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先謙的人物成就
詩三家義集疏 中華書局 1987.2
釋名疏證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荀子集解 孔子文化大全 山東友誼書社 1994.6
後漢書集解 中華書局 1984
莊子集解 插圖註解中國古典詩文十大名著 三秦出版社 1998
詩三家義集疏 中華書局 1987.2
荀子集解 新編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出版 1988
詩三家義集疏十三經清人註疏 中華書局 1987
荀子集解 新編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 1988
鮮虞中山國事表、疆域圖說補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釋名疏證補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清代光緒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湖南長沙人王先謙以國子監祭酒任江蘇學政,在任政績突出,為人稱道,給江陰讀書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王先謙學識淵博,任職江蘇學政後除按例舉行歲、科考試,選拔人才外,在江陰做了一件在清代學術史上頗有影響的大事,即在創建僅三年的南菁書院內設立書局,奏准刊刻煌煌巨著《皇清經解續編》1430卷。如此巨大工程「首尾歷時三載」方始告竣,由當時江陰的一流書坊「寶文堂」僱工百餘人精心印刷。據說為刻印此書,單黃楊木片就用掉17362塊。《皇清經解續編》是繼道光九年(1829年)著名學者阮元在兩廣總督任內於廣州學海堂刊刻的《皇清經解》後的又一經學巨著,該書搜集訓釋儒家經典書籍111家,209種,其中很多是清代學者考訂、訓釋的成果,從中可見清代經學之演變,並供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語言文字之參考。為刊刻此書,王先謙率先捐銀一千兩,在他的影響下,各級官員包括本省及他省士紳等都量力捐助,共計耗銀16000多兩。此外,王先謙在江陰還刊刻了《南菁書院叢書》、《清嘉集》、《江左制義輯存》等書。而《皇清經解續編》自後均年年刻印,頒行全國,流傳國內外,持續約半個世紀,直至1937年日寇入侵,全部木版化為灰燼為止。
王先謙勤於政事,辦事效率極高。在歷任學政中能把全部考卷均親自過目的只有他王先謙一人。有資料說,他閱覽文件和起稿均極敏捷。他在監考時端坐暖閣,收到試卷當即批閱,等到終場已把全部試卷過目一遍,入選的部分帶回略加復檢,即交書房上粉牌提復,所以每場均無積壓。
王先謙在學術上崇拜曾國藩,承襲曾「融合漢宋」的主張,其先期著作如《續古文辭類纂》、《東華續錄》、《荀子集解》、《合校水經注》等具有既重義理,又不輕視考據的特色,在湖南享有「名儒二王」之美稱(王先謙、王闓運)。在官場上他雖屢有建言,但一般認為其思想徘徊於洋務和保守之間。在江蘇學政任內,曾因彈劾李蓮英而獲「直聲」,但未被朝廷採納,於是他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任滿交卸後即以生病為借口辭官,在家鄉長沙築居「葵園」,著述自娛,並主講於思賢講舍、城南與嶽麓書院。戊戌變法期間,他反對新學,誣蔑、攻擊譚嗣同、梁啟超等維新派創辦的時務學堂。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與門生葉德輝、巡撫俞廉三告密,導致湖南維新人士百餘人被殺,被湖南人罵作「劣紳二麻」(王先謙、葉德輝都是麻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曾聘為禮學館顧問,賜內閣學士銜,任湖南咨議局籌辦處會辦。宣統二年(1910年)因葉德輝積谷萬余石,激起長沙飢民搶米風潮,釀成慘案,被湖廣總督瑞瀓奏劾,降五級。武昌起義(宣統三年,1911年)後改名遯,(意為逃避),遷居鄉間,閉門埋首著書,並羅致文人從事古籍和歷史文獻的編校刊印工作。民國六年(1917年)去世,時年76歲。據統計,他一生刊校編著的史料達50餘種,計3200餘卷。
王先謙任江蘇學政時曾重修學署後花園,即「寄園」,搜集存雪亭詩碑重建碑廊,名曰「墨華榭」,並建「永慕廬」三間,供奉王先謙父母遺像,又建「虛受堂」為「朝夕讀書遊憩之所」,王先謙有《重修寄園記》一文記其事。至今,「墨華榭」尚存王先謙《和駱公-曾存雪亭母音員》詩碑一方;新建學政衙署遺址建有《燈下閱卷》青銅雕塑一組;中軸線地碑存其詩二首。 史學研究 王先謙學術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學。他治史的方法大體遵循乾嘉學風,注重校勘。其仿經疏體例注釋舊史的代表作是《漢書補注》。該書旁采諸家之說,經多年窮究,使疑難不解之處得以通曉,因而至今仍受國內外史學界推崇。其他的注釋著作《後漢書集解》《新舊唐書合注》等也頗見功力,被後代史學史專家評為「王氏所作補注、集解諸作,都是校注書中標準的著作。」 《十朝東華錄》是王先謙的又一部重要的史著。《東華錄》本是清代的一種編年體史料長編,因國史館在清富東華門內而得名,先有蔣良驥編成自努爾哈赤天命朝至雍正朝5朝《東華錄》。王先謙任職翰林院和園子監時,嫌其過於簡略,特詳加增訂,並加修了乾隆、嘉慶、道光3朝,後果增修咸豐、同治2朝,合稱《十朝東華錄》。該書取材廣泛,不僅取自《清實錄》,還廣采《方略》、《會典》、《御制詩文》、《大臣列傳》等,所以至今仍是研究清史的基本史料。
鴉片戰爭之後,隨中西文化逐漸交流,中國學者開始著述外國史地,主先謙也順應時代潮流,於光緒年間撰成《日本源流考》、《五洲地理志略》。 《日本源流考》探討日本的政事學術和治亂得失的本源,目的是欲使閉目塞聽的中國能急起仿效。書中還用一定篇幅輯錄明代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的資料,反映出作者的愛國之心。《五洲地理志略》是王先謙花4年時間辛勤編纂而成的,書中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史地圖籍,對歐美各主要國家作了較詳細的介紹。一個原先遵循乾嘉舊規的學者,能睜眼看世界,輯成世界地理書籍,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版本校勘 作為一名學術大家,王先謙深知版本校輯的重要,他強調「欲博覽遺書,尤以精研版本為重。」他獨自校勘或邀人合作而成的《郡齋讀書志》、 《天祿琳琅書目前後編》、《魏書校勘記》、《鹽鐵論校本》等都受到版本目錄 學者的重視。其中《鹽鐵論校本》被郭沫若、楊樹達著書時參考取材;他的《合校水經注》集乾嘉以來《水經注》研究之大成,為近百年來的獨特通行之作。 經學研究 王先謙是史學大師,又是經學大師,他曾花費半生心力,成《尚書孔傳參正》一書,書中探討《尚書》原委,旁證歷代諸儒訓釋;博採《史記》、 《漢書》、《論衡》等材料,對偽托之處詳加辨正。今文經學大師皮錫瑞評價它「兼疏今古文,說明精確,最為善本。」他並繼乾嘉年間的大經學家阮元之後,博觀慎取,解釋和考訂經書,集資匯刻了卷帙浩繁,於保存文獻,發展學術非常有益的《續皇清經解》,因而清代著名文獻學家劉錦藻評價:「維持文獻之功,阮氏而後為推先謙矣。」他還撰有《詩三家義集疏》等經學著作,從而奠定了自己在近代經學史上的地位。 語言文字學研究 在語言文字學方面,王先謙也頗有造詣。東漢時劉熙曾作《釋名》一書,以辭音求義,來推究事物名稱的由來,清代畢沅又作《釋名疏證》,對《釋名》加以注釋論證。對此,王先謙又特意撰寫了《釋名疏證補》,對畢沅此書再加補證。此書擷取江浙和湖湘學者精英,所校所釋,頗為全面而有系統,後人認為它超過了畢沅的《釋名疏證》,於訓詁、詞彙、音韻學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貢獻。
此外,王先謙一生所作詩文共有44卷,1190篇,蔚蔚大觀。他文宗秦漢,效法韓愈,筆力遒勁,氣魄雄渾,詩宗杜甫、蘇軾,自成格調,是晚清一大家,與王闓運齊名,人稱「二王」。
王先謙於主講嶽麓書院達十年之久,嶽麓書院自976年(北宋開寶九年)創辦以後,就一直是湖湘文化的中心所在,歷屆山長都由著名學者擔任,而其中撰述最為宏富的,當推第53屆山長,亦即最後一屆山長王先謙。他自著《虛受堂文集》、 《虛受堂詩存》、《葵園自訂年譜》等書,編纂校刊《荀子集散》、《十朝東華錄》、《群齋讀書志》、《魏書校勘記》等書,終其一生,共著、編、校、注、輯、刊各類書籍達50餘種,計3200多卷。
⑵ 桃李已言,大道煌煌的意思是什麼
桃李已言,大道煌煌,意思是說:
學生已經說了,(某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煌煌,讀音huáng huáng],解釋為明亮的樣子。也形容光彩鮮明。
⑶ 律詩對唐詩發展的貢獻有哪些
1、律詩的出現,使唐詩更加規范化。相比唐詩,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極其講究對仗、對偶。規范化是律詩長期發展的一大特色,如果沒有做到對仗,那麼律詩也不能稱為律詩。一般律詩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2、律詩的粘對規律逐漸為一般詩人所遵守,影響甚大,為近體詩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貢獻齊梁體的格律詩構成了對式律 (指全詩各聯之間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對混合律(指全詩各聯之間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種類型,但以對式律為主,距離完善的近體詩尚有很大距離。
3、律詩句數固定,促使唐詩遵循句數規則,統一格式。律詩句子字數整齊劃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別稱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還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稱六言律詩,傳世作品極少。
(3)成果惶惶擴展閱讀: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范疇,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律詩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等進一步發展定型,盛行於唐宋時期。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其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⑷ 南大賦 全文
賦三首
下元賦
天將黑,夜深沉。前世為孽,今生當承。無心苦欲惡,有人甜智昏。下元出月之時,上仙解厄之辰。放水燈祈福赦罪,燃花燭解厄近神。三官大帝,神通廣大;萬里平民,庇護平分。虔心訴說於心,心定保;凝神尊拜於神,神當捫。十月十五下元節,萬家千家拜水官。一日三千大世界,億人兆人渡善門。日欲出,天清貧!
春節賦
國之粹,民之魂。世界共享,天下同春。紅桃火中國,銀柳光乾坤。北國雪飄似花,
南國花開如雪。龍獅舞來吉祥歲,鑼鼓打開太平年。香燭子時卓刀泉寺,弟子春節頂頭膜拜。
天上焰火怒放行一人,人間情感交流無雙聽。金牛年,灰鼠心!
南大賦
綠柳帥,紅花美。風送清悠,雨遺新翠。秀湖浴青山,明山吞碧水。同學倚樹闊論,小鳥依人低飛。雙子館里長空遠,百花園中皓月規。初夏始熱,柳樹扇風:末春遺紅,榴花點翠。遙思
伊人,美景宜牽手:近慮自我,詩歌或揚眉。南湖育南大四時景色嘉,青山修青年一世品行偉。親之勤,愛之最!
⑸ 十個成語 一個成語解釋
山明水秀、小心翼翼、大有作為、飛揚跋扈、文過飾非、無懈可擊、木已成舟
天涯海角、一紙空文、洶涌澎湃、歷歷在目、氣壯山河、分庭抗禮、烏合之眾
成語解釋:
烏合之眾:像烏鴉似地聚在一起,。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握手言歡:握手談笑。多形容發生不和,以後又和好。
⑹ 求一篇論文題為「你眼裡的校園不文明行為有哪些」
淺談大學生的文明修身 以大學生「文明修身」為主題的活動我國各大高校風風火火的開展,其目的在於提高當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國家未來的建設棟梁在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同時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 下面側重於兩個大的方面談一下文明修身的意義: 1.立國。當今社會,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綜合素質的高低。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培養具有豐富知識和高尚品德的優秀人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前進的必然選擇,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已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中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2.立人。先學會做人後做事,這也是文明修身的重中之重。 中華民族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優良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多年歷史,中華民族創造舉世矚目的文明成果;煌煌華夏,集聚五十六個民族,孕育出豐富的人文資源,對世界文明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承民族優良文化傳統是當今大學生的歷史使命。作為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繼承文化傳統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 文明修身以史為鑒,以正自身。大學生應在大學期間抓好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先成人,後成才,真正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掃除「醜陋」,完善自我。踏踏實實做事,正正穩穩做人,弘揚大學校園文化新風,提高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斷提高文明素質,樹立良好精神面貌,是每一位同學都應該且必須做到的。大學生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肩負著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復興的重任。因此,先從自身做起,發揚優點、正視缺點、改正缺點,講文明、講正氣,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 鑒於以上論述,下面列舉幾點建議以做同學們參考: 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把握基本的大原則、大方向,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身,提升人生境界。 行動落實。強化「修身意識」,達到知行一致。 拓寬視野。開闊眼界,跳出局限,擴大胸襟,理論實踐結合,反省,調整。 文明修身不僅僅是大學階段瞬間的火花,它貫穿於我們的一生,應該結合自身的學習特點、思想狀況,能夠從進行人生設計高度去思考實踐,最終達到文明修身立國、立人的目標。 做人要誠實,不弄虛作假 做人要誠實,不弄虛作假 做事要奮進,不取巧投機 思想要上進,不消沉頹廢 工作要創新,不循規蹈矩 學習要專心,不沉溺網路 生活要簡朴,不奢侈攀比 上課要守時,不遲到曠課 聽課要認真,不精力旁移 出行要文雅,不亂扔亂喊 著裝要端莊,不低俗怪異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⑺ 求助著名作家或演唱家的簡歷,作品簡介,以及成就。(字數要求3500)
李龍雲.煌煌的戲劇文學人生
歷經磨難而久演不衰的《小井胡同》,令戲劇文學界感到震驚的《荒原與人》……一部部沉甸甸的大戲構築了他的戲劇文學人生。
而今,一部根據老舍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改編創作的大型劇作《正紅旗下》又在人們熱切的關注下問世。
(一)
一九九九年,李龍雲發表了大型劇作《正紅旗下》。劇本是根據老捨生前未完成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的。像春日裡的一聲響雷,劇本的發表引起了中國戲劇文學界的廣泛關注。
(二)
一部劇作,為什麼尚未搬上舞台就能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個中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於《正紅旗下》原著是老舍一生中唯一一部自傳體小說,是海內外公認的老舍的代表作。小說原來計劃的內容應該是從1898年寫到1901年,即從戊戌寫到辛丑。其規模即便不像《四世同堂》那樣有近百萬字之多,也不會低於三五十萬字。可惜的是,他沒寫完。他僅寫了8萬字,11章,「僅僅是一個大部頭長篇小說的開頭。」李龍雲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將這部僅有一個開頭的煌煌巨著,改編成了一部完整的劇作。而幾乎所有讀過劇本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認為,劇本大氣磅礴波瀾壯闊,戲劇氛圍濃烈,人物語言十分生動,每一個人物又都有其完整的命運和歸宿……
其次,原因也出於李龍雲這位作家以往的成就和影響。
不妨先讀一下他的簡歷:
李龍雲,1979年9月被南京大學錄取為研究主,指導教師:陳白塵。1981年冬通過文學碩士學位;1982年元月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專職劇作家;1987年,國內權威雜志《半月談》在《中國人物》專欄中將他列入中國當代最有影響的九名劇作家進行介紹;1988年3月被審定為國家一級劇作家;1988年春入選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和國務院文化部評選的「中國當代十名優秀劇作家」;1988年夏應美國奧尼爾中心邀請赴美訪問,出席全美劇作家會議,同年8月22日被奧尼爾的故鄉沃特福德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88年、1993年先後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七屆、第八屆委員;
1993年,《中國新時期文學辭典》收入「李龍雲」、「《小井胡同》」、「《荒原與人》」三項辭條。
主要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為:大型劇作《有這樣一個小院》、《小井胡同》、《這里不遠是圓明園》、《荒原與人》、《正紅旗下》,以及一批中長篇小說、戲劇美學論文。
其中,《小井胡同》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保留劇目,1983、1985、1993年三度搬上舞台,久演不衰;劇本則先後被收入《中國大網路全書·戲劇卷》、《中國當代十大正劇集》、
《中國五十年文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精選·戲劇卷》,並將與老舍、曹禺、關漢卿、莎士比亞的劇作一起收入新版的職業高中語文教材。
另一代表作《荒原與人》由著名導演藝術家徐曉鍾、王貴分別執導,由中央戲劇學院和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先後搬上舞台,在北京和東北引起了轟動。《荒原與人》的劇本先是被收入《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戲劇卷》,後又被中國戲劇的最高學府中央戲劇學院作為教材列入《古今中外60部經典劇作》,並被譯成德、日等外文版本。
1979年以來,從《有這樣一個小院》到《小井胡同》,再到《荒原與人》,李龍雲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連續產生轟動。作家始終處於藝術的漩渦中心而被人們關注著,他身上具有強烈的拓荒色彩和超前意識。
從《荒原與人》的發表到《正紅旗下》的問世,間隔了整整13年,關心李龍雲的人一直在拭目以待。而在這13年裡,他似乎已遠離塵世,迴避所有的應酬與虛榮,在孤獨與寂寞之中釀制著他自己的精品……
(三)
李龍雲, 1948年年末生於北京南城羅圈胡同。
「每一位作家都有一片鄉士,每一片鄉土都有它獨有的文化。鄉士是作家賴以生存的基礎。它鑄就我一種特有的自尊,為我幼年的心靈塗上第一層底色。它告訴我:什麼是善良美好,什麼是正直倔強,什麼是底層人的尊嚴……一晃,三十年過去了,我目睹了一條胡同三十年命運的起落興衰。老街坊們時而欣喜時而苦澀的經歷沖撞著我的心靈,於是我寫了他們……」
1981年,日後攪動得中國文壇多年興奮不已的《小井胡同》懷胎十載,一朝分娩了。
⑻ 小說《史上第一祖師爺》主角林鋒八大親傳弟子成就元神之時的元神之歌
蕭炎:昭昭煌煌法如練,焚天煮海掌覆間。玄門火蓮證真我,命當萬界焰中仙!
朱易:諸聖錦綉驚世篇,玄門造化兩儀天。教化蒼生明易道,金橋渡盡界三千!
汪林:玄門之中逆仙靈,道以殺生證有情。天地有難如泉涌,萬劫不復我獨行!
岳紅炎:嵐山烽火雪連天,玄天樹下聆真言。天雷地火煉此身,一往無前我當先!
楊清:劫後餘生叩玉京,沉浮起落默默行。銀河重光陰陽定,天地交泰日月明!
李元放:河洛啟蒙入仙門,昆侖山上兩儀分。四象八卦開天地,奇門遁甲定乾坤!
石天昊:禍起蕭牆舊煙塵,入得玄門重歸真。天地玄黃吞下肚,宇宙洪荒大魔神!
洛輕舞:陰陽海上換刀劍,半在塵埃半在天。昆侖山間飛紫氣,仗劍天下不計年。
⑼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5分)材料一: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詩經·大
(1)一;二(2分)
(2)二(1分) (3)歷史二重證據法(1分) (4)對有關的天文現象和歷法記錄,通過現代天文學給予計算從而推定其年代;進行必要的發掘,獲取樣品後進行碳14測年等方法。(1分) 與成果惶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