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言文翻译:【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
【原句】
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译文】
那些能够阐发先贤的旨意,追根溯源,论述讲解介绍卓越自成一家的(人),只有广汉人张敬夫、东莱人吕伯恭(吕祖谦)、新安人朱元晦(朱熹)而已。
【注释】
1、这句话出自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
2、发明:阐述;阐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慎到等)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后汉书·徐防传》:“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宋苏辙《欧阳文忠公神道碑》:“公于六经长《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明文征明《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时举子学《易》多事剽掇,以求合有司,于经义初无发明。”郭沫若等《<管子集校>引用校释书目提要》:“(刘师培《管子斠补》)多列类书徵引文字之异同,少所发明。”
3、溯流徂源:顺支流上溯河源。比喻追根究底。溯:逆流而上;徂:往、到。
4、论著:论议和著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三书》:“所云‘读《礼》,因欲有所论著’,顷尝为介甫言,亦有此意。”清戴名世《九科大题文序》:“其为学者分别邪正,讲求指归,由俗儒之讲章而推而溯之,至于程朱之所论著。”
5、卓然:卓越貌。汉刘向《说苑·建本》:“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晋陶潜《饮酒》诗之八:“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唐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明李贽《答李见罗先生》:“聪明盖世,刚健笃生,卓然不为千圣所摇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六·琐缀录》:“吴康斋、陈白沙卓然一代人物,即有所短,亦白璧微瑕。”鲁迅《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❷ 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
所谓文,在天有天文,载天之道。人有人文,载人之道,五常八德,孝悌忠信。文言文不过教人学行,教人法天地。所以古代仓颉祖造字,取诸象而做。如王,三横乃三才天地人,贯通上下才能称王。如道,一阴一阳行运也。
❸ 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风俗怪谈》,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
古人为什么要发明文言文?各位,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今天,就让小编来给您解开这个谜题。不过咱得先澄清一个事实。文言文,只是古人用来书写成文字时的一种形式,古人平时说话可不是这么文绉绉的,而是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该怎么说还怎么说。
而且这些方言地域性特强,非本地区的人,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般都听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文字就成了不同地域间交流的最佳方式。而且这种交流方式必须是短平快的。所以文言文明显就比白话文更适合了。所以,李敖先生的意思是,中国古人说话有一天然缺陷,那就是方言众多。而这,才是导致古人爱用文言文交流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