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弹古琴被投诉

弹古琴被投诉

发布时间:2020-12-24 20:23:58

『壹』 弹古琴和修养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建议你拜读一下梅老前辈的:《论弹奏古琴的修养》

《论弹奏古琴的修养》 作者:梅曰强
古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古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虽然赞颂过激,但史绩记载古琴轶事,确有其感人之魅力。如《桓潭新论·琴道篇》所载雍门用弹琴能使孟尝君伤感;《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司马相如以琴传情与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相爱的故事;唐薛易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使人闻之,无不对古琴产生敬慕的感情。但是,古琴的这种艺术魅力的产生,是致力于琴学者,经过积年的勤学苦练,揣研,洞察琴曲意境,以自己的内涵修养通过熟练的技艺综合发挥的结晶,不是每个弹琴人都能够表达的艺术修养。
我国几千年来把古琴视为能登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所以研究古琴艺术和撰写古琴论著的人颇多,如:刘向(西元前79年——前8年)著《说苑·修文篇》、薛易简(西元725年左右——800年左右)著《琴诀》、冷谦(西元1268——1408左右)著《琴声十六法》、朱权(西元1378——1448年)著《太音大全集·抚琴论》以及徐祺(1580年左右——1650左右)著《奚山琴况》等等。绝大部分都是论述古琴美学、操缦规范、格言、艺术风格。由于前人用词简练,陈述含蓄,加上神思神往的渲染,如;明朝朱权在《太音大全集》里曾这样说:“传云,琴瑟虽有妙音,而无妙指,终不能发甚哉,指法之难也。”他仅说一个指法难,究竞难在何处,如何去克服难的指法而得妙音没有深入说下去,后人弹琴也只能心领神会了。又如:《奚山琴况》论述弹奏古琴的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园、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虽然对每况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如在“细”中,他总结了初学琴者弹起琴来就手指忙个不停,生怕前后音接不上,想延长节拍自己控制不了,就难做到细,存在的问题是分析的很实际,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末深入下去,对普及古琴,帮助今人学习古琴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古琴仍然跳不出“难以理解”的困境,加上有些论述比较抽象,繁琐、重复。给学琴者更产生“高不可攀”的思想。为此,笔者根据几十年业余教授古琴的体会,总结学琴人容易产生的问题,浅谈几点弹奏古琴的修养。
一、弹奏古琴的“超前感”修养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往往弹奏者只知按指法拨弄琴弦,结果手与愿违,音非意合,干巴巴的使人听之乏味。
音乐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通过艺术处理的音响,表达作者思维与向往的感情,这就是“意境”的本质。所以,凡弹奏一首琴曲,必先了解曲情内容,弹奏时将自己激发出来的感情与琴曲必须表现的感情融汇起来,这是首要条件。但是,仅有内在感情条件,而表现形式上不能够手随意走、意与妙合,也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因此,弹奏技巧也很重要。
古琴弹奏左右手指法有一百多种,堪称指法丰富,表现力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乐器。正因为它指法多而细,很容易使弹奏者顾此失彼。即:注意了指法,忘记了节拍,注意了指法与节拍,忘记了弦数与音位,还要掌握音准和轻、重、徐、疾,若想把琴曲的感情处理好确非易事。所以说:“古琴易学难记、易学难精”。那么,如何在感情与表现方法上进行结合,弹奏出美妙的琴曲,就存在一个“超前感”的问题。
超前感内容很广泛,必须从弹奏准备到弹奏结束来谈:
(一)、准备时的超前感。前人传授学生琴艺,首先强调一个“品字”,就是衣冠要整齐,坐势要正确,必须静下来,等气沉丹田后方可操琴。其实这种要求并不苛刻,因为衣冠不整有碍外观和指法运动;坐势不妥有碍左、右手的配合;心不静意境就发挥不出来;气不顺则无法控制气势。除此外,为使起音不紊,使弹奏流畅,还必须在未开指弹奏前,头脑里先要起音,就好比唱歌起音定调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1、可使思想集中心静下来。2、帮助激发感情,3、心中有音有备无患。虽然道理很简单,对弹奏者也是一种必要的艺术修养。
(二)、“意通三会”。意通三会是处理音与音之间协调关系的一种超前修养。乐曲每一小节(句),音与音之间都有强弱之分,和声的两音也有主次之别,这是普通常识,意通三会就是弹奏时必须掌握三个音,即:第一个音过去后要在头脑里回荡,在发第二个音时要考虑与前一个音的承前关系,用什么样的力度,同时还要考虑第三个音的超前准备(思想上和指法上的准备)。它好比绘画一样,先有意,后有笔,这样才能画出符合自己主观意想的作品。古云;“吴道子画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意通三会”的修养是内在感情借指法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形式,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弹奏出符合自己追求的“意境”感情的琴曲。
(三)乐曲整体中的“超前感”。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题思想,全曲音乐中又有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主题乐段必须要有其它乐段来托衬。如果弹秦琴曲处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没有一种血肉相连的关系,那么就无法突出主题。因之,弹奏乐曲的整体观念是必不可无的。处理好承前继后的关系,也必须有一个“超前感”,方能弹奏出完整的好琴曲。
“超前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它是弹奏人体质、气质、技法等修养融汇为一体的结晶。好比书法家写字一样,无论写正楷、行书、草书、运笔快、慢都能掌握书写规律,所以一篇字写出来都能气运贯通、一气呵成。练习书法要多渎、多看、多写、学习得法自然久练成钢。弹奏古琴则应多听、多弹、多学、多想、培养情操,旷日持久必达妙境。
培养“超前感”陈勤学苦练外,默唱旋律也是一种好方法。就是当老师教弹时,跟着老师弹秦的旋律默唱、默记,自己练习时,重复默记的旋律让自己的指法跟着旋律的节拍运动,开始指法跟不上或按不实都勿顾虑,可以由慢入调,熟练后自然音就铿锵坚实。但是,往往有的学琴人说自己嗓子不好或不会唱歇,不愿唱(包括默唱),其实它与演唱要求不一样不是要求唱的好听、动人,唱不好能够跟着旋律哼也可以。这是一种手随音走,锻练发挥内在感情的正确学习方法。天长日久自然养成心手相应,意与妙合,切不可只顾指法,头脑里没有音作规范,养成习惯,必入岐途。有的人弹奏一辈子古琴行家评他“不会弹奏”,不能正确掌握学琴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老师的正确教学方法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超前感”的修养是弹奏古琴者必备素质,是发挥内在感情使弹奏表里结合的连心锁。
二、弹奏古琴中的紧迫感
思想上有了超前感,一般技法可以做到手随音走,如遇有急促乐句或必须在十六音符上表现的指法,如:(豆)、(急撞)、(掐起)等,它是以气运指瞬间表现的动作,不仅要求出音干净利落,同时还必须与后续的音保持有机联系,做到“天衣无缝”使乐句清彻流畅,则必须指法熟练,心手相应,手的动作随着头脑里的旋律运动才能做的恰到好处,因为弹琴人多重视指法,往往一想指法动作,在旋律的时值上手就不听使唤,就会滞顿、就不可能按节拍在瞬间发挥出正确效果,其结果,不是顾了指法慢了节拍,就是顾了节拍做不好指法,影响琴曲的感情发挥,它也是古琴易学难精的一个因素,如何培养自己的紧迫感,1、必须一丝不苟的掌握这类指法的动作,经过勤学苦练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很熟练的表现出来;2、在弹奏时要思想上摆脱这类指法的动作构思,让指法融汇在思维中,随着思想上的意合(节拍)自然地做出来,这样才能弹出好的效果。如;广陵派琴曲“梅花三弄”第五段是在一个小音区内用三种不同技法描述梅花迎风摇曳的第二个乐句,它与前后两个乐句主要不同处,就是十六分音符上的急豆,既要做的干净利落又要与下七徽六分名指九徽掐起联起来,如果不发挥指法的表现力,就达不到梅花抗风雪战严寒迎风摇曳的意境要求。要做好这个乐句,就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好的,必须掌握正确的指法动作把它融汇在意念中一气呵成。因此“紧迫感”是弹奏古琴演奏技法上不可缺少的一种修养。
三、弹奏古琴中的持续感
弹奏古琴是通过复杂的指法掌握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交替表达乐曲感情的乐器,主要演奏技法又在按音上,从这三种音色以及音的波动特点来言,散音与泛音当弦震动出声后,因没有物体碰撞,其余音是随弦的震幅逐渐消逝,可以保持一定时值的余韵。而按音是靠左手按弦,右手弹弦出音相互配合,当右指弦弹出音后,左手指必须按在弦上不离开才会保持余韵,如果左手指一离开弦,余韵就消失了,所以又产生了一个如何保持音韵不断的问题。
古琴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就必须不断变换弦相音位,两音相隔距离远的还要跳动,为什么古琴的指法多而细呢?最根本的问题是为了丰富琴曲感情适应表达能力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排斥适应多音位弹奏方便的需要,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弦、不同音位上的音密切的联起来,必然产生除紧迫感外还有一个音与音连贯协调的“持续感”问题,所以“持续感”也是弹奏古琴者必须重视的一种修养。
弹琴人最易犯的指法毛病就是重视“音”而忽视“韵”。就是手指在弦上移动时,前一个指法做对了又害怕下一个指法不好就忙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音是有了余音(韵)就断了,就产生音与音脱节,无形中音与音之间加了一个“○”休止符,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另一种易犯的指法病,就是用指不当,不会掌握变换手指的方法和一指按多弦的技法,也同样会使旋律断断续续无感情。为使琴音演奏得园、润、洁、丽,就必须培养弹奏技法上的“持续感”。
四、培养“持续感”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心要静不可浮躁,不能只听音不求韵。
2、起指要慢,就是当两个手指先后按弦时,要尽量做到后一个音未出现,按前一个音的手指不动,保持余音不断的情况下有机地与后一个音联起来。
3、不能用两指交替,必须起指变换音位的时候可采用前一个音氵(注下),后一个音卜上(绰上),其目的就是让前一个音弱下去,后一个音由弱到强自然联起来,这样音与音的衔接就不会硬梆梆的不协调,同时还可避免突然中断出现休止符。
4、多弦连续取音的问题,它是一种技巧问题,一般采用“一指按多弦”和“蛇行鹤步”技法处理。
一指按多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临近两弦连续音,用一指按两弦上下滑动或连弹两音;另一种是三根弦以上,手指可以同时按多根弦,这样出音的效果自然连贯无间隙。
蛇行鹤步是仿效蛇游走和仙鹤走路跨步的一种指法。蛇行,一般用在大指同时按多弦连续取音上。鹤步,是隔两徽以上的取音方法,因为手指长度不够,必须象仙鹤走路一样跨过去。但是初学者员容易犯的毛病就是:
1、急急跨出后,控制不住落指力量,不仅有打琴面的木板声,同时也不可能掌握协调的音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思想上必须有超前感,使手指跨出前不紧张,同时要看准音位适当用力以手指压弦到琴面的方法按弦,不能用打琴面的方法按弦,这样方可取得好的效果。前人讲“举指重如泰山、范指轻如鸿毛。”就是这个道理。
2、跨出的手指按不准音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熟知音位和散、按音同度、八度的和声关系,例如:常用的正调(1=F)七弦上的徽外、十二徽、十徽、九徽、七徽六、七徽、六徽二分、五徽八分、五徽……等。两弦和声(隔一根弦的小间和弦)、大间和弦(隔二根弦的和弦)。跨间和弦(隔三根弦以上的和弦)。熟知音位后有一种简易的按准音位方法,特别对初学者有帮助,不妨试一试。就是当您需要按某音位时,眼睛看音位不要看手指,就可以使手指基本准确的按准(音准问题还需要靠听觉作微调)。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体各种功能都是由大脑指挥的,眼睛观察的讯息传给大脑,大脑再指挥手的动作,这种统一性是人的本能,只要眼睛不看错音位,手不会按不到音位处的。
3、琴谱上常见有“二上”、“二下”等不记音位的指法动作,初学者往往随便上二次或下二次,出现“黄”音(不准的音),天长日久会造成听觉上的差异,应值得注意时。为什么琴谱上不写音位呢?它是乐理上的基本常识问题,因为古琴是按五声音阶处理的,二上或二下就是上两个音和下两个音,就是从六弦九徽上得音后上七徽九分再上七徽,正因为它是普通乐理常识,所以记谱人为省略文字只写二上或二下,弹琴人必须懂得这个道理,弹奏时一定要严肃处理不可忽视,否则音准就会发生问题,更谈不上弹奏出美妙动听的琴曲。
持续感的修养,道理很浅识,用起来不一定容易,要求指法熟练和具备内函修养,弹奏时心手一致,才能发挥出好的效果。
.......
(未完的)

『贰』 弹古琴弹不好,一头雾水怎么办

参加古琴培训机构或者精通古琴弹奏的老师,从乐谱,指法类学起。

『叁』 边弹古琴边唱歌会不会被人打

谁管你啊,只会在心里骂句,这人是SB

『肆』 古代人弹古琴怎么保护手指

1、明代古琴文献《风宣玄品》中记载了如何使软甲变硬的方法,如果习琴者甲偏软,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如水甲软而易折,可锉生姜、切百芨入火煎如AA,时蘸之,久而自坚。”明代《文会堂琴谱》中的记载:“或熬川椒,只锉甲指同熬,蘸之。”(注:古人将软而易折的指甲称为水甲)

2、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肝藏血,主筋,其华在爪”、“爪为筋之余”。从这个意义上讲,习琴者应平衡饮食、加强营养,遇事少动气,放宽心胸,平和情绪,则从“养肝”这项内在根本上养护了指甲。

(4)弹古琴被投诉扩展阅读:

学古琴的手指要求:

是不用小拇指,只用8个指头。指头宽不宽没太大影响,但是只要弹琴手指短都不会有太大成就娱乐一下的话没有影响。除小指外,左手不能留指甲右手指甲刚超出肉一点即可。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今常用指法仅几十种。

例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法”)、轮、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

『伍』 弹古琴很伤手吗

古琴如果没有琴病来,是自不会伤手的,但是你知道因为是弦乐器,弹久了磨出一两个茧子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学到一定程度如果对丝弦感兴趣,可以换丝弦琴,手感好,更加不会伤手。古琴的弹奏需要手指与弦直接接触,这样可以感受到人琴合一的交流。弹出来的轻重缓急都能有及时的感觉反馈传递到大脑,不需要也不能带任何弹拨片假指甲。

『陆』 古琴的几大禁忌

六忌是指: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
七不弹是指:丧事上不弹,给人表演不弹,事多缠身不弹,不洗澡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到知音不弹。
八绝是指:清、奇、幽、雅、悲、壮、悠、长。
古琴的六忌、七不弹、八绝出自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俞伯牙一日弹琴,忽遇一打柴人懂他的琴,问之而后打柴人回答的话。



(6)弹古琴被投诉扩展阅读: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后来认识了钟子期。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柒』 弹奏古琴有什么禁忌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承担的。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名指较弱。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对此有过详细的分析,他说:“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擘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擘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声,打摘擘托以取应声,各从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弹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异。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与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与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两种。一般说来,名指按弦其音温厚稳实,大指则清脆明亮;肉按者温厚稳实,甲肉相半者则清脆明亮。
就右手的弹弦来说,其强弱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由于古琴有效弦长长,振幅阈广阔,故同样一种弹弦技法,可以弹出极轻柔飘忽的音,同时也可以弹出非常沉重刚烈的音,这全凭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而有效弦长比较短的乐器,例如琵琶、阮等,其可变化的幅度就小得多。实际上,古琴弹弦的四指本身也是有着力度差别的。一般说来,大指的托、擘和中指的剔、勾尤见力度,而食指与名指则相对地要柔弱一些。四指中,用肉弹与用甲弹效果又有不同。肉弹所出的音线较粗,甲弹则较细;如果用力相等,那么较粗者体积大,单位压强小,故以强度胜;较细者体积小,压强大,故以力度胜。古琴演奏时可以根据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选择适当的弹弦技法,其选择的余地相当大。
左手按弦技法也会对力度造成影响。首先,按弦部位的不同和技法的差异可以造成力度的变化。若就按弦手指而言,则有大指与名、中指之区别:用大指则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名、中指则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若就按弦部位而言,则有肉按与甲肉相半之按的区别:甲肉相半者明亮有力,其音线细而光滑;肉按者柔和温润,音线较为粗、松。音线细而光滑者,其质感密,其力度强;音线粗、松者,其质感疏,其力度弱。何粗何细,何强何弱,演奏时也可以根据音乐表现的力度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按弦技法。
古琴发音的张力除了来自左右手的技法与使用的力量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左手运指的速度。一般来说,速度越快便越见力度,反之,则越是松弛。但是,更重要的还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状态。左手在使用绰、注等技法时,其运指通常是非匀速的,即变速的,它们或者呈减速度状态,或者呈加速度状态。匀速运动所形成的轨迹是直线的,而减速运动和加速运动则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直线形不成张力,只有抛物线(包括反抛物线)才是富有张力的线条。不同的是,抛物线的轨迹是由紧张趋于松弛,而反抛物线的轨迹则是由松弛趋于紧张。趋于紧张者刚健有力度,趋于松弛者则平稳、舒展。效果不同,但都是富有张力的音线。古琴在以绰、注方式出音时所形成的轨迹大部分正是抛物线或反抛物线的,因而极富张力。

『捌』 弹古琴时,小指是禁指吗

按古琴的传统来说,左右手小指都是禁指。现在的古琴仍然是传承传统为主,虽然对很多细节不过分苛求,但禁指这个规定还是严格遵守的。

『玖』 弹古琴时,手指磨损怎么办

划弦的姿势不对,半肉半甲划弦指甲就会有凹痕,改成全甲就可以了。

『拾』 为什么弹古琴弹的好的都是男人

废话来!古代女的没地源位没钱,根本买不起古琴,只能买盗版古琴也就是古筝消遣!大户人家的女儿从小被教育要精通女红,琴棋书画可以学但没必要精通,毕竟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男子就不一样了,有钱人家的男孩子从小被培养的多,学习的各项既能,不仅琴棋书画,六艺你知道吗?样样都得会,不然就会丢人,懂吧!还什么修道,真够扯的!你知道古琴以前多少钱一架吗真是!都可以在古代买一套较好的宅子了!以前得什么家庭才愿意养女儿投资这么多!现代也一样,受古代影响颇深,学古琴的女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学了个皮毛就没继续了,又怎么会有大师,何况现在大家培养孩子都学西洋乐器了,学古琴的人相较于学钢琴的人来说,真是少的可怜

阅读全文

与弹古琴被投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
成都唐邦知识产权 浏览:73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测算 浏览:898
暴走漫画有版权么 浏览:512
农业信用卡积分有效期 浏览:172
马鞍山上门服务 浏览: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浏览:332
谁发明了明天 浏览:864
购买版权开发票一般开票内容写什么 浏览:817
九台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429
网培研修成果 浏览:127
股东认缴出资额期限 浏览:236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浏览:877
银川工商局上班时间 浏览:666
西瓜谁发明的 浏览:108
莆田市工商局企业查询 浏览:490
职工安全生产保证书 浏览:951
顾亮马鞍山 浏览:961
工商局胡小勇 浏览:996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著作权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