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技部通報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處理情況,論文造假會有什麼懲罰
科技部通報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處理情況,論文造假是屬於一種詐騙行為,需要分具體情況而分析。
在最近網路反映了很多大學裡面的院士和教授論文造假事件,但是通過科技部的調查發現,這一些網路上舉報的論文造假人員不存在造假行為,只是論文裡面存在很多圖片,誤用反映了實驗室管理不嚴謹。而很多人們想了解到的是論文造假會有什麼處罰嗎?論文造假是屬於一種詐騙行為,根據造假人員的具體情況,會有具體的處罰。首先,第1種就是涉事人員還沒有獲得學位而進行的論文造假,則對造假人員取消學位申請的資格。第2種就是已經有了學位的造假人員,對造假人員的學位資格進行取消,並且三年之內不可以通過任何的學位申請。第3種就是在讀學生被發現,論文造假的話,就會被開除學籍以及取消和撤銷申請資格。
三、論文造假千萬不要做。
如果被發現論文造假的話,那在教育行業方面基本上是屬於廢的了。而且這種行為還會被錄入檔案,特別是對於在校的學生來說,千萬不要這樣子做。錄入檔案的話,去一些國家單位面試的話,基本上就是被人當做污點,是非常難處理的。論文還是要自己專門的去做。
❷ 學術造假有什麼處罰
用道德、體制和法律建設三種手段,防範和懲治學術造假。加強對其道德品質、學術作風的要求,樹立"學術榮辱觀"。改革高校行政化體制,改變高校內部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不平衡。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佔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行為。學術造假首先是一種違背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的表現,是一種學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產物。
❸ 如何舉報學術造假剽竊他人論文成果申報課題,發表文章,難道中國就沒有可以申訴的地方嗎
首先你必須有一手材料,有物證,以及能正明這是你的。這樣就可以通過媒體發表。
❹ 為什麼有的科研人員要搞學術造假
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科研人員學術造假,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科研評價體系。現在對職稱的評價,科研成果幾乎成了唯一的標准,科研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功利色彩。科學研究成果的數量標准和出版物的等級幾乎是苛刻的。一些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和醫務工作者在基層中努力工作,沒有時間做科研項目,只有放棄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無助。另一種情況是,為了完成科學研究的目標,一些人弄虛作假,欺騙和剽竊。就這樣,一批「學術垃圾」被添加進來,從而褻瀆了學術尊嚴和學術生活。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造假者的內部因素,即個人素質和學術行為低下,也是重要原因。提高學術素養和遵守學術法規是每個學者和研究者行為的底線。
❺ 王鳳陽的「學術造假」情況
中國最南端的「211工程」高校海南大學最近曝出和「學術造假」有關的新聞。3月16日,該校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鳳陽擬任農學院副院長,就在公示後不久,即有老師舉報王鳳陽學術造假。
副院長任命公示引發學術造假舉報
現年38歲的王鳳陽是海南大學教授、博導、農學院動物科學系主任,動物科學的學科帶頭人,他還是海南省首屆「515」第二層次人才,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海南省委會副主委、海南省政協委員。
3月16日,海南大學黨委擬任命王鳳陽為農學院副院長。按照海南大學組織部長鄭再喜的說法,這個任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農學院的動物學科。
在海南大學,農學院是唯一擁有國家重點學科的學院,雖然如此,農學院的動物科學卻是個「短腿」。鄭再喜介紹,經過無記名推薦,王鳳陽得到了大多數的票數。
在任命之前的徵求意見中,農學院有老師提出了反對意見,但並未涉及學術造假一事。
「即使是少數人反對,我們也認真對待不同意見。一開始反映的是王鳳陽的其他問題,如注重個人名利、容易發脾氣啊,他本人也承認,也很後悔,但當時還沒有人反映學術造假的問題。」鄭再喜說。
經過認真聽取和分析各方面的意見並向黨委匯報後,在綜合考慮的情況下,王鳳陽被海南大學擬任命為農學院副院長,並進行7天的公示。
公示剛剛結束,反映王鳳陽學術造假的舉報也到了海南大學組織部。相關的舉報材料也出現在以「打假」聞名的「新語絲」網站上。「新語絲」網站刊發的標題是《海南大學教授、民革中央委員王鳳陽學術不端的證據》。
鄭再喜沒有看到「新語絲」網站上的舉報材料,但他在接到老師的舉報後還是通過咨詢專家等方式對王鳳陽是否存在「學術造假」行為進行了認定。
是學術造假還是行為不妥
從海南大學農學院幾名老師反映給本報記者的材料和新語絲網站刊發的證據材料可以發現,舉報王鳳陽「學術造假」的內容分為「學術成果登記和簡歷造假」和「申報海南省第9屆十大傑出青年材料和其它申報材料造假」。
舉報的老師告訴記者,王鳳陽在學術成果登記和簡歷上造假。比如,王鳳陽在《Molecular mapping of developing dorsal horn-enriched genes by microarray and dorsal/ventral subtractive screening》一文中,實際排名第五,在王鳳陽的多處介紹中,包括海南大學的網站上和科研處2006年科研成果登記表上的排名都被改為排名第三。
「發表這篇文章的雜志2006年和2007年實際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4.893和4.714,而王將之吹到6.0。科學是一定要嚴謹和實事求是的,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點虛偽。」舉報的老師在另外一份投遞給「海南省各級領導」的材料上寫道。
「如果是在影響因子6.0以上的雜志上發表論文,在海南的學術界已經是屬於比較頂尖的了。」一位老師告訴記者說。
新語絲網站上刊發的證據材料還提到:「在2008年10月海南省第9屆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的材料中直接將上面那篇論文當作他發表的論文。值得注意的是,在前面提到的網上的簡歷中,他還只是把他在論文中的排名從第5名提前到第3名,在這次的評審中,他卻直接說該論文就是他的論文,直接將他人的成果據為已有;同時,他的材料中說他已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5篇。在中國期刊網上(CNKI)用作者王鳳陽做一下跨庫搜索,再用王曾經工作和學習過的單位查一下,發現他發表的論文共計23篇,加上國外刊物發表的論文,王發表的論文總數當在30篇以下。」
舉報王鳳陽造假的老師們還總結了「王的學術造假手段」:「一是將第5作者的論文說成是第3作者,甚至直接算成自己的成果;二是將影響因子4點幾到5點幾的論文偽造成6,通過拔高論文檔次與水平來拔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三是誇大自己已發表的論文的數量。」
他們說:「基於以上證據,我們有理由認為王在此前的教授職稱評定、博導評定、『515』人才評定、跨世紀人才評定,以及進入海南民革高層、民革中央、海南省政協他都是使用同樣的偽造與欺騙招數騙取各種資格與頭銜。」
海南大學組織部對老師的舉報很重視,鄭再喜介紹,對於「署名第五而寫為第三屬於嚴重造假」的舉報,海南大學很重視,專門進行了調查。
鄭再喜說,在這篇文章的最後,註明前三名作者有同等的貢獻,王鳳陽因此認為前三個人是第一作者,自己則順延為第三作者,他說國外有這樣一種處理方式,所以後來申報有關材料的時候這樣寫了。這個事我們也不懂,就找了相關部門和兩名資深的編輯咨詢,他們認為,一定就是第三作者有些不妥當,國外有沒有這樣的明文規定大家不知道,但國內一般不這樣處理。但他們都認為不能說是學術造假,最多是不妥當。
舉報人是否在利用「學術造假」說事
海南大學的解釋沒有讓舉報的老師滿意,他們在3月18日又向「海南省各級領導」寫信反映王鳳陽的「問題」,而得出的結論則是王鳳陽「完全不適合作為農學院副院長和其他領導崗位人選」。
王鳳陽不僅僅存在學術造假問題,還存在其他問題,他們在向「海南省各級領導」的投訴信中將其歸納為「心胸狹窄」、「師德淪喪」、「妒賢嫉能」、「投機勢力」等。
「2008年年底,他因為在申報海南省教育廳的教育部優秀人才資助項目中初選落選,對評委小組組長楊好偉副院長進行謾罵和人身攻擊,並當眾威脅楊好偉,聲稱將來總有一天楊副院長會落在他手上。」這是信中舉報老師描述王鳳陽「心胸狹窄」的一個例子。
海南大學農學院副院長說,楊好偉也介紹了與王鳳陽的上述糾葛,他稱對王鳳陽的意見最初已向組織部長和黨委書記反映,學校最後通過了對王鳳陽的任命,還是服從學校黨委的安排。
鄭再喜反映,舉報老師是否利用了「學術造假」說事時,鄭再喜沒有正面回答,他表示,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海南大學合並後還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解決,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鄭再喜相信,通過組織部門培養教育,王鳳陽可以克服老師所反映的一些缺點,也能夠做好農學院副院長的工作。
海南大學是最新一批進入「211工程」的高校,也是最新一批進行合並的高校,2007年8月由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與原海南大學合並組建而成的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
舉報老師們還有一件反映強烈的事情:海南大學農學院是一個僅有70餘名教職工的學院,目前除了一名正院長,再加上王鳳陽,已經有了7名副院長級的領導。農學院是否需要這么多的副院長級領導讓舉報的老師們很困惑。
❻ 申報成果造假人員名單該怎樣處理我發現有些科研人員在報成果的時候,有些人員根本就沒有參加和協助該
以前有過類似的判例 申報成果數據作假 騙取國家專用科研資金 以詐騙罪處理
❼ 購買專利作為自己的成果是否屬於弄虛作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是為了保護產權人利益,更好地促進專利業發展,而畸形的「專利買賣」早已脫離鼓勵創新、發明的軌道,成為部分富貴階層獲取最大利益的途徑,一些沒有什麼實際價值的專利也被哄搶,既違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要求,也損害了高考公平。
❽ 測量深基坑需要什麼資質,如果測繪成果作假犯法么
資質看企業要求,不犯法,不過出問題建築商會找你
❾ 學術界造假被發現,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知名人士在學術上造假,會有哪些危害?
社會影響力明星在社會上有比較大的影響力,也會有自己的粉絲,部分追星族大多是年輕人,崇拜和模仿心理比較強,明星如果做出不好的事情,很可能會讓他們去模仿。
記得看到過皮藝軍老師說過的一段話:「明星應該知道追星族有些時候是非理性的,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果產生偏差,就不是其個人問題,而會對一個大的群體包括整個社會產生惡劣影響。」
現在社會上的辦假證的現象很普遍,可能會有部分不敢嘗試的人,可能會被影響,「明星都需要辦假證,那我就更需要了」會產生這種想去辦假證的內心想法。
學術造假,其實就好比假貨一樣,不光如此,這裡面還涉及到偷窺,盜竊行為。因為盜竊的是別人的文化成果。
我們相信大多數的教授和專家,他們都是權威的,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我們尊敬他們。但是在這個隊伍中,也存在一部分蛀蟲。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進行學術造假,為了獲評專家或者教授,進行文化成果的竊取。這嚴重給教授和專家這個群體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