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27 00:21:34

『壹』 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由哪一方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承担举

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证据规则:(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贰』 被打后被引致心脏病发作,如何证明伤人行为与人身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何某父亲与人发生争执,被打,鉴定结果为轻微伤。还没等公安部门解决问题,打人事件发生的10天后,何某父亲突发心肌梗塞住进医院。何某认为,父亲住院与被打有重要关系,请问,这种情况下,何某该怎样继续追究对方的责任?

依法分析

本案涉及对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明问题。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是侵权损害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是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所存在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原因是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而被现象引起的某一现象是结果。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要让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除了要有侵权行为存在、有损害结果发生、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外,还要求损害结果的发生与侵权行为有因果关系。

对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由受害人证明。除非法律规定应由加害人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如加害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则推定因果关系存在。

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是否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应当是把握的重点。切不可把貌似原因的事件当成原因,起因不等于原因;也不可把另一结果的原因当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此法律关系不等于彼法律关系。由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经常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很难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这一本质属性。否则,由于错误认定因果关系,就可能导致在处理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民事责任的分担上的不合理。

本案中,如果何某有确切证据(比如医院出具的证明)可以证明何某父亲突发心肌梗塞是由于其父亲被殴打所引起的。那何某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进行民事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费等等。

技巧提示

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是客观现象间一种联系:表现为由损伤引起,产生或造成疾病的一种现象,即损伤为原因,疾病为结果,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此,判定损伤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一定要深入到客观事物中进行调查研究,即了解案情,了解受害人损伤前的身体状况等。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叁』 严格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间是什么关系

无过错责任,英美法律中称之为严格责任。所以严格责任即无过错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是基于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一种责任。

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学术上也把无过错责任称之为“客观责任”或“危险责任”,英美法则称之为“严格责任”。严格责任就是指无过错责任。

(3)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扩展阅读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二、适用于无过错责任的情况

1、《侵权责任法》第32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34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3、《侵权责任法》第35条 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

4、《侵权责任法》第41-43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销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

5、《侵权责任法》第48条 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

6、《侵权责任法》第65—68条 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7、《侵权责任法》第69-77条 高度危险责任中,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的经营者、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8、《侵权责任法》第78-80条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9、《侵权责任法》第86条 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10、《侵权责任法》第55条 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

11、《侵权责任法》第59条 因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与产品提供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为无过错责任。

12、《侵权责任法》第89条 在道路上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的,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肆』 法医学鉴定中,如何判定伤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陈某在2006年10月19目被人用水果刀捅伤腹部后在当地县医院进行腹腔探查术,被诊断为“肠系膜破裂,第十一软骨断裂”,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加重,遂被考虑为“十二指肠瘘”,建议转院。同年11月15日转入市级医院进行腹腔探查术,见腹腔内粘连明显,脓腔形成,被诊断为“腹部刀刺伤,十二指肠瘘”,在该院经进一步治疗,同年12月14日出现精神萎靡,症状加重。家属因经济困难而要求出院,6日后陈某死亡。法医病理尸检报告:轻度脑水肿,重度肺水肿,右心室附壁血栓,冠状动脉及主动粥样硬化,轻度脂肪心,肝脏、肾脏、胰腺自溶,脂肪肝,小肠破裂缝合后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合并胆汁性炎症。分析说明:陈某被人用锐器刺伤右腹部,造成十二指肠破裂及结肠系膜破裂。伤后第一次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能发现十二指肠破裂,形成十二指肠瘘,因长时间十二指肠瘘并发电解质紊乱,腹腔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第一次手术探查未能发现十二指肠破裂,及其以后对肠瘘的处理不当,是造成陈某死亡的重要因素。从此案例看出,外伤引起十二指肠瘘,外伤是直接原因;腹腔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是结果。

依法分析

在损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有时被鉴定人可能在受伤前患有某种疾病,而在受伤后诱发疾病;或受伤前虽是健康或不自觉有病,在受伤后也可发生疾病以及后遗症等。此时鉴定人需解决损害与疾病及其他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案件诉讼提供依据。

(一)损伤与疾病及其他的因果关系的判定原则

1.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是客观现象间一种联系:表现为由损伤引起,产生或造成疾病的一种现象,即损伤为原因,疾病为结果,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此,判定损伤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一定要深人到客观事物中进行调查研究,即了解案情,了解受害人损伤前的身体状况等。

2.损伤为原因,疾病为结果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从损伤与疾病之间的一联串链条中抽出其局部加以研究才能明确表示因果关系,这叫做直接因果关系。

3.损伤与疾病的表现在时间上有先后次序:损伤在前,疾病的出现在后,因此,必须从疾病出现以前所发生损伤中去寻找原因。

4.如果损伤是在多人多次的情况下形成,则就各人、各次个别地鉴别损伤的程度,而对疾病之发生分清哪个原因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从而确定某人、某次、某部位的损伤对引起疾病的主次问题。

(二)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的类型:损伤与疾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损伤与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时又可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因果关系。而此时两者均有必然性与偶然性之分。

1.直接因果关系:这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健康组织、器官,而加速破坏组织、器官解剖学结构的完整性,并出现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例如,颅脑损伤后发生损伤性癫痫,即颅脑损伤为原因,损伤性癫痫为结果,此两者之问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2.间接因果关系:这是指外力作用于人体原有的患病处,而在正常情况下,可不致于破坏组织、器官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引起功能障碍,然而已有潜在性病变之基础上,使其病变表面化或更加恶化。间接因果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1)诱因:由于损伤诱发潜在性病变加重。例如,头部损伤后发生先天性或已有的动脉瘤等血管性病变破裂,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头部损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2)辅因:损伤仅在疾病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例如,右大腿被他人踢伤,伤后右大腿持续疼痛并伴有发热,经x线摄片示骨肉瘤,即下肢损伤是显示骨肉瘤的辅因。(3)损伤又介入第三人行为,或介入被害人本身的行为,或介入自然因素造成进一步损害。例如,某甲被某乙打伤,伤并不严重,然而在医院诊治过程中,由于医生丙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扩创,致使某甲创口感染,并发脓毒败血症。又例如,某甲把某乙打伤,其创口因细菌感染引起破伤风。上述二例原发的损伤与脓毒败血症、破伤风之间存在着间接因果关系。(4)被害人的损害结果影响到第三人而发生损害。例如,汽车将小孩撞死,小孩的母亲由于精神上的严重刺激,旧病复发或并发精神异常。

技巧提示

判定伤、病因果关系的方法:

1.仔细、认真地收集并观察被害人本身的情况,损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性状、损伤部位、严重程度,以判定发生损伤的原因。

2.认真观察继发疾病的时间、临床症状以及各种医学检查等,用以正确诊断疾病的存在。

3.应用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探索从受伤到发生疾病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和病理现象的连续性;损伤与疾病之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联系。总之,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必要时求助于专业医师的协作,以诊断损伤与疾病的直接因果关系。例如,颅内晚期出血是否确系某种外力造成,此时应依据(1)有确凿的头部损伤史;(2)必须明确出血之存在,通过脑cT扫描、病理乃至临床检查(如钻颅术、腰椎穿刺术)等来诊断;(3)头部损伤与脑出血之间必须有较短的间隔期,一般不超过6—8周,但遇到更长的间隔期时,则需要研究后遗症等问题;(4)既往病史中未发现有脑出血的原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4.损伤与疾病确有直接因果关系时,应依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有关奈款,评定损伤程度,以及参照因伤、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有关内容,认定由于损伤而致疾病,并评定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

5.损伤与疾病之间系间接因果关系时,一般不援引《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有关条款。

6.损伤与疾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时,则不援引《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伍』 如何区分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与非因果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判断罪与非罪、罚与非罚。因果关系看的是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回的联系:答如果是违法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话,明显,成立了犯罪既遂。如果是违法行为没有导致危害结果的话,那么根据具体情况成立预备犯、未遂犯或者中止犯。最明显的,举个例子,我国的过失犯罪要求一定要发生了危害结果才能被认定。此时判断因果关系就显得意义重大了:有因果关系的话,行为人可能会成立犯罪;没有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便不成立犯罪。当然,以上说法是一般情况下的,如果有客观阻却事件(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发生的话,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陆』 怎样认定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要求详细一点的~

很难认定,那不算是合同上的要约,要约要有特定内容和条件,

『柒』 违法侵害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证明

某日,姚某与蒋某因琐事发生争吵,姚某顺手操起一根细木条打了蒋某头部一下。蒋某当即蹲下,并称头晕及身体麻木,被他人扶送回家,经该市人民医院诊断,原来是蒋某患有脑癌,病情已到晚期。后来,蒋某病死于家中,蒋某之妻邱某认为其夫之死系姚某打击蒋某头部引起,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姚某赔偿。那么,姚某是否需要对蒋某的死亡负责?

依法分析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存在违法侵害行为,致害人主观上有过错,造成了损害后果,违法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其中,判断违法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们认为应采用相当因果关系标准来判断——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违法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才具有因果关系。首先,如果没有该行为,就不会出现损害后果,行为是损害后果的必要条件,即条件关系;其次,该行为具有极大增加损害后果发生可能性的性质,即相当性原则。因果关系应当由受害人证明,除非法律规定应由加害人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则推定因果关系存在。

在本案中,表面上看,姚某用细木条打击蒋某头部,使蒋某头晕及身体麻木,但蒋某致死的真正原因是其患脑癌晚期,即使姚某不用细木条打蒋某,蒋某的死亡也是不可避免、无法拖延的,因此,姚某的行为不是蒋某死亡的必要条件,与蒋某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姚某对蒋某的死亡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技巧提示

法律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具有直接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法律中因果关系的证明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人身损害案件,通常由当事人自己委托或法院依职权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来鉴定行为与损害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捌』 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和过错的关系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一般侵权责任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它包括:行为、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四个构成要件。
1、行为
这里所谓的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权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为本身。若无行为人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侵权责任。
2、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是指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权益所遭受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非财产损害又包括人身损害、精神损害。
3、因果关系
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包括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和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权益受侵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考量的问题是责任的成立。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是指权益受侵害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涉及的是责任成立后责任形式以及大小的问题。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意义在于对侵权责任加以限定,一方面使受害人得到救济,另一方面又不至于无限扩大责任范围,限制行为自由。
4、过错
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受责难的主观状态。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但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状态。

『玖』 如何认定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

因果来关系,是个逻辑概念,即因为源原因A所以结果B,即原因、结果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环境侵权问题,即由受害者初步证明污染者污染行为导致自己损害结果的,之后由污染者证明其无污染行为或污染行为与受害者损害之间不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如果污染者不能证明证明其无污染行为或污染行为与受害者损害之间不存在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则法律推定污染者与受害者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承担环境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拾』 分析环境侵权案件中,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如何确定

只要通过医学化学鉴定证明损害(如人身体损害是由于长期饮用含有工厂排回放的污水污染的水答源)是由于环境破坏行为引起的,就具有因果关系——原告的初步证明责任

环境侵权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如果侵权方没有证据证明这一因果关系不成立(如人体损害是由于本人自己患有先天疾病等自身原因造成的),即使证明了自己的排污标准符合国家规定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当然,此情况下可以不用承担行政责任。

阅读全文

与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