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未成年侵权规则

未成年侵权规则

发布时间:2021-02-09 08:11:06

1. 关于未成年人侵权责任的承担

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32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第38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39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40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法律分析
2.1 第32条是一般规定,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承担的基本原则是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这样就可以确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本身不承担侵权责任。
2.2 第38条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的特别规定,对于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采取的是推定过错责任,即推定学校有过错,这样就使举证责任转到了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上,举证责任倒置,因为一般情况下是过错责任原则。
2.3 第39条是对限制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的特别规定,这里面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如果要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责任,必须证明其有过错,举证责任在受害人或者要求学校承担连带责任的监护人。
2.4 第40条是对于受外来人员侵害的规定,与上面两个案子无关,只是也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所以也放上去,你随便看看。
3.案例分析和结论
3.1 第一个题目:很明显主要承担责任的是某乙的监护人,同时幼儿园老师外出打电话,未尽到职责,有过失,因此要适当承担责任。因此四个答案都是不对的。
3.2 第二个题目:应该说都是不对的,答案应该是某甲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某甲自己有财产的,由其财产承担,并不表示就是甲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有过错的,应适当承担赔偿责任。不过从这个案子来看,这是摔伤的,而且非上课时间,因此很难证明学校有过错的,因此结果很有可能是某甲的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原则上说,四个答案都不正确。
要注意的是,两道题是不可以得出一般的结论的,但是其法律依据可以得出结论就是侵权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问题上: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侵权责任的承担,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原则;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的承担,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归责原则的不同反映的是立法态度的不同,体现在实践中就是举证责任的不同。
你题目中得出的结论是上述归责原则的一种简单表述,但是不规范,因此是不正确的。
可以改变一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侵权行为,学校等教育机构应承担适当的侵权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侵权行为,学校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适当承担侵权责任。

2. 法律上如何界定未成年人性侵害

如果你自愿那就不用说。但如果是强奸罪。对方肯定是要受行政处罚的。也是构成了犯罪。甚至事情都不归公安局管理。而是由刑警管理。(很巧。听警察男神哥哥说起过。)

3. 关于未成年人侵权问题拜托各位大神

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18周岁,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4. 未成年人侵权的被告如何确定

有三种:

1、以未年人为被告人

2、以监护人为被告

3、以未年人与监护人为共同被告

5. 确定未成年人侵权的因素有哪些

1、未成抄年人侵权的被告是其监袭护人,通常是其父母。
2、在实践中,未成年人侵权案件一般应以未年人与监护人为共同被告,具体依据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法律规定诉讼活动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意即法律承认未成年人有被告主体资格。由监护人代为诉讼,仅仅是因为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已。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按照我国法律,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和拥有财产。如果未成年人有财产,赔偿费用应优先由该财产支付。而要让未成年人承担赔偿责任,就应在诉讼过程及判决书中明确未成年人的被告地位。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换句话说,将由监护人承担判决内容。

6. 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如何处理

案例:甲系未成年人,其与同为未成年人的乙玩耍时,造成乙的左眼球结膜撕裂。甲的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甲将乙的父母作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乙的父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乙的父母以自己不是适格的被告为由,请求判令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应由谁作为被告,在审判实践和理论中存在着以下不同意见: 其一,未成年人虽然不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但具有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侵权行为是由未成年人实施的,被告也应该是未年成人,其父母应该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其二,谁承担责任就由谁作为被告。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因未成年人侵权所产生的民事责任一般是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来承担的。如果在诉讼中将未成年人列为被告,判决未成年人承担责任,而最后却执行其监护人的财产独角兽司法考网,这在理论中上是行不通的。因此,应把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直接作为被告,而不把未成年人作为被告。其三,将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列为共同被告。 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其一,将实施加害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列为法定代理人不妥。从代理法律关系上讲,代理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在未成年人侵权案件中,最终判令实施加害行为的未成年人的 法定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其内在逻辑明显荒谬。独角兽司法考网 其二,仅将实施加害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列为被告不妥。 有观点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依据转承责任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承担赔偿责任,这时就应由承担赔偿责任的没有实施侵权行为的人直接作为被告参加诉讼。比如说雇工在执行雇主交付的工作任务时造成他人损害的,就应由雇主承担责任。转承责任是义务主体对责任主体具有管理职能而对责任主体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后果承担的赔偿责任。转承责任是一种特殊责任,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从主体上看,义务主体与责任主体不是同一人;2、从法律关系上看,在产生转承责任的法律关系中,义务主体对责任主体具有管理职能,例如监护、雇用法律关系;3、从法律后果上看,义务主体为责任主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未成年人侵权后为其承担赔偿责任,也属于这种情形,故应由其作为被告参加诉讼。① 那么,未成年人责任主体在转承责任诉讼中处于什么法律地位?不作为被告,其作为证人还是第三人?如果作为证人,其所作证言难以让双方当事人信服,难以让法官采信;如果作为第三人,其相应的无民事诉讼能力,其父母已经作为被告参加诉讼,只有在其父母不能行使监护权的时候,方可由其他顺序的监护人代为诉讼或委托他人代为诉讼,故不能解决其无相应民事诉讼能力的问题。一言概之:仅将未成年人的父母列为被告,不能处理好其诉讼地位问题。 其三,被监护人侵权责任的构成,包括第一阶段要素,即被监护人侵权的事实行为、损害结果、行为与结果因果关系,和第二阶段要素,即监护人对被监护人实施侵权的事实行为监护不力(以推定方式确定),将被监护人和监护人列为共同被告符合该责任本质。

7. 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
<<儿童权利公约>>1991年12月29日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收养法>>1991年12月29日
<<义务教育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

8. 未成年人要遵守的 法律规则有哪些

所有法律都要遵守,另有未成年人特殊规定、保护。请采纳,谢谢!

9. 未成年人侵权的赔偿问题

1、一般复按照当地年平均制工资的20倍作为死亡赔偿金,还有医药费、丧葬费等费用。一次不能付清的,可以分期支付。
2、事故责任人一般是赔偿义务人,如果该人未满18周岁,且无生活来源的,由其父母代为赔偿。
3、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会执行男孩父母的财产。
4、如果男孩18岁后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可以执行他的财产,如果没有则由其父母代交。
5、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无约定的按4的方式来支付。

10. 未成年人侵权应如何列明被告

1、未成抄年人侵权的被告是其监护人,通常是其父母。

2、在实践中,未成年人侵权案件一般应以未年人与监护人为共同被告,具体依据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法律规定诉讼活动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意即法律承认未成年人有被告主体资格。由监护人代为诉讼,仅仅是因为未成年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已。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按照我国法律,未成年人可以接受和拥有财产。如果未成年人有财产,赔偿费用应优先由该财产支付。而要让未成年人承担赔偿责任,就应在诉讼过程及判决书中明确未成年人的被告地位。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换句话说,将由监护人承担判决内容。

阅读全文

与未成年侵权规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pdf设置有效期 浏览:634
广告词版权登记 浏览:79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 浏览:660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 浏览:165
人类创造了那些机器人 浏览:93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何时实施 浏览:169
辽宁育婴师证书领取 浏览:735
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能转让吗 浏览: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56
关于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浏览:331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笔记 浏览:5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题库 浏览:497
中国城市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浏览:932
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浏览:640
工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浏览:325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428
投诉华尔街英语 浏览:202
榆次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990
申发明5G 浏览:815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记录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