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0年6月7日,箭牌公司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核准取得「益達」商標注冊證。2005年前後,箭牌中國公司開始在中國市場推出多種口味的「益達」木糖醇無糖口香糖。上述商品由箭牌中國公司通過多家大型經銷商銷售,並在眾多媒體刊登了大量「益達」口香糖廣告,對「益達」口香糖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在多年的生產、銷售、宣傳過程中,「益達」口香糖的裝潢除個別細節存在一定變化外,整體裝潢的布局、裝飾基本一致。普天食品廠系2004年7月13日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主要經營糖果製品。其生產的「倍達」木糖醇健齒口香糖的包裝裝潢與「益達」類似,在瓶貼顯著位置上以較為醒目的字體標注「香港益達集團監制」。香港益達集團有限公司於2009年1月9日在香港成立。2010年以來,普天食品廠因生產、銷售的「倍達」木糖醇健齒口香糖造成市場混淆,被多地工商行政機關處罰。
[分歧]
箭牌公司在中國注冊的「益達」商標具有獨特顯著性,其經過多年的使用及廣泛的宣傳推廣,已在中國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普天食品廠生產、銷售的「倍達」木糖醇健齒口香糖的包裝、裝潢,與箭牌中國公司「益達」木糖醇無糖口香糖的包裝、裝潢基本相同,足以導致消費者誤認、誤購,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的規定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這一點基本沒有爭議。但是,普天食品廠在其生產、銷售的「倍達」口香糖瓶貼顯著位置上以較為醒目的字體標注「香港益達集團監制」,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還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存在不同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於損害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本案中對企業的字型大小和注冊商標文字相同、使用的商品相同沒有太大爭議,那麼判定商標侵權的關鍵就是判斷是否構成突出使用。本案中的「倍達」口香糖在瓶貼顯著位置上以較為醒目的字體標注「香港益達集團監制」,構成視覺反差,其目的顯然是要利用「益達」商標及商品的品牌效應和良好信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促使消費者產生誤認,且突出標注的內容使用了香港益達集團有限公司的簡稱,應認定為突出使用。因此,普天食品廠的行為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另一種意見認為,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三他字第10號函規定,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中的文字相同或者近似的企業字型大小,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其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產生混淆的,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可以依照民法通則有關規定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第一、二款規定審查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責任。香港益達集團有限公司雖是在香港登記注冊,其企業名稱的取得不受我國大陸地區法律調整,但其使用該企業名稱在我國大陸地區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我國法律,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作為同類商品的生產企業,普天食品廠在其生產的「倍達」口香糖瓶貼顯著位置上以較為醒目的字體標注「香港益達集團監制」,並非存在企業字型大小突出使用的事實,但普天食品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其行為顯然出於「傍名牌」、「搭便車」的目的,應當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㈡ 別人的商標名稱有相同,把名字印在產品上算侵權嗎
權創告訴您,放心吧,百分之百算侵權,
商標侵權(Trademark Infringement)即商標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或者其他干涉、妨礙商標權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
侵權人通常需承擔停止侵權的責任,明知或應知是侵權的行為人還要承擔賠償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因此一點要用自己的商標。
㈢ 我的產品名與別人的同類商標名相同,我侵權了嗎
您好,您的產品如果與他人注冊商標的同類商標名稱相同,將會涉及商標侵權。
原因:凡是未經商標權人同意擅自使用與他人商標相同或相似的商標,或使用在商品及服務上均涉及商標侵權。
㈣ 公司名字與商標同名算侵權嗎
已經核準的公司名稱享有名稱權,與商標同名不存在侵權。
《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實施版辦法》第二條本辦權法適用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企業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的名稱。
第三條企業應當依法選擇自己的名稱,並申請登記注冊。企業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稱權。
(4)商標名稱相似侵權擴展閱讀:
具備下述四個構成要件的,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侵權行為:
1.必須有違法行為存在,即指行為人實施了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
2.必須有損害事實發生,即指行為人實施的銷售假冒商標商品的行為造成了商標權人的損害後果。銷售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會給權利人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同時也會給享有注冊商標權的單位等帶來商譽損害。無論是財產損失還是商譽損害都屬損害事實。
3.違法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即指行為人對所銷售的商品屬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事實系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
4.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即指不法行為人的銷售行為與造成商標權人的損害結果存在前因後果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