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可以通过诉讼确认继承人吗
可以通过诉讼来确认继承人的。确认继承人的目的在于取得对遗产的继承权,可以通过以下二种方式进行:
1、单独地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要求法院确认对某人的遗产享有继承权。
2、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遗产。在遗产分割诉讼中,法院会首先确定是否享有继承权、哪些人享有继承权,然后才能对遗产进行分割。这样通过法院分割到了遗产,自然也属于有医产继承权了。
(1)继承权确认纠纷扩展阅读:
王先生和樊女士是夫妻关系,育有八个子女,分别是原告五个女儿和被告三个儿子。如今王先生和樊女士均已去世,三个儿子在隐瞒五姐妹的情况下,通过继承公证和赠与等方式,将父母遗留的房屋产权过户。现五姐妹诉至北京市西城法院,要求继承父母遗产。
五原告起诉至法院称:原被告的父亲王先生先于母亲樊女士去世。樊女士去世后,遗留有位于西城区私房三间。三被告在隐瞒还有其他继承人的情况,通过继承公证和赠与等方式,将上述房屋产权分别过户至自己及子女名下。
原告发现后,采取撤销公证和行政诉讼等方式,经过一系列诉讼程序,西城区人民法院先后作出了一系列行政判决书,最终将涉及上述房屋的全部所有权证书予以撤销。现在诉争房屋仍处于五姐妹与三兄弟等八人共同共有的状态。
为明确产权关系,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故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由原被告继承,确认继承人每人享有八分之一的份额。
三被告辩称,老太太生前曾口头表示将诉争房屋留给被告三人,但并未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经法院审理查明,被继承人生前均未留有遗嘱。
法院认为,三被告隐瞒其他继承人取得的公证书以及依据公证书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均被生效的行政判决书予以撤销,故被继承人樊女士遗留的房产应由原被告八人共同依法平均分割。
三被告所述的樊女士将诉争房屋分配给三人的意见,并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予以证明,故法院对该抗辩意见不予采信。法院最终确定了原被告每人享有诉争房屋八分之一的份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兄弟隐瞒继承人办公证 五姐妹诉至法院要继承
⑵ 无继承权的人提出所有权确认之诉
一,确认继承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回定,只要当事人没有做出答放弃遗产继承权的书面证明,就视为接受继承:
1,如果是接受遗赠的,需要在知道受赠之日起,二个月内,做出是否接受继承的表示,逾期的,视为自动放弃;
2,如果发生遗产继承纠纷,参照我国《继承法》第八条处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八条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⑶ 继承人确认之诉
证据、证人你都要准备好,如被继承人、继承人(其子女)死亡证明,被继承人专死亡时的婚姻属状况,被继承人的胞妹的身份证明,有了这些证据的,写一份民事起诉状,到法院提起民事起诉。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确认其胞妹是合同的、唯一的继承人。
如果不懂,可以委托律师。
⑷ 案由中继承权确认纠纷和遗嘱继承纠纷什么区别
第一种情况没有遗嘱也可以诉。第二种当然是肯定有遗嘱才能诉啊。
⑸ 确认祖房所有权属于物权纠纷还是继承纠纷
如果只来是想确定所有权自(这房子是不是你家的),那当然是所有权确认纠纷,如果还涉及继承问题(是你家的,是老一辈的,现在需要分这个祖房),那就是还有继承纠纷,继承纠纷还可以细分,如果有遗嘱就是遗嘱继承纠纷或者遗赠纠纷,没有遗嘱就可能是法定继承纠纷。
⑹ 法定继承和所有权确定纠纷是同一法律关系吗
不是同一法律关系。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相对于遗嘱继承而言的,语源自罗马法的successio ab intesta,亦即非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是遗嘱继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将遗产转移给继承人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在法定继承中,可参加继承的继承人、继承人参加继承的顺序、继承人应继承的遗产份额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因而法定继承并不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志,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继承人的意思将其遗产由其亲近亲属继承。
我国《民法通则》第78条第1款规定: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于同一物享有所有权。共有的主体称为共有人,客体称为共有物。财产的单一所有是指一项财产的所有权的主体是单一的,某人对某项财产单独享有所有权;财产的共同所有是指一项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共有关系是指各共有人因对同一物共有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房屋所有权是指房屋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房屋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房屋共有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同一房屋都享有所有权,因此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房屋共有人对房屋按照各自的份额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或者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每个房屋共有人对共有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不受其他共有人的侵犯。
⑺ 确定继承权法院要交多少诉讼费
公民进行民事诉讼,应当依法交纳诉讼费用。
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遗产法司法解释:
1、继承从被继承人生理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开始。
失踪人被宣告死亡的,以法院判决中确定的失踪人的死亡日期,为继承开始的时间。
2、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3、公民可继承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
4、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5、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抗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部分无效。
6、遗嘱继承人依遗嘱取得遗产后,仍有权依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取得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7、不满六周岁的儿童、精神病患者,可以认定其为无行为能力人。已满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认定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8、法定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行使继承权、受遗赠权,不得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法定代理人一般不能代理被代理人放弃继承权、受遗赠权。明显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应认定其代理行为无效。
9、在遗产继承中,继承人之间因是否丧失继承权发生纠纷,诉讼到人民法院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判决确认其是否丧失继承权。
10、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是否严重,可以从实施虐待行为的时间、手段、后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认定。
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不论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均可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11、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12、继承人有继承法第七条第(一)项或第(二)项所列之行为,而被继承人以遗嘱将遗产指定由该继承人继承的,可确认遗嘱无效,并按继承法第七条的规定处理。
13、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14、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难的,应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
15、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致继承人无法主张继承权利的,人民法院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16、继承人在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的二年之内,其遗产继承权纠纷确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期间,可按中止诉讼时效处理。
17、继承人因遗产继承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时效即为中断。
18、自继承开始之日起的第18年后至第20年期间内,继承人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的,其提起诉讼的权利,应当在继承开始之日起的20年之内行使,超过20年的,不得再行提起诉讼。
⑻ 法定继承权还能提起确认之诉吗
一,确认继来承权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只要当事人没有做出放弃遗产继承权的书面证明,就视为接受继承:
1,如果是接受遗赠的,需要在知道受赠之日起,二个月内,做出是否接受继承的表示,逾期的,视为自动放弃;
2,如果发生遗产继承纠纷,参照我国《继承法》第八条处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来源找法网:网页链接
第八条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