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防疫科研成果

防疫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27 01:53:22

A. 新冠疫苗研究成功了嗎全民種苗,還要多長時間

轉眼間,距離確診首例新冠肺炎已經過去七個多月了,我們一起煎熬了200多天,在這200多天里,首先是看著國內確診人數越來越多,經過科研人員不斷努力以及廣大群眾都自我控制。

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確診人數開始下降,終於有了,某某某市連續十四日無新增本土病例、某某某市降低警示級別等這些的好消息。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接下來,大家開始關注,新冠肺炎疫苗的進展。

全民疫苗,不僅是我們個人的心願,更是全世界的心願,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疾病當中,沒有哪個人,哪個國家可以倖免,就算自己沒有被確診,但是行業,工作依然受到影響,所以每一個都在與新冠肺炎作斗爭,每個人都是勇士,大家都在期待疫苗研發成功,實現全民疫苗,成功戰勝這次危機。

B. 優秀科研工作者張文宏醫生,迄今他都取得哪些重大的科研成就

優秀科研工作者張文宏醫生,迄今為止他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就,張文宏醫生是華山醫院感染科的主任,在這些年裡他專注於感染類疾病和肝病的研究,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他前後發表了150篇有關於感染類疾病的論文,並且在一些比較著名的雜志上都有發表過,他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這么多年以來他對醫學界的貢獻是非常大的,而這次支援武漢他還是華山醫院的帶頭人。

張文宏醫生現在已經不年輕了,肯定是不如一些小鮮肉帥氣,但是他卻用他的人格魅力讓大家信服,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我覺得像張文宏這樣的醫生一定不在少數,不管我們有沒有看到他們的面孔,這些奮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守護,我們才有了安寧。

C. 如何看待國產新冠滅活疫苗的研究成果

在疫情蔓延的今天,我國的防護措施可謂是數一數二,不同以往現在我們國家正在積極研製新冠滅活疫苗。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國的進度如何。

疫苗從研發倒使用要經過研發、注冊、生產、使用4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或缺的。

疫苗的作用: 把病毒殺死,使其失去致病力,但因為病毒表面的蛋白仍然存在,注射到人體,同樣可以觸發免疫反應。 現在疫苗已經進入臨床使用階段,該滅活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良好,接種疫苗組在0和28天分別接種一針,所有受試者都產生了中和抗體,並且滴度高並且在觀察後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當然,目前的數據只是臨床試驗的。相信我國一定可以研製出對抗病毒的疫苗。

D. **我國研製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只要經過三期衛生部門的批准能上市了,有效性肯定是有的國家不可能拿人民的生命來開玩笑的.
呵呵,這么多年了希望艾病,癌症,肝病和狂犬病都早日可以治療

E. 國內新冠疫苗專利獲批,該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格了嗎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的調查信息和個人觀點。

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是評估試驗性疫苗免疫反應和安全性,確定III期臨床試驗最合適劑量。

據報道,該疫苗在國內和國際分別率先進入I期、Ⅱ期臨床試驗,驗證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Ⅲ期國際臨床試驗正在有序推進。

疫苗專利獲批意味著更加有序高效進展,科技自主,馬上會批量生產,實現全民接種,達到防控傳染病的目的,為世界防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之,在攻克新冠一線戰斗的科研人員致敬。

F.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科技成果

《食品中有機錫超痕量檢測用設備的改造》課題通過科技部驗收
二惡英、多氯聯苯和氯丙醇的痕量與超痕量檢測技術的研究
中國居民膳食結構與營養狀況變遷的追蹤研究
新疆出血熱病毒分子特徵研究及診斷方法建立
呼吸道吸入天然釷(Tho2)和稀土礦塵聯合作用的研究
肺癌危險度與室內氡關系研究
糞尿分集式生態衛生廁所在中國應用與推廣可行性研究
食品真菌安全性檢測及評價技術研究
茶葉防癌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研究
一種引起腦炎、無名熱的新病毒-Colti病毒的發現
X射線診斷的系列防護標准與相關放射防護用品的研製及推廣應用
食品污染物監測極其對健康影響評價的研究
呼吸道吸入天然釷(Tho2)和稀土礦塵聯合作用的研究
禽H9N2亞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發現及其意義
食物殘留物的檢測技術研究
我國食物碳水化合物營養學分類及血糖生成指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我國主糧中伏馬菌素污染及串珠鐮刀菌分子生物學研究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控制措施研究
痢疾桿菌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分析
我國煤煙型大氣污染對人群健康危害的定量研究
微量營養素補充對孕婦健康及胎兒和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
「九五」期間全國醫療照射水平調查研究

G. 科學防疫守護健康主要指的是什麼

1、遵循科學規律

「醫療救治急不得,要用科學方法避免恐慌。」在武漢,很多醫護人員說過這樣的話。他們中,有臨床治療的專家,有隔離點檢測的護士,也有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正是臨床、科研、防控領域的不同人員協同參與,一系列科研成果迅速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投入應用。

2、找到科學答案

疫情發生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創企業發揮優勢,在抓生產、保供給的同時,緊急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科技部批復支持的5種疫苗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部分疫苗預計在4月份開始臨床或應急使用。在核酸檢測方面,最新審批上市的試劑盒基於恆溫擴增晶元技術,一次能快速檢測6種呼吸道病毒。

3、共築科學後盾

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關鍵靠社區。

科學防疫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場全民工程,也是一場智慧工程。正因為有了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攻關力度,有了相關部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了人民群眾科學理性的社會心態,我們打贏這場阻擊戰才有了信心,有了武器,有了策略。

(7)防疫科研成果擴展閱讀

會議強調,要堅決落實應急響應措施,全力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全力以赴加強重點關鍵部位的防控,加密加嚴疫情發生地、人員密集公共場所、農村、學校等區域的防控措施,強化消毒、通風、體溫監測等必要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發病率,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1、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保護醫務人員,堅持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減少死亡病例發生;加強醫護衛生人員防護,做好發熱門診和門診急診的管理,嚴防醫院成為疫情傳播地。

2、全力以赴做好疫情監測和報告,嚴格實行零報告制度,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和集中救治措施,堅決杜絕晚報瞞報漏報,堅決隔離和控制傳染源。

3、全力以赴提升公眾自我防護水平,加強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和群眾防護用品供應,提升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全力以赴加強輿情監測和引導,及時發布疫情信息,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4、全力以赴做好防疫保障,落實患者救治費用負擔政策,加強防疫葯品物資生產調度,確保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要堅決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壓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嚴明工作作風和工作紀律,克服鬆懈厭戰情緒,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H. 艾滋病疫苗:吉林大學在進行的艾滋病疫苗的研製是什麼原理只說理論就行了。

新京報:艾滋病疫苗研製「名利之爭」

由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和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的艾滋病疫苗,是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首支艾滋病疫苗。本報記者羅昌平攝

十餘科研團隊角逐300億元潛在市場,衛生部、食品葯品監管局等國家主管部門在推動國際合作同時,著力扶持自主知識產權項目

本月12日上午10時,廣西疾病預防控制中心,8名志願者分別接種了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劑。按試驗計劃,志願者將接受長達180天的跟蹤觀察。其中接種後的前72小時,需接受最嚴密的監控。

據《信息時報》報道,3月15日上午,也就是72小時嚴密監控的最後一天,8名志願者的體檢結果顯示,兩名志願者感到疲憊、頭暈。

次日起,官方停止對試驗進展情況進行通報。「現在一切都處在試驗階段,不宜過分宣傳。」3月18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司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用於此次試驗的艾滋病疫苗,由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和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也是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首支艾滋病疫苗。

「這是我國首支國產並進入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有媒體對此報道稱。而本報記者調查發現,作為該疫苗的研發者———長春百克公司,無論科研團隊還是投資方,均帶著明顯的外國血統,所用核心技術在國外也已相當成熟,其領先之舉實則源於在臨床試驗審批程序上占盡先機。

破冰之旅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共35支艾滋病疫苗研發隊伍已進入臨床試驗,中國能順利步入這一隊列不愧破冰之舉。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認為,即使試驗失敗也可從中獲得很多重要的科學信息。

3月15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8名志願者如約回到監測點。1名女志願者在體檢時向監測醫護人員反映,她前天感到疲憊和體乏。但醫生為其所做的測量顯示,血壓、心跳、體溫等均屬正常。

另一名男志願者表示有些頭暈,稱不知是否因為注射了艾滋病疫苗而引起。

但主持試驗的官員未判定對這兩位志願者注射的是艾滋病疫苗還是安慰劑。廣西疾控中心副主任陳傑解釋,此次所選志願者均為18至50歲的非感染健康人群,試驗採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對志願者分別注射艾滋病疫苗或安慰劑。

安慰劑是在一種外形、顏色、味道等方面都與被試葯物相似但無實際葯理活動的物質,有人形象稱其為「假葯」。

而此番進入臨床試驗的為「復合型抗艾滋病毒疫苗」,由DNA疫苗及重組病毒載體疫苗組成,為預防性疫苗。

「這種疫苗本身不會導致接種後的病毒感染。」吉林大學一位疫苗專家說。

這位專家曾參與該疫苗的研製。據他介紹,科研人員在構建病毒樣顆粒時,從廣西艾滋病毒流行株HIV-1中提取結構基因,並且消除了DNA質粒序列與人體組織同源重組、整合的可能性。

而廣西疾控中心負責此次人體測試的副主任陳傑介紹,志願者注射疫苗後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以及全身疲乏,這些都在允許范圍之內。

衡量疫苗成功的另一指標是有效性。在吉大與百克公司的上百次動物試驗中,接種疫苗後,猴子體內針對HIV-1的特異性免疫反應比例達100%.

而誘導CD8+淋巴細胞產生陽性反應的比例為5%- 11%.「這是個不錯的結果,因為通常的試驗也就1%-3%.」吉大那位疫苗專家說。

長春百克公司的動物試驗早在2003年10月已完成,經中國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的樣品檢定符合安全規則後,次年11月25日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臨床試驗。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共35支艾滋病疫苗研發隊伍已進入臨床試驗,中國能順利步入這一隊列不愧破冰之舉。

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認為,即使試驗失敗也可從中獲得很多重要的科學信息。

試驗地為何選擇廣西

吉林大學那位疫苗專家介紹,於曉方團隊選擇與廣西合作並最終作為臨床試驗的基地,主要在於:廣西的艾滋病病毒呈早期原始狀態,這對研究相當有利;廣西潛在的疫苗開發市場也相當可觀。目前廣西艾滋病患者達1.2萬人,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危人群占較重比例。

知情者透露,3月12日在廣西啟動的臨床試驗,實際用了近10年的前期研究作為鋪墊。

鋪墊工作始自於曉方教授。現年46歲的於曉方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1985年起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導師艾塞克斯(MaxEssex)是艾滋病研究的國際先驅之一。於曉方後來出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

20世紀初,艾滋病在雲南一些吸毒人群中被發現,並迅速向廣西等周邊省市蔓延。這種趨勢引起大洋彼岸學術界與企業界的關注。

1993年,美國UBI公司(UnitedBiomedicalInc.)在雲南開展過I期臨床試驗。不過,這一被視為首個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無果而終。

1996年,於曉方的團隊多次與中國同行接觸,並經中國同行介紹與廣西疾控中心達成合作意向。

廣西疾控中心副主任陳傑介紹,雙方最初的合作包括兩方面:一是在中國首次進行了艾滋病的吸毒人群隊列研究;二是每年完成一份廣西全區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掌握這些基礎數據的同時,於曉方團隊在美國當地的試驗室展開了疫苗研究。

吉林大學那位疫苗專家介紹,於曉方團隊選擇與廣西合作並最終作為臨床試驗的基地,還在於這一區域的特殊性。

這種特殊性首先表現在:廣西的艾滋病病毒呈早期原始狀態,「這對研究相當有利」。而美國則因發現艾滋病病毒較早,病毒歷經幾代重組和變異而使得疫苗研製相當艱難。

這位專家介紹,廣西潛在的疫苗開發市場也相當可觀。來自當地官方的統計顯示,目前廣西艾滋病患者達1.2萬人,居全國第3位,其中高危人群占較重比例。

此外,在中國做此項研究還有「西方國家無可比擬的行政優勢」。中國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疫網路,從省市到縣都建立了衛生防疫站。臨床試驗中對接種人群進行監控的人力資源,可交由行政機構完成。這在美國難以想像。

在志願者招募方面,中國兩個月即可完成,但美國往往一年也達不到要求,由此增加的經費開支最高可達總投入的30%.

孔維團隊與背後的投資者

2002年12月24日,百克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有長春市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以250萬元現金入資成為最大股東;該公司控股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資50萬元;隸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VITAL公司,則以艾滋病疫苗的非專利技術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出資200萬元。

3月16日上午,剛在北京完成學術報告的孔維回到長春。這位已是不惑之年的學者目前身兼兩職:吉林大學疫苗研究中心主任、長春百克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孔維領導的這兩個部門最終成為這次臨床試驗中疫苗的研製者。而孔維也無疑成為領導疫苗研製的靈魂人物。

孔維1994年從吉林大學生物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次年即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留學。在那裡,他加入了於曉方教授的研究團隊。

2002年初,孔維作為特殊人才被母校聘為疫苗中心主任。同年7月,他承擔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贊助的中國艾滋病疫苗子課題的部分研究項目。

鑒於艾滋病疫苗研發的廣闊前景,長春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苗若愚盛情邀請孔維到高新區創辦醫葯企業。當時的孔維正有此意,但如何籌資與運作還十分茫然。

高新區海外學人創業園主任杜樹柏回憶,高新區領導為孔維量身定做了一套方案:由政府資助成立公司,先研發一個市場周期短成本回收快的化學葯品,以彌補長線產品研發所需的巨額費用。

此後,孔維力邀吳勁昌、於湘暉等來自美國、韓國、瑞典的近20名博士到長春共同創業。

2002年12月24日,百克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有長春市政府背景的上市公司長春高新(000661)以250萬元現金入資成為最大股東;該公司控股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資50萬元;隸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美國VITAL公司,則以艾滋病疫苗的非專利技術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出資200萬元。

很快,百克公司建起了4200平方米的研究中心和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車間。當時的孔維感嘆:「如此禮遇,我在國外是絕對享受不到的。」

不難發現,無論是核心技術、科研團隊還是投資方,百克公司均帶有明顯的外國血統。

中國戰場的競爭者

孔維清楚他的團隊在中國面臨著兩大類競爭對手。

一類來自於中國本土。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等10多支研究隊伍介入研究。另一類是來自於國外的科研團隊,如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中心何大一教授領導的團隊。

專家介紹,根治艾滋病的生物醫學手段,治療上可依靠葯物,預防上主要是疫苗。葯物方面目前公認療效最好的「雞尾酒療法」,也只能穩定或減緩艾滋病症狀,不能徹底消滅人體內的病毒。因此,各國專家普遍認為,研製出艾滋病疫苗是解決艾滋病難題的最佳途徑。

張林琦教授透露,國際上最早開始艾滋病候選疫苗臨床試驗的時間是1987年。但18年以來,上百次動輒過億的研究都沒有成功,「未來這一領域的利潤可想而知。」

孔維顯然很清楚這一點,他也同樣清楚他的團隊在中國面臨著兩大類競爭對手。

一類來自於中國本土。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等10多支研究隊伍介入研究。這當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邵一鳴團隊,被稱為中國目前最有希望成功研發艾滋病疫苗的團隊。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政府立項進行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邵一鳴直接參與了中國最早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研究項目」,並組建了國內第一支科研隊伍。

他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項目,建立在自己主持下歷時3年的全國范圍艾滋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這項工作涉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邵一鳴的團隊正在展開兩種疫苗的研究:一種疫苗採用我國成功用於消滅天花的痘苗「天壇株」作為疫苗載體,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目前該疫苗正在申報臨床試驗;另一種疫苗與歐洲科學家合作,是類似於百克公司的混合型疫苗,已於2003年7月在歐洲啟動I期臨床試驗,中方只擁有部分知識產權。

2004年歲末,來自新華社的一則消息稱,我國惟一的治療性艾滋病疫苗,已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結束動物試驗,正投入到臨床前的研究階段。

另一類是來自於國外的科研團隊,如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中心何大一教授領導的團隊。

何大一因發明「雞尾酒療法」而聞名世界。他領導的團隊研製的一個專門針對中國流行株設計的艾滋病疫苗,早在2002年就獲得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2003年年底在紐約開展了I期臨床試驗。

該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選址雲南,自2002年起何大一教授就已開始前期准備。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疫苗試驗平台,早已被越來越多的科研者所選擇。華裔女科學家、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黃以靜,也於2002年與國內公司合作準備進行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

「名望之爭」和「利潤之爭」

邵一鳴教授的觀點是,只有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其他國家才不能任意抬高「既是科研成果又是商品」的艾滋病疫苗價格。據他估計,如果疫苗研製成功,中國將有300億元以上的龐大市場。

在眾多競爭對手面前,為什麼孔維團隊能成為領跑者?

邵一鳴教授認為,孔維領導的百克公司採用國際上已用於臨床試驗的載體,技術成熟,自然快些。

換句話說,百克公司用國外已成熟的技術,首次針對中國人體進行試驗。

而邵一鳴所領導的團隊,完全是採用新載體,如用痘苗「天壇株」作為疫苗載體,從基礎工作起步的這一項研究需花費大量時間。

邵一鳴同時認為,何大一團隊在中國暫時落後的原因,則完全發生在審批程序上。他們的艾滋病疫苗早在2002年就上報給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並計劃於次年在中國雲南啟動I期臨床試驗。但時至今日,這一審批仍在等待當中。

按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規定,在國外研發的疫苗必須將技術轉移給國內單位,國內具備疫苗生產能力以後,才能申請臨床試驗。

邵一鳴教授的觀點是,只有研製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艾滋病疫苗,其他國家才不能任意抬高「既是科研成果又是商品」的艾滋病疫苗價格。據他估計,如果疫苗研製成功,中國將有300億元以上的龐大市場。

長春一位病毒學專家認為,國內的一些研究者利用政策優勢集中了各種研究資源和力量,艾滋病疫苗的知識產權之爭已成為「名望之爭和利潤之爭」。

在他看來,如果孔維不選擇與國內企業合作,並最終由國內企業控股,同樣會面臨何大一團隊的遭遇。

五年還是八年?

按長春百克公司的計劃,今年3月開始的疫苗I期臨床試驗主要評價疫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006年2月到2007年8月進行II期臨床試驗,計劃招募低危人群300人和高危人群200人,分為5個組,初步評價疫苗的有效性;Ⅲ期臨床試驗需招募數千名高危人群來評估疫苗的有效性,時間在3年左右。

對於3月12日啟動的臨床試驗,吉林省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處處長楊威表示,如果各項試驗進展順利,吉林有望在5年後實現以注射疫苗方式預防艾滋病。

按長春百克公司的計劃,今年3月開始的疫苗I期臨床試驗主要評價疫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2006年2月到2007年8月進行II期臨床試驗,計劃招募低危人群300人和高危人群200人,分為5個組,初步評價疫苗的有效性;Ⅲ期臨床試驗需招募數千名高危人群來評估疫苗的有效性,時間在3年左右。

2002年下半年,衛生部專門成立了一個艾滋病疫苗研製專家庫,由5名院士和10名研究員組成。當時該專家庫有人預測,我國艾滋病疫苗將在8年內問世。

這一觀點跟楊威所說比較接近。但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官員以及百克公司的科研人員對此持謹慎態度。

「現在談Ⅱ期和Ⅲ期也為時太早,因為我們要根據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才能做此決定。」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葯品注冊司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長春高新(000661)發布的公告特意提示:「該項目研發過程仍存在很大風險,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准生產上市。」

百克公司副總經理馮大強一再叮囑本報記者,研究有個好的開頭,但不可過度宣傳。

據報道,國際上第一個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是美國瓦克斯根公司研製的,該疫苗先後在美國和泰國開展了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參與的志願者達7000多例。試驗結果表明,該疫苗不能有效阻止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

邵一鳴教授列舉的一組數據顯示,全球進行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I期有106個,Ⅱ期只剩12個,進入Ⅲ期的3個目前僅剩1個在繼續。

全球某知名疫苗生產商的一位高層領導告訴記者,這一研究領域不乏急功近利的惡意炒作者。她同時提醒,政府也不應過多指望能研製出一種可迅速抵抗艾滋病的疫苗。

「欠債幹活」的風險

邵一鳴坦言,艾滋病疫苗研製的困難首先在於資金的不足。按邵一鳴的說法,目前國內多數隊伍是「欠債幹活」。這意味著此項工作將擔負著大風險,不成功將無人埋單。

3月16日,從北京趕回長春的孔維忙著起草一份報告。

「這個報告涉及下一步的科研計劃,過兩天就交給科技部。」孔維告訴記者。

孔維坦言,對百克公司而言,資金的日趨緊張可能是目前最大問題。

此番啟動的I期臨床試驗,百克公司計劃投入1億元。而長春高新(000661)的年報稱,2004年百克公司虧損額達553萬,這遠遠超過公司的注冊資本。

在過去幾年裡,百克公司獲得中國各級政府的經費支持屈指可數:2003年獲得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專題資助120萬元;2004年11月,獲國家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100萬元資助。2004年獲長春市振興老工業基地科技攻關資金10萬元支持。

更大的投入來自於中方股東。因涉及商業機密,記者尚無渠道獲知其股東的實際投入數據。

中國醫學科學院艾滋病中心主任張林琦博士介紹,2002年何大一教授赴雲南部署I期試驗時,預備經費為300萬美元,Ⅱ、Ⅲ期試驗的經費會翻倍。

這是筆令國內所有疫苗研究專家艷羨不已的資金。解放軍302醫院傳染病研究所王福生博士介紹,即便是邵一鳴的團隊,當時每年能從政府獲得的經費也才30萬元人民幣。

邵一鳴坦言,艾滋病疫苗研製的困難首先在於資金的不足。

據介紹,國家863計劃單列一筆資金支持疫苗研究,真正分到艾滋病疫苗領域僅數百萬元。2003年突如其來的SARS事件,對863計劃的經費支配造成相當大的沖擊。

按邵一鳴的說法,目前國內多數隊伍是「欠債幹活」。這意味著此項工作將擔負著大風險,不成功將無人埋單。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邵一鳴,曾在2002年的全國「兩會」上建議:國家應加大對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投入,支持更多隊伍。

當時的情況是,國內從事此研究的團隊不到10個,而美國高達數十個。

此提案受到了中央高層的重視。科技部當年便設專項資金,經費從每年100多萬元突破1000萬元。

但在一些科研團隊看來,這還是杯水車薪。

積極姿態參與國際合作

在3月18日的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上,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透露,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各方,中國都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國際合作。

3月18日,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在北京舉行。這個由中國衛生部、全球企業抗艾滋病聯合會共同搭建的平台,旨在為政府、科研團隊及企業「尋求在防治艾滋病領域更大的合作」提供機會。

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會上號召,全球企業「應以戰略家的眼光」,「積極參與中國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中國峰會現場,邵一鳴教授有意打聽與會企業的名單。「目前還沒有和任何一家企業接洽。」邵一鳴告訴記者。

邵一鳴曾通過媒體呼籲,鑒於目前國內各研究隊伍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不夠,政府應形成「中國艾滋病疫苗開發計劃」,從國家層面統籌該項研究,並整合國內力量以增強國際競爭。

在3月18日的全球企業防治艾滋病中國峰會上,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透露,無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各方,中國都將以積極的姿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國際合作。

事實上,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已成為新趨勢。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技大學3月25日正式對外宣布,學校研究人員通過與國外機構的合作,已經成功找到阻斷艾滋病病毒復制的新途徑,為無抗葯性艾滋病葯物的研製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報記者魏銘言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報記者羅昌平 長春 北京報道

「網路」一下「艾滋病疫苗」,相關網頁達68600篇。今年3月12日,數名志願者在廣西接種艾滋病疫苗,該疫苗是我國首支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的艾滋病疫苗。

疫苗的保護原理是,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圖示黃色Y形物),對病毒進行包圍,從而起增強免疫力的效果。凱明高科供圖

I. 巴斯德對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有那些成果

晚年,巴斯德對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成為了他事業的光輝的頂點,當時的狂犬病雖不是很常見,但它的死亡率卻是100%。為了研製出治療的方法,巴斯德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從患病動物的體內提取病毒,收集瘋狗的唾液,他的這種為科學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使我們對其肅然起敬。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製成了原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並成功地治療一位被瘋狗咬傷14處的法國小男孩,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能挽救狂犬病患者的人。

J. 中國防疫抗疫的偉大成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020年疫情來的猝不及防,讓人們陷入了一系列恐慌。然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同戰疫防疫,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大的功臣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

1.抗擊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他們是白衣天使,他們夜以繼日,日復一日的工作著,不畏艱難險阻,在本應該與家庭團聚的日子,他們奔赴前線,與病毒爭分奪秒。每天都在變換。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是每一個同胞心底的吶喊,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決戰,在發熱門診,在病房床前,他(她)們用溫暖中國的故事,書寫著大愛詩篇,他(她)們用勇敢的犧牲精神,臨摹出中國最壯麗的畫卷。

4.黨中央的領導

疫情爆發初期,黨中央第一時間迅速做出決策,針對疫情控制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將疫情阻擊在源頭上。

與防疫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