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國產大飛機C919
C919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大型客機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製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C919是我國首款完全按照國際適航標准和主流市場需求研製的干線飛機,被認為有望在全球民用干線飛機製造領域打破波音和空客壟斷的局面。而通過大飛機等多維度戰略發展平台,「中國創造」已經在跟全球頂尖創新體系對標。
2、刷臉支付
把臉湊近,「滴」一聲,你就付完錢可以走人了。刷臉支付的實現是基於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支付寶的人臉識別准確率已遠超肉眼,且能夠克服光線、表情、化妝、年齡甚至是整容的技術障礙。其獨創的活體檢測演算法則能判斷採集到的人臉信息是否為照片、視頻等冒充。
此外,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不僅能認證身份,結合人工智慧分析,還能幫人們進行貸款理財,能精確實現身份認證,在降低網貸審核成本同時,還能提高效率和風控能力。
3、智能家居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已走進人們的生活。新買的大米,掃一下條形碼,智能電飯煲就能匹配相應的煮法,多種加熱方案讓眾口不再難調。
傍晚一進家門,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開門瞬間便已亮起的燈光、舒適的溫度,甚至還有你所鍾愛的歌曲。網購語音下單,買東西成了「一句話的事兒」,電視猜你喜歡,娛樂可以「商量著來」。最後,無需布線的牆壁開關讓你躲在被窩里就能一鍵關燈,安心入夢。
4、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自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組網並投入運行以來,北斗系統的性能指標穩中有升,可以為用戶提供與美國GPS性能相當的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北斗系統已名聲在外,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可和國際移動通信標准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後,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5、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將中國天文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更為深入的世界:它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被認為能在未來10至2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它將推動我國天線製造技術、微波電子技術、並聯機器人、大跨度結構等高新技術的發展。
⑵ 熊才平的成果獲獎
1、2013年3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回(教社科[2013]2號),獲獎項目:答基於網路教學平台的城鄉教師教研互動研究
2、2010年3月,獲浙江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浙政發[2009]79號),獲獎項目:
教育信息化新視界(叢書)共8冊
3、2008年3月,獲得浙江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進步獎(浙社科規辦〔2008〕3號),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城鄉均衡發展:問題與對策(教育研究,2006第3期)排名:1/2
4、2007年9月,獲得2007年度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性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排名:1/3
5、2005年9月,獲得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項目:「面向教師教育的信息化環境創建與應用」,排名:3/5
⑶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⑷ 軟科排名是什麼意思
軟科排名是我國一個相對比較出名的排行榜,因研製機構為上海軟科教育咨詢公司而得名。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ARWU,於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首次發布,是世界范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以評價方法的客觀、透明和穩定而著稱,但也被指責過度偏重理工領域及過多採納美國的知名期刊與論文發表平台為數據基準。
社會評價:
然而作為一個處處著眼於科研成果的排行榜,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被指責過度偏重理工領域。歐美學界也批評它過度側重校友取得諾貝爾獎的多寡而忽略了院校的整體風氣及學生素質等重要指標。
⑸ 申報教師職稱,在業績成果中「排名(僅限5個字)」怎麼填寫
具體寫有關教學工作方面的,分段寫教幾年級,幾個班,成績怎麼樣(及格率,優秀率,鞏固率)等,上面有說明呀
⑹ 科學界成就大小排名
人類自古就喜歡搞排行榜,什麼「水泊梁山108將」、「金陵十二釵」之類的,至於「封神榜」、「詩壇點將錄」說到底也是排行榜。如今,科學界也來湊這個熱鬧了。近日,美國的一位科學作家搞出來一個「200年來科學家大排行」。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人氣超高的達爾文在榜上居然僅居次席。
方法 文獻檢索呈現影響力
給科學家「排座次」的是當紅網路專欄作家約翰·伯漢農(John Bohannon),他的專欄「崗佐科學家」(Gonzo Scientist)受到眾多科學人士的追捧。「崗佐」是製作《青之六號》等經典動畫片的日本動畫工作室。這個伯漢農也是一個兼具科學控和藝術控的極客,專門研究當科學家搞藝術,或者藝術家搞科學會生出什麼「孽種」來。他搞的上一個項目是發動博士們用舞蹈的形式講述自己的理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最近他又搞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在一個「科學家名人堂」里給200年來的科學人物排座次。相關榜單最終發布在《科學》(Science)雜志網站上。
伯漢農說,和一般的「名人堂」不同,這個排名並不是以一小群專家的主觀評價為依據的。他使用了「文獻計數」(literal measure)的「客觀」標准,具體方法是統計某位科學家的名字在200年以來的所有書籍中出現的次數。伯漢農在解釋這種方法的時候頗理直氣壯:衡量科學家的科學影響力需要看同行引用他們名字的多少,而從更大的范圍看,科學家的社會影響力就是他們的名字在各種書籍中出現的次數。這些書籍大多不是純科學的,而名字在其他領域書籍出現的次數不正說明科學家的「文化影響力」嗎?
伯漢農使用的軟體是米切爾(Jean-Baptiste)等人開發的,這個成果剛剛在去年12月在《科學》雜志上發布。米切爾等人把谷歌英文圖書的1500萬本書的數十億個字做成了一個資料庫以供檢索研究。1500萬本書占所有已出版英文圖書的12%,米切爾等人又把這1500萬本書做成的資料庫精選1/3放到網上,供所有人使用,這個資料庫的名字叫「Google文集」(Books corpus)。伯漢農正是使用了這個資料庫做了「科學家名人堂」。
單位 「毫達爾文」
那麼,誰是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呢?一般人第一個想起的是牛頓。不過,這里編訂的是近200年來科學家的排名,牛頓在近300年前就死了,顯然上不了這個排行榜。第二個被想到的應該就是達爾文了。確實,達爾文在「名人堂」里占據了一個顯赫的位置,在谷歌文集里從1839年(達爾文30歲時)到2000年的圖書文本中搜索達爾文的名字,可以在69048本書中看到128429個結果,也就是說,有2%的英文圖書里提到了達爾文。
再考慮到達爾文在科學領域中的成就與重要性,伯漢農決定把「達爾文」當一個單位使用來衡量科學家的影響力。他把達爾文的名字從1839年到2000年平均每年出現的次數設為一個「達爾文」。但是對於很多其他科學家來說,一年真的被引用不了幾次,「達爾文」這個單位對他們來說太大,於是他重新選擇「達爾文」這個單位的千分之一作為單位,這個單位叫「毫達爾文」,簡稱(mD)。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達爾文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少mD呢?答案是1000mD,也就是「1達爾文」———你答對了嗎?
那麼,達爾文的社會影響力一定是科學界第一嗎?答案讓人大跌眼鏡,他只能排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伯特蘭·羅素,他的影響力高達1500mD。
雖然出乎意料,但仔細想想羅素老師確實有這個實力。羅素是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同懷特海合寫的《數學原理》用數學的方法來定義邏輯,在邏輯學和數學的發展史上都是劃時代的。他提出的最有名的理論是所謂「羅素悖論」。
羅素還是一個傑出的哲學家,可以說是古典認識論的集大成之人物,他對「人的認識」和「自然實體」關系的辯證看法對20世紀以來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羅素還是20世紀最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反對殖民主義,反對一戰,反對納粹,同情共產主義,同時對斯大林持批判態度。他還曾經訪問過中國……總之,羅素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人物。相比起來,達爾文是個很低調的人,敗給羅素也並不冤枉。
排名 跌眼鏡和生面孔
排在第三的又是大熟臉———愛因思坦,影響力達到878mD。排在第四的又讓人跌了一次眼鏡———劉易斯·卡羅爾。卡羅爾曾長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任基督堂學院數學講師,發表了好幾本數學著作,專業領域主要是幾何學、線性代數和數學邏輯。卡羅爾死抱古典數學,反對「四元數」(Quaternions)、「連續性原理」等新的數學理論,可以說是數學上的反動分子,對科學本身沒有什麼貢獻,但憑借《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贏得了驚人的文化影響力,他的影響力達到479mD。
排在第五的是一個很生的面孔———克勞德·伯爾納(Claude Bernard)。伯爾納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生理學家和哲人。伯爾納曾自學寫劇本,後經一位批評家建議,放棄文藝而進入巴黎醫學校習醫,養成了勤於動手,勤於思考的作風。後世生理學家公認,在胰腺的消化功能、肝臟的糖原生成功能、血管運動機制、箭毒和一氧化碳等毒物的作用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是與伯爾納的名字分不開的。他在晚年提出了「身體內所有的活命機制的目的是保持內環境恆定」的理論。伯爾納於1878年逝世,法國為他舉行了國葬。伯爾納的影響力達到429mD。
排在第六位的更是生面孔:奧利弗·洛奇(Oliver Lodge)。他是英國物理學家,對發明無線電話起到了關鍵作用,影響力達到394mD。排在第七至第十位的分別是:生物學家赫胥黎(Julian Huxley);統計學之父卡爾·皮爾生(Karl Pearson)、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Niels Bohr)、電話的發明人貝爾。
排在後面的科學人物都是無名之輩嗎?非也!諾貝爾和霍金分別排在第57和58位,可見這個排行榜競爭之激烈。
在現在還活著的科學人物中,排名最高的是美國生物學家,環保鬥士康芒納(Barry Commoner)。1917年出生的康芒納排名第39位,影響力109mD。華人方面,物理學家楊振寧排名第486,影響力11mD,另一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排名第583,影響力9mD;中國台灣生物學家吳成文排名第610,影響力9mD(四捨五入結果9mD,但原始數字不同,所以排名有先後);中國物理學家周光召排名第1969,影響力2mD;中國物理學家錢三強排名2287,影響力2mD;中國物理學家謝希德排名第2412,影響力2mD。
⑺ 中國近幾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科技發展迅速,在很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在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雙向驅動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
下面就是我國近幾年在科技突破上取得的傲人成績。
中國大飛機:2017年5月5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民用客機試飛成功。
造島神器:2017年11月3日,亞洲最大絞吸挖沙船「天鯤號」在江蘇啟東下水,相比之前的絞吸挖沙船,「天鯤號」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將更多的泥沙送至更遠的目的地。以「天鯤號」為代表的新中國系列絞吸挖泥船現在是南海快速吹填造陸的主力軍,在永興島、美濟島、永暑島等8個島礁建設中得到應用,依靠其強大的挖掘能力,打通了堅硬環礁口門,在不到20個月內吹填造島近14平方公里、增加永陸面積17倍,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中國速度。
5G的到來:2019年2月18日,「全國首個5G火車站」在上海虹橋站啟動建設。2019年3月30日,全國首個行政區域5G網路在上海建成,隨著首個5G手機通話的撥通,上海也成為全國首個中國移動5G試用城市。
最後,我們要堅信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讓科技強國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科技強國的偉大力量更加充分展現,最終讓科技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
⑻ 中國近5年重大成就都有哪些
一、第五代戰機殲20正式服役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在中國酒泉順利發射,被命名為「墨子號」為我國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