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宋代的文化成就
宋代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座高聳的峰巒。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國
力強盛、文化發達的重要時期,宋繼唐後,承傳開拓,形成了璀璨恢
宏、獨具風神的宋代文化。
文風新變 流光溢彩
在宋代恢宏的文化廊苑中,各體文學的發展與成就佔有突出地位。
明人宋濂謂:「自秦以下,文莫盛於宋」(《太史蘇平仲文集序》)。
宋文有別集流傳者約六百餘家,包括流傳散篇的作者合而計之逾萬人。
蜚聲文壇的唐宋八大家,宋居其六。宋初由柳開、王禹
㈡ 宋朝時期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希望能幫助到你
㈢ 1、請列舉中國宋朝文化方面的成就,並簡要說明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20分
宋代取得的文化成就,首先是宋詞的發展與繁榮,宋代是詞這一文學形式最繁榮的時代。其次是書畫藝術的發展,宋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1個官方的書畫教育機構宣和書院。由皇帝宋徽宗親自教學。其三是散文和詞賦的發展宋代。
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其一是市民經濟的發展推動了適用於平民階層的文學題材的發展詞比詩更適用於平民階級。其二是科舉考試制度的發展也推動了散文和辭賦的發展,宋代進一步嚴密了科舉考試制度,使參加科舉成為讀書人的唯一出路。其三是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宋代文化藝術的繁榮。呃,其次是一些著名的藝術家文學家的推動,如蘇軾王安石,歐陽修等。其武是皇帝的重視,宋代皇帝重視文字,大力興辦教育,很多皇帝也精於書法繪畫。
㈣ 宋代文學的主要成就是詞。北宋的蘇軾,代表作是什麼;兩宋志氣的李清照,代表作
蘇軾詩清新自,逢源自始,似信手拈,亦庄亦諧,巧若拙,題材廣闊,內容豐富,風格化,宋詩走向熟標志其代表作品:<<飲湖初晴雨,<<海棠,<<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贈劉景文,<<春夜,<<荔枝嘆等
蘇軾詞題材,意境,風格,語言,技巧都進行膽拓與創新,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詞派,代豪放詞風其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乙卯月二十記夢,<<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卜算.(缺月掛疏桐).<<水調歌.丙辰秋等
蘇軾散文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石鍾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赤壁賦》同傳誦名篇
存世書跡《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古木怪石圖卷》;近發現《瀟湘竹石圖卷》亦系作品詩文《東坡七集》詞《東坡樂府》等
李清照代表作品:
《夏日絕句》《如夢令》《武陵春》《一剪梅》《聲聲慢》《醉花陰》《訴衷情》《菩薩蠻》《好事近》
《憶秦娥》《添字採桑子》《南歌子》《怨王孫》《鷓鴣天》《玉樓春·紅梅》《小重山》
《臨江仙》《蝶戀花》《漁家傲》
㈤ 宋代在文學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宋代文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宋代散文沿著唐代散文的道路而發展,最終的成就卻超過了唐文。後人有 「唐宋八大家」之說,而八位古文作家中有六人出於宋代。而且北宋的王禹偁、范仲淹、晁補之、李格非、李廌,南宋的胡銓、陸游、呂祖謙、陳亮等人,也都堪稱散文名家。宋代散文作家的陣容比唐代更為壯大。
宋代作家吸取了唐代古文的經驗和教訓,使古文更加健康地發展。唐代的韓愈、柳宗元等人,在古文的章法、句法等技巧和敘事、議論等功能方面,都為宋代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然而唐代古文本是作為駢文的對立面而出現的,韓、柳對駢文頗為排斥,這使習慣於駢文的作家和讀者都感到不滿,所以古文並沒有取代駢文的地位。而且韓愈的古文已有艱澀古奧的傾向,韓愈以後的古文作家因襲了這個缺點。到了晚唐、五代,駢文又重新占據了優勢。宋代作家清醒地看到了唐代古文的得失,於是歐陽修等人既採取古文作為主要的文體,又反對追求古奧而造成的險怪艱澀,從而為宋代古文的發展開辟了正確的道路。
宋代散文的文體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歐、蘇等人並不絕對摒棄駢文,他們的古文注意吸收駢文在辭采、聲調等方面的長處,以構築古文的節奏韻律之美。同時,他們又借鑒古文手法,對駢文進行改造,創造出參用散體單行的四六和文賦。這樣,古文和駢文經過取長補短而各自獲得了新的活力。此外,宋代散文中還出現了獨具一格的筆記文。這種文體長短不拘,輕松活潑,是古文文體解放的重要標志。
散文在傳統上具有議論、敘事、抒情三種主要功能。在宋代散文中,這些功能更加完善,而且融為一體,使散文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更好地結合起來。宋代的政論文和學術論文特別發達,從王安石、曾鞏到胡銓、呂祖謙,散文的議論功能臻於完善。以歐、蘇為代表的作家則更加註意三種功能的融合,加強了散文的抒情性質與文學意味。比如歐陽修的史論在議論中滲入強烈的感情色彩,蘇軾的亭台記把敘事與議論結合得天衣無縫。《秋聲賦》、《赤壁賦》等散文名篇更堪稱典範。在這些作品中,散文的各種功能已水乳交融,且具有詩的意境,成為名副其實的美文。
宋代散文的風格豐富多采,幾位大家各具鮮明的藝術個性。就整體傾向而言,宋文的風格是趨於平易暢達、簡潔明快,從而在韓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外開辟出新的藝術境界。就美學價值而言,宋文與唐文並無高下之分。宋文的風格變化,主要是朝著更加自然、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向發展。這種文從字順、如行雲流水的散文、顯然更切於實用,也更易為作者和讀者所接受。從宋代開始,古文成為用途最廣的散文文體,以古文為主、駢文為輔的文體格局得以確立,歷元、明、清諸代而沒有變化。明末艾南英說:「文至宋而體備,至宋而法嚴。」(《再答復彝仲論文書》)這是後人對宋代散文歷史地位的公正評價。
對於唐、宋兩代的散文,後人沒有太多的軒輊之見。可是唐詩和宋詩之憂劣,卻引起了後代曠日持久的爭論。宗唐還是宗宋,甚至成為後代詩壇宗派門戶的標志。這就給人一種錯覺,彷彿宋詩與唐詩毫無共同之處。事實上,從中唐開始,唐詩就有向日後的宋詩演變的趨勢。而宋詩的許多特徵,都可在杜甫、韓愈的詩中找到濫觴。從整個詩歌史來看,宋詩正是唐詩發展的必然結果。唐詩與宋詩,本是一脈相承的。例如,詩歌在題材和語言上趨於通俗化,描寫平凡、瑣細的日常生活,並採用俗字俚語,這種趨勢是從杜甫開始的,中唐韓愈、白居易、孟郊、賈島及晚唐皮日休、羅隱等人又有所發展,而宋代詩人則沿其流而揚其波。又如在詩歌中發議論,也是從杜甫、韓愈開始,在晚唐杜牧、李商隱的詩中已屢見不鮮,入宋以後則發展成為詩壇的普遍風氣。宋代詩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詩的營養,才創造出一代詩風。杜甫、韓愈對宋詩的啟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說:「工於詩者,必取杜甫。」(黃裳《陳商老詩集序》)清人則認為:「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梅歐、蘇、王、黃,皆愈為之發其端,可謂極盛。」(葉燮《原詩》卷一)這些論述都是符合實際的。宋人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對唐詩並未亦步亦趨,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創造出與唐詩雙峰並峙的宋詩。
仰望唐詩,猶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詩人可以從中發現無窮的寶藏作為學習的典範。但這座山峰同時也給宋人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他們必須另闢蹊徑,才能走出唐詩的陰影。宋人對唐詩的最初態度,是學習和模仿。從宋初到北宋中葉,人們先後選擇白居易、賈島、李商隱、韓愈、李白、杜甫作為典範,反映出對唐詩的崇拜心理。待到宋人樹立起開創一代新詩風的信心之後,他們就試圖擺脫唐詩的藩籬。然而極盛之後,難以為繼。宋詩的創新具有很大的難度。以題材為例,唐詩表現社會生活幾乎達到了巨細無遺的程度,這樣宋人就很難發現未經開發的新領域。他們所能做的,是在唐人開采過的礦井裡繼續向深處挖掘。宋詩在題材方面較成功的開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傾斜。瑣事細物,都成了宋人筆下的詩料。比如蘇軾曾詠水車、秧馬等農具,黃庭堅多詠茶之詩。有些生活內容唐人也已寫過,但宋詩的選材角度趨向世俗化,比如宋人的送別詩多寫私人的交情和自身的感受,宋人的山水詩則多詠遊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詩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蓋世英雄或絕俗高士。這種特徵使宋詩具有平易近人的優點,但缺乏唐詩那種源於浪漫精神的奇情壯采。
宋詩的任何創新都是以唐詩為參照對象的。宋人慘淡經營的目的,便是在唐詩美學境界之外另闢新境。宋代許多詩人的風格特徵,相對於唐詩而言,都是生新的。比如梅堯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緻,蘇軾的暢達,黃庭堅的瘦硬,陳師道的樸拙,楊萬里的活潑,都可視為對唐詩風格的陌生化的結果。然而宋代詩壇有一個整體性的風格追求,那就是平淡為美。蘇軾和黃庭堅一向被看作宋詩特徵的典型代表,蘇軾論詩最重陶淵明,黃庭堅則更推崇杜甫晚期詩的平淡境界,蘇、黃的詩學理想是殊途同歸的。蘇軾崇陶,著眼於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見蘇轍《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黃庭堅尊杜,著眼於晚期杜詩的「平淡而山高水深」(《與王觀復書》之二)。可見他們追求的「平淡」,實指一種超越了雕潤絢爛的老成風格,一種爐火純青的美學境界。唐詩的美學風范,是以豐華情韻為特徵,而宋詩以平淡為美學追求,顯然是對唐詩的深刻變革。這也是宋代詩人求新求變的終極目標。
唐詩和宋詩,是詩歌史上雙峰並峙的兩大典範。宋以後的詩歌,雖然也有所發展,但大體上沒能超出唐宋詩的風格範圍。元、明、清的詩壇上有時宗唐,有時宗宋,或同時有人宗唐,有人宗宋。甚至在一個人的詩集中,也有或學唐體或效宋調的現象。唐宋詩的差異是多方面的。南宋嚴羽推崇唐詩,批評宋代的詩人 「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滄浪詩話·詩辨》),實即總結了宋詩異於唐詩的一些特徵。但這種歸納,主要著眼於藝術手法和功能,尚停留於淺表的層面。到了近代,學者對唐宋詩的差異有了更深刻的闡述。如說:「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或謂:「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這種著眼於美學風格的論述,揭示了唐唐宋詩內在本質的差異。相對而言,宋詩中的情感內蘊經過理性的節制,比較溫和、內斂,不如唐詩那樣熱烈、外揚;宋詩的藝術外貌平淡瘦勁,不如唐詩那樣色澤豐美;宋詩的長處,不在於情韻而在於思理。它是宋人對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學表現。唐宋詩在美學風格上,既各樹一幟,又互相補充。它們是古典詩歌美學的兩大範式,對後代詩歌具有深遠的影響。
作為有宋一代文學之勝的是宋詞。在詞史上,宋詞佔有無與倫比的巔峰地位。詞在晚唐五代尚被視為小道,到宋代才逐漸與五七言詩相提並論。宋詞流派眾多,名家輩出,自成一家的詞人就有幾十位,如柳永、張先、蘇軾、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朱敦儒、張元干、張孝祥、辛棄疾、劉過、姜夔、吳文英、王沂孫、蔣捷、張炎等人,都取得了獨特的藝術成就。宋詞的總體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完成了詞體的建設,藝術手段日益成熟。無論是小令還是長調,最常用的詞調都定型於宋代。在詞的過片、句讀、字聲等方面,宋詞都建立了嚴格的規范。詞與音樂有特別密切的關系,詞的聲律和章法、句法也格外細密。宋詞獨特的藝術魅力是五七言詩難以達到的,它為豐富古典詩歌的藝術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其次,宋詞在題材和風格傾向上,開拓了廣闊了領域。晚唐五代詞,大多是風格柔婉的艷詞,宋代詞人繼承並改造了這個傳統,創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濃的美麗動人的愛情詞,彌補了古代詩歌愛情題材的不足。此外,經過蘇、辛等人的努力,宋詞的題材范圍,幾乎達到了與五七言詩同樣廣闊的程度,詠物詞、詠史詞、田園詞、愛情詞、贈答詞、送別詞、諧謔詞,應有盡有。藝術風格上,也是爭奇斗艷,婉約與豪放並存,清新與穠麗相競。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後代詞人很少能超出宋詞的范圍。
在中國詩歌史上,唯一堪與唐詩媲美的是宋詞。詞在宋以後並未完全衰退,到了清代,還呈中興之勢,但清詞的各種流派都與宋詞有一脈相承的關系。清詞的復興,正體現了宋詞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在兩宋時期的北方中國,文學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尤其是金朝統治中原地區的一百多年間,文學創作相當繁榮。遼、金的少數民族統治者受到漢文化很深的影響,金人甚至以華夏文化的正宗後繼者自居。遼、金與宋王朝之間的軍事對峙,並未阻斷南北文化的交流。南北之間使臣的往來,還常常促進文學創作活動的開展。元好問等詞人深受蘇、辛詞風的影響,就是明證。而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獷性格,為遼、金文學注入了較多的陽剛之氣;戎馬倥傯的時代背景,也使遼、金作家更多地注重滄桑興亡之感的抒發。金代產生了傑出的詩人元好問,這位鮮卑族的後裔,以卓越的成就躋身於中國古代著名詩人的行列。這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燦爛的古代文學的典型例證。
㈥ 宋朝有哪些文化成就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宋朝開國時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採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一方面雖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不敵北方鄰國,先於1127年使徽、欽二宗受金人擄去,迫使宋室南遷。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戰中亡於蒙古。但相對而言,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復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
㈦ 宋朝文學的主要成就 A詩歌 B散文 C詞 D戲曲 why
c很簡單,因為詞這一藝術形式在宋朝發展到了頂峰,所以我們才要學習宋詞三百首
㈧ 宋代文學領域的主要成就
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的階段,即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時期。所謂「雅」,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中上層的文人文學,指詩、文、詞;所謂「俗」,指主要流傳於社會下層的小說、戲曲。
宋代散文是我國散文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在三百多年間出現了人數眾多的散文作家;宋詞是我國詞史上的頂峰,其影響籠罩以後的整個詞壇。宋詞實際上是宋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詩,使它取得了與「唐詩」、「元曲」等並稱的光榮;
宋代小說和戲曲為元明清小說、戲曲的大發展准備了良好的條件。
㈨ 宋元明清時代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宋: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元:元曲
元曲又稱夾心,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明清:章回小說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一種, 是分章回敘事的白話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主要形式,分回標目,段落整齊,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點。是由宋元講史話本發展而來。講史說的是歷史興亡和戰爭故事,如《金相平話五種》、《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等。說話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頭有尾地在一兩次說完,必須連續講若干次,每講一次就等於後來的一回。在每次講話以前,要用題目向聽眾揭示主要內容,這就是章回小說回目的起源。從章回小說中經常出現的「話說」、「看官」「且聽下回分解」等字樣,可以看出它和話本之間的繼承關系。
宋元長篇話本已具有章回小說的雛形。長篇話本篇幅較大,為講述方便,實行分卷分目,每節標明題目、順序,這是小說最早的分回形式。經長期演變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說的體例正式形成。這個時期創作的小說,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單句的)作回目,概括這一段落的基本內容。《三國演義》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說。明清至近代,中國的中長篇小說普遍採用章回體的形式。現當代的一些通俗小說也仍在沿用此種形式。
㈩ 宋朝主要成就是什麼
宋朝對在我國的歷史上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說宋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很大的。首先,宋朝的文學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時期。縱觀一下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個都是宋朝人,雖然有人說,唐詩宋詞元曲清明小說,但是宋詞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所以說宋朝文化的發展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時期。
一、宋朝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宋朝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雖然資本主義沒有得到告訴的發展,但是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而且在宋朝出現了紙幣,交子的出現,成為我國鈔票的雛形。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的發展是很迅速的。
二、宋朝的科技成果發展也是很突出。
說起來宋朝的科學技術發展情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發明:火葯,指南針,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但是這四大發明,有三大發明都是宋朝出現的:指南針,火葯和活字印刷術。而且,宋朝的各類科學筆記和著作也是相當完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外,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對歐洲先進思想傳播也起到了極大作用,所以說,宋朝的科技進步, 不僅僅對中國有這積極的影響,在世界舞台也是不同凡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