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共同侵权如原告对其中一人撤诉其他侵权人如何承担责任
共同侵权人对被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被侵权人对其中一人撤诉的,不影响其他共同侵权人的连带责任,因为被侵权人有权要求部分或者全部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被侵权人有选择起诉部分或者全部侵权人的权利。
法院一般会判决剩余被起诉的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撤诉只是程序上的处理,撤诉后并不意味着被撤诉的侵权人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果其他侵权人承担了全部责任,在共同侵权人的内部就产生了追偿问题,已承担超出自己责任部分的侵权人有权要求其他侵权人承担自己多承担的部分。
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伤人,造成丁3万元医疗费损失,丁起诉甲和乙,法院判甲和乙承担3万元的连带责任,经法院强制执行,甲赔偿丁3万元。因甲、乙、丙三方难以确定各自的责任大小,因此在三人内部应平均承担责任。这时,甲就有权要求乙和丙各返还1万元给甲。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三条 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第十四条 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贰』 侵权连带责任人之一承担责任后,如何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现实问题
吕某和施某是两名社会人员,一次去酒吧玩,与客人张某发生了摩擦,双方还动起手来,在厮打过程中,张某被两人打伤。之后张某将两人告上法院,要求两人连带赔偿损失5万元,法院也判决两人对赔偿承担连带责任。由于吕某家境富裕,先行支付了5万元。之后吕某向施某提出承担部分费用,但施某认为吕某已经支付了赔偿,且吕某也动手打人,自己不需要再给吕某钱。那么,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
律师解答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这是法律对于连带责任人被连带后如何行使追偿权的规定,连带责任人对外承担了赔偿责任后,需要在内部确定各自的责任。连带责任人的赔偿数额应当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在一个或者数个连带责任人清偿了全部赔偿数额后,支付了赔偿费用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在这则案例中,吕某和施某是连带责任人,施某的责任并不因为吕某已经支付了相应的赔偿而免除,其应该根据自身责任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十四条 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叁』 企业对工伤赔偿后能否向直接侵权人追偿
孙非职工在工作时间受到第三人造成的伤害,用人单位在赔偿受害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后,可否向第三人进行追偿,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在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交纳工伤保险金,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既可以选择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又可以选择直接向侵权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用人单位并不享有追偿权。
笔者赞同第一种意见,即用人单位没有追偿权。评析意见如下: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基于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享有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这种请求权是基于行政法律关系所享有的;同时劳动者因第三人的违法侵权行为对造成侵权之第三人产生法定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即基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二者虽然基于同一事实,但均能独立存在,当一个请求权消灭时并不必然导致另一请求权的消灭,且现今的法律规定也未排斥这两个请求权的同时存在。因此受害人有可能得到双份赔偿。理由是:
一、请求权法律关系不同。工伤保险赔付与侵权损害赔偿基于的请求权基础不同,第三人的侵权赔偿是普通民事赔偿,工伤保险待遇是从侵权法中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法律规范,工伤待遇与第三人侵权赔偿在法律上并不相悖,二者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二、赔偿义务主体不同。工伤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不论是否有过错均应给付工伤待遇。当第三人侵权导致了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和第三人此时是两个独立的主体,不能以用人单位已支付工伤赔偿来免除第三人的部分侵权责任,也不能以第三人的侵权赔偿来抵消用人单位的工伤赔款,二者是没有关系的,唯一的联系就是受害劳动主体一致。但在劳动者受到的这种伤害中,劳动者既是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职工,又是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故有权同时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和人身侵权赔偿;用人单位和侵权人基于不同的法律关系均应当依法承担各自所负赔偿责任,即使该劳动者已从其中一方先行获得赔偿,亦不能免除或者减轻另一方的赔偿责任,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生命和健康无价的观点。
三、程序上难以操作。目前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受害人只能得到一份赔偿,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受害人应对主张工伤赔偿还是侵权赔偿进行选择,实际上这个规定限制了受害人的权利,没有相关法律依据支撑。另外如果规定两种不同性质的赔偿互为补充,赋予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侵权人的代位求偿权或者追偿权,不仅法律依据不明确,在实际上操作也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用人单位追偿时第三人主张在侵权行为中受害人有过错,应当减轻自己的责任,是否应通知受害人参加诉讼以及参加诉讼后受害人的诉讼地位确定等,对这些问题法律也没有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也难以操作。
作者单位:泸县人民法院
『肆』 第三人侵权致害,用人单位赔偿后可否向第三人追偿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版付工伤医疗权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参照此规定,如果:1、劳动者或家属已向侵权人主张过权利,但侵权人未赔偿;2、此后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或其家属,劳动者或家属将追偿权转让给用人单位。
同时具备以上条件,用人单位可向侵权人追偿。
『伍』 侵权人如何行使追偿权
1、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人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回承担赔答偿责任。
支付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2、追偿时,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起诉到法院解决。
3、连带责任侵权人追偿的诉讼时效是2年。
『陆』 请问在共同人身损害案件中,其中一人已经赔偿了30万元,现在还可以向其他侵权人求偿吗
法院判决书中有说明吗,要看是不是连带责任,或者责任共同侵权人之间的责任大小。一般可以与其他侵权人商量及求偿。
『柒』 侵权损失赔偿后可否代位追偿
代位追偿权产生来原因主要有三种:源 1、侵权行为。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致使保险标的遭受损失。 2、合同责任。第三者违约造成保险标的损失。 3、不当得利。由第三者的不当得利产生的民事责任引起的代位追偿。,因此 可以代为哦
『捌』 职务行为侵权,单位赔偿后是否有权向职工追偿
职务行为侵权,如果职工有过错的,则单位赔偿后有权向职工追偿。
『玖』 交通事故中,被保险人不主张侵权人赔偿,保险人还有代位追偿权吗
第一,保险人的代位追偿权是基于被保险人将其追偿权转让而形成的,如果被保险人未转让版权益,保险人是不具权备追偿权的
第二,依据保险法及保险合同,如存在追偿问题,被保险人在权益转让后,应当配合保险公司追偿。被保险人单方面放弃对侵权人索赔的,则追偿权益转让不成立,保险公司有权向被保险人主张权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某意外伤害险,被保险人被第三人侵权导致意外伤害,保险合同明确约定了追偿权。第三人不肯赔付,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索赔。这时候,保险公司应当依据保险合同赔付给被保险人,但获得了向第三人的追偿权。如果被保险人获得赔偿金后,协助保险公司追偿,那么即便第三人无力赔付,保险公司都不得向被保险人追索权益。但如果被保险人拿到保险赔偿金后,放弃对第三人的索赔,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追偿的,那么保险公司可以起诉被保险人,追回保险赔偿金。
『拾』 雇员对第三人侵权时,是和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呢还是雇主一人承担责任能不能像雇员追偿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版造成他人损权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在侵权责任法中并未明确规定雇主是否可向雇员追偿,根据《民法通则》和《民通意见》一般规定,可以认为:
雇员在故意的情况下,雇主在对被侵权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雇员追偿。重大过失和一般过失,雇主不得向雇员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