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十月革命的成果

十月革命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24 21:51:11

1. 十月革命的結果是什麼

結果是:

(1)俄國十月革命,打響了世界上社會共產主義的第一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第一個先例

(2)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國家。它是第一個消滅剝削不平等的社會,十月革命極大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極大的鼓舞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站起來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奮斗,對整個人類社會無產階級站起來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3)例如毛澤東說過這樣一句話,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為我們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居於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無產階級的力量,引領了中國無產階級奮斗的開始

2. 俄國十月革命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性質的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

3. 關於俄國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俄國共產革命等)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儒略歷10月25日)。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三個無產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第二個是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為1918-1920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聯成立奠定了基礎。
背景:
沙皇時代

1907年起彼得·斯托雷平上台執政,政治上依靠鐵腕政策維護沙皇專制,殘酷鎮壓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者。經濟上實行寡頭資本主義政策,推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實現了俄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由於其掠奪性私有化改革的極端不公正,底層民眾並沒有太多從經濟的發展中獲利,反而使相當一部分農民的私有財產遭受損害,社會不滿度急劇上升。
由於當時俄國皇後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是德國人(黑森和萊茵大公國阿歷克絲郡主),戰爭期間曾向前線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皇帝宣布停戰,加上皇後派中堅人物拉斯普廷也在1914年極力反對俄國同德國開戰,結果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的一系列軍事失敗,使皇後派被國內各方指控為德國間諜,皇後也被稱為盪婦(實際上二者都無任何確鑿證據)。這導致羅曼諾夫皇室成為眾矢之的,徹底摧毀了沙皇「小父親」的形象,這個形象在俄國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幾百年。1916年12月29日(俄歷12月16日),拉斯普廷被暗殺,暗殺者包括尤蘇波夫親王、皇族成員德米特里·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大公、俄羅斯杜馬右翼議員普利什凱維奇、尤蘇波夫的密友蘇霍金大尉。這場暗殺事件使俄國國內各方矛盾表面化。
1917年,拉斯普廷死亡不到一個月,社會民主黨的布爾什維克率先在首都彼得格勒策劃了反帝國主義戰爭示威運動,要求停止戰爭,運動接著擴展到莫斯科、巴庫等大城市,獲得了反戰者的支持。3月8日,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羅曼諾夫王朝滅亡,沙俄帝國政權瓦解。

臨時政府
列寧 由於斯托雷平的專制私有化改革給俄國社會帶來的惡劣影響,曾經擁護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十月黨、進步黨等組織在二月革命的浪潮下明顯失勢。而自由主義左派黨憲政民主黨由於在革命前領導憲政民主運動,成為唯一一支有一定政治號召力的自由主義黨派。相比之下,在當時俄國擁有較高支持率的分別是兩大左派黨社會革命黨和社會民主黨。隨著是戰和問題的升溫,各勢力迅速分化組合。社會民主黨逐漸分裂為擁護民粹主義的孟什維克,和擁護人民民主專政的布爾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也相應分裂為主流派和左派。社會革命黨主流派和孟什維克達成一致,要求繼續戰爭直到勝利;而少數左派社會革命黨則和布爾什維克達成一致,要求盡快停戰簽訂和約。
憲政民主黨擔憂俄國的反戰趨勢無法控制,會危害俄國與日漸壯大的協約國集團的外交關系,於是主張放慢民主的進程,引起了社會革命黨和社會民主黨兩大黨派的不滿。兩黨普遍要求臨時政府盡快開始立憲會議選舉,廢除斯托雷平土地改革,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呼聲甚猛。布爾什維克鼓動前線的士兵反戰歸國,並積極在民間進行憲政民主的宣傳。列寧也曾一度擁護憲政,表示即使布爾什維克在選舉中失敗,他們也將服從人民群眾的選擇。
1917年7月1日,臨時政府策劃了對德進攻,十天後失利。進攻失敗的消息傳來後,布爾什維克再次策劃了反帝國主義戰爭示威運動,要求停止戰爭。旋即被鎮壓,導致戰和雙方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過程:
隨著對德進攻失敗,臨時政府的執政黨憲政民主黨軍事基礎崩塌,只剩下首都的警察和軍校士官生可供派遣。它一方面受到因二月革命瓦解的十月黨、進步黨殘部和保皇軍官團等親沙皇勢力攻擊,另一方面則受到二月革命參與者社會民主黨、社會革命黨和士兵委員會攻擊,威信盡失,陷入頹勢。
1917年9月,臨時政府任命的俄軍總司令、保皇軍官拉夫爾·科爾尼洛夫率先發難,指揮一支哥薩克軍隊進攻彼得格勒,以消滅叛國者,保衛俄羅斯和沙皇為由,討伐參與二月革命的憲政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革命黨。憲政民主黨無兵可派,遂求救於赤衛隊。經社會民主黨的布爾什維克協調,赤衛隊和同情革命的士兵擊敗了科爾尼洛夫的軍隊。
科爾尼洛夫的軍隊一瓦解,與赤衛隊聯系緊密的布爾什維克立刻回到前台,憲政民主黨號令失效。為挽回頹勢,憲政民主黨計劃使用臨時政府尚存的力量,對彼得格勒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層實施逮捕,再與基層談判。列寧兩次召開會議決定起義,起義由托洛茨基執行,列寧則派遣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等人組成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自己的代表。
由於與會人員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泄密,11月6日臨時政府佔領了布爾什維克重要據點《工人之路報》報館,列寧遂於夜間秘密抵達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據點斯莫爾尼宮,說服黨中央其他成員,決定提前起義。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0月25日儒略歷(11月7日公歷)下午九時,列寧不顧布爾什維克中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對,領導赤衛隊員、士兵和民眾包圍了臨時政府的所在地——冬宮,並於次日凌晨兩點佔領之。根據前蘇聯和中共官方的宣傳: 晚上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起義成功的士兵用炮轟擊冬宮,而且在冬宮發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而蘇聯解體之後研究資料表明,當晚在冬宮附近並未發生武裝沖突,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群的沖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里琴斯基自己打開了冬宮大門,並把他們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號的政委別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空彈(沒有彈頭)。起義當晚,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布《關於臨時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稱:起義「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
版本一:布爾什維克掌權後,宣布成立「工農臨時政府」。要求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並要求排除自由主義少數派憲政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盡管布爾什維克的強制奪權行為引起各黨派的反感,但由於對憲政規則的長期追求,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等大多數左派政黨選擇接受了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的要求。而自由主義傾向的憲政民主黨則遭到布爾什維克的鎮壓。
版本二:起義成功當天夜間,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蘇維埃。並於次日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同時為體現工兵特質,在新的立憲會議選舉中取締了憲政民主黨,並將選區劃分為後方區和前線區。
事後:
選舉結果
立憲會議(可能是布爾什維克黨及人民委員會的蘇維埃,也有可能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蘇維埃」議會)選舉按期於11月12-15日進行,25日大致的得票結果:布爾什維克獲得23.9%的選票,在703個席位中,只獲得163席,遠遠低於社會革命黨所獲40%的選票。到了1918年年初,立憲會議召開前最終結果揭曉為:在總共707個席位中,布爾什維克得到175席,占 24.7%,只略高於最初結果。而社會革命黨得到410席(其中左派社會革命黨佔40席),達到了60%;孟什維克16席,憲政民主黨17席,各民族政黨86席,其餘幾個席位屬於幾個小組織。布爾什維克在掌權的情況下仍以敗選告終,只得到不足四分之一的議席,即使加上與布爾什維克結盟的左派社會革命黨,列寧方面也只佔有30%的議席,而社會革命黨即使不算它的左派,僅其主流派就佔有370席,已經明顯過半。

一月劇變

版本一:立憲會議最終於1918年1月5日召開。布爾什維克不願接受敗選的結局,會議當天列寧政府在彼得格勒戒嚴,並調集忠於布爾什維克的軍隊進入首都,強制解散了立憲會議。布爾什維克違反憲政規則的行為激起了民眾強烈的不滿,當日就出現了抗議解散立憲會議的工人遊行示威,而布爾什維克軍人卻向和平的遊行隊伍開槍射擊。同日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等反對派聯合發表傳單,譴責布爾什維克背叛工人階級,並稱其統治為「沙皇專制」。而向來支持布爾什維克的左派作家高爾基,憤然寫下《1月9日與1月5日》一文,指責布爾什維克「來復槍驅散了近百年來俄國最優秀分子為之奮斗的夢想 」。
版本二:由於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和外國干涉者對蘇維埃俄國的封鎖,主要產糧區和工業材料提供地區掌握在臨時政府手裡,使蘇維埃俄國的生活、生產異常艱苦。由於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當時沒有兌現承諾。人民仍然處在飢餓、戰火之中。工人、士兵對蘇維埃俄國感到不滿,同時在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的煽動下,工人、士兵便進行遊行示威。列寧為首的蘇維埃人民委員會為了維護蘇維埃俄國政權的存在,對此遊行進行了鎮壓。並將這些沒有投入工作,為蘇維埃服務的人的行為叫做「怠工」,同時,組建契卡來消滅「怠工」的工人及「反革命勢力」。

契卡與紅軍的建立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的國家安全保衛機構。全稱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是該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根據Ф.Э.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於1917年12月4日通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12月20日,設立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契卡。12月28日,契卡號召各級地方蘇維埃成立肅反委員會。1918年蘇維埃政府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成立專門的肅反機構。它擁有很大權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打算用紅色恐怖對抗白軍的白色恐怖。其間,懲治31489人,其中槍決6185人,關進監獄14829人,送進集中營6407人,被作為人質逮捕的有4068人。契卡配合內務人民委員部進行偵察保衛工作,同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危害社會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進行斗爭,為捍衛十月革命的勝利成果做出重大貢獻。

俄國內戰
由於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中,成立了以列寧為首的人民委員會,使俄國再次出現兩個「政權」現象。以布爾什維克黨為首及工人、士兵為代表的蘇維埃人民委員會與以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為首及資本家、地主、軍官為代表的臨時政府發生了內戰。布爾什維克原本上是不承認臨時政府,將臨時政府的進攻叫做「叛亂」。191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戰俘叛亂。臨時政府殘留以維護臨時政府的蘇維埃的旗號,組織軍隊向蘇維埃俄國進攻。英國、法國、美國、波蘭、日本等國家都直接或間接支持臨時政府。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及紅軍相繼打退了科爾尼洛夫、阿列克謝也夫和鄧尼金的白衛軍,捷克斯洛伐克戰俘的叛亂和哥薩克騎兵,外國干涉軍。直到1922年10月,蘇維埃俄國解放海參葳。
影響:
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普遍觀點

由於列寧承諾會在革命後為人民帶來和平,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後被槍決。革命引起了西方社會極度的恐慌,並支持俄國的對抗勢力,希望扼殺革命,從而引發戰爭,托洛斯基說蘇維埃的權力是由內戰建立的,事實上俄共的權力是在內戰後才建立起來的。
十月革命是共產主義運動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獲得的勝利。第一個宣稱為實現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因此誕生。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由此獲得了更廣泛的影響,傳統資本主義世界受到極大的沖擊。不過,也有人認為此革命是曲解了馬克思主義。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各國社會主義運動在全球范圍的擴張,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蘇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達大半個世紀的對抗也從此開始,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被認為是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意義重大的變革。十月革命也對其他國家的社會進步(比如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當天,劉鏡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電報中說:「近俄內爭益烈,廣義派勢力益張,要求操政權,主和議,並以暴動相挾制。政府力弱,鎮壓為難,恐變在旦夕。」隨著蘇俄十月革命對中國影響的擴大,《新青年》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曾經評價:「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在十月革命以後學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

不同觀點
部分持有反對觀點的學者對於十月革命的理解認為,俄國臨時政府實質上是由俄國社會革命黨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等社會主義者為主要成員的政府,而並非是一個「資產階級政府」。十月革命是布爾什維克以暴力手段打擊俄國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憲政民主黨等主要競爭對手,強制驅散由社會主義者為主的立憲會議,推翻民主憲政、建立布爾什維克黨的一黨專政。反對者還指出「冬宮之夜」並未發生激烈的武裝沖突。

4. 俄國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傳遍世界,極大的震撼了資本主義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嶄新的社會制度由理想變為現實。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消滅剝削和壓迫的不平等社會,第一次嘗試建設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

5. 法國十月革命有哪些成就

法國大革命:塑造人性的開始

程默

共產黨革命不但要推翻人類數千年的歷史和制度,而且要徹底改造人性,
創造一個新人類。這種奢望是共產黨革命所造成的無數悲劇的最深刻原因。在
共產黨人的眼裡,社會無非是一些物質因素的積累,可以隨意打破和重建;而
人性是社會性的反映,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也完全是可以改造的。共產黨一上
台,就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展開改造人性的社會工程。

把人性歸結為物質性,從而得出人性可以徹底改造的結論,這不是共產黨
人的發明。18世紀的啟蒙運動中,很多哲學家都把人性看做是一種對外界的
刺激作出反應的物理性機制,從而認為人性可以由外界力量來改造。法國唯物
主義哲學家愛爾維修提出了「環境行為論」,認為人的行為完全由社會環境所
決定,主張由國家政權主持公共教育來改變人性。在共產黨國家的哲學教科書
上,愛爾維修一直被稱作「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法國哲學家盧梭在這個問題上更是共產黨人的先驅。他認為人性本來是純
朴的,但是被文明所腐蝕了。要讓人返璞歸真,就要改造人性,而這種改造必
須由一批意志堅定,手段強硬的社會精英來強制實行。他說人只有在年青時才
容易改造,歲數越大越難弄。他還說人總是頑固地抗拒改造,哪怕是為了讓他
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象頑固而膽怯的病人那樣在醫生的目光面前發抖。」
難怪盧梭日後成了共產黨國家最推崇的西方哲學家。

法國大革命的極左派雅各賓專政在歷史上第一次由國家政權來改造人性。
雅各賓派的領袖羅伯斯比爾說:「我只知道有兩種人:好公民和壞公民。」而
國家政權的任務就是把人變得更好。有的歷史學家說羅伯斯比爾自命為一個賦
有教育使命的先知,揮舞大棒把美德灌輸到人民的心中。還有的說他不但要改
造人的道德,更要改造他們的個性。他在雅各賓俱樂部和公共集會上發表過無
數演講,主題多半和教育人有關。

羅伯斯比爾預見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會比建立一個司法制度更艱難,更痛
苦,因為人出於本性會抗拒改造。因此他提議建立恐怖專政,把新道德強行灌
輸到公民的心裡。1793年七月他提出建立整齊劃一的國家教育制度,把5
歲以上的兒童全部包括進去。雅各賓派的另一個方案是建立一個「民族教育之
家」,不但把兒童,而且把父母也包括進去,用這個制度取代家庭和學校,把
父母和兒童都直接置於國家的監控和政治教育之下。由於掌權時間過於短暫,
雅各賓派這些異想天開的教育方案沒有能付諸實行。

但雅各賓派充分利用了公共集會和各種節慶或儀式來培養「好公民」。法
國大革命時雖然物質生活十分貧乏,但國家政權想方設法用各種公共政治活動
來添補空虛,讓人民忘掉飢餓,製造熱熱鬧鬧的假象。當時差不多每天都有游
行,演說,歌舞和音樂表演,集體背誦「人權宣言」,焚燒或是崇拜象徵性的
東西如旗幟和偶像。這些差不多成了人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這些狂熱的公共
活動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讓人們忘掉他們的個人存在,熔入一個民族集體
之中。這就是雅各賓派所認為的「好公民」。

雖然雅各賓專政只維持了幾個月,但他們給了後來的共產黨人極大的啟發
。列寧說整個19世紀都是在法國大革命的旗幟下度過的。他十分欣賞雅各賓
派利用節慶煽動和愚弄群眾的手法,說了一句名言:「革命就是群眾的盛大節
日」。

6. 十月革命的偉大成就是什麼

推翻了沙皇,打贏了資本主義軍隊

7. 材料中十月革命的勝利最偉大的成果是什麼

十月革命最大的成果就是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證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貧窮落後的國家也可以實現,豐富和補充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的理論

8. 十月革命的過程(請簡述)

1917年11月6日,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從1917年11月6日夜間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7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佔領了郵政總局。

2時攻佔了波羅的海火車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接著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

6時左右,赤衛隊員、士兵和水兵經佔領了皇宮大橋。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

十月革命意義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十月革命也結束了資本主義獨占天下的局面,並為之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9. 俄國「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性質和取得的成果分別是什麼

二月革命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結束了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版統治。在起義過程中成權立了新的革命政權——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但資產階級竊取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成立了臨時政府,形成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的勝利為俄國無產階級爭取社會主義的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西歐各國革命運動的高漲。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於1917年爆發4月20日,《真理報》以《論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為題發表了列寧這篇報告的提綱,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綱》。提綱中,列寧精闢地指出,革命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二月革命以後,「俄國當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就是資產階級已經從沙皇貴族手中奪取了政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因此,布爾什維克黨就應該要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必須推翻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共和國。

閱讀全文

與十月革命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