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与执行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与执行

发布时间:2021-01-16 08:02:21

㈠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具体的仲裁请求、事实、理由;
(二)、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属于该仲裁委员会管辖;
(三)、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递交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 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提交书面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并请除仲裁员以外的他人笔录,由申请人盖章或者捺印。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及解决争议的其他途径。

第二、组成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应当将仲裁通知、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将仲裁通知、仲裁申请书副本、仲裁员名册送达被申请人。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仲裁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仲裁请求,有权在仲裁裁决作出前提出反请求。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律师和其他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律师和其它代理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经委托人签名或者留印的授权委托书。
对当事人双方的仲裁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厉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或者由仲裁委员会通知他参加仲裁,仲裁裁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仲裁员名册之日起5日内,各自选定或者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并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员。

第三、不予执行的裁决书、调解书。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
(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范围,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以重新申请仲裁,也可以想人民法院起诉。

㈡ 商事仲裁机构可否裁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可否向

因土地承包经抄营发生纠纷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㈢ 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怎么办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与商事仲裁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而商事仲裁实行或裁或审原则,即当事人通过仲裁协议选择了仲裁,就不能再向法院起诉。除非仲裁协议无效的,法院才可以受理当事人的起诉。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有仲裁协议的合同纠纷,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依照我国仲裁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认定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受理当事人的起诉。对商事仲裁实行或裁或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则有别于一般的商事仲裁,因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别于一般的商事合同纠纷。首先,它涉及面广,面对广大农民。我国的农业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的头等重要的问题,我们党历来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非常重视,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就是因为我国有十亿左右的农民。为了保持党在农村政策的长期稳定,调动和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必须要充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要兼顾集体的利益。因此主要以解决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基于承包合同产生的纠纷的仲裁途径,就不能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制度。其次,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究其性质来说是一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的内部关系,双方的地位很难说是平等的。而商事合同则是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他们自然可以自愿选择仲裁途径解决纠纷而排除法院的管辖。而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两主体之间,对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农民理应给予一种特殊的保护。所以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第三,农村土地承包仲裁的机构目前主要还是以行政机关为主设立的,这有别于商事仲裁。商事仲裁的仲裁机构一般为民间组织,比较超脱,能够独立裁判,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涉。所以,从公平起见,应当允许土地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有以下几点需要明确:

第一,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这个诉讼不是行政诉讼,尽管仲裁机构有的把办公室设在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有的干脆就由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来仲裁。这个诉讼仍是一个民事诉讼,即以原来仲裁时的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审理过程中不受仲裁裁决的影响,而且不能撤销仲裁裁决,要求原仲裁机构重新进行仲裁。法院应当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裁决。也就是说,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起诉后,仲裁裁决自动失去了效力,纠纷如何解决全由法院判决。这有别于我国仲裁法第五章规定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因为商事仲裁是双轨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有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即可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第三,当事人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仲裁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将纠纷提请法院解决。

㈣ 土地承包权纠纷,土地仲裁以后,进入法院判决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有效的话执行仲裁无效或者不服就申请法院审理。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二条 规定,当事人对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3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下列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一)承包合同纠纷;

(二)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

(三)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

(四)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

(五)承包经营权继承纠纷。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当事人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5条至第148条的规定处理。

当事人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并书面通知仲裁机构。但另一方当事人接受仲裁管辖后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并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4)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与执行扩展阅读:

《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条 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发包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二)违反本法规定收回、调整承包地;

(三)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四)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而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五)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

(六)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七)剥夺、侵害妇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八)其他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第五十六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该流转无效。

第五十八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的,应当退还。

第五十九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征用、占用土地或者贪污、挪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第六十条 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承包方给承包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发包方有权制止,并有权要求承包方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第六十一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者强迫、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

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㈤ 民事纠纷类的法律故事

2010年,笔者曾处理一起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仲裁案件,虽然在仲裁层面上已经圆满划上了句号,但是该纠纷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路上因其法律不健全而遇到困境,至今尚未妥善解决。
一、案情简述
何某于1988年从组上承包了8份土地共8.8亩。1991年,何某举家到外省打工,户籍仍保留在组上。离家时,何某与组订立了口头协议,将承包地交给村民小组代管,以8份田土三年的收益来冲抵通电筹集贷款、农业税和农民负担等款项共314.30元,三年期满后,将承包地收回,若三年期满后,何某仍未回家,承包地暂由村民小组继续代管,待何某回家后,归还给何某。2008年末,何某回到组要求组上退还承包地时,组上已把何某从1988年取得承包经营权的8.8亩土地收回,另行发包给了本组村民李某八户农户,每户发包1.1亩,并在1998年延长土地承包期时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何某因要求村民小组退还承包地未果向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纠纷仲裁
2010年4月2日,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了该村民何某与村民小组及第三人李某等8人退还承包土地纠纷一案,2010年5月19日经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设立仲裁庭开庭进行了公开审理。仲裁庭认为,组上在1998年延长土地承包期期间,将何某的承包地收回,并重新发包给本村民小组八户农户的行为,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1、2款关于收回承包地的相关规定,何某要求返还其承包地的主张,仲裁庭予以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1款的规定,做出了裁决意见:依法确认申请人何某在第一轮土地承包过程中取得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资格;依法确认被申请人及第三人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涉及申请人何某的承包地部分无效;依法核减本案第三人共八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涉及申请人何某承包地部分,每户核减1.1亩,其中旱地1亩,田0.1亩,重新核发八户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三、民事诉讼
第三人李某等8人不服县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于2010年6月30日向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求内容:“1.请求维护原告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有效;2.请求撤消县仲裁委的裁决书。”2010年9月29日县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
四、法院执行过程无章可循
2011年1月4日,何某申请县人民法院执行,申请执行的依据是县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和县法院的判决书。县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因第三人李某等八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提起了民诉,裁决书失效,虽然法院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但对驳回李某等八人的诉讼请求后仲裁裁决是否恢复法律效力的问题,查无法律依据。虽然《仲裁法》第64条有“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的规定,但第77条 “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不适用经济纠纷仲裁法,所以,对撤销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诉讼请求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没有对应裁定恢复执行的法律依据,裁定不予执行。
五、民事诉讼过程中的疑点
一原告在民诉过程中混淆证件名称:原告李某等八户农户在诉讼请求事项中:“请求维护原告的土地使用权证的合法有效”,实际上原告李某等农户没有“土地使用权证”,实际持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法院受理庭在受理此案时对此有疏漏,民庭在审理过程中也遗漏了此问题。
二原告诉求类似于行政诉讼:笔者认为,原告李某等八户农户“请求撤消县仲裁委的裁决书”的诉求内容超出了民事诉求范围,形似于行政诉求,反过来讲,作为民事诉讼案,法院不应受理针对仲裁机构的诉讼请求。
六、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效力问题之拙见
笔者认为,仲裁裁决是否恢复法律效力应根据诉讼案的判决情况而定。一方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后,进入了诉讼程序,此时的仲裁裁决暂时失去了法律效力,但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仲裁裁决的效力。关于“请求撤销仲裁裁决”之诉,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法院支持“撤销仲裁裁决”的诉求,即否定了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理所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第二种是原告撤诉情形,原告撤诉后,纠纷案又回到仲裁裁决状态,仲裁裁决应恢复法律效力;第三种是法院驳回“撤销仲裁裁决的诉求”,即支持仲裁裁决,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的诉求被驳回的情况下,仲裁裁决应恢复法律效力。
上述问题,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特别向市中院报告,市中院的意见也同上述县法院的意见一致,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法律真空,此案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仲裁决定书性质

仲裁裁决书下达后,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版向人民法院起权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书同法院的判决书同等法律效力,是法院执行的依据,如果败诉方不执行的,胜诉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裁决没有法律效力,以法院生效的判决书为执行的依据。

㈦ 请问农村承包土地仲裁裁决生效,确权咋么确

《农来村土地承包法》第自五十一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级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据上述规定,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四种处理方法:一是协商;二是调解;三是仲裁;四是起诉。下面重点介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仲裁。

㈧ 不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裁决书,到法院起诉,起诉状怎么写,谁是原,被告,请求怎么写

您好,起诉状的书写,专业性较强,建议请法律专业人士代书为宜,比如诉回讼请求怎么写,答就需要结合案情具体分析确定,因你没有介绍具体案情,故无效准确回答。至于原被告,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谁就是原告,另一方就是被告。

㈨ 村民委员会不服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结果,向法院起诉。我们怎么应诉

不服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只能向仲裁机构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专。
目前,我国仲裁实行属的是“一裁终局”制度。所谓“一裁终局”,是指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纠纷进行仲裁后,裁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法》第58条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第59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第60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撤销裁决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撤销裁决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

㈩ 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不服该怎么办

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不服的,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回纷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答"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的规定,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民事诉讼。

阅读全文

与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裁决与执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登陆 浏览:316
侵权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上海 浏览:145
马鞍山陆建双 浏览:853
北京东灵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浏览:6
海南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领取 浏览:846
成果有男票吗 浏览:828
知识产权法04任务0001答案 浏览:691
马鞍山519日停电通知 浏览:977
马鞍山金鹰营业时间 浏览:919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 浏览:714
贵州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证书领取时间 浏览:829
买家投诉发票 浏览:251
普通护照的期限 浏览:766
发明文言文 浏览:523
国培线下专题研修成果 浏览:577
马鞍山苏丛勇 浏览:109
人民的名义侵权问题 浏览:53
全椒到马鞍山汽车时刻表 浏览:899
logo可用字体版权 浏览:861
马鞍山中豪 浏览: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