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海洋争端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及手段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1.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共同开发是指有关国家在暂时搁置对资源开发的专属性主权权利争议的情况下,在相互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相关资源.它是世界上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与《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的要求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前的一种过渡安排,它不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利或权利主张,也不得视为承认对方的权利主张.它既不影响有关国家的权利主张,又能以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和各自利益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勘探开发资源,使双方迅速地从商业性石油发现和生产中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
在东海,如果中日两国能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共同开发,无论于中国还是日本,均是有益的.一方面,中日两国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另一方面,中日石油公司已有十几年的合作历史,中日石油公司在渤海湾的联合开发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实施共同开发,两国均可在不放弃其权利主张的前提下,增加新的石油来源,从中国方面来讲,还可获得资金和技术.在政治上,共同开发也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事实上,日方始终没有明确拒绝过中方共同开发的提议.
在南海,南沙群岛的争议涉及到五国六方,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到如今,南沙群岛争议的解决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态势.一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于2002年11月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旨在保持南海局势的稳定,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二是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渔业合作协定于2004年6月生效,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第一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对推动南沙等海洋争端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是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于2005年3月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南沙争端当事国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面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步伐.从更大范围看,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正在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无疑有助于缓和南沙局势.当然,由于各方不会轻易放弃主权要求和既得利益,南海问题的解决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2.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
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可能划归中国管辖海域的面积有近300万平方公里,但有争议的海域面积却高达120万平方公里.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所涉冲绳海槽的地位急需海洋地质资料加以证明.日本认为,中日两国属于共同大陆架,冲绳海槽只是两国自然延伸的一个偶然凹陷,不能中断两国大陆架的连续性.基于此,日本主张以等距离标准中间线原则来对中日东海划界.为了求得证据上的支持,日本从2004年到2009年投资1000亿日元来对东海大陆架进行勘探,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日本的调查数据.目前有实力的沿海国及我国邻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都投巨资进行大洋调查.尽管我国自1958年进行过全国海洋调查,1977年进行过渔业资源和海洋物理、地质调查,2006年启动“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即“908项目”,但目前,我国海洋调查工作还远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和申请外大陆架的要求.我国东海的地质、底质情况至今不清楚,以目前的进展,我国在未来30年内对东海的考察才能达到日本的水平.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应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由相关部门抓紧进行全面的海洋调查,掌握全面的海洋学资料,为进行海洋划界在外交谈判或利用法律手段解决争端时提供最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证据.
其次,海洋资源的开采需要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公约》虽然规定国际海底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实行“平行开发”的原则,但由于各国综合国力相当悬殊,事实上难以平等.没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经济的高投入,便没有资格成为“先驱投资开发者”,也无力在深海矿藏开发中竞争.同时,在有争议海域实施的“共同开发”合作模式中,科技优势也有助于收益分配.当今海洋开发难度大、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要想取得最好的开发效益,必然要以科技的高投入为前提.
最后,加强海军的军事建设需要高科技和高投入.海洋维权须以实力作为后盾,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强调: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中,海军的地位重要,使命光荣.要努力锻造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海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安全的使命.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加强海军建设,建设一支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现代海上武装力量,提供远洋投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有关国家对中国海洋权益的挑战.
3.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主要途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在14世纪就已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比日本早500多年,全世界最权威的地图册伦敦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到上世纪80年代其标识南中国海是属于中国的.而如今日本在钓鱼岛上树立界碑和标杆,设立灯塔,阻止任何中国人靠近.南沙群岛呈现出一种被瓜分的状态,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在部分岛屿上还有驻军.在这些争议地区我国为什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究其原因,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过去缺乏对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中国过去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
这一现象也是对我国南海问题的精确概括.在当今各国瓜分海洋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的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国家应当采用寓维权于开发之中的政策,来宣示海洋主权,争取海洋权益,充分利用法律、政治、外交、经济、科研、文化、旅游等各种手段来强化中国在争议海域的实际存在.
走向海洋是所有强国相同的战略选择和道路,当今各沿海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及其重大价值.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呈现出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所面临的海洋维权形势也会更加严峻和复杂.如何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中,既保卫我国的海洋国土、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又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⑵ 我国和周边国家存在哪些海洋权益争端具体的!
、东海与日本;
2、西沙与越南;
3、南沙与菲律宾。
主要涉及海底资源。
1947年,当时的“内政部”完成了南海划界,即“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国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
另据有关专家介绍,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另一个佐证是,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北纬118°划界,以北为菲律宾领海;但是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宾国土以外。
现在的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介绍,“南海争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
同时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也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东海(Mare Orientale,Eastern Sea)是月海之一。该月海具有西部最完整的同心圆结构。最外侧的环
海监建立了东海定期维权[3]
名为Cordillera,四周是陡峭的峭壁和脊状断层。位于月海北侧有火山口Maunder,而Maunder的东南部是Kopff火山口。Montes Rooks位于该月海东侧。
亦称东方海。一个由玄武岩物质构成的圆形阴暗平原,遍布在月球西部边缘多层环状结构的东海盆地内。面积约50,000平方公里(19,300平方哩)。东海盆地外围最显著的外环是科迪勒拉山(Montes Cordillera),直径900公里(560哩)。盆地外围其他广大的圆形结构有外鲁克山,直径620公里(385哩);内鲁克山,直径480公里;东海的内环,直径320公里。东海位于月球表面的边缘,从地球上可以看到。过去我们对其所知不多,1960年代~70年代间,由于载人太空船和无人太空船所作的多方面月球探索,科学家才能对东海的外貌和环围作详细的观察。
⑶ 中国近年来有哪些海洋 海权争端举例详细点 谢谢
· 台湾、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东海和越南海权争端
目前有点别的事,只能具体介绍南海和东海.....海涵海涵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解决的性质可分军事解决和政治、外交解决;解决的策略又可分为被动解决和主动解决等。东海问题,基本上只有日本问题。而钓鱼台是个关键的、具有很大象征意义的岛屿。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更大的压力逼迫日本让步,同意于东海共同开发,即使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前,中国大陆无意进一步显示自己在钓鱼台附近的存在,但也绝对不允许日本变本加厉的升级行为。如果日本变本加厉该区域的主权显示,中国应该有比严正声明更加切实的行动:比如把钓鱼台列入中国导弹试验场:日本不登岛、不设置建筑,就不试验,如果有新的设置,就定期用导弹清除;布雷封锁钓鱼台等。至少要做到,近期谁也别想在钓鱼台有进一步的行动。东海问题,容易激发成难以控制的冲突,台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解决和管理钓鱼台的成本都将是最大的。钓鱼台等东海问题,应该是中国真正强大之、台湾问题解决之后(具有航空母舰不是强大的指标,航空母舰基本不会用来进行日本和美国之类对等势力国家的军事对抗)。南海问题牵涉到的国家比较多,相关国家也是见缝插针找点麻烦、制造点事端。
针对南海问题,中国不能够只有抗议没有行动。特别是对特别连中国退让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要挑战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适时狠狠教训一下,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否则,一些国家看到中国雷声大雨点小,就会有样学样。如果说,东海问题我们现阶段我们可以适时强硬的被动解决方式的话,南海问题,我们就应该在一些国家挑衅启动争端后,采取更多的主动策略。比如对那些企图通过法律来侵占中国领海的,要限期让其搬迁出其侵占的岛屿,否则就用导弹清除。以退为进。让已经被侵占的岛屿回归为零。在南海要软硬兼施,政治、外交优先,划定红线,软的更弱,硬的要有行动;东海问题,要和台湾相互呼应,软有底线,硬有表现,避开其转移国内矛盾的表演等。
另附一张越南海权示意图
⑷ 与中国的领海问题有争议的国家有哪些
与中国的领海问题有争议的国家有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南海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1960年代开始,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
围绕中国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6国7方的争端局面。除中国占据9个岛礁(含台湾方占据2个)之外,有42个岛礁被侵占,其中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对部分岛屿和海域提出了主权要求。
东海是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海洋战略要地。该海域存在着中日双方的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领土争端,以及中日东海油气田问题和中韩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和苏岩礁问题。
(4)东海海洋纠纷扩展阅读:
“任何国家的领陆、领海、领空都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别国在未经所属国允许情况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进入主权国领土、领海和领空,强行进入就是一种侵犯主权行为。”“国家在自己的主权空间范围内,有依据本国法律处理主权领土范围内的人、物和事的权力,这种权力具有独立性,任何外来势力都无权干预。”
树立较强的领海主权意识,就要了解我国领海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具有不可侵犯性,我国人民有权力在我国领海范围内进行合法的一系列活动。要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和平发展环境,使我国长期坚定地走在繁荣富强道路上,就要坚定不移地保证我国领土、领海等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领海主权
⑸ 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的在东海、南海的冲突受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请问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杀生成仁,舍身取义的思想。关乎名节,气节的事情,即使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也是要做的。其实就是李云龙的亮剑精神。
⑹ 为什么说中国海洋争端的斗争是长期艰巨的
1、 历史原因:二战形成的波茨坦-雅尔塔体系是现今世界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东亚大多数国家领土及领海边界的划定依据。我国与周边国家疆界的划定也是以这个体系中的一系列公告作为法律依据的。根据波茨坦公告中国应当收回自1895年后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因此东海的台湾以及钓鱼岛群岛,南海的西沙、南沙都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但是由于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封锁,围堵共产主义中国的需要,长期霸占钓鱼岛,后转让给日本,埋下今日的东海争端的伏笔。而后又鼓动东南亚国家敌视中国,促使其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而日本则希望通过继续占领二战时所掠取的中国领土-钓鱼岛来突破雅尔塔体系,摆脱战败国阴影。
2、 周边国家对资源的觊觎:中国的近海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必然会被周边国家觊觎。而南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鸟粪石以及石油天然气资源,同时是战略要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周边国家借国际海洋法规的名义,瓜分我国大陆架以及经济区,甚至公然岛屿也就不足为奇了。
3、 我国长期以来对海洋权益的漠视也是现阶段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白热化的原因。由于我国是传统的大陆国家,因此对海洋并不重视。由于不断的国内政治斗争,在我国宣布领海后并没有有效的行使主权。因此,南海的诸多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偷偷占领。而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拥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宣布对领海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没有及时收回被侵占的岛屿,也是产生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
⑺ 当前主要国际海洋争端有哪些
很多啊特别是中国和外国就很多
中国和日本关于东海和钓鱼岛
中国和东南亚国回家(主要是答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的南海诸岛所有权争端
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岛群岛的争端
东南亚各国之间的海洋争端
日本和韩国争端
.....还有很多的,只要你用网络查一下国际海洋争端就知道了
⑻ 我国海洋领土范围方面存在的争端问题
南海方面: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二、黄海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夹在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在这个区域,中国和朝鲜、韩国都存在着争端。
1、朝鲜
早在1955年,朝鲜政府就宣布了12海里领海区,并且在1977年,宣布建立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中规定“经济水域从领海基线起200海里,不足200海里处划至海洋的半分线”。
因为中国和朝鲜之间的黄海最大宽度不足400海里,所以朝鲜单方面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做法,明显侵犯了中国权益。
在中国和朝鲜关于黄海划界的谈判中,中国主张以“中间线原则”来划界,而朝鲜主张以“纬度等分线”法划界。
所谓“纬度等分线”,是指以该海域各纬度中点连线来划界。所谓“中间线”原则,则是指选取海岸两边距离最近的两点,以两点连线的中点来划界。
由此,中朝之间产生300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2、韩国
在和韩国关于黄海的划界谈判中,这次变成了韩国主张“中间线原则”来进行划分,但中国表示拒绝。中国主张按照“自然延伸原则“划界。
所谓“自然延伸原则”,原本是说在海洋划界时,大陆架是沿海国家陆地在海洋中的自然延伸,因此大陆沿海国家对大陆架具有天然的、初始的和排他性的权力。
但是,且慢,黄海整个海底都是同一块大陆架,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总不能把整个黄海都划给中国吧?对此,中国自然有说道。
中国认为,中韩两侧黄海海底的土壤不同,靠近中国一侧的土壤为黄色,这是黄河古河道冲进黄海的土壤,这一区域占整个黄海海底的2/3,因此这部分都应该属于中国。另外1/3海底土壤颜色为红色,那个才属于韩国。(同学们现在知道了黄河携带大量泥沙的重大意义了吧?内牛满面中……)
由此,中韩之间产生6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
在和中韩划界过程中,中国强烈谴责韩国采取“实用主义”,面对日本时采用“自然衍射原则”,而同中国时谈判时就忘记这一原则了。回头再看看中国对朝韩两国的划界标准,不觉莞尔一笑。
网上还流行一种说法,说中韩东海划界中,中国主张“中间线原则”,而韩方主张海岸线比例法。但根据《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地图册》(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本获批出版的海洋地图册),应该是韩方主张中间线原则,而中国主张自然延伸原则。同时,韩国建国大学李根宽论文《黄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也证实了这点。
可惜,没有找到黄海划界的地图,所以只能纸上谈兵了。
在黄海划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伴随着资源争夺。1991年,韩国在黄海中部中国主张一侧进行石油钻探,结果被中国赶跑。此外,2000年时,两国签订了《中韩渔业协定》,算是两国海洋划界谈判中的一个重大成果。在协议中,双方划定了渔业暂时区域。
名存实亡的“九段线”, 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
南海群魔乱舞背后是利益纷争,是大国角力。
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南亚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达到其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之目的。
南海争端 -
中越南海争端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2007年4月,越南政府进一步划定了南沙部分油气招标区块,并将在南沙举行所谓“国会代表”选举;越南还将
和英国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气输送管道。不但如此,越南还放出硬话,狂妄地宣称“拥有南沙全部岛屿的主权”,其官方《西贡解放报》甚至声称“决不放弃一寸土地”,并“不惜与中国一战”。
可是在一个多月前2007年04月09日的越南国会主席阮富仲来中国访问时,和中国只谈两国经济合作、友好睦邻,从头到尾笔者就没有看到在双方会谈中有关中越南海问题的议题。大概是越南的这位议会的议长没有被授权,所以对中越之间的敏感问题是避而不谈。
越南海空军的现代化和越南对南沙群岛的侵占情况
过去三十年越南人对南沙群岛的蚕食的情况、和导致越南人现在野心膨胀的所谓现代化海空军事力量的实力。
1、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后侵占南沙群岛的鸿庥岛、南子岛、敦谦沙洲(沙岛)、景宏岛、南威岛和安波沙洲,并派军驻守;1975年2月14日发表的白皮书,声称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从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越南先后共侵占南沙岛礁27个。它声称拥有南沙全部海域。迄今,越南巳完成对南沙岛礁的军事控制部署;加强所占岛礁的基础建设,增强岛礁防御作战能力同时加紧对油气资源的掠夺。
2、越南空军目前装备了从俄罗斯引进的可以进行对海精确打击的苏—30MK2战机,和可以进行远程空战的苏—27Sk战机。但是越南国土南北端相距1600公里,纵深最窄处仅50公里。这种缺乏战略保护纵深的地理特征决定如果开战越南空军可能连他自己的本身防护都成问题,所以就是越南空军完成他所谓的现代化改装,而且进口的那二十几架俄制三代战机全部到位,他依然只是一支以国土防空为主业防御性的战术空军。
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人民军的发展就受到武器装备陈旧老化的制约。随着越南经济的发展,军方开始把相对宽裕的资金加强海军实力。越南海军现有各型作战舰艇120余艘,包括护卫舰、炮艇和袖珍潜艇等。它们大多是当年苏联援助的陈年旧货,由于缺乏保养和零件供应,使得越南海军与周边海军比起来,实力实在是难以启齿。基于传统合作关系,越南把发展海军的重心放在与俄罗斯合作上。
总之就是越南海军购买的俄罗斯战机、军舰全部到位,越南海军一样脱离不了近岸作战防御型海军的范畴。这也是一支把护卫舰作为海上作战编队主力舰的越南海军的无奈和悲哀。
南海争端 -
中马南海争端南海博弈之跳梁小丑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DatukSeriNajibTunRazak)2008年8月赴南沙群岛燕子岛,宣示主权。台“外交部”昨天重申,“中华民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并重提“南沙倡议”,主张以环境保护取代主权争议,吁南海周边各国优先考虑划设海洋生态保育区,“中华民国”愿透过协商对话,和平解决南海争端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2009年3月5日中午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和光星仔礁(马来西亚称乌比乌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南海争端 -
中菲南海争端1950年,民间人士进占南沙太平岛及其他诸岛,大肆盗采磷矿。
1956年,自称所谓的探险者,登上了南沙。
1971年,声称8岛为卡拉扬(Kalayaan)非属南沙,也非为任何人之主权,据以划定领海线。
1972年,指定属巴拉望省。
中菲黄岩岛之争
对于黄岩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菲方过去从未表示过异议,但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规颁布实施来,菲方突然以黄岩岛位于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为借口,先是宣称对黄岩岛拥有海洋管辖权,后公开叫嚷对黄岩岛拥有主权。据统计,从1997年以来,菲在黄岩岛抓捕和骚扰我渔民的事件平均每年二三起。每次事发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抗议和交涉,但菲方充耳不闻,侵犯行为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
菲教育部在新版地图中将黄岩岛,甚至整个南沙群岛列入了菲国版图,将地图送往了4万所公立学校图书馆。更为严重的是,菲政府竟然企图把南沙群岛是菲律宾领土列为修宪的内容,妄图以法律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菲律宾参议员劳萨斯更是嚣张地表示:“别太把中国的抗议当回事。”
而美国已公开由它的智囊向菲建议,说不用管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或者中国的抗议,美国会承认或支持菲律宾的占据岛屿行动。
南海争端 - 争端背后南海争端黄岩岛
南海局势升级后,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东海
东海争端
在东海,和中国有争端的是韩国、日本两个国家。
1、韩国
在中韩东海划界问题上,依旧延续了两国黄海划界的矛盾,也就是说,韩国则主张以中间线原则来划界,而中国主张以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来划界——即按海底底土颜色不同来划界。由此产生12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中韩在东海问题上,最严重的争执,则是苏岩礁。
苏岩礁位于东海北部,距离崇明岛大约150海里。是一处暗礁,最高处在水下4.6米处,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400米。
中国对苏岩礁了解倒是很早,精确测绘也早在1963年进行过一次,1992年,海军北海舰队两艘测量船又对苏岩礁进行了全面精确测绘。估计在当时中国人心中,这地方是理所当然是中国的,所以谁也没有在意。但任谁也没有想到,土共整天打雁,却被雁儿啄了眼。
韩国人是在1984年才发现这个地方的,1987年,韩国把苏岩礁命名为“离於岛”,到了2000年,韩国投资230多亿韩元(2400万美元),对在其上盖起了一栋76米高的建筑物,其中水下40米,水上36米。面积1300多平方米,而且还有直升机停机坪。其中有8名所谓“研究人员”常驻。
韩国在苏岩礁上搞建设时,土共居然蒙在鼓里,一丝一毫都不知道。直到韩国工程完工,人员入驻后,土共这才如梦初醒,赶忙提抗议,但为时已晚。
本来,对于苏岩礁这样海底的一块暗礁,按正常人的想法,也真没有什么可值得关注的。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谓“岛”,是指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而且只有岛才拥有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就连一个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都没有专属经济区,何况如苏岩礁这样在常年在水下4.6米处的暗礁?
但韩国人硬就把这个暗礁搞成了“岛”,并且悍然以此为基点,来和中国进行划界。(不过话说回来,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曾母暗沙,无语中……)
2、日本
中日在东海划界上的争议,首先也是在于双方对于所采用标准各执一词。日本主张采用“中间线原则”,而中国则主张采用“大陆架延伸原则”。不过,对日本的大陆架延伸原则,土共可就不象对韩国那么客气了。韩国好歹和中国同在一个大陆架上,土共不好意思做太绝,对日本就没有那个顾虑了,一下子把界线推到了冲绳海槽。
但日本不同意这一观点,日本认为冲绳海槽“只是一个偶尔的断裂”,不具备任何法律上的意义,因此要求以中间线划界。但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是以中国大陆沿岸与日本岛链沿岸之间的中间线,尤其令中国人不能接受的是,日本的基点中,居然包括了钓鱼岛。所以在中国看来,日本所谓的中间线,自然是非法的,无效的。
中日之间,最大也是最敏感的争议,自然非钓鱼岛莫属了。
钓鱼岛,最早当然是中国人先发现、并纳入管辖的,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但日本自从甲午战争前,就私自上岛采集鸟羽和鸟粪,算起来倒是日本对其开发在前。甲午战争时,日本人趁中国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吞并钓鱼岛,将之划归冲绳县管辖。二战结束后,冲绳被美国占领,钓鱼岛也因此落入美国手中。1971年,美国向日本交还冲绳时,将钓鱼岛一同交还。为此,海峡两岸的中国政府都发表声明,表示抗议,而在全球华人中,也兴起了保钓运动的风潮。在此压力下,美国宣布,他交还日本的,仅仅是钓鱼岛的管辖权,并不涉及主权。——这就是钓鱼岛问题的来由。
1972年中日建交谈判时,两国同意将钓鱼岛问题挂起,留待日后解决。但此后日本并未遵守承诺,各种动作不断,如在上面建造直升机停机坪,修建灯塔等等。
就目前而言,由于日本实际控制着钓鱼岛,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明显处于劣势。本来两岸可以携起手来,共同面对,无奈大陆的这一提议被马英九断然拒绝。
由于钓鱼岛既关系东海划界,又牵扯到海底资源,因此中国很难在这一问题上做出让步,一旦中国失去钓鱼岛,不但将丧失大量资源,而且东海所辖海域也将所剩无几,同时中国南北海上运输通道也将受制于人,钓鱼岛对中国,实在是意义重大。
说到中日东海划界,就不能不提一个地方,这就是冲之鸟礁,日本叫冲之鸟岛。这个地方在冲绳以东的太平洋上,距离关岛比较近。是一块小礁石,涨潮时大部分被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日本人在这块礁石上干的事情,和韩国人在苏岩礁上干的事情一样,在上面修筑人工建筑,意图化礁为岛,以此来获得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按说这个地方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但在中日划界谈判中,中国总是拿这个事情来恶心日本人。一笑~~~
东海划界,其中资源的争夺自然是重头戏。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东海油气田的争端。中国在东海地区建设有四个油气田,分别是春晓、断桥、平湖、天外天,这三个油田本来是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的,而且在日本所谓“中间线”的中国一侧,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日本的划界原则,这几个油气田也是属于中国的。但日本提出了一个“吸管理论”,认为这几个油气田距离中间线太近,虽然是位于中国一侧,但在开发过程中,会把日本一侧的油气吸走,由此认定中国的开发行为损害了日本权益。
于是两国从2004年开始了谈判,谈判结果,中国同意日方以出资形式入股春晓油气田。说实话,土共的这个决定没少给自己招骂。不过这下好了,趁着钓鱼岛事件,土共干脆中断谈判,自己独自开发,估计该日本郁闷了。
⑼ 中国四大海,一共有多少个海域跟邻国存在争议
在中国拥有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中,除了渤海是内海外版,其他三个海域均为中国与权邻国共有且存在一定主权争议的海域。“三海”问题主要包括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管辖海域划分三大问题。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占中国海域的一半左右,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都存在着争议。南海周边一些国家试图将侵占我国南海岛礁、侵犯我国南海主权的行为事实化、合法化和国际化。
⑽ 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海域面积多少
约30万平方公里。
就东海分界问题,中方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回张大陆架延伸理论,答认为按中琉海沟(冲绳海沟)来为两国专属经济区分界更符合国际法规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而中琉海沟深度达2940米,完全符合此规定。
《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所有国家可以根据大陆架的自然伸延,将专属经济海域由200海里扩大至350海里,如果是这样,那么目前日中两国所产生争议的海域均在中琉海沟西侧,全部属于中国。
根据“圣地亚哥宣言”的内容规定,由领土向外延伸200海里之内,属于所有国家的排他性经济区(经济专属海域),1960年之后的《国际海洋法条约》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也是如是规定。
但中日之间的海域宽度并不足400海里,最宽处也只有360海里,所以无法完全兑现这一规定。日方借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概念以及旧“大陆架条约”第6条的规定,认为两国在划定距离不足4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分界线时,要以双方等距离的中心线进行划分,就便是日方所强调的“中间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