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梯困人时该如何处理
首先想办法和外界联系,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被困状况,可以用轿厢内内的应急救援电话,容如果该电话有故障,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拨打轿厢内标识的应急电话号码。如果信号不好,你就只能用最后一招,不停的按轿厢内的警铃,知道有人注意到,和你联系。联系上以后,你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救援。这里说一点,千万不要自行施救,这样反而会产生很大的意外风险。现在的电梯很安全的,有十几道安全保护措施,说得不好听点,困在电梯里除了太久饿死,没有其他的死法,呵呵。再有,如果你被困时间超过两个小时,你就可以去质监局或安监局投诉电梯管理者,现在新的法律规定,电梯被困超过2小时就算是一般事故,处理很重的。(死亡3人以内也算是一般事故)
⑵ 电梯困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电梯是机器设备,总有坏的时候。没人保证电梯永不会坏,永不关人。
其实措施有很多,但十有八九是做不到的,这个关乎着责任制的问题,中国式管理模式下,永远都做不到位的。
我身为一名电梯从业人员,建议以下:
商务楼/住宅小区 配有24小时值班的具有电梯上岗证的专业人员,便于及时在困人急需的时候应急放人。如果做不到,就让电梯公司配人员驻点。(住宅楼可以但商务楼就不需要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电梯保养费的问题又出现了,电梯行业现在普遍维保费用低,工人工资不断上涨,物价油价房价等等 一系列一环套一环的问题接踵而来。。。。。。。
总之,就是钱的问题!钱 钱 钱。。。去哪儿了????
驻点电梯工:
遇到电梯关人时,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彻查故障原因,检查,检修。如需更换配件,上报物业,同时上报电梯公司领导。至于配件,物业方告知业委会,让其动用维修资金,但有不少业委会根本不去重视电梯设备,一拖再拖,理由很简单,电梯配件贵。。这个问题我不想再说了,对于电梯公司来讲,已经很低的维保费都不够开员工工资了,配件和大修及整改是唯一有点利润的地方,这点费用也在托,一味的砍价。到最后大多数结果是拖到没办法的时候才去换配件。
以上我提到中国式管理,我简单说明一下,所谓中国式管理就是,在中国,只要不出大事,领导们一般都不会去重视的。这些领导包括了很多掌权者,业委会也是其中之一。想要出钱的事,从来不干。不起眼的地方可以花很多钱,但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报上去,基本上大多数是没有反应的。真正那天除了大事故的时候,就开始咬文嚼字的踢皮球,互相抵赖。。。。。
哎╮(╯▽╰)╭我不想说了,太多的话想说了,这个社会已经变了。人性的贪婪与堕落,使整个社会在黑暗里有着看不见的贼手。
⑶ 电梯困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分别是什么
1.1常见问题或不合格项
主机承重梁长度不够,或未过墙壁中心线20mm以上;机房对重侧承重梁下方为空心砖支撑座。
1.2存在的风险分析
曳引机承重梁长度不够,或未过墙壁中心线20mm以上,造成承重墙单肩受力,未能将载荷有效地传递到承重墙上(根据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的4.1.7条:曳引机承重梁如需埋入承重墙内,则支承长度应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应小于75mm);机房对重侧承重梁下方为空心砖支撑,可能造成支撑力不够。上述情况均可能引起承重梁塌陷,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1.3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
1)虽然电梯监检新检规的检验项目中未包括主机承重梁安装固定的检查确认等相关内容,但基于其对电梯使用安全的关键影响,监检过程中如发现承重梁的固定不牢固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并落实整改;2)如属于隐蔽工程无法现场检查确认的,施工单位应提供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证明。对于承重梁长度不够的,应予以更换;机房对重侧承重梁下方为空心砖支撑的,应补做承重结构。
2.导轨支架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
1)若导轨支架间距大于2.5m,应要求其整改(通常加槽钢或补做圈梁)或由制造单位提供计算依据。不建议采用穿墙螺栓固定,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的墙体均采用空心砖,无法夹紧;2)端部短导轨如果处于制导行程内,其支架数量一般应不少于2个,否则应要求电梯制造单位提供相应设计要求的说明;3)对于导轨支架最上端离井道顶板、最下端离底坑地面的最大距离相关规程未做明确规定,可参照安装图纸进行检查,若安装图纸未标明,必要时可要求制造单位提供相关设计要求。顶部导轨长度一般只要满足进一步制导行程的要求即可。
一般情况下,电梯制造单位通过对导轨的各种受力计算,确定导轨的材料规格以及导轨支架的安装间距;并在其提供的安装图纸上标注有导轨支架间距、最上端离井道顶部、最下端离底坑地面的支架位置。
大吨位的货梯,安全钳若是瞬时式的,冲击系数较大,轿厢产生的压弯力也较大。由于其面积大,开门宽度大,常用叉车进行装卸,作用于轿厢地坎的力产生偏载等对导轨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其导轨支架间距设计较小,此时也应参照安装图纸进行检查。
3.底坑下方空间的问题
3.1常见问题或不合格项 底坑下方有人到达的空间,对重缓冲器下方无实心柱支撑(对重未装设安全钳)。
3.2存在的风险分析 可能造成对重下行速度失控时,撞击缓冲器,超过正常情况下底坑地面的承载力,导致底坑的底面坍塌,伤及底坑下方的人员及设备。
3.3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 1)首次进场监检时,应做好相关的井道勘察。如发现底坑下方有人到达的空间,应及时与甲方沟通,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如现场条件许可,将对重下方有人到达的空间砌墙进行永久封闭;若地下室有多层,各层的相应空间位置均应封闭;3)若无法封闭,应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对重上装设安全钳(对重导轨不得为空心导轨)。
4.电气布线、接地的问题
4.1常见问题或不合格项 1)主电源为临时线且未固定,缺接地总进线;2)电线未沿墙铺设及穿入线盒或线管;3)线管、配电箱盖板接地未跨接,限速器、夹绳器、轿厢、层门等无接地。
4.2存在的风险分析1)主电源若为临时线,主要存在两个风险:一个是临时线连接一般是施工电源,供电不可靠;二是临时线线芯截面不规范及未穿管或沿电缆竖井敷设,容易被破坏造成停电,造成电梯困人事故的发生;接地总进线缺少或无效,接地保护则根本无法实现;2)电线未沿墙敷设及穿入线盒或线管,则容易受外力拉扯挤压或小动物如老鼠破坏,给电梯正常运行带来不良影响;3)限速器、夹绳器等电气设备和PE 线如没有可靠连接,当电气设备外壳带电时,人员有触电的危险。另外,电气设备接地支线相互连接后再与接地干线连接可能会导致的后果是:①前端接地支线因故断线或被拆除时,后端电气设备就失去接地保护;②最远端接地干线电阻较大,可能无法产生足够大的故障电流使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会危及人身安全。
4.3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 1)采用临时电源供电时,其线径必须够粗(至少保证110%额载上行无问题),同时,其总接地线(PE线)必须有且有效,否则不能进行运行试验及出监检报告;2)根据GB 50310-2002第4.10.4条规定,机房和井道内应按产品要求配线。软线和无护套电缆应在导管、线槽或能确保起出等效防护作用的装置中使用。护套电缆和橡套软电缆可明敷于井道或机房内使用,但不得明敷于地面;3)所有电气设备外壳的接地支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5.五方通话、轿厢应急照明的问题
5.1常见问题或不合格项 五方通话未完成,或外部电话机未装在值班点,或只有两方通话,轿内应急照明不亮或应急照明、对讲装置在断电时不起作用。
5.2存在的风险分析 电梯由于故障或断电导致困人时,如紧急报警装置无效,被困乘客无法与救援服务场所取得联系,无法及时获得救援,可能导致窒息、坠落等意外情况发生。
5.3整改措施或处理意见 1)为保证救援服务场所能够有效地应答轿厢乘客紧急呼救,要求轿厢内要设置对讲系统,单设警铃是不符合要求的;当行程大于30m时,为方便救援人员与轿厢人员保持通讯联系,轿厢和机房之间也要设置对讲系统;2)检规内是没有“五方通话”说法的,检验时应注意。井道内紧急解困是GB7588第5.10要求的,“如果在井道中工作的人员存在被困危险,而又无法通过轿厢或井道逃脱,应在存在该危险处设置报警装置。”而检规是没作具体要求的;3)救援服务场所如果是临时的,除了检查与轿厢可以正常通话外,使用单位还应出具承诺函,承诺该临时救援服务场所24小时都有安排值班人员值班。
⑷ 电梯困人物业如何赔偿,对于这次电梯困人 元芳
首先,电梯出现困人属于正常现象,一旦电梯自己检测到有故障,就会停下来,保内证电梯容内乘客安全。
乘客被困电梯,应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或者轿厢内紧急通话装置向外面求救。监控室接到求救电话应在第一时间联系电梯维保人员,电梯维保人员在接到困人电话后应在半小时内(市区)赶到现场,到现场后应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并对被困人员进行安抚,随后再将人从轿厢内解救出来。
不知道你这次被困有没有控照这些程序被解救出来
⑸ 电梯困人时间过长业主要求赔偿该怎么办
如果电梯事故对人员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害,根据伤情,责任单位需支付医疗费等赔偿。而如果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目前没有可申请精神赔偿或者其他赔偿的这种说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18条规定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属于一般事故,可对付有责任的单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
(一)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
(三)电梯轿厢滞留人员2小时以上的。
(5)电梯困人投诉问题扩展阅读:
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
1、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
2、对学校、幼儿园以及车站、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实施重点安全监察。
3、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举报或者取得的涉嫌违法证据,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有关的情况;
(二)查阅、复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对有证据表明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或者有其他严重事故隐患、能耗严重超标的特种设备,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4、依照本条例规定实施许可、核准、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本条例规定条件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不得许可、核准、登记。
5、在申请办理许可、核准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现申请人未经许可从事特种设备相应活动或者伪造许可、核准证书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许可、核准,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新的许可、核准申请。
6、未依法取得许可、核准、登记的单位擅自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或者检验检测活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7、违反本条例规定,被依法撤销许可的,自撤销许可之日起3年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申请。
8、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办理本条例规定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时,其受理、审查、许可、核准的程序必须公开,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许可、核准或者不予许可、核准的决定;不予许可、核准的,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9、地方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不得对已经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其他地方取得许可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重复进行许可,也不得要求对依照本条例规定在其他地方检验检测合格的特种设备,重复进行检验检测。
1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察人员(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证书。
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⑹ 电梯故障造成的困人,物业应该怎样处理投诉
电梯属于机械,机械故障在所难免,困人因及时通知物业来解救,国家规定维修人员两小时内到达属于正常情况,但是放人工作用户或物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半小时内完成
⑺ 小区电梯困人如何投诉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物业公司在电梯管理中,具有以下职责。:
受托人必须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具体职责: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有演练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6条、34条、69条3款)。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7条,“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本法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行为或者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紧急情况下要求有关单位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的,应当随后补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
受委托人要建立设备档案具体职责:包括建立齐全的设备出厂、安装等技术资料;有效期内的设备定期检查报告、检验证书;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有效的维保合同、维保资质及人员资质材料;经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的维保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5条、40条3款、15条、39条1款)。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或者安全技术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或者未依法设置使用登记标志、定期检验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4条,“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受托人要建立管理人员档案具体职责:抽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14条、13条2款)。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6条,“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未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受托人要定期检查具体职责:定期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报警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呼层、楼层显示信号系统功能是否正确有效、门防夹保护装置是否有效、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入口处急停开关是否有效;现场监督合同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持证上岗和维保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受托人必须提前一个月申请定期检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40条,41条,42条)。不履行义务所要承担的后果: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第83条,“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或者未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⑻ 国家规定电梯困人电梯维修人员多少时间到达现场
国家规定电梯困人30分钟内必须到达现场。
以青岛市为例:
根据《青岛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电梯维护保养技术规范,保证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并遵守制定维护保养方案、应急救援预案,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保证接到故障通知后及时予以排除;
至少每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电梯发生故障的应当详细记录;按照委托事项对电梯进行自行检查,并向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出具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接到电梯困人或者影响安全运行报告后,应当派人及时抵达处置;在城市建成区的,抵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其他区域不超过1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第二十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
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一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二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二十三条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⑼ 电梯困人如何投诉
这种情况可以先和物业协商一下,沟通一下,看他们怎么解决啊?
⑽ 电梯困人应注意那几个问题
第一点!来要背靠电梯蹲下,不源要试图扒开电梯门!第二点如果电梯门有半开的缝隙千万不要试图钻出去!以防门突然运行被夹住!第三点电梯内有应急电话,有手机立即拨打应急电话,如果应急电话无人接听可以拨打119救援电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