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醫患糾紛協商治理

醫患糾紛協商治理

發布時間:2021-02-26 17:32:01

『壹』 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民事爭議的協議書有哪些要求

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製作協議書。協議書應內當載明雙方當容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並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貳』 當發生醫患糾紛時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引起醫患糾紛場面混亂,首要任務是穩定糾紛現場。接下來就要內了解患方訴求、容分析糾紛原因,而更重要是分析此起醫患糾紛中醫院存在不足。在以上基礎上,形成處理糾紛方案,包括解釋、協商理賠、第三方調節、引導患方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等。如果通過分析此起醫患糾紛,醫院確實存在不足,應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強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叄』 醫患糾紛有幾種解決途徑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

不屬於醫療事故,醫院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只是在行政處理的范疇,如果醫療機構的過錯造成患方損害,根據民法通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仍要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即使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院侵權造成患者損害,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醫患糾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

1、自行協商。

醫患雙方可以自主自願地進行協商處理,所達成的協議只要不是受脅迫所簽或存在重大誤解,其協議是合法有效的。這種處理方式對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最優選擇,不僅利於改善醫患關系,而且醫院的聲譽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2、行政解決。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對醫患糾紛進行調解。

3、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簡稱醫調委。

醫調委具備官方性。受司法局的業務指導,是獨立於衛生行政部門、保險機構和醫患雙方之外的第三方人民調解組織。

4、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於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後,對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託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5、就是司法裁決。

但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與非醫療事故引發的醫患糾紛的法律適用是不盡相同的,前者需適用醫療事故條例進行裁決,而後者則依照民法通則及相關司法解釋予以裁判。

(3)醫患糾紛協商治理擴展閱讀

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醫療糾紛,病員及其家屬有權在發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後果發生後1年之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

2、病員死亡的,其家屬應當在病員死亡後或收到屍檢報告單後15天內提出醫療事故或者事件的鑒定。其中屍檢的申請,則應當在病員死亡後48小時內提出,由所在地衛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門進行。

3、醫療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雙方當事人對鑒定結論沒有異議的,可以就處理方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區、縣或醫科大學申請處理。對該處理決定不服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接到處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亦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對所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所作的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或復議決定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肆』 如何化解醫療矛盾糾紛

一、醫患協商:
雙方認定後應經過公證或擔保
發生醫患糾紛後,醫方要立刻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與患方一起做好現場實物、病歷資料、診治記錄等材料的封存工作,主動向患方及醫方當事人了解詳情,弄清患方的意見及要求,緩解緊張的沖突氣氛。
如果患者在醫療機構死亡,醫方應勸說患者家屬進行屍檢。醫療機構在提出屍檢時,應當樹立證據意識,應當書面向患方提出,並要求患方出具書面意見。其次,在進行全面調查之後,調查組應提出正式的意見,而且要盡量取得調查組成員內部的統一,指定專人向患方說明和解釋,切勿多人參與,以免措辭或言語不一,引起患方猜疑。
在向患方說明時,言語表述要婉轉而明確,絕不可含糊其辭。發生醫療糾紛後,患者及其家屬常常會多方咨詢或查閱有關的醫學專業知識,他們試圖從醫方的解釋說明中找出存在的漏洞和矛盾。在協商解決醫療糾紛的時候,醫院要製作和解協議書,協議書應載明雙方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原因、雙方共同認定(含認可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理的確認)的醫療事故等級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並由雙方在協議書上簽名。對於賠償數額較大,有潛在變故的糾紛,應通過公證或擔保等形式以強化和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二、行政調解:
一旦達成協議「毀約率」低
行政調解是指在醫療糾紛發生後,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在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居中調解,解決醫療糾紛的處理方式。醫患雙方經過協商解決不成,對醫療糾紛的定性和處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時,任何一方均可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時間內向當地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申請鑒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鑒定結果來主持調解。由於行政調解是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進行,醫患雙方達成協議後,往往執行比較順利,「毀約率」比較低。但由於患方一般認為衛生行政部門作為醫院的主管部門,在處理糾紛中會偏向於保護自己的醫護人員和維護醫療單位的經濟利益和聲譽,因此容易產生對行政部門調解的不信任,從而會導致醫療糾紛調解的不順利,甚至會給醫療糾紛的解決帶來麻煩。
三、醫療訴訟
發生醫療糾紛後,如患方不想通過協商解決或者對調解結果不滿意,患方可以通過醫療訴訟的方式解決。患方向法院提起訴訟後,醫院只能做好應訴的准備。
應訴:冷靜應對 注意證據保存
醫院接到法院傳票時往往會產生抵觸情緒,這無助於醫療糾紛的解決,醫院應以正確的態度、積極的心態配合應訴,把審理案件的過程看成是澄清事實的過程。同時,醫院要妥善保存有可能用於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庭審的各項證據材料,並做好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答辯的准備。
舉證:增加證據權威性
選擇最有利的舉證內容
在舉證過程中,醫院可以讓本單位經驗豐富的專家參與對專業問題的說明,也可以聘請外單位更高規格的醫學專家參加,只要經過充分的准備,舉證的過程對於醫療機構來說並不困難。
在陳述舉證內容時,醫方要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證據。如醫方有明確且有利的鑒定結論,則提供鑒定結論作為證據即可完成舉證責任。人民法院委託進行的鑒定結論,其法律效力要高於當事人自行委託的鑒定結論。如果沒有經過鑒定,或者結果對醫方不利,只能進行病歷舉證,但病歷舉證往往難以達到舉證的效果,最終仍需依靠相對強大的鑒定證據。
抗辯:多角度抗辯
抗辯的過程是反駁原告訴訟理由的過程,醫院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抗辯:
1.強調醫療事故爭議及侵權訴訟的時效性,或者強調原告不具備主體資格。如:死者家屬拒絕屍解超過48小時;患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身體受損時間已超過1年;患者無民事行為能力等。
2.強調診療措施的必要性、合理性、安全性,說明醫方已盡到應當注意的義務,不存在過失和違法行為。
3.強調醫療行為與原告的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或者說明原告的損害後果雖因醫療活動引起但並非過失的醫療行為所致。
4.強調患者病情的嚴重性、危險性及時間的緊迫性,說明病情發生發展的不可預見性、外界力量的不可抗拒性。
5.強調原告不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配合診治的情由。
6.強調因原告侵犯醫務人員的人格權利或擾亂正常的醫療工作秩序,導致診療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7.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三條的免責條款進行抗辯。
在醫療實踐中,醫務人員只能做到精益求精,不可能萬無一失。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提高,醫療糾紛也呈上升趨勢。醫院出現醫療糾紛關鍵在於如何應對和解決,並找出引發醫療糾紛的原因,避免在以後的工作中再發生類似的問題。發生醫療糾紛後,醫方應尊重事實、分清責任、依法辦理,對於無理取鬧、尋釁滋事者決不能一賠了之,要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

『伍』 怎樣協商處理醫療糾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訟權利和實版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權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陸』 醫療糾紛協商處理方法有哪些

1、和解所謂和解是沒有第三方介入,雙方當事人自己協商談判,對各自訴專訟權利和實屬體權利的處分。可分是訴訟前或訴訟中和解。如果是訴訟中和解的,應由原告申請撤訴,經法院裁定撤訴後結束訴訟,雙方當事人再達成和解協議。2、調解調解是指在衛生行政機關、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著在法院的主持下,對當事人之間的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3、訴訟民事訴訟是在案件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經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查明事實、適用法律,對醫療糾紛進行裁決的活動。

閱讀全文

與醫患糾紛協商治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