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心帮忙发生意外事故是侵权还是无因管理
可能是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收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分析上述法律条文,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一般情况下,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遭受损害的,由被帮工人承担赔偿则责任。帮工人在无法定和约定义务情形下,无偿为被帮工人提供帮助,被帮工人作为帮工行为的受益人理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也有助于鼓励亲友邻里之间互助,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责任。通常帮工人是应邀无偿提供帮工行为,或者即使是帮工人主动参加帮工活动的,只要被帮工人没有明确拒绝,便视为对帮工人帮工行为的默许,出现致人损害情形的,被帮工人仍应承担责任。但如果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则不承担责任,这也避免了“好心办坏事”的道德风险。但根据公平原则,可以在收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三、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存在过错的,那么应当视具体情形相应减轻被帮工人的责任。这也是民法中过失相抵原则的体现。
Ⅱ 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与无因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侵权责任法
第二十三条 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内由侵权人容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民法通则
第九十三条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首先,关于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的法条内容分析,《侵权责任法》第23条:“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条法条当中存在侵权人、被侵权人和受益人三个当事人,被侵权人的损害是由侵权人的行为造成的,受益人在受益的范围内予以补偿。其次,关于民法第93条无因管理的规定,当中可能不存在侵权人和被侵权人当事人,如遇到台风,行为人为了防止邻居的围墙倒塌,采购木头予以加固,避免邻居的损失,这当中就不存在侵权和被侵权,只是受益人要为行为人购买的木头进行支付而已。所以,对于两个法条的适用,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适用。
Ⅲ 有损害事实是区分侵权行为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合同之债的主要凭证
错命题。
Ⅳ 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的区别,抵押合同的内容有哪些
债的发生原因:1、合同2、单方允诺3、侵权行为4、无因管理5、不当得利6、其他原因故此题答案是:ABCDE
Ⅳ 请问无因管理之债与侵权之债的区别谢谢
1侵权是侵犯他人、国家、集体的各种合法权利而产生的损害赔偿的债务。
比如:专A打伤了B,B请求属A支付的医药费、营养费等就是侵权的债务。
无因管理的债务指是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的管理或者服务的事实行为,该事实行为所产生的债务称之为无因管理之债。
比如:乙的牛跑到甲那里了,甲发现牛生病,替牛治病花费了钱。日后乙向甲要牛,甲要求乙支付给牛看病的钱就是无因管理之债。
2 侵权的债务不能通过合同法规定自动抵销(约定抵销除外),无因管理的债务可以抵销。
Ⅵ 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分为何事实行为会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和无因管理行为
民事行为和抄事实行为的区分:
民事行为是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所以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必须是平等主体。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包括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行为)、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事实行为会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和无因管理行为的原因:
事实行为就民法而言,行为区分为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大类。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Ⅶ 合同行为和无因管理行为的区别
无因管理与合同、不当得利、侵权行为的区别:
无因管理与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回合同为表意行为,答即以意思表示为要素,须有各方的意思表示的一致才能成立,并且当事人应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无因管理是单方实施的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由于合同当事人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和义务,而无因管理以管理人无约定或法定的管理义务为前提。?
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的区别在于:无因管理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不当得利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的区别在于:无因管理是合法的事实行为,而侵权行为属于不法的事实行为。
Ⅷ 简单区分无因管理 无权代理 无权处分 侵权行为
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义抄务和约定义务为他人进行的管理和服务。
无权代理是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而进行代理的行为。
无权处分是没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或者是未经授权进行处分的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侵犯集体,个人,国家合法权益的行为。
Ⅸ 为什么无因管理可以阻却违法,否定侵权行为的成立
(一)构成要件:不正抄当的无袭因管理,又称不适法的无因管理,其构成要件有二:①符合无因管理的三个构成要件;②管理事务的的承担,不利于本人,和(或者)违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 须注意:前述的误信管理与不法管理,压根儿就不构成无因管理。与此不同,不正当无因管理虽构成无因管理,但不能当然产生正当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二)不正当无因管理的法律效果 其法律效果为:①不具有违法阻却性,构成侵权。②若本人主张享有无因管理所得之利益,则本人负有偿付必要费用、必要债务、管理人因管理遭受损失的义务,但本人的偿付义务以其所得利益为限。③若本人不主张享有无因管理所得之利益,一般可按照不当得利制度处理(当然,本人亦可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Ⅹ 正确区别无因管理与侵权行为
无因来管理与侵权行为从形式自上看,由于都有无法定或约定义务干涉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故在划分上存在一定难度。
可以以行为结果为主行为动机为辅为标准判别两种行为。尽管两种行为均起于无因,但无因管理人从主观上看是源于为他人谋利益的善良愿望,并且也积极实施了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从结果上看,无因管理的受益人因为无因管理而得到了好处,从而避免了其在财产或人身上可能造成的损失,即管理人的行为最终是符合受益人的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