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指界成果表

指界成果表

發布時間:2021-11-09 12:22:56

❶ 獲加縣農村土地確權證書為什麼至今沒有發放

石門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嚴格落實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全覆蓋的通知》(國土資電發〔2012〕41號)、《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農業廳關於轉發〈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湘國土資發〔2011〕27號)要求,切實加快推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特製定本方案。 一、目的與意義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其目的是,把全縣范圍內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村民小組、村居委會、鄉鎮集體經濟組織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依法確認和保障農民的土地物權,建立產權明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二、目標任務 加快推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的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覆蓋到全部農村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到2012的底全面完成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時,建立並完善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資料庫及地籍信息管理系統。 三、工作主要內容 石門縣有19個鄉鎮、1個管理區區、6個國有農林場,約381個行政村、5506個村民小組。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 1、工作范圍:縣域內的全部農村集體土地。 2、工作內容:依據石門縣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利用適宜的調查底圖,開展土地權屬調查,實地查清每一宗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界線,將全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任務。 對已經確權登記到行政村農民集體一級的土地,其各級行政界線和村級權屬界線原則上不得變動。要結合上一輪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的相關地籍資料,進一步細化調查,根據實際情況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村民小組等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 (二)調處土地權屬爭議。 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從機構和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予以保障。通過多種途徑,依法及時調處農村土地權屬爭議,為確權創造條件。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處信息庫,及時掌握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爭議動態。 爭議地、插花地處理原則。加強對土地權屬爭議的調處工作,對於存在權屬爭議確實調處不了的土地,在調查表內註明爭議的原由、范圍和面積,交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後,再辦理土地登記手續。對調解無效或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處理的爭議土地,以爭議地單獨劃出統計造冊,可以暫緩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相互插花,能夠確定權屬的,應予登記發證;暫時無法劃定權屬的地塊,應統計造冊。 (三)規范已有成果。 1、因依法徵用、土地調整及土地開發整理等引起已核定的土地權屬界線發生變化的,應直接根據徵用、調整土地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相關文件和圖件成果進行界線更新,不再辦理指界、簽字手續。若圖上界線不明確或與實地不一致的,應進行補充調查,並補辦權屬確認等相關手續。 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時誤將國有荒山、荒地、河流、灘塗、農民集體使用的國有土地等錯劃土地權屬性質范圍的,應依法予以糾正,並辦理相關手續。 (四)信息化建設。 建立地籍資料庫管理系統,將地籍調查成果上圖入庫,納入規范化管理;建立地籍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中國上實時更新,動態管理,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四、各級職責分工 為了完成全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統一領導、部門協作、分級負責、各方參與」的原則,建立分級負責的工作責任制,明確各級工作職責。 (一)縣級工作職責。 1、具體負責本地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組織實施,包括制定實施方案、編制落實經費預算、開展宣傳動員等。組織專業技術單位開展地籍調查工作。 2、提請同級人民政府發布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告知土地登記申請人有關土地登記的具體事項。 3、嚴格履行土地確權職責,組織開展權屬調查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調處相關土地權屬爭議。 4、負責對技術承擔單位的工作質量進行日常監督,按照質量控制方案的有關要求,對技術承擔單位提交的工作成果進行自檢。 5、按照《土地登記辦法》有關規定,做好每一宗地的具體登記和發證有關工作。 6、按照規定的期限,定期向上級部門上報工作進展情況。 7、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要求,妥善保管土地登記成果和資料並建立資料庫,總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做好日常變更登記,維護土地登記成果及資料庫的成果。 8、承辦省、市發證辦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鄉鎮工作職責。 1、負責做好轄區內村民群眾的動員和組織協調工作。 2、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調處相關土地權屬爭議。 3、積極配合技術承擔單位開展外業調查工作,為其工作開展提供後勤便利。 4、組織轄區內村組積極參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相關工作,確保村組認真履行土地登記申請、推選指界代表、實地指界、權屬爭議處理、調查結果簽字蓋章確認等職責。 (三)村級(含組級) 1、組織村(組)召開村(組)民大會,推舉村民代表出席土地權屬調查指界確認工作; 2、協助做好本村內各村小組之間的權屬糾紛調解工作; 3、配合調查隊伍開展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做好村屬土地權屬確認工作。 (三)技術承擔單位工作職責 1、嚴格按照有關技術規程和合同的約定,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不得以任何方式將項目整體或部分轉包。 2、編制技術方案,制定工作計劃。 3、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投入的人力、儀器設備,做好內部人員培訓、製作工作底圖、印製調查表格、購置儀器設備等准備工作。 4、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技術培訓工作,為國土資源部門有關工作人員講解技術流程、影像判讀、軟體操作等知識。 5、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權屬調查工作。 6、按照《湖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技術方案》的有關要求,做好地籍測量和數據建庫工作。 7、按照質量控制方案的有關要求,建立和落實質量管理制度,分階段嚴格質量管理。對技術成果按要求進行自查,對所提交的成果負責到底,接受各級檢查並修改完善。 8、對技術工作進行總結,提供最終成果售後服務,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成果的最終應用,為其培訓資料庫操作維護人員。 9、合同約定需要協助和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完成的其他有關工作。 五、技術路線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要確權工作模式:依據實地調查位置在工作底圖上標定權屬界線。 主要利用1:5000或1:2000正射影像,套合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後形成的最新土地利用現狀圖數據(省、市、縣、鄉鎮行政界線以及村權屬界線,圖斑線、地類),按1:5000或1:2000比例尺出圖製作成權屬調查工作底圖,通過會議式集中指界與實地復核補測相結合,調整修正界址點位後,輸出界址、面積數據和宗地圖。 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單位之間的權屬界線調查、核界簽界工作,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會同國土資源部門組織部署,由鄉(鎮)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具體負責實施,以行政村為單位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在圖上劃定落實權屬界線走向和界址位置。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組織本單位的測繪隊伍進行實地復核標繪界線走向和界址位置,或採用GPS定位技術實測界址拐點坐標,抽查比例不少於20%,內業成果資料抽查,比例不少於30%,並負責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的有關工作。 (二)信息化建設。 在實地地籍調查和登記發證工作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信息資料庫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 1、資料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 (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信息數據; (2)土地登記發證信息數據; (3)地籍調查表、土地登記申請表、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證等數字化的地籍檔案數據; (4)遙感影像數據; (5)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2、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縣級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包括地籍管理信息數據的入庫、存儲和管理,實現數據的統計、匯總和分析。 (2)建立省、市、縣三級聯中國的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土地登記資料中國上查詢統計、實時更新和動態管理,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六、進度安排 (一)准備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1、成立石門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 2、編制工作方案; 3、申請落實工作經費; 4、完成專業技術協調單位的招投標選定; 5、召開工作部署調度會和座談會; 6、啟動宣傳發動工作; 7、抽調專門發證力量,組成權屬調查、質量檢查、登記發證等工作小組; 8、舉辦業務培訓班,劃分土地登記區,發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 (二)試點階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以新關鎮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登記發證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完成一定的地籍調查任務,盡早發現問題,著力解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全局性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為全面開展工作做好准備。 (三)全面實施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發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全面鋪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要求全縣於2012年底全面完成,具體進度安排如下: 1、權屬調查與勘測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調查及相關測量工作。國土資源部門、村委會負責具體的指界實施工作,在指定時間內,組織各村民小組長等指界人,按照歷史形成及目前實際擁有的土地權屬范圍,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在工作底圖上標定各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之間的權屬界線;技術單位填寫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繪制宗地草圖,並進行實地復核確認無誤後,繪制界線走向草圖,編寫權屬界線走向說明,由指界人簽字蓋章確認。 2、內業上圖、編輯和整理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將實地標定(工作底圖)的界址點錄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以GPS測定的坐標數據,疊加到資料庫自動生成界址點位。製作農村地籍圖和宗地圖,編制界址點成果表,統計各類面積。 3、信息建庫及登記發證階段(2012年11~2012年12月)。 (1)信息建庫階段。利用野外實地權屬調查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地籍調查資料庫建設,並輸入到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結合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確權登記發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2)登記發證階段。根據地籍調查結果,各級土地登記機構對土地的權屬性質、界線、地類、面積和簽字手續等進行全面審核,依據《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報經人民政府批准,土地登記人員填寫土地登記簿和歸戶卡,根據土地登記薄填寫《集體土地所有證》,為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頒發土地證書。 ①申請確權登記。集體土地所有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加蓋村民委員會公章,向國土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②初審和公告。土地登記人員按規定完成對土地登記申請及所提交的資料進行權屬審核後,如實填寫初審意見,按土地總登記的要求將擬登記的宗地情況進行公告,公告內容等按《土地登記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③審核審批。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為登記發證審核機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登記發證審批機關,必須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完成簽字、蓋章後,才能辦理注冊登記。 ④核發土地證書。國土資源部門根據登記結果,代表人民政府向土地權利人發放土地權利證書。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以「XX村(組、鄉)農民集體」表示。考慮到有些地方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實際情況,在對村民小組集體土地進行登記發證時,《集體土地所有證》暫由村委會代管,待村民小組成立組織機構後,再由村委會返還。 4、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2月)。本項目成果質量檢查驗收參照《湖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成果檢查驗收辦法》執行。技術單位和縣級自查內容: 權屬調查檢查; 權屬界線文字說明檢查; 權屬界線附圖檢查; 簽字項內容檢查; 宗地(界線段)接合圖檢查; 地籍調查表檢查; 宗地草圖檢查; 地形地籍控制測量檢查; 地籍原圖檢查; 面積匯總檢查; 資料庫檢查。 七、工作成果 (一)文字成果。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工作總結、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 (二)圖表成果。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面積匯總表等。 (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地籍調查表、冊、權屬來源資料、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登記卡、土地權利證書等。 (四)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2、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檔案數據及管理系統。 3、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 (五)電子數據。 光碟兩套。 二〇一二年七

❷ 國土局中"上圖入庫"是什麼要求

石門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發〔2010〕1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國土資源部關於嚴格落實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全覆蓋的通知》(國土資電發〔2012〕41號)、《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農業廳關於轉發〈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湘國土資發〔2011〕27號)要求,切實加快推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特製定本方案。 一、目的與意義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是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健全、規范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其目的是,把全縣范圍內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村民小組、村居委會、鄉鎮集體經濟組織的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依法確認和保障農民的土地物權,建立產權明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建設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二、目標任務 加快推進我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根據《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關於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的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要堅持全覆蓋的原則,覆蓋到全部農村集體土地,包括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遺漏。到2012的底全面完成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時,建立並完善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資料庫及地籍信息管理系統。 三、工作主要內容 石門縣有19個鄉鎮、1個管理區區、6個國有農林場,約381個行政村、5506個村民小組。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 1、工作范圍:縣域內的全部農村集體土地。 2、工作內容:依據石門縣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成果,利用適宜的調查底圖,開展土地權屬調查,實地查清每一宗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界線,將全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每個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任務。 對已經確權登記到行政村農民集體一級的土地,其各級行政界線和村級權屬界線原則上不得變動。要結合上一輪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的相關地籍資料,進一步細化調查,根據實際情況將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到村民小組等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 (二)調處土地權屬爭議。 建立健全土地權屬爭議調處機制,從機構和隊伍建設、經費保障、規范程序等各方面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予以保障。通過多種途徑,依法及時調處農村土地權屬爭議,為確權創造條件。建立土地權屬爭議調處信息庫,及時掌握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爭議動態。 爭議地、插花地處理原則。加強對土地權屬爭議的調處工作,對於存在權屬爭議確實調處不了的土地,在調查表內註明爭議的原由、范圍和面積,交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後,再辦理土地登記手續。對調解無效或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行政處理的爭議土地,以爭議地單獨劃出統計造冊,可以暫緩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相互插花,能夠確定權屬的,應予登記發證;暫時無法劃定權屬的地塊,應統計造冊。 (三)規范已有成果。 1、因依法徵用、土地調整及土地開發整理等引起已核定的土地權屬界線發生變化的,應直接根據徵用、調整土地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相關文件和圖件成果進行界線更新,不再辦理指界、簽字手續。若圖上界線不明確或與實地不一致的,應進行補充調查,並補辦權屬確認等相關手續。 2、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時誤將國有荒山、荒地、河流、灘塗、農民集體使用的國有土地等錯劃土地權屬性質范圍的,應依法予以糾正,並辦理相關手續。 (四)信息化建設。 建立地籍資料庫管理系統,將地籍調查成果上圖入庫,納入規范化管理;建立地籍檔案數字化管理系統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中國上實時更新,動態管理,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四、各級職責分工 為了完成全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按照「統一領導、部門協作、分級負責、各方參與」的原則,建立分級負責的工作責任制,明確各級工作職責。 (一)縣級工作職責。 1、具體負責本地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組織實施,包括制定實施方案、編制落實經費預算、開展宣傳動員等。組織專業技術單位開展地籍調查工作。 2、提請同級人民政府發布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告知土地登記申請人有關土地登記的具體事項。 3、嚴格履行土地確權職責,組織開展權屬調查工作,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調處相關土地權屬爭議。 4、負責對技術承擔單位的工作質量進行日常監督,按照質量控制方案的有關要求,對技術承擔單位提交的工作成果進行自檢。 5、按照《土地登記辦法》有關規定,做好每一宗地的具體登記和發證有關工作。 6、按照規定的期限,定期向上級部門上報工作進展情況。 7、按照檔案管理的有關要求,妥善保管土地登記成果和資料並建立資料庫,總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做好日常變更登記,維護土地登記成果及資料庫的成果。 8、承辦省、市發證辦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鄉鎮工作職責。 1、負責做好轄區內村民群眾的動員和組織協調工作。 2、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調處相關土地權屬爭議。 3、積極配合技術承擔單位開展外業調查工作,為其工作開展提供後勤便利。 4、組織轄區內村組積極參與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相關工作,確保村組認真履行土地登記申請、推選指界代表、實地指界、權屬爭議處理、調查結果簽字蓋章確認等職責。 (三)村級(含組級) 1、組織村(組)召開村(組)民大會,推舉村民代表出席土地權屬調查指界確認工作; 2、協助做好本村內各村小組之間的權屬糾紛調解工作; 3、配合調查隊伍開展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做好村屬土地權屬確認工作。 (三)技術承擔單位工作職責 1、嚴格按照有關技術規程和合同的約定,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不得以任何方式將項目整體或部分轉包。 2、編制技術方案,制定工作計劃。 3、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投入的人力、儀器設備,做好內部人員培訓、製作工作底圖、印製調查表格、購置儀器設備等准備工作。 4、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技術培訓工作,為國土資源部門有關工作人員講解技術流程、影像判讀、軟體操作等知識。 5、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權屬調查工作。 6、按照《湖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技術方案》的有關要求,做好地籍測量和數據建庫工作。 7、按照質量控制方案的有關要求,建立和落實質量管理制度,分階段嚴格質量管理。對技術成果按要求進行自查,對所提交的成果負責到底,接受各級檢查並修改完善。 8、對技術工作進行總結,提供最終成果售後服務,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做好成果的最終應用,為其培訓資料庫操作維護人員。 9、合同約定需要協助和配合縣國土資源部門完成的其他有關工作。 五、技術路線 (一)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要確權工作模式:依據實地調查位置在工作底圖上標定權屬界線。 主要利用1:5000或1:2000正射影像,套合2010年土地變更調查後形成的最新土地利用現狀圖數據(省、市、縣、鄉鎮行政界線以及村權屬界線,圖斑線、地類),按1:5000或1:2000比例尺出圖製作成權屬調查工作底圖,通過會議式集中指界與實地復核補測相結合,調整修正界址點位後,輸出界址、面積數據和宗地圖。 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單位之間的權屬界線調查、核界簽界工作,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會同國土資源部門組織部署,由鄉(鎮)政府、國土資源部門具體負責實施,以行政村為單位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在圖上劃定落實權屬界線走向和界址位置。 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組織本單位的測繪隊伍進行實地復核標繪界線走向和界址位置,或採用GPS定位技術實測界址拐點坐標,抽查比例不少於20%,內業成果資料抽查,比例不少於30%,並負責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的有關工作。 (二)信息化建設。 在實地地籍調查和登記發證工作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信息資料庫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 1、資料庫建設內容主要包括: (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信息數據; (2)土地登記發證信息數據; (3)地籍調查表、土地登記申請表、土地登記審批表、土地證等數字化的地籍檔案數據; (4)遙感影像數據; (5)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2、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主要內容包括: (1)建立縣級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包括地籍管理信息數據的入庫、存儲和管理,實現數據的統計、匯總和分析。 (2)建立省、市、縣三級聯中國的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土地登記資料中國上查詢統計、實時更新和動態管理,建立數據共享機制。 六、進度安排 (一)准備階段(2011年11月-2012年7月)。 1、成立石門縣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領導小組; 2、編制工作方案; 3、申請落實工作經費; 4、完成專業技術協調單位的招投標選定; 5、召開工作部署調度會和座談會; 6、啟動宣傳發動工作; 7、抽調專門發證力量,組成權屬調查、質量檢查、登記發證等工作小組; 8、舉辦業務培訓班,劃分土地登記區,發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 (二)試點階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以新關鎮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登記發證試點工作。通過試點,完成一定的地籍調查任務,盡早發現問題,著力解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全局性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為全面開展工作做好准備。 (三)全面實施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發布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通告,全面鋪開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要求全縣於2012年底全面完成,具體進度安排如下: 1、權屬調查與勘測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全面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屬調查及相關測量工作。國土資源部門、村委會負責具體的指界實施工作,在指定時間內,組織各村民小組長等指界人,按照歷史形成及目前實際擁有的土地權屬范圍,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在工作底圖上標定各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之間的權屬界線;技術單位填寫集體土地權屬調查表,繪制宗地草圖,並進行實地復核確認無誤後,繪制界線走向草圖,編寫權屬界線走向說明,由指界人簽字蓋章確認。 2、內業上圖、編輯和整理階段(2012年8月~2012年11月)。將實地標定(工作底圖)的界址點錄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以GPS測定的坐標數據,疊加到資料庫自動生成界址點位。製作農村地籍圖和宗地圖,編制界址點成果表,統計各類面積。 3、信息建庫及登記發證階段(2012年11~2012年12月)。 (1)信息建庫階段。利用野外實地權屬調查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地籍調查資料庫建設,並輸入到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結合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在此基礎上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管理信息系統和土地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實現確權登記發證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2)登記發證階段。根據地籍調查結果,各級土地登記機構對土地的權屬性質、界線、地類、面積和簽字手續等進行全面審核,依據《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報經人民政府批准,土地登記人員填寫土地登記簿和歸戶卡,根據土地登記薄填寫《集體土地所有證》,為具有所有權的集體經濟組織頒發土地證書。 ①申請確權登記。集體土地所有權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加蓋村民委員會公章,向國土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②初審和公告。土地登記人員按規定完成對土地登記申請及所提交的資料進行權屬審核後,如實填寫初審意見,按土地總登記的要求將擬登記的宗地情況進行公告,公告內容等按《土地登記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③審核審批。縣級以上國土資源部門為登記發證審核機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登記發證審批機關,必須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完成簽字、蓋章後,才能辦理注冊登記。 ④核發土地證書。國土資源部門根據登記結果,代表人民政府向土地權利人發放土地權利證書。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以「XX村(組、鄉)農民集體」表示。考慮到有些地方村民小組組織機構不健全的實際情況,在對村民小組集體土地進行登記發證時,《集體土地所有證》暫由村委會代管,待村民小組成立組織機構後,再由村委會返還。 4、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2月)。本項目成果質量檢查驗收參照《湖南省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成果檢查驗收辦法》執行。技術單位和縣級自查內容: 權屬調查檢查; 權屬界線文字說明檢查; 權屬界線附圖檢查; 簽字項內容檢查; 宗地(界線段)接合圖檢查; 地籍調查表檢查; 宗地草圖檢查; 地形地籍控制測量檢查; 地籍原圖檢查; 面積匯總檢查; 資料庫檢查。 七、工作成果 (一)文字成果。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工作總結、技術總結、檢查報告等。 (二)圖表成果。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面積匯總表等。 (三)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成果。地籍調查表、冊、權屬來源資料、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登記卡、土地權利證書等。 (四)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1、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資料庫及管理系統。 2、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地籍檔案數據及管理系統。 3、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信息動態監管查詢系統。 (五)電子數據。 光碟兩套。 二〇一二年

❸ 地籍調查的辦理

(一)辦理時限:30個工作日
(二)服務事項辦理流程:
1、收件
收件部門: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
條件:本行政轄區內土地(不含軍產、保密產等特殊用地)
2、申請人需要提交的材料:
(1)地籍調查申請書(原件);
(2)地籍調查表(本宗和鄰宗指界人簽章);
如果本宗地已登記或已進行地籍調查且界址無變化的,沿用原地籍調查成果,根據原地籍調查表填寫現地籍調查表,不需四鄰指界。
(3)申請人身份證明(復印件):自然人提供身份證;其他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及以下文件之一:
①企業提供當年年檢合格的營業執照副本;
②事業單位提供法人登記證;
③社會團體提供登記證書。
(4)法人單位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原件);
(5)委託代理人的提供授權委託書(原件)及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
(6)涉及界址變化需四鄰指界的提交:
地籍測量成果(原件,北京地方坐標,1:500比例尺),包括:①宗地界址點坐標成果表;②宗地面積表;③宗地圖(兩份,其中一份本宗和鄰宗蓋公章);④變更地籍測量檢查結果報告;⑤自然人提供身份證明(復印件);法人單位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原件)、身份證明(復印件);⑥涉及委託指界的,提供授權委託書(原件)及代理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7)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文件:
①已登記的,提交:土地使用權證(復印件);
②未登記的,提交:建設用地批准書(復印件);政府征、佔地批復和征、佔地結案表(復印件);已劃撥的提交土地劃撥決定書(復印件);
③已出讓(作價出資入股、授權經營、租賃)的提交:合同(原件)、發證函(原件)、地價款繳納情況證明(復印件)。
(8)地上物權屬證明:《房屋所有權證》(復印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復印件);
(9)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用地釘樁放線通知單及成果表(復印件);
(10)立項批復(復印件);
(11)完稅或免稅憑證(復印件);
(12)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如涉及拆遷、聯建、分攤土地、項目轉讓、土地權屬變更、企業改制、中央在京機關用地等,提供相關材料)。
3、材料標准及要求:
(1)材料齊全、有效;
(2)復印件清晰,與原件一致,A4紙大小,加蓋公章;
(3)表格填寫完整、清晰。
本崗位責任人: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經辦人員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經辦人員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按照收件條件進行初步審查。審查通過,給申請人一份書面《收件單》,然後在0.5個工作日內轉交國土資源管理所。
時限:0.5個工作日
三、受理
受理部門:國土資源管理所
標准:1、判斷宗地界址變化情況准確;
2、四鄰權利人認定準確;
3、本宗及鄰宗簽字蓋章有效;
4、地籍調查表填寫完整;
5、宗地界址點坐標成果表、宗地面積表、宗地圖、變更地籍測量檢查結果報告合格有效;
6、共用宗分攤原則准確;
7、土地權屬來源材料合法、有效
1、經辦人員審查申報界址變化情況是否准確。申報界址變化不準確的,不予受理;
本宗地已登記或已地籍調查且界址無變化的,沿用原地籍調查成果,不需四鄰認界。經辦人員在權屬界址調查記事及經辦人意見欄說明沿用原地籍調查成果,復印原地籍調查成果。省略實地調查程序。
宗地界址有變化的,必須進行四鄰簽字蓋章確認界線。
2、經辦人員審查鄰宗是否簽字蓋章確認界線和批准用地范圍是否明確。
用地范圍明確且鄰宗簽字蓋章確認界線的,執行正常流程。
用地范圍明確但鄰宗存在不簽字蓋章情況的,啟動非正常程序,按照違約缺席指界程序辦理。
用地范圍不明確但鄰宗簽字蓋章確認界線的,啟動非正常程序,按照現場指界程序辦理。
用地范圍不明確且鄰宗不予簽字蓋章的,不予受理。申請者可提交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申請。
3、經辦人員審查鄰宗權利人判斷是否准確、指界人是否合法。不合格的,不予受理。
查閱地籍資料庫和宗地檔案,審查鄰宗權利人和指界人是否合法。鄰宗已登記的,鄰宗權利人為登記的權利人;鄰宗未登記但有用地批准文件的,鄰宗權利人為用地批准文件確定的權利人;既未登記又無用地批准文件的,由本宗地申請人按本宗地批准用地范圍單方指界。
鄰宗為國有土地的,指界人為國有土地使用權人;鄰宗為集體土地的,指界人為集體土地所有權人或合法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
審查指界人的合法性。查閱指界委託材料和簽章,指界委託材料和簽章不齊、不一致和錯誤等不合法的,不予受理。
4、如果是共用宗地的,經辦人員審查宗地分攤面積和分攤協議是否准確。不準確的不予受理。
5、經辦人員審查地籍測繪成果是否合格。不合格的不予受理。
地籍測繪成果合格的標准為:
地籍測量、面積計算方法和結果正確;
地籍調查表填寫和宗地草圖的繪制合格;
宗地界址點坐標成果表、宗地面積表、宗地圖、變更地籍測量檢查結果報告符合要求;
測繪成果能夠與地籍資料庫中的成果無縫銜接。
本崗位責任人:國土資源管理所經辦人員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經辦人員應在收到材料之日起4個工作日內(含收件當日),按照受理條件進行詳細審查並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
予以受理的,出具《行政管理申請受理決定書》轉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需補正材料的,應出具《行政管理申請補正材料告知書》轉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
不予受理的,經科長同意,報主管局長批准後出具《行政管理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轉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
資源規劃科未按時作出不予受理或未提出補正材料的,視為受理。受理日期為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收到申請材料之日後的第6個工作日。
土地權屬登記事務中心應在0.5個工作日內告知申請人領取《行政管理申請受理決定書》、《行政管理申請不予受理決定書》或《行政管理申請補正材料告知書》。
時限:4.5個工作日
四、調查
責任部門:國土資源管理所
標准:1、實地用途與批准用途一致;
2、定界准確;
3、現場現狀拍照清晰。
本崗位責任人:國土資源管理所經辦人員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1、經辦人員實地調查土地實際用途與批准用途是否一致。發現不一致的,暫緩辦理,移交有關部門處理。
2、經辦人員實地核查用地范圍、用地界線、用地界址是否與申報的一致。不一致的,暫緩辦理,工作時限順延。
3、如果是共用宗地的,經辦人員實地核查宗地分攤是否准確。不準確的,暫緩登記,工作時限順延。
4、經辦人員實地核查鄰宗權利人判斷是否正確。不正確的,暫緩登記,工作時限順延。
5、經辦人員進行現場現狀拍照。
6、用地范圍不明確但鄰宗簽字蓋章的,現場指界程序為:
經辦人員通知現場認界,以特快專遞方式寄送《指界通知書》。寄送時間和指界時間至少相差4天。
經辦人員(不少於兩人)會同本宗、鄰宗指界人一起到現場認界。確認實地宗地界址和界標與地籍調查表上標注的是否一致;核實宗地草圖、地籍調查表、宗地圖的簽章的真實性。
各方在權屬調查工作筆錄上簽章確認。
7、用地范圍明確但鄰宗存在不簽字蓋章情況的,違約缺席指界程序為:
經辦人員通知現場認界,以特快專遞方式寄送《指界通知書》。
寄送時間和指界時間至少相差4天。
經辦人員(不少於兩人)會同本宗、鄰宗指界人一起到現場認界。
確認實地宗地界址和界標與地籍調查表上標注的是否一致;
核實宗地草圖、地籍調查表、宗地圖的簽章的真實性。各方在權屬調查工作筆錄上簽章確認。
臨宗缺席、不指界、不簽字、不提供有效指界人證明的,按違約缺席程序處理。界址由本宗指界人指認。地籍調查表、宗地界址點坐標成果表和《違約缺席定界通知書》在現場指界後3個工作日內以特快專遞方式寄送違約指界權利人。如有異議,須在15日內提出重新劃界申請,並負擔重新劃界的全部費用,逾期不申請,所確界線自行生效。
8、經辦人員簽署調查意見並簽字蓋章。
9、暫緩辦理的,經所長確認後出具《行政管理事項辦理時限中止辦理通知書》,並在0.5個工作日內告知申請人領取《行政管理事項辦理時限中止辦理通知書》
註:涉及違約缺席定界和權屬有爭議的,違約缺席處理和權屬爭議調查處理期間時限中止。
時限:10個工作日
五、審核
責任部門:國土資源管理所
本崗位責任人: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
標准:材料齊全、面積准確、界址清楚、四鄰無爭議。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所長審核地籍調查材料是否齊全、用地范圍確定是否准確、界址是否清楚、四鄰認界是否合法。地籍調查成果合格的,簽署審核意見。不合格的,退回經辦人員補充。
時限:5個工作日
六、公示(沿用原地籍調查成果的不需要公示)
責任部門:國土資源管理所
本崗位責任人:國土資源管理所經辦人員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1、列印公告。
2、分別在區政府網、市局網、區局網站、一層大廳顯示屏進行公示。
3、在宗地現場明顯位置張貼。
4、公告無異議的,簽署公告意見。
5、公告有異議的,暫緩辦理。經所長確認後出具《行政管理事項辦理時限中止辦理通知書》,
並在0.5個工作日內告知申請人領取 《行政管理事項辦理時限中止辦理通知書》,辦理時限順延。
時限:3個工作日(公示期為30天,不計入辦理時限)

❹ 農村田地指界需要帶什麼表啊

這是我們國家開展的一項業務,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有條件的地方登記到村民小組。

我覺得你不比簽,既然如你所說,你村不是集體土地,幹嘛要搞這個?還有:沒有個人土地這一說,你說的是個人宅基地吧,你不用擔心簽字後影像你的宅基地,有物權罩著你呢。

❺ 指界是什麼意思,包括房產和承包土地嗎

所謂指界,就是房屋和土地在辦理土地使用證等有關證書時,必須由相鄰的單位和個人現場確定界限或者界址的行為。

❻ 權屬界址調查工作有哪些具體要求

(1)權屬界址調查,應由本宗地及鄰宗地土地使用者、所有者親自到場,共同指界認定。單位使用的土地,須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並出具身份證明和法人代表證明書。個人使用的土地,須由戶主出席指界,並出具身份證明和戶籍簿。土地使用者或法人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指界的,應由受委託的代理人指界,並出具身份證明和委託書。幾個土地使用者共有的土地,應共同委託指界代表人,並出具委託書及身份證明。
(2)如指界人違約缺席指界的,根據不同情況按下述方法處理:①如一方違約缺席,其宗地界線以另一方所指界線確定;②如雙方違約缺席,其宗地界線由調查人員依現狀界址及地方習慣確定;③將確界結果以書面送達違約缺席者,如有異議,必須在15日內提出重新劃界申請,並負責重新劃界的全部費用,逾期不申請的,則①②條確定的界線自動生效。
(3)一宗地有兩個以上土地使用者,要查清獨自使用的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線。
(4)對有爭議的界址,首先由調查人員進行調解。如調查現場處理不了的,應將爭議情況記錄下來,然後按有關法律、法規處理。
(5)經雙方認定的界址,必須由雙方指界人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對指界人在認界後,不在地籍調查上簽字蓋章的,按違約缺席處理。

❼ 關於村民小組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代表、指界人身份證明書的疑問,下列文件不明白,那位懂得告訴我一下 謝謝

這是我們國家開展的一項業務,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有條件的地方登記到村民小組。

我覺得你不比簽,既然如你所說,你村不是集體土地,幹嘛要搞這個?還有:沒有個人土地這一說,你說的是個人宅基地吧,你不用擔心簽字後影像你的宅基地,有物權罩著你呢。

❽ 土地指界是什麼意思

土地指界是地籍調查中一項內容。地籍調查是土地登記的法定程序,是土地登記的基礎工作,其資料成果經土地登記後,具有法律效力。
所謂指界,就是在申請辦理土地登記時,在地籍調查人員指導下,由相鄰的單位和個人現場確定界限或者界址的行為。

❾ 土地中的指界是什麼

土地中的指界是地籍調查中一項內容。

地籍調查是土地登記的法定程序,是土地登記的基礎工作,其資料成果經土地登記後,具有法律效力。

地籍調查的內容:
1、權屬調查。對宗地權屬來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數量、用途和等級等情況調查。包括現場指界、標定宗地界址、繪制宗地草圖、調查土地用途和等級、填寫地籍調查表。
2、地籍平面控制測量。
3、地籍勘丈。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線、位置、形狀、數量等基本情況。
4、繪制地籍圖。
其中1、權屬調查中的現場指界是首要工作,如指界有差錯直接影響地籍調查的准確性、土地證的權威性。現場指界如發生爭議的,則地籍調查工作暫停,等爭議處理完畢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土地登記法人代表身份證明書、土地登記和指界委託書,這些都是用來證明參與地籍調查工作的人員身份資格的必備文書。申請人(單位),與申請人界址相鄰的權屬人(單位)都需要參加地籍調查工作。

如果本宗地已登記或已進行地籍調查且界址無變化的,沿用原地籍調查成果,根據原地籍調查表填寫現地籍調查表,不需四鄰指界。就我地現狀,還有以下情況需要重新調查,原調查成果不是數字化調查成果;原調查成果坐標系與現行坐標系不符的。

❿ 地籍調查的具體內容

1、權屬調查。對宗地權屬來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數量、用途和等級等情況調查。包括現場指界、標定宗地界址、繪制宗地草圖、調查土地用途和等級、填寫地籍調查表。

2、地籍平面控制測量。

3、地籍勘丈。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線、位置、形狀、數量等基本情況。

4、繪制地籍圖。

閱讀全文

與指界成果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使用權獲取途徑 瀏覽:759
怎麼投訴奧迪4s店 瀏覽:31
美術教師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740
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瀏覽:638
知識產權部門重點的工作計劃範文 瀏覽:826
用地批准書能證明土地的使用權權嗎 瀏覽:829
拓荒者知識產權 瀏覽:774
商標侵權事宜處理委託書 瀏覽:168
內容無版權今日頭條 瀏覽:327
房產糾紛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瀏覽:269
無形資產年限怎麼確定 瀏覽:542
工商登記人員工作總結2018 瀏覽:799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