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價上漲糾紛案件
案件在哪??
Ⅱ 高房價的十大危害
對我國當前的房產市場,國際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一種可稱之謂「無害論」。認為中國房價不高,房產市場很正常,用不著杞人憂天;另一種可稱之謂「崩潰論」。認為不僅中國房產市場己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整個經濟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叫你聽了毛骨悚然。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中國的實際。中國的房產市場,既不是太平無事,也絕非要馬上崩潰。客觀的現實是,有泡沫,需解決,如任其發展下去,那確實終有一天會破滅。何謂泡沫?通俗的說,是由於大量的房產投機資金通過搶購房產,使房產市場出現了高比例的「偽需求」,從而導致房價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的現象。對我國現實的房產市場,雖不能把它看成己成崩潰災難,但也確不能掉以輕心。存有泡沫是客觀事實,如不認真對待,防微杜漸,泡沫一旦破滅,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一、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是一個偽命題
二、高房價造就嚴重的社會分化,影響消費擴張和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高房價和建築垃圾化是中國政治腐敗的標志,形成黨群、官民對峙局面,嚴重損害了共產黨的聲望
四、高房價是中國城市化的最大障礙,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解決高房價
五、向高房價挑戰、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問題,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Ⅲ 為什麼說房價上漲時,居間合同糾紛少,房屋下跌時,居間合同糾紛多房屋居間合同糾紛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啊!
這主要是買賣雙方心態導致的。一般賣方在確定出售價時對收益已瞭然於胸,也就是心理承受價,在提供交易後就能坦然面對樓市上漲後他面臨的一些損失,多數賣家對盈虧不會花更多精力去計較,而買家面對用上漲前相對低的價格成交心裡會得到滿足感,當然也就不會為提出異議;反之,房價下跌時,賣家坦然處之,而買家則會有種吃虧的感覺,面對有更低房價的誘惑,就會提出降價、退房等等異議,所以糾紛就多。個人理解,供你參考。
Ⅳ 高房價可能帶來哪些危害
其一,高房影響金融行業發展。今年以來,不少地區的銀行都減少或停止對房地產行業房貸,一方面是由於當地措施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今年短短10個月的時間里,已有400多家房企因資不抵債而申請破產。而還有不少房企形同「植物人」,早已沒有了業務。爛尾、延遲交房、質量糾紛數量開始增多。炒房客的逐漸散退,也讓「斷供」現象明顯增多。可以說,再照此發展下去,銀行的壓力也是不小。當金融行業受到威脅,國民經濟還能穩步提高嗎?
其二,高房價會使人才散退。眾所周知,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們重視和發展人才有很大的關系。要知道,華為每年花在引進高等院校的優質畢業生的資金,在全世界的企業里都是數一數二的。任正非說:國家搞四個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工業現代化。工業現代最最主要是有土地換工業成長。現在城市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生活成本太高,可能就會"逼走"優秀的人才。
其三,高房價將讓企業失去"競爭力"。此前,華為總部從深圳遷至東莞,原因正是因為土地成本太高了。難道是任正非付不起房費嗎?怎麼可能!之所以這樣做,是他早一步看透了這種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他認為:「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事實證明,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大規模的行業不景氣、公司倒閉、商鋪關門大吉、企業裁員……之類的危機,這些也都不能說與房地產沒有半毛錢的關系。換句話說,房價太高必然使土地成本上升,不僅是工業的還是居住的,都可以使企業的成本大幅增加,產品成本高了,如何參與國際銷售和競爭呢?因此,即便是像華為這樣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科技企業,也還是為高房價產生的高成本而痛心。
Ⅳ 二手房買賣糾紛多 購房者需謹防十類風險房
隨著上月底「京八條」新政的公布,對於樓市尤其是二手房市場的調控作用已經顯現,由此引發的二手房買賣糾紛也有增多的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屋買賣糾紛同比增長近40%。西城法院針對日常審判中出現的十類常見「風險房」進行了法律風險提示。
提示一
慎選抵押房
2015年,韓先生購買了張女士的一處房屋,該房是張女士通過按揭方式購得,後抵押給銀行借款。韓先生遂約定張女士在簽訂合同後10個工作日內辦理提前還款。韓先生支付購房款後,張女士卻遲遲不辦理解押,期間因其他糾紛房屋被法院查封,導致無法繼續交易。韓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
法官提醒如果在解除*押的過程中賣房人不解抵押,將影響合同繼續履行。因此購買房屋要謹慎購買*押房。如非要購買一定要妥善簽訂合同,督促賣房人解押。
提示二
防範抵債房
2013年陳老太抵押房產向人借錢,委託萬女士代辦相關事宜。後陳老太未能償還借款,萬女士將房屋低價出售給常先生。陳老太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與常先生的買賣合同。法院認為該房存在交易價格明顯過低等眾多疑點,合同顯失公平,判決撤銷了合同。
法官提醒用房屋買賣做幌,變相以房抵債,當借款人無力還款就將房屋低價轉賣的情況時有發生。買房人在遇到低價房時不要急於交易,需審核出售人的所有權情況。
提示三
巧簽共有房
2010年景先生將房屋出售給馬先生,合同簽訂後馬先生支付了定金。不久景先生妻子告知馬先生房屋是夫妻共同財產,丈夫未徵得同意擅自賣房合同無效,後景先生也不再履行合同。馬先生去世後,子女訴至法院要求景先生繼續履行合同。法院最終未支持馬先生子女的訴求。
法官提醒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處理權,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擅自處理共同財產無效,因此購房者買房時需了解售房人的家庭情況,如已婚需讓其配偶簽訂知情同意書,如賣方有意隱瞞婚姻狀況的話,則要特別警惕。
提示四
看清多戶房
2015年董女士將房子賣給王女士,約定房主在所有權轉移之日起10日內將原有全部戶口遷出,否則將支付總價10%的違約金。不過董女士繼子的戶口一直未遷,王女士訴至法院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並繼續履行遷出戶口的義務。最終法院支持了該訴求。
法官提醒雙方約定的逾期遷戶條款合法有效,法律予以保護。在交易實踐中,涉及戶口遷出問題可以通過約定違約後果的方式,來督促賣方積極履行戶口遷出義務。
提示五
驗明學區房
2009年馬先生為孩子上學,通過中介以高於周邊房價16%的價格買了一套「學區房」。簽訂合同後,馬先生才得知購買的不屬於重點校劃片房屋。馬先生訴至法院,要求中介賠償差價損失,並退還居間費。中介則稱,合同中未約定購買的是學區房,故不同意訴訟請求。法院認為因合同未作相關約定,因此對馬先生主張差價損失的請求不予支持,但中介沒有盡到謹慎審查責任,判決中介退還居間費。
法官提醒購買學區房的買房人,一定要提前向相關部門核實相關政策及入學指標使用情況,其次要將購買學區房這一特殊目的寫入合同。
提示六
慎選央產房
2015年李先生將一套央產房賣給小何,約定過戶時間為合同簽訂之日起120日內。後因購房指標限制,小何花掉一定時間賣掉名下一套房屋。不過在房源核驗中,因房屋未辦理央產房上市手續被退回。等李先生走完手續後,已超過約定過戶時間。李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小何支付違約金1萬元。小何則認為責任在李先生。法院認定,雙方均有責任,並結合具體情節判令小何償付李先生違約金8000元。
法官提醒買方購買房屋需了解房屋來源、性質及是否滿足上市交易的條件。賣方則應當在房屋出售前完善相關上市手續,從而保證雙方簽訂的合同能夠順利履行。
提示七
警惕代理房
2010年旅居國外的周女士委託孫先生代為出售一處房屋,委託范圍為賣房手續的前期事宜。後孫先生通過中介將房賣給趙先生。周女士回國後,認為房屋成交價過低,拒絕履行合同。趙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孫先生雙倍返還其定金,中介退還居間費等。法院認定孫先生越權代理,中介有重大過錯,趙先生因未審核代理許可權,也負一定責任。
法官提醒實踐中經常出現委託人代簽合同的現象,遇此種情形,購房人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求其提供委託書,同時出示房產證原件及業主身份證明等,防範代理人無權代理,或因房價上漲業主以不知情為由拒不賣房。
提示八
慎選在租房
2013年李先生將房子租給梅先生,期間又將房子賣給楊先生。後梅先生以李先生出售房屋侵犯其優先購買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李先生賠償10萬元。法院認為,有證據表明梅先生知曉房屋出售一事,故駁回其起訴。
法官提醒不少二手房出售時處於出租狀態,為避免糾紛,買房人最好要求租戶出具放棄優先購買權的聲明書等材料。
提示九
了解拍賣房
2008年一公司倒閉後資產*償給銀行,其中包括一處房屋。銀行將房屋委託拍賣公司拍賣,岳先生付款後獲得該房屋。但在過戶時因原房屋產權公司已注銷,故岳先生起訴至法院要求拍賣公司協助其過戶。
法官提醒拍賣房往往涉及債務問題,可能被多次*押,購買這類房屋有可能面臨債權人追討。此外還要關注房屋的產權問題,有無實際居住人及戶口有無遷出,還要查看房屋是否存在未繳清的水電費、物業費用等情況。
提示十
應對漲價房
2015年程女士將房屋賣給沈先生,合同履行過程中沈先生支付了定金和首付款,後程女士發出解除合同通知,沈先生認為對方是因房價大漲不想賣了,故訴至法院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合同。
法官提醒因房價上漲而違約的情況頻發,買房人應對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二是解除合同並賠償損失。但無論何種訴求,首先要確定買賣雙方已簽訂購房合同,其次要自身嚴格履約並及時固定賣方違約的證據。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0-2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Ⅵ 經朋友介紹買了一套二手房,結果這幾個月房價飛漲,因為房款問題產生了糾紛,如何解決
二手房買賣糾紛中,當事人可以對合同中有爭議的條款進行協商,從而對原合同中沒有規定的內容進行修改、刪除和增加,協商期間如果能有律師提供建議的話最好,不僅能在當下有效解決你們的爭議,也避免了之後再次發生糾紛,律師可以幫助擬定合同的補充條款。也可以走仲裁程序,在具體的操作流程上仲裁和訴訟沒有太大的區別,就是賦予了當事人更大的選擇權,同時也比較節省時間,我之前因為賣方一方二賣的問題咨詢過秦兵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在我們雙方協商過程中,我的律師給了我不少有用的建議,最後事情也是雙方平和解決了,我對於解決方案也很滿意,建議你盡快也咨詢律師選擇最適合你的解決糾紛的途徑。
Ⅶ 高房價的弊端表現在哪五個方面
還挺有社會關懷精神的,我來貧兩句:
你的題目是房價持續上漲的弊端,我認為弊端的確是就是泡沫帶來的金融風險和民無所居所帶來的社會穩定風險。
1、金融風險請參照97年香港回歸之前的炒房熱,很變態的,當時香港全民炒房後來導致大崩盤,很多炒房客資金鏈斷裂了,直接導致的就是金融體系塌方,銀行錢收不回來了,政府信譽沒了,社會消費萎縮了,全都完蛋了。次貸危機和房地產泡沫也有一定關系,美國金融很發達,不停地研製銷售各種金融衍生品,但是前提是房價上漲,當時很多人買了房子,但是還沒還清貸款的前提下,房產泡沫被擠出,房價開始下跌,於是很多人放棄房屋所屬權,銀行資金鏈斷了,接著世界金融危機就來了。還有我忘了,好像是中世紀歐洲,特別是荷蘭、法國爆炒鬱金香,當時最名貴的鬱金香一盆就可以買別墅、換馬車,這也是泡沫,後來也破了,接著就是民不聊生。這就是房價上漲的金融風險。
2、社會風險、或稱之為民生風險,我認為就是房產對於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產生的巨大挑戰。首先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對於房屋、土地的本能擁有欲,其次是中國社會轉型的大勢所趨。眾所周知,前幾年農民數量還在7-8億,現在已經萎縮近4億,城鎮人口大概也是這個數量,剩下的都是流動人口。他們有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農民工。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但是就因為生在農村,所以在追趕潮流湧入城市,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而擁有一套城市住房也許是她們的終生夢想。而很多城鎮人口對於房屋改善的需求也在提升、拆遷戶的安撫問題等等,都牽涉房價。可以想像,如果房價永遠畸高,這些人永遠都不能買房、不能穩定下來,社會怎麼和諧?
3、至於房價持續走高的原因,媒體都在報道,專家都在發言。我在這進行粗淺的解讀一下:
第一、郎咸平曾經說過,中國民營資本在不斷萎縮,所以民間資本,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積累的錢,開始流向房地產,民營企業家不做買賣了,為什麼?因為大政策對於大國企很有利,對於小型民營企業很不利或沒有傾向。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民營老闆就干一件事,買房。因為近年中國市場一再證明,房子只漲不跌。因此買房穩賺不賠。你說這能怪這些比老百姓有錢的小資本家們嘛?
第二、中國暴發戶們,就是煤老闆們。這些人在北京買房的傳說已經家喻戶曉了,拎麻袋買房,售樓小姐數錢數到抽筋。。。。這些煤老闆因為改革開放中的一些政策發家了,這是社會改革深化無法避免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但是他們有錢了除了挖煤還能幹什麼?在皇城根買房唄。根據調查,這些人買了房子不賣也不租,就放在那裡,為什麼?保值。
第三、上面是需求層面的問題,房子被有錢人打包買走了,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職能看著房子漲,因為市場是開放的,如果政府還想過去發糧票一樣發個「房票」,也許老百姓們還有個機會。現在政府又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我認為最重的莫過於房產稅,就是讓擁有很多套住房的人持有高成本,讓他們養不起房,必須賣方!這樣供給層面就松動了。另外,政府原來出台了個招拍掛政策,你可以查一下,這個政策就是讓房地產商砸錢,誰多誰拿走。地王為什麼那麼大爭議?就是因為政府土地出讓政策有問題,房地產商拿地就貴了,賣必然也要貴。那麼地王都誰拿地?多數都國企。國企的錢是誰的?是人民的!但是國企的老闆經常處於自身政績的的考慮,根本不會過多考慮土地價格是否高低。這是他們的問題嗎?也許是,也許不是,我們應該看到規則的問題。人性是不會變得--趨利。
一說房子這問題吧,就沒邊了,太多可以聊的。至於你提到的科研、製造和重工方面的投資,過去的7000億,後來又有什麼40000億。這些都是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出台的一攬子投資計劃,因為中國原來是外部需求拉動型的,金融危機對貿易沖擊那麼大,而老百姓的錢又不是那麼容易掏出來的,所以政府就自己掏腰包買鐵路、增產能、修機場。基礎設施是該建的,這種gdp增長不是虛增,是實增,但是不是可持續增長。畢竟工廠產能、高鐵和機場的容量和運營成本都是有極限的,過猶不及,反而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可以關注一下最近對於高鐵建設的批判。
房子價格如果合理,價值道路建設和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內需就可以被拉動起來,老百姓買房買車,社會財富就會不斷地製造並被積累起來,國家就富強了。但是很重要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社會保障問題,中國看病、上學、養老的成本太高了,社會保障不完善,誰家不存點錢應急?誰還敢花錢買房買車?如果社會保障到位了,房價正常了,通貨膨脹可以有效抑制,我們可以看到,城市化進程剛剛開始,中國的發展動能是不可估量的。這些理順了以後,我相信超過美國的經濟總量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過上非常棒的日子。
還是充滿信心吧,我覺得現在政府很清醒,只是中國的發展道路沒有什麼國家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摸索,慢慢走,慢慢調。有耐心、抓機會,早晚nb!
Ⅷ 同檔次門面房價比別人高許多,打官司能贏嗎
不會受理的,市場經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覺得價格高可以不租,可以不買,換個地方就是了。而且這個同檔次很主觀,就算是挨著的,一模一樣的,人家也可以幾倍的差價,一個開盤早便宜,一個開盤晚貴幾倍。你和馬雲還都是兩個眼睛一張嘴,人家身價比你高這么多,是不是也要打一下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