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ogo和商标的区别。
1、权利的取得不同。LOGO作为美术作品不用注册登记,创作完成即自动获得著作权,而专商标必须经过属国家相应机关注册才能取得商标权。
2、权利归属不同。LOGO的设计者和所有人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普通公司都要委托设计者来设计LOGO,那么LOGO作为委托作品,其著作权的归属有两种情况,约定归委托人所有,或者没有约定,那么就归设计者所有,而商标只属于商标权人所有,这是知识产权范畴。
3、受保护的期限不同。LOGO作为美术作品受保护的期限一般是50年,而商标可以无限期的续展,受保护的时间是无限的。
4、保护的法律不同。LOGO受《著作权法》保护,商标受《商标法》保护。LOGO可以注册为商标,那么这个商标LOGO和同时受《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保护,这意味着LOGO和商标受保护范围是不同的,LOGO的保护范围不如商标广。
『贰』 商标侵权的四个要素
具备下述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内
1)必须有违法行容为存在,即指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叁』 久吉绝味侵权绝味吗
您好,久吉绝味是否侵犯绝味的商标权要考虑和对比文字的字形、读音和含义,图形的构图和颜色,或者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结构等,看二者整体或者主要部分是否具有市场混淆的可能性。其整体或主要部分具有市场混淆可能性的,可以认定构成近似,侵犯商标权;否则,不认定构成近似,没有侵权。原因在于:商标相同和近似的判定原则为主要有二: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判断商标侵权中的近似不限于商标整体的近似,还包括主要部分的近似。二、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对诉争商标进行整体比对和主要部分比对。在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中,认定被控侵权商标与主张权利的注册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视所涉商标或其构成要素的显著程度、市场知名度等具体情况,在考虑和对比文字的字形、读音和含义,图形的构图和颜色,或者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结构等基础上,对其整体或者主要部分是否具有市场混淆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二)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显著性越强、知名度越高的商标,被混淆误认的可能性越大,因而对其保护的强度亦越大。这是因为对于在特定市场范围内具有驰名度的注册商标,给予与其驰名度相适应的强度较大的法律保护,有利于激励市场竞争的优胜者、鼓励正当竞争和净化市场秩序,防止他人不正当地攀附其商业声誉,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二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比较,其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者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者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者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第十条人民法院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肆』 在阿联酋注册商标发生商标侵权的必须要素是什么
1. 人为的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 在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的过程中造成了商版标权人的损害,权给商标注册人或者商标机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或者名誉上的损失。
3. 侵权人明知道销售的商品商标是别人已经注册并且实际使用的。
『伍』 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要包含什么要素
具备下述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
1)必须有违专法行为存在,即指行属为人实施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必须有损害事实发生,即指行为人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造成了商标权人的损害后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等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属损害事实。
3〕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指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4)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即指不法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的损害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