為什麼我這里對基督教打壓非常嚴重把大點的教堂都強占歸村委會不準貧困戶老師等信教
信正規的宗教可以,國家有基督教協會。
但是邪教必須徹底鏟除,否則國無寧日。這幾年,那些所謂的雞獨教,完全是邪教,傳銷一樣拉人入伙,騙財騙色,攻擊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攻擊我國政治制度,甚至到美國去污衊我國沒有宗教自由,完完全全是二鬼子,國家豈能不鏟除??任何宗教,必須愛自己的國家,也必須愛自己的祖宗,也必須愛自己的民族文化,否則必須堅決徹底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