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集資建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

集資建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

發布時間:2021-03-14 08:46:47

1. 因單位集資建房引發的糾紛,可以向法院起訴嗎

通常不可以的,單位職工集資建房屬於小產權房,是沒有個人房產證的。按照當成簽訂合同處理,不能單方面違約的。一、所謂「小產權」是指在農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政府頒發,所以叫做「鄉產權」,又叫「小產權」。二、鄉鎮政府發證的所謂小產權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購房合同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備案。所謂產權證也不是真正合法有效的產權證。三、國家明令禁止小產權房不能買賣的,但是對於擁有小產權房集體土地的本村戶口的居民來講是可以相互轉讓的,對於外村的戶口居民來講是不能買賣的。

2. 房改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

‍‍1.首先,去房改辦政策法規科(在市房產局)領房改房取《房改房上市交易申請表》;2.產權所有人填寫好上述申請表後,到原產權單位蓋章並領取《職工個人住房檔案建檔登記表》《房改出售公有住房完全產權評估價核定表》;3.拿單位蓋好章的申請表到市房產局公房科蓋章(需要10個工作日左右時間);4.完成後,帶齊上述三張表及房改房相關資料回到房改辦,需要帶的資料有:房屋產權證、土地證、房屋所有權人及配偶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等(需要查看原件及留復印件2份)(夫妻離異的提供財產分割協議書、夫妻一方已故的提供財產分割兌證書、未婚的提供未婚證明原件);5.用以上資料在房改辦辦理《房改房上市交易備案表》,即上市證。6.完成了在房改辦的所有手續。‍‍

3. 房屋使用權分割不屬法院受理范圍,有什麼法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房地產訴訟屬於不動產訴訟,是專屬管轄的一種。專屬管轄是一種特殊的管轄,其是指法律強制規定某些案件只能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轄,其他人民法院無管轄權,當事人也不得協議變更管轄人民法院。而不動產糾紛案件是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所謂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後使用價值受到影響的財產,例如土地、房屋、水利設施、橋梁等等。因此,當事人因房地產糾紛,應當向該房地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 、凡以房產為標的買賣、租賃、典當、建築承包(包括勘察、設計、建築)以及合建、代理、居間、使用、轉讓、確權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因單位內部分配公房使用權及集資房而產生的糾紛,如果是單位職工對單位分房或集資決定有意見的,不屬人民法院受理范圍,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4. 法院是否受理自建房屋產權糾紛案件

只要辦理了產權的房屋,是完全可以受理的!!

5. 法院對合作建房合同糾紛案件一般是如何處理的

二、合作建房(開發)合同的幾種形式及效力認定 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是指當事人訂立的以提供土地使用權、資金作為共同投資,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合作開發房地產為基本內容的協議。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要求合同一方當事人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如雙方均不具備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應當認定合同無效。但起訴前一方當事人已取得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或者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產開發經營資質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應認定合同有效。土地使用權性質與合作方式不同,合同性質及效力也不一樣: 1、利用宅基地與他人合作建房的,雖然提供土地使用權的一方取得了建房所需的"兩證一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居民(個人)興建住宅用地批准通知書),但因宅基地屬集體土地,僅供集體所有制的成員使用,合作建房合同應認定無效。 2、未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為投資與他人簽訂的合作建房合同,應當認定合同無效;但起訴前已經辦理了批准手續的,應認定合同有效。 3、合作雙方所簽合作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一方當事人不參與經營活動,不承擔經營風險,只收取固定利益的,應當認定雙方所簽合作合同為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4、合作雙方所簽合作合同約定提供資金的一方當事人不承擔經營風險,只分配固定數量房屋、只收取固定數額貨幣或者只使用房屋的,應認定雙方所簽合同為房屋買賣合同、借款合同或者房屋租賃合同。 三、合作建房合同糾紛的處理 1、當事人請求分配需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准而未經批准、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擅自變更建設工程規劃的房地產項目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2、利用宅基地合作建房合同被確認無效後,房屋歸宅基地"兩證一書"的申辦人所有;同時,由宅基地"兩證一書"申辦人將投資款及利息返還出資人。 3、超出規劃建築面積的房產,補辦批准手續後合作雙方對該部分房產的分配協商不成的,一方當事人請求按合作合同約定的利潤分配比例分割的,應予支持;對該部分房產增加的投資額的承擔比例,協商不成的,應按約定的投資比例或利潤分配比例承擔。 4、當事人違反規劃開發建設的房屋,被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為違法建築並責令拆除的,合同當事人對損失的承擔比例協商不成的,應按雙方過錯大小、投資比例或利潤分配比例確定。 5、合作建房合同約定僅以投資數額確定利潤分配比例,一方當事人未按合同約定的比例出資,請求按合同約定的比例分配利潤的,不予支持,雙方利潤按實際投資比例分配。

6. 房產糾紛在什麼情況下法院不受理

房產糾紛在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19條、120條、121條規定的情況下法院不受理。法院會根據第124條的規定,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下面是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7. 沒有產權的集資房產生糾紛法院不受理,這是什麼原因

1992年,最高法院發布法發(1992)38號文件《關於房地產案件受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對「集資房糾紛」不予受理。但應正確理解這一規定,對集資建房發生的糾紛應區別對待,不宜一律不予受理。
一、只有完全屬於集資建房單位內部范圍內的事項,才不屬人民法院主管。
38號通知對集資房糾紛的受理問題之所以採取較為慎重的原則,主要是考慮到此類糾紛中涉及單位與集資建房職工之間存在不平等的內部行政管理關系,故對「占、騰、退」等情形應按照單位內部的分房規則處置。因此,對此類「集資房糾紛」,只能通過強化單位內部管理的方式來解決,司法權無法代行單位內部的行政管理權,故人民法院對此類糾紛不宜受理。
二、對已有歸屬的物權發生的糾紛應屬法院受理范圍。
實踐中,圍繞集資建房所發生的糾紛多數是可訴性糾紛。其大致可包括以下幾類情形:
1、名為「集資建房」實為商品房買賣糾紛。此時,形式上的集資單位與物權期待權人之間根本不存在房產分配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也即不存在需要利用單位的行政管理權來將非確定的物權加以確認的問題。事實上,在簽訂有關集資建房合同時各方的房地產歸屬權早已被確認。此時發生的糾紛實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商品房買賣糾紛;
2、各集資權人通過單位的分房程序已將各自的物權分析清晰,物權歸屬關系完全確定,此時單位對集資房分配的行政管理權亦以用盡。故此後所發生的有關占房、騰房糾紛實為平等主體之間的排除妨礙糾紛;
3、在物權和物權期待權已經得到確認時,各權利人對外發生的各類房地產或集資權轉讓糾紛,實際上也是平等主體之間的物權合同糾紛;
4、平等主體之間圍繞集資房發生的其他不屬單位行政管理權調整的民事權利糾紛。
上述各類糾紛只要符合民訴法所規定的程序性條件,人民法院均應受理。

8. 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受理,哪些不受理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和司法審判實踐經驗,在案件受理范圍方面,糾紛當事人應注意以下一些界限:
1、凡以房產為標的買賣、租賃、典當、建築承包(包括勘察、設計、建築等)、合建、代理、居間、使用、轉讓、確權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將作為民事案件審理。
2、因單位內部分配公房使用權而產生的糾紛,如果是單位職工對單位分房決定有意見的,不屬於法院受理范圍,不能向法院起訴;如果是受配人(或其他原舊房內應一並遷出的同住親屬佔住舊房)分得新房又無理佔住舊房或非受配人以單位分配不合理為由而強占公房,被侵害人(包括單位和合法受配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3、單位分配給職工住房使用權並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於本人原因而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除名、開除的,單位根據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4、單位之間因行政調撥等原因引起的房屋糾紛,不屬法院受理范圍,當事人應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因歷史原因由行政劃撥房屋使用權的,現房屋產權人要求收回房屋自用或要求明確租金的,可以向法院起訴,法院一般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5、因違章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因違章建築的認定、拆除引起的糾紛,應由行政機關受理,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或處理不當,當事人不服的,可作為行政案件提起訴訟,但當事人以違章建築為標的發生的買賣、租賃、抵押等民事糾紛以及違章建築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等引起的鄰里糾紛可作為民事案件向法院起訴。
6、因為有關部門審批建築執照不當,影響他人通風、採光引起的糾紛,一般應由原告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也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7、有關私房落實政策的案件,如私房改造中的問題,建國初期由有關部門代管的房產問題,落實華僑、港、澳、台胞私房政策的問題,原告應向當地落實私房政策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申請解決。但有關部門按照私房落實政策先落實了房產,後又撤消的,當事人對撤消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1、因落實政策而引起的房屋糾紛,應由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解決。
2、因政府行使指令而調整劃撥、機構撤並分合而引起的房產糾紛,一般不予受理。
3、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引起的糾紛,一般不予受理。

9. 法院受理哪些房產糾紛案件,房產糾紛案件如何

一、法院受理哪些房產糾紛案件
法院受理的房地產案件包括以下幾類:
1、凡以房產為標的買賣、租賃、建築承包、轉讓確權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
2、在單位內部分配公房使用權時,受配人分得新房又無理佔住舊房,或者非受配人以單位分配不合理為由強占公房而發生的糾紛。
3、單位分配給職工住房使用權並訂有分房合同的,職工由於本人原因而離職、辭職或被單位除名的,單位按合同約定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權,職工拒不履行合同而引發的糾紛。
4、因違章建築引起的房產糾紛,當事人應當首先申請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認定和處理。對處理意見不服的,當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5、有關私房落實政策的案件,當事人應當先向當地落實私房政策的主管部門申請解決。如果有關部門按私房政策落實了房產,後又撤銷的,當事人對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房產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訴訟
1、房產糾紛訴訟管轄
房產糾紛到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訴。
房地產案件的標的多為不動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34條第一款規定,房地產官司一般都由發生爭議的房地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不能違反這一規定在其他人民法院打房地產官司,當事人在起訴時應注意這一點。
2、房產糾紛訴訟的受理、審理程序
(1)房產糾紛由民庭受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37號文件關於「以房地產為標的的買賣、租賃、典當、糾紛應由民庭受理,以房地產標的的開發、建築承包、入股、聯營、代理、居間等民事行為發生的糾紛同樣應由民庭受理」的規定,房地產糾紛案件由人民法院民庭受理。因房地產官司案情相對比較復雜,訴訟標的額比較大,法院民庭在審理房地產官司中通常組成合議庭審理,適用民事訴訟普通程序。
(2)房產糾紛審理程序
房地產官司審理的一審普通程序主要包括起訴和受理、庭審前的准備、開庭審理(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談判或裁定、執行幾個訴訟階段。

閱讀全文

與集資建房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浙江省溫州市工商局企業查詢 瀏覽:592
馬鞍山全套多少錢 瀏覽:568
艾丁頓發明了什麼 瀏覽:651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