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超新星

成果超新星

發布時間:2021-10-24 00:18:18

Ⅰ 第谷超新星的意義

許多人認為第谷對天文學史影響最大的事件發生在他的晚年,這個看法不太站得住腳。第谷在中年時期作出的最大勛業——觀測1572年超新星和1577年大彗星——才是那個時代在天文學上最具革命意義的行動。在當時的歐洲,雖然哥白尼已經提出了他的日心宇宙模型,但是傳統的「水晶球」宇宙體系仍然佔有教會官方學說的地位。這個宇宙體系,是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天文學家歐多克斯(Eudoxus)和卡利普斯(Callippus)兩人工作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改進而建立起來的,其中有如下要義:
一、以地球為中心的諸天體(包括月球、太陽、五大行星和眾恆星)附著在各自所屬的球層上,被攜帶著運轉;
二、這些球層皆屬實體,並由不生不滅、完全透明、堅不可入的物質構成——水晶球之名即由此而來;
三、整個宇宙是有限而封閉的;
四、月球軌道以上的部分,是萬古不變的神聖世界,只有「月下世界」才是變動不居、「會腐朽的」塵世。
這就意味著:新星爆發、彗星、流星等天象,都只能是大氣層中的現象。
第谷並不主張日心地動之說,他建構的宇宙體系是對地心的托勒密體系和日心的哥白尼體系的一種折衷。他也無意在哲學上成為亞里士多德的敵人。但是他卻在實際上給了水晶球體系以致命打擊。
1572年11月,仙後座出現一顆新星,亮得連大白天都可以看到。本來這樣的奇異天體出現在天空,世人有目共睹,那個時代的天文學家、星占學家,或者用更廣泛的說法,任何「自然哲學家」,都可以觀測到。然而這顆新星卻在天文學史上被稱為「第谷超新星」,這是因為第谷對它作了極其細致的觀測和方位測量。
第谷用各種方法反復觀測這顆新星,發現它既沒有視差(這表明離開地球的距離非常遙遠),也不移動位置。所以他最後的結論是:這顆新星位於恆星天球層。
對於現代恆星演化理論來說,新星和超新星爆發都是正常現象,是一顆恆星在它生老病死的一生中的一段晚年階段。對於古代中國人來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新星——古代中國通常稱它們為「客星」——的出現也不會和任何教義或意識形態發生沖突。但是在那時的歐洲知識界,第谷的這個結論不啻一顆思想炸彈!因為這個結論直接挑戰了作為教會官方理論的亞里士多德水晶球體系——按照水晶球體系的理論,恆星天球屬於萬古不變的區域,新星這種現象只可能出現在「月下世界」。
不過,在翌年發表他的觀測成果時,第谷本人尚未與水晶球體系徹底決裂。盡管他已經在客觀上讓這顆超新星打開了對亞里士多德教條的叛逆之門。
然而,1577年的大彗星又出現了。
在當時一張印刷於布拉格的繪畫中,這顆明亮的大彗星的尾巴被描成從土星一直延伸到月亮。這時第谷已經成為汶島的主人,島上的種種新建天文儀器和一眾學生助手,當然要被動員起來全力觀測和測量這個震驚全世界的新天象——汶島的觀測使得這顆彗星又在天文學史上被命名為「第谷彗星」。
第谷從1577年11月13日開始觀測這顆大彗星,一直持續到1578年1月26日,此時彗星遠去,肉眼幾乎已經無法辨識了。在觀測中,第谷使用了半圓儀、紀限儀和帶有地平圈的象限儀。他還逐日觀測並計算彗星的位置,以此來推算彗星運行的速度。
亞里士多德關於彗星的教義,此前從未受到過嚴峻挑戰。這種教義認為,彗星的元素是火。在《氣象學》中,亞里士多德認為,火元素的全體,和大多數在它下面的氣元素,都被旋轉的天體帶動著,有時候因為某個特定的恆星或行星的運動,「在此運行過程中,無論處在何種連接部位,它經常被點燃」,這就形成各種各樣的流星和彗星之類的天體。
這樣一來,彗星當然就不是天體了,彗星被認為是由「地球物質」構成的,因而對它們的研究不屬於天文學,而是屬於「形而上學」。由於對亞里士多德的教條深信不疑,歐洲的天文學家在觀測彗星時很少測量它的高度,因為答案是預設好的——在月球下面。但是第谷的觀測證明了這種天象是發生在月球天層之上的。
第谷的觀測無可懷疑地表明:這顆彗星在行星際空間運行,而且穿行於諸行星軌道之間。也就是說,這顆彗星正在毫不費力地穿越那些先前被認為攜帶著各行星的「完全透明、堅不可入」的天球!這使第谷明白了:原來這些天球其實根本不存在。這些事實與水晶球體系的沖突更為嚴重,更為直接,終於促使第谷斷然拋棄了水晶球體系。1588年他發表了《論新天象》(De mundieatherei recentioribus phaenomenis)一書,在觀測基礎上構建了新的宇宙體系,他明確指出:
天空中確實沒有任何球體。……當然,幾乎所有古代和許多當今的哲學家都確切無疑地認為,天由堅不可入之物造成,分為許多球層,而天體則附著其上,隨這些球運轉。但這種觀點與事實不符。
第谷對超新星和大彗星的觀測,是那個時代對水晶球教條最有力的打擊。對於其他反對理由,水晶球體系捍衛者皆可找到遁詞,但對於第谷提供的觀測事實,則很難迴避——除非否認他的觀測事實本身。
亞里士多德學說的衛道士們很快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確實有人做過這樣的嘗試。例如教皇指定的伽利略著作審查官之一齊亞拉蒙第(S. Chiaramonti),幾十年後還為此專門寫過兩部著作,試圖釜底抽薪,直接否認第谷的觀測結果。1621年他發表《反第谷論》(Antitycho),斷言第谷彗星仍是在「月下世界」,而第谷超新星則根本不是天體;1628年他又發表《三新星論》(De tribus novis stellis),說第谷超新星也在「月下世界」。伽利略曾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中力駁齊氏的上述謬說。此時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已發表多年,伽利略的望遠鏡觀測結果也公布一二十年了,對亞里士多德學說的反叛已經如火如荼,齊氏的書根本救不了這場大火了。

Ⅱ 互聯網時代的超新星搜索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Ⅲ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宇宙中有什麼東西超新星是什麼!

1.宇宙是永恆的,因為宇宙同時包含了存在和不存在。
2.宇宙是世間一切的統稱,宇宙就是指一切。
3.超新星是恆星解體時爆炸瞬間,因為這個瞬間比恆星更亮,就像是一顆超級恆星,所以就叫超新星了。

Ⅳ 恐龍滅絕的新成果

距今約6000萬到700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過一件大事,那就是生物界「霸主」恐龍突然消失了。恐龍的滅絕之謎一直是科學家們長期研究和爭論的焦點,已公開提出的滅絕說就有130種之多,如地磁倒轉說、蛋殼變厚說、海洋收縮說、太陽耀斑說等等。有人說恐龍可能是得癌症死的,還有人說「兇手」可能是一場罕見的乾旱。目前科學界比較廣為接受的「外星撞擊說」認為,是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在諸多假設中還有不少新奇有趣的說法。「死亡之星」說
美國物理學家裡查德·穆勒認為一顆圍繞太陽運轉的星體每2600萬年就會將一些小遊星擲向太陽,其中一些小遊星撞擊到地球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穆勒將這顆「死亡之星」稱作「復仇女神」,並表示這顆星體分裂出的小遊星就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種族沒落說
中國黑龍江學者於大海最新提出,恐龍生存體制和生命機制的徹底衰敗是恐龍遭致自身淘汰的根本原因。他研究發現,任何一種生物種類在地球上的存活都有著特定的周期性,到了一定的生命周期後,就會由於其自身遺傳機制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而自行消亡。而事實證明,在地球上稱霸1.6億年的恐龍家族早在所謂的大災變之前就已經「家道中落」了。性功能衰退說
廣東資深地學專家楊超群認為,由於古氣候及地質因素的影響,據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雄性恐龍出現了性功能障礙,大量的恐龍蛋未能受精,導致了恐龍最終滅絕。
他認為,在恐龍繁盛的侏羅紀時期,雌雄恐龍的生殖能力都很強,大量的受精蛋均孵化出了恐龍,因此出現了保存大量恐龍骨骼化石而未見恐龍蛋化石的情況。到了晚白堊紀,雌性恐龍的生殖功能仍較強,但雄性恐龍卻出現了性功能障礙,大量的蛋未能受精,因此出現了大量的蛋化石而骨骼化石則相對十分稀少的情況。從晚白堊紀早期到晚期,地層中的恐龍蛋化石逐漸減少,說明恐龍的生殖功能逐漸衰退,恐龍的數量不斷減少,最終滅絕。海底火山爆發說
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安東尼奧·齊基基提出,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所致。他認為,大規模的海底火山爆發影響了海水的熱平衡,進而使陸地氣候發生變化,影響了需要大量食物的恐龍等動物的生存。放屁滅絕說
法國科學家推測,導致恐龍絕種的正是它們自己的屁。恐龍家族種類眾多,它們大多體形龐大,部分重達80至100噸,每天要吃130至260公斤食物。而恐龍每天會不斷放屁,屁中含有大量的甲烷。甲烷最終破壞了臭氧層,導致地球生態發生巨變,食物奇缺,以致恐龍絕種。水星惹禍說
美國科學家的研究認為,恐龍之死是水星惹的禍。6500萬年前,水星的軌道發生擺動,導致一顆小行星飛向地球,成為恐龍大滅絕的罪魁禍首。
科學家們使用電腦模型對2.5億年前的太陽系進行了「還原」。模型表明,6500萬年前,水星的軌道發生擺動,並對太空中的一個小行星帶產生影響,很有可能使單個的小行星走上與地球相撞之路,從而導致恐龍的滅頂之災。翔子
對於恐龍的滅絕,科學家至少提出了九十多種比較有道理的假說。
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恐龍的大規模死亡或滅絕跟地殼運動和地球氣候變遷很有關系。中生代末期,地殼上長出很多山來,沼澤被毀滅了。地下的氣候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冷熱季節的交替。這樣一來,像恐龍這樣的冷血動物就變得不能適應了,氣候變冷體溫就跟著下降,忍受不住寒冷就會死亡。它們的呼吸器官只適於對付濕熱的空氣。卻對付不了變得又干又熱的空氣。由於氣候的改變,原來很茂盛的蕨類等裸子植物絕跡了,代之以能開花結果的被子植物一到冬天,萬物凋零,恐龍的食物出現了全面恐慌。在新的環境面前,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身體構造已經定型的恐龍,只能走上滅絕的道路。而能夠進行冬眠的蛇,蜥蜴類,身上長毛能禦寒並能躲進山洞避寒的小型哺乳類動物和鳥類,卻得以保存下來。
與以上觀點相類似的一種學說認為,恐龍的滅絕與大陸漂移有直接關系。恐龍剛剛出現時,就生活在一塊古陸地上,那裡是恐龍的樂園。可是到了侏羅紀,古陸開始分裂,並且開始漂向不同方向,由於大陸漂移,在白堊紀晚期,恐龍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溫逐漸下降,沒有禦寒裝備和生理機能的恐龍只能坐以待斃,全部滅絕了。
科學界里還有一種主張認為,恐龍是因為隕石降落而滅絕的,這種主張被稱為隕石說,有的科學家推測,天外某顆小行星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隕落到大海里,4秒鍾後即出現海底深坑,海水升溫的蒸氣柱高達40公里,其後5公里高的海浪與隕石氣化微塵襲擊全球。此時,極地雪融,植物毀滅,恐龍被埋入泥沙土中。當然,這顆隕星也可能落在陸地上,那會給地球上的生物帶來更嚴重的毀滅。這種假設還缺乏證據,如果地球上曾經發生過這種事,應該能在地球表面找到一個極其巨大的隕石坑才對。
還有些科學家推測,墜落到地球上的隕星不是一顆,而是成千上萬顆,像聚雨一樣。這些隕星雖然小,但每一顆的威力都勝過幾顆原子彈,集中到一起就不難造成地球上生物的全面滅絕。
有些天文學家提出了超新星爆炸說。超新星是指那些光耀奪目,並且旋即殞滅的星體。構成它們的星核物質的溫度和密度,由於超出了星體本身容許的界限而突然爆炸,並出現了散發強烈的光線,宇宙線和X射線的現象,這就是超新星爆炸。爆炸時放出的X射線產生出相當於高的能量,相當於10個太陽,使地球表面上的氣溫驟增。因此地表面颳起了大型的台風和強烈的暴風,由暴風從地表捲起的高溫空氣在高處形成冰雲,遮住陽光,已經習慣於熱帶生活的恐龍不耐嚴寒,於是就滅絕了。
有一些生物學家認為,恐龍是因為食物中毒而滅絕的。恐龍吃的蕨類、蘇鐵、銀杏、松柏等植物都是不會開花的植物,這些植物對恐龍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後來卻出現了有花植物,這些有花植物中所含有的生物鹼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龍又是「大肚漢」,吃的非常多,所以就等於恐龍集體「服毒自殺」了。在中國的自貢地區曾發現過大量的恐龍化石,被譽為「恐龍之鄉」,外國人羨慕地稱中國是「恐龍財主」。專家們在用孢粉分析,沉積相分析,光譜分析等方法對這里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些化石砷含量超過了100PPM。由此他們認為,這些恐龍是因為吃了有毒性食物而暴死的。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對恐龍的滅絕還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設。有人認為,由於當時哺乳類大量增加,它們腦子機靈,動作敏捷,使行動遲緩而腦子又不發達的恐龍難以搶奪到食物。同時,它們又把不善於保護後代的恐龍的蛋都當成了美味佳餚。恐龍蛋被它們偷吃光了,恐龍也就滅絕了。
有人認為,當時地球上頻繁發生火山爆發,火山灰不僅嚴重污染了空氣,而且長年累月地遮住了陽光,從而使生態環境發生了突變,氧氣缺乏,沒有降雨,沼澤、山川乾涸,植物滅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里,恐龍便死光了。
法國科學家德迪特不甘落後,也對恐龍滅絕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解釋。他認為,恐龍這種巨型動物每天要吃掉大量食物且不斷放屁,向空氣中釋放大量的甲烷氣體。由於恐龍太多,生存時間又長,它們放的屁就對臭氧層造成破壞,進而造成毀滅性氣候。
國外一個研究小組對恐龍作了20年的研究後,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外星人消滅了恐龍。前蘇聯古人類學家巴羅諾夫說:「6000萬年前外星人公開獵取恐龍,並在幾千年中消滅了這種動物。恐龍與鳥類有關,而非從前人們所認為的與爬蟲有關。對外星人來說,它們只是巨大的味道好極了的雞,每年要獵走好幾百噸肉,這種肉在那裡成了名貴物品。四年前,北極地區發現的恐龍墓場也證實他的理論。在那裡,成千上萬的恐龍頭骨上,有尖利的,像被激光設施切割後留下的痕跡。有跡象顯示,外星人曾將恐龍運到他們的星球作為家畜來飼養,可能那時他們已意識到恐龍瀕臨絕種了」。世界其他的古人類家,有不少也同意巴羅諾夫的研究報告。一個英國專家說「由於我們在地球上也有同樣的行為-----過分的狩獵,使許多動物絕種。我認為他的理論也是講得過的」。古人類學家們決定去北極島的屠宰場看看。

Ⅳ 星際爭霸2超新星第二個成就可以A掉自己建築么

這個成就是來不能被火牆吞噬任何源我方單位,建築是不算的。
多造幾個醫療艇,轉移基地的時候把家裡的兵帶走,如果帶不走就自己A了或者拿去送神族基地。
順便告訴你一個取巧的方法。
這關可以先收完兩個基地的礦。然後暴女妖,大概10個左右就差不多了,多了更好。然後把你的兵啊,基地啊全部轉移到地圖右下角去,貼牆走。那裡有一個高台造上防空,架上坦克。等火牆慢慢燒吧。等火把神族基地燒的差不多了,就把女妖派上去強A神器檯子,殘酷級輕松過關。

Ⅵ 第谷觀測超新星的過程是什麼

第谷觀測的是一顆超新星,就是我國古代天文記錄中講的客星,它並不是新產生的星,而是一顆恆星。在正常的情況下,恆星的亮度是穩定的,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的,而在它發生爆發時,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因而亮度激增,突然在天空顯現了出來。第谷觀測的就是這樣一顆超新星。

對超新星的觀測,更加激發了第谷從事天文研究的極大興趣。他根據自己的觀測材料寫出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論新星》,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詳細論述超新星爆發的著作。在世界天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丹麥國王腓特立二世非常重視第谷的天文學研究工作,他不僅給了第谷優厚的薪俸,並且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附近的赫芬島贈給了第谷,還撥了一筆巨款為他修建了天文台。

腓特立二世給第谷·布拉赫修建的這座天文台是1576年完工的。這就是赫芬島上著名的烏拉尼期堡天文觀象台。它是全歐洲、也是全世界第一座近代意義上的天文台。由於這座天文台的建立,赫芬島成了活躍的天文學研究中心,許多著名學者從世界各地到這里來訪問和學習,這座天文台對歐洲及全世界的天文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為了更好地開展天文學研究工作。第谷精心設計和製造了許多大型的、精密的天文觀測儀器。這些儀器有木製的,也有鐵制的和銅制的。其中最大的是一個直經三十九英尺、精密度極高的象限儀。後人稱之為「第谷象限儀」。

第谷在赫芬島上前後工作了二十年,在天文學的觀測、記錄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於他的觀測儀器的精度的提高和對大氣折射的效應進行了修正,使他的天文觀測的准確度遠遠超過了前人。第谷的天文觀測值比以前最好的觀測值要精確幾十倍到上百倍。他先後觀測了七百七十七顆恆星的位置。而且編制了一個誤差極小的星表。他詳細觀測、研究和記錄過月亮行星和慧星的運行情況,取得了大量精確、寶貴的天文觀測資料和准確的數據和記錄。他一生有許多新的天文發現,記錄了許多新的天文現象。其中許多成果在世界都是第一流的。然而在世界天文學史上,在第谷·布拉赫的所有的發現之中,天文學家們一致認為他一生最重要的發現是發現了名傳後世的最偉大的天文學家約翰·開普勒。

第谷在赫芬島上的工作前後長達二十年,這是他學術研究的黃金時代。但是在丹麥國王腓特立二世去世以後,第谷失去了支持者,也失去了經費來源,研究工作進行不下去了。就在這十分困難的時候,他接到了奧地利國王魯道夫的邀請遷居到奧地利,並設法將赫芬島上的儀器也運到了奧地利。

第谷在奧地利的工作由於沒有助手效率很低,正在為難之際,他收到了一本題名為《宇宙的奧秘》的書和一封熱情洋溢的信,寫信的是一個署名「約翰·開普勒」的德國青年。

約翰·開普勒的觀點在書中表達得很明確,他信仰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而第谷則是托勒密地心體系的信奉者。盡管觀點不一致,但是第谷從他的信中和書中看到這是一個真正獻身於科學事業的、很難得的人才。於是,他馬上復信讓開普勒到布拉格當他的助手。我們今天大學里的研究生導師們很少有幾個能有第谷這樣的胸懷,觀點不一致的研究生堅決不收的佔大多數。第谷這樣的教師是很少見的。據說有一次,因為開普勒那個好吃懶做的老婆的挑唆,開普勒和第谷吵翻了,但是,當開普勒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以後,第谷立刻就原諒了他。

第谷·布拉赫盡管掌握了豐富、准確、完整的天文觀測數據,但是他用來進行天文觀測的體系卻是一個折衷的宇宙體系。在第谷的體系中,除地球以外,所有的行星都繞太陽運行,而太陽卻率領著眾行星繞地球運行,地球則是靜止不動的處於宇宙的中心。盡管第谷也了解哥白尼的體系,但是,他認為日心說的思想是違背聖經的,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他的觀測數據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約翰·開普勒認為第谷是一個最大的富翁,然而卻不知道如何應用自己的財富。據說,第谷在自己臨終前才把觀測數據交給開普勒,而且表示開普勒只能在地心說體系下使用這些數據。然而「一日無常萬事休」,第谷撒手西去,開普勒立即就把第谷精密的觀測數據同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結合到了一起。

第谷與開普勒1600年2月4日在布拉格的會見,是科學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兩大基礎:經驗觀察和數學理論的結合。開普勒所信仰的哥白尼體系的數學原理與第谷·布拉赫精確的觀測數據的結合,終於使開普勒揭開了整個太陽系的秘密。

Ⅶ WR-104恆星如果發生超新星爆炸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十八世紀下半葉,伴隨著一陣機器的喧鳴,人類推開了新時代的大門。短短兩百多年後,火箭噴涌而出的烈焰,幫助人類走出了地球,實現了千百萬年來觸摸星空的夙願。


根據測算,這顆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5000噸TNT,不過好在撞擊大氣層前它就已經解體,不然直接撞擊地表產生後果根本無法估量。

所以說,單純的計算肯定無法保證百分百的准確性,尤其是不斷運動的天體更難保證其精確性。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WR-104這座“星際大炮”還是有可能給地球造成難以預計的傷害。不過即便真的會造成傷害,那也是好幾千年之後的事情了,我們也不需要為此操心。

Ⅷ 《超新星》上諸葛大力現身,但起不了水花,為何直男這么快就不愛了

最新一季的《愛情公寓》曝光率很高,而劇中扮演諸葛大力的演員最終參加綜藝節目《超新星》,起不了水花,直男們這么快就不愛了,主要有兩個原因。

當然演員終究還是需要拿出作品的,成果綜藝感也不是特別強,面對其他演員頻繁參加各種綜藝節目,成果也希望通過《超新星》有所收獲但是目前來看效果非常一般。成果不夠有綜藝感,直男哪怕喜歡成果的顏值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娛樂圈有顏值的女明星那麼多,成果憑什麼可以獲得關注呢?還是缺乏個人特色,不然早已經大紅大紫了。

Ⅸ 超新星在銀河系的運動模式是怎麼樣的有什麼規律嗎

運動模式:具體指的就是一些恆星在演化過程中,快要接近末期的時候,所發生的一種劇烈的爆炸效應,爆炸之後所產生的反應給人一種非常刺眼的感覺,在這個爆炸過程中所突然迸發的的電磁輻射甚至都能夠讓他所在星系的范圍都發出一種比較耀眼的光芒;規律:這種過程每次發生的時候都會有幾周至幾個月,然後才會逐漸消失。

在到了20世紀初的時候,荷蘭著名的天文學家--卡普亭對銀河系的認知和了解與赫歇爾的結果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對於銀河系這一神秘的東西的探索研究一直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有科學家證明了銀河系是處在一個及其低小密度的星系冕中,科學家稱之為:銀冕。喂銀河系的存在這一說法提供了理論性的依據,讓人們不在抱有任何怪異的態度。

Ⅹ 紅巨星一年之內亮度多次變化,會不會發生超新星爆發

參宿四是夜空中排名第10的亮星,也是獵戶座第二亮的天體。每到冬季,它都在夜空中閃耀,甚至在城市的光污染中,依然能夠被我們看到。

不過,從去年年底開始,這顆明星就開始不斷變暗。甚至在經歷了今年1月和2月之後,它的亮度降低了2/3,令人十分驚訝。雖然參宿四本身是一顆變星,有著420天的亮度變化周期,但是這一次的變暗完全不符合以往的變化規律。顯然,那裡有一些詭異的事情在發生。


當然,考慮到參宿四距離我們有735光年,我們現在看到的參宿四還是它在1305年的模樣。也許,實際上的參宿四已經爆發了,至於爆發的光能否在我們有生之年來到地球,那就沒人知道了……

閱讀全文

與成果超新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