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間借貸過程中,個人與企業之間的借貸是否合法
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就是合法的。
在最高法院1999年作出的《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內企業之間容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中,企業與個人的借款只要是意思表示真實,即認定為有效。
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為無效:
1、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職工集資的;
2、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的;
3、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
4、有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的。
(1)個人間借貸糾紛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一條: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進行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予保護。
法律上並未要求金錢借貸契約必須立字據,因為契約只要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件事情達成合意就巳成立。但是,為了杜絕事後紛爭,最好借貸時就立好書面憑證,以免口說無憑,徒增困擾。
② 家庭之間借貸糾紛家裡其他人可以作證人嗎
家庭之間借貸糾紛,家裡其他人不可以作為證人,只有鄰居。可以作為證據。
③ 合夥人之間的借貸所引發的糾紛,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合
要看具體案情,來有些是合源伙人之間的借貸所引發的糾紛。
合夥人個人之間的相互借貸並出具借條,即使借款被用於合夥事務,也不影響借款關系的成立。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之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之間或其他組織之間,一方將金錢出借給另一方,另一方到期返還本金並支付利息的民事行為。《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一條規定了民間借貸的主體:「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民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判斷是合夥糾紛還是民間借貸糾紛應從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分析。借款合同中貸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的日期、數額將一定數量貨幣借給借款人處分,借款到期後,貸款人有權依照約定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而在合夥協議中,合夥人履行了自己的出資等相關義務後,有權按照合夥經營的情況獲得相應的盈餘分配,即獲得相應的利潤。
④ 民間借貸糾紛,如何在企業和法定代表人之間
一般而言,在原固有的思維中,企業法定代表人的職務行為屬於代錶行為,根據《民法通則》第38條、《公司法》第13條等相關規定,多數會將法律效果歸屬於公司,個人往往不擔責。
另如個案中,企業法定代表人,往往以簽字是代表公司的行為,借款也是實際用於公司經營為由,認為借款主體是公司。尤其是出現法定代表人(同時系股東)變更(同時股權轉讓)時,公司也有抗辯稱,應由前法定代表人承擔責任【(2015)普民二(商)初字第1000號】。
但事實上,自從民間借貸解釋第23條出台,原並存的幾種爭議觀點逐漸歸一,公司因借貸問題與法定代表人之間那些的「罅隙」更縮小許多,法定代表人免責抗辯往往有些蒼白。
民間借貸解釋第23條,尤其是第2款:
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個人名義與出借人簽訂民間借貸合同,所借款項用於企業生產經營,出借人請求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該款文字描述較清楚,但實務中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問題。
一、法定代表人以自己名義借款,公司是否應為共同借款人?
A企業法定代表人甲以個人名義向乙借款並簽署借款合同,且在落款處加蓋A公司公章,後因無力還款出現糾紛,出借人乙只以A公司為被告起訴償還借款。
一審法院駁回原告乙的訴訟請求,乙上訴,二審駁回。
問題出在哪裡?原告乙堅持認為,A公司系該案中的共同借款人,依據民間借貸第23條第2款確立訴請,是沒有問題的。
法院認為,滿足該第23條款情形的,企業應當作為共同還款人與法定代表人承擔共同還款的責任,但主張企業還款的請求權基礎(雖在第23條),企業並不是以借款人的身份承擔還款責任;此與企業本身系借款人,出借人主張企業還款的請求權基礎並不相同。
參見上海中院案例(2016)滬01民終**64號,借款人須以合同內容確定,不僅存有公司簽章便認定借款人身份。
根據《民間借貸糾紛裁判思路與規范指引》中觀點(P163),當事人對於借款人究竟是企業法人還是法定代表人個人發生爭議的,可考慮按照下列方式處理:
1、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以企業名義簽訂借款合同,企業作為當事人,這是由合同相對性以及法定代表人履行的職務行為所決定的。
但是,如果出借人或企業能夠所借款項完全用於企業法定代表人個人生活或者其他原因使用,可以將企業法定代表人列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2、企業法定代表人以個人名義簽訂借款合同,個人作為當事人。
但是,如果企業同意還款或者所借款項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根據出借人的請求,也可以將企業與企業法定代表人列為共同被告。
至於,單位工作人員為本單位生產經營需要,以自己名義與出借人發生資金借用行為而引起民間借貸糾紛,應當如何確定當事人?
須審查借款行為是否屬於職務行為、代理行為、表見代理構成要件,具體可參見合同法第49條、402條。
二、判決書行文表述
符合第23條第2款款情形的,在裁判文書網中,以上海法院系統為例,多數案件直接以【「法定代表人+公司」歸還借款】的行文表述,較少數以【「法定代表人」歸還借款+「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形式行文。
對於後者,個案中,如(2015)黃浦民二(商)初字第608號,原告第一、二項訴請要求法定代表人承擔歸還本金及利息;第三項訴請則要求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法院在審理中,認為,根據第民間借貸第23條第2款,出借人要求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得以支持。
⑤ 合夥人之間的借貸所引發的糾紛,是民間借貸糾紛還是合
應該是民間借貸糾紛,因為實質上是因借款而發生的糾紛,至於雙方的合夥人身份關系,不能影響民間借貸關系。
⑥ 有關個人之間借款糾紛
我來回答
首先你借錢給他是現金還是銀行轉賬,如轉賬記錄也是一個間接證據,且是書面憑證內;
第二,對方向容你借款時有無第三人知情,如對第三人說起;
第三,你是否結婚,你愛人是否知情,如起訴夫妻倆是原告
第四,你應找與對方同為好友的朋友當面向他催討欠款,對方同意償還同行人作證的證據也是。
第五,你可以向他發一封律師函,函告一定期限內償還,律師會有辦法《不建議,這樣會傷和氣,也許有錢也會被一些不高明的律師搞沒了》
第六,你也想想法子。。。。。。
你今天提一下,也許對方明天就還你錢了,還請你吃大餐,以示感謝
⑦ 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債務法院會以欠條為證起訴民間借貸糾紛嗎
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統一裁判尺度,平等保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的若干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1、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應當依法保護合法借貸,制裁和防範規避金融監管、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保障融資渠道暢通,促進信貸市場多元結構的形成,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對民間借貸行為的引導和規范作用,引導市場主體守法誠信。
2、自然人與非金融企業之間或者自然人相互之間的借貸糾紛,應當作為民間借貸糾紛受理,並適用本指導意見的規定。經地方政府金融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擔保、典當、融資、租賃、基金等金融業務的企業法人機構發放貸款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指導意見。
因非法集資等原因被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為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借貸糾紛,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但對非法金融機構非法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被取締後,因清退發生的糾紛,協商不成訴至人民法院的,應當受理。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及的民間借貸糾紛,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
3、一般情況下,民間借貸糾紛的當事人以借款合同載明的合同簽訂方為原告和被告。沒有簽訂書面借款合同的,以其他債權憑證載明的出借人、借款人為原告和被告,本意見另有規定的除外。
4、對於共同債權人為兩人以上的借貸糾紛,僅一人或部分出借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他出借人參加訴訟,但明確放棄向借款人主張權利的其他出借人除外。放棄債權的其他出借人對借款人另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對於共同債務人為兩人以上的借貸糾紛,出借人僅起訴部分借款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借款人為共同被告。
5、企業法定代表人以個人名義簽訂的借款合同,人民法院應當列個人為當事人;企業法定代表人以企業名義簽訂的借款合同,人民法院應當列企業為當事人。
6、夫妻一方簽訂的借款合同,出借人以夫妻雙方為被告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7、原告僅依據借條提起訴訟,被告辯稱借條上的簽名或蓋章虛假,在原、被告均不申請鑒定的情況下,由原告承擔申請鑒定的責任。原告申請鑒定的,被告應當提供筆跡或公章比對的樣本,拒不提供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認定借條上的簽名或蓋章是真實的。
8、對於標的額較大的案件,出借人應舉證證明支付方式。出借人陳述支付方式為現金交付的,人民法院應根據當事人陳述、現金交付金額、出借人支付能力、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審查判斷。
9、出借人僅依據金融機構劃款憑證提起訴訟,借款人辯稱劃款系出借人償還雙方以前的借款並且借條已經滅失,借款關系成立的舉證責任由出借人承擔。
10、出借人僅依據借據提起訴訟,如果借款人對借據的效力、金額等提出抗辯並有證據證明存在買賣、承攬、居間等基礎法律關系的,應當對基礎法律關系進行審理;如果借款人對借據沒有異議的,可以不審查基礎法律關系。
11、借款人已經按約支付完畢借款本息後,又以約定的利率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4倍為由請求返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借款人未按約支付完畢借款本金的,在審理過程中請求將已經支付的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4倍的利息沖抵本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2、對於利息支付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視為不支付利息,但已經支付的利息不得要求返還。
借貸雙方對利息支付雖有約定,但對利率約定發生爭議的,可以參照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
13、出借人根據約定將利息計入本金請求借款人支付復利的,只要約定利率不超出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4、出借人根據約定同時主張逾期利息和違約金,只要逾期利息、違約金之和不超過按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4倍計算出的利息,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15、出借人雖然在借款合同中沒有約定逾期利息的計算標准,但是向借款人主張逾期利息的,如果借款合同中對利率有約定,可在該利率的基礎上上浮30%主張逾期利息,但上浮後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如果借款合同中對利息支付沒有約定或約定了利息但對利率約定不明的,可以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基礎上上浮30%主張逾期利息。
約定了還款期限的,從借款合同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逾期利息;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債權人可以催告債務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從合理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逾期利息。
16、出借人依據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條提起訴訟,從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出借人依據未註明還款期限的欠條提起訴訟,從出具欠條的第二天開始計算訴訟時效,但名為欠條,實為借條的按前款規定處理。
17、出借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發出催收通知,借款人在通知單上簽字或蓋章的,應視為對原債權的重新確認,該債權債務應受法律保護。
18、人民法院應當要求借貸雙方當事人本人到庭參加訴訟,查明借款的原因、用途、金額、支付方式、高利貸等事實。
19、對於涉嫌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高利轉貸等刑事犯罪的民間借貸案,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公安機關不予立案偵查的,人民法院繼續審理。裁定駁回起訴後,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又撤銷案件的以及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認定不構成犯罪的,出借人再行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必須以刑事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審理。
20、本意見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⑧ 到另一個合夥人借款作投資款之間的糾紛是不是民間借貸
這是兩個事項不要混淆,一是與合夥人的借款事項;二是用借款投資事項回。
前者是民間借貸關系,後答者是投資關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民間借貸新規,除金融機構外不再對借貸主體做限制,一般的公民、法人、其它組織都是合格的民間借貸主體,它們相互之間的借貸關系都認定為民間借貸關系。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5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
⑨ 內部集資與公民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的區別是什麼
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的區別(一)民間借貸的定義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之間、自然人與其它組織之間借貸。民間借貸是《民法通則》中一種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即年滿18周歲,且不存在足以影響自身行為的精神疾病的情形)、意思表示真實,借款合同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則該借款合同完全受到《合同法》等法律的保護。民間借貸是民間資本的一種投資渠道,作為銀行金融的有效補充已逐漸成為民間金融的一種重要形式。(二)非法集資的定義非法集資的定義: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虛構資金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或其他騙取集資款的手段,向社會公眾大量募集資金的行為。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1、行為人有主觀上的故意;2、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不是暫時佔有、使用的目的,指非法佔為已有或使第三方非法佔有);3、必須是非法集資數額較大並造成嚴重後果的。如果有正常的借款手續,又不符合上述三個要件,就不構成非法集資罪了,借多少錢也不犯罪,而且利人利己。(三)民間借貸的合法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規定,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自然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款作為借貸案件受理,確保了民間借貸的組織形式及其合法性。但是,民間借貸中也應當遵循一些特殊的法律規定,例如:借款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4倍。至於自然人之間的關系、通過何種形式或者平台進行借貸,法律並沒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