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植樹造林成果

中國植樹造林成果

發布時間:2021-10-21 23:51:12

A. 今年造林任務已經完成八成,這些年植樹造林取得哪些成就

我們國家這些年通過植樹造林的努力使得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將近22%。而且我們國家也成為了植樹造林增量最快以及最多的國家,這完全是由於我們國家老百姓以及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植樹造林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其實我們國家的水土流失以及沙漠化情況都非常的嚴重,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才會大力的制定人工植樹造林的項目,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改善我們國家自然環境的惡劣情況。不得不說,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通過植樹造林我們國家的環境也得到了大為改善。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植樹造林我們也應該參與其中,因為植樹造林對於我們自身也會有極大的幫助。植樹造林對於改善我們家鄉的氣候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B. 近30年來,我國的植樹造林活動有哪些成就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

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

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2)中國植樹造林成果擴展閱讀:

1、保持水土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和生態重建是極為重要的。植樹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裡植被覆蓋率低,哪裡每逢雨季就會有大量泥沙流入河裡,把田地毀壞,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極大。

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須植樹造林,因為樹木有像樹冠那樣龐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樹根不斷地吸收蓄存。

據統計,一畝樹林比無林地區多蓄水20噸左右。植樹造林對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損失。

而且隨著經濟林陸續進入成熟期,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巨大,還能提供大量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抵擋風沙

植樹造林能防風固沙。風沙所到之處,田園會被埋葬,城市會變成廢墟。要抵禦風沙的襲擊,必須造防護林,以減弱風的力量。風一旦遇上防護林,速度要減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離,並行排列許多林帶,再種上草,這樣風能颳起的沙礫也就減少了。

3、經濟建設

植樹造林能為人類提供許多有用的東西。不少水果、葯材都是林產品;茶葉、橡膠、新碳等都是樹木的貢獻。樹林的用處真是大得很。

C. 近幾十年來,我國植樹造林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重要成果就是三北防護林
三北」防護林是我國於1978年開始建設的,位於西北、華北北部和 東北西部地區的一項舉世矚目、規模空前的生態建設工程,被譽為 「綠色萬里長城建設工程」。目前這一工程累計造林22×106公頃,相 當於全球人工造林面積的1/7。

D. 有人認為植樹造林就是為了獲取大量木材。你贊同這種看法嗎近幾十年來,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你好,這是生物的題目吧!
首先,是不同意這種觀點的。近些年,我國植樹造林的主要成就是「三北」防護林。

如果對你有用,望採納!

E. 我國植樹造林取得了哪些成果急啊!幫幫忙吧

中國植樹造林的典範當屬毛烏素沙地和庫布其沙漠。



毛烏素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占據榆林市面積的大部分。由於毛烏素沙地靠近黃河,每年為黃河帶來巨量的泥沙,加劇了黃河的生態惡化。1959年後,毛烏素沙地開始整治,歷經幾代人的努力,21世紀初毛烏素沙地已有600萬畝重新得到綠化;2020年初,毛烏素沙地整體治理率達到93%,意味著毛烏素沙地即將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平原,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靠近北京市,加劇了北京市沙塵暴災害。庫布其沙漠的治理主力是億利集團。億利集團自1988年開始對庫布其沙漠的治理,2012年,億利企業通過20多年的建設,築起了一道242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遏制了內蒙古和北京的沙塵,讓懸在北京頭上的一盆沙變得越來越少。北京大學環境科學院2012年對億利資源企業進行評估,結果是億利資源企業庫布齊沙漠生態修復和綠化面積為5153km²,控制荒漠化面積1.1萬平方公里,25年間在不毛之地上創造了305.91億元人民幣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F. 中國植樹造林工程進行到今天對世界氣候發揮了多大的作用體現了什麼擔當

科技的快速發展不一定給人類帶來的全是好處,科技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資源缺失和資源浪費。眾所周知,每一個國家都需要發展工業和其它行業,這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要犧牲其它方面的資源來保證工業和其它行業的穩定發展。絕大部分國家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損失了自然資源,他們得到的結果就是國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特別快,因此我國的自然資源保護力度並不大。這就導致我國開展了植樹造林工程,成功扭轉了我國乃至世界的氣候環境。中國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植樹造林工程體現了大國擔當。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國的植樹造林工程為全世界氣候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假如沒有中國植樹造林工程,世界各地的氣候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些過程都體現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G. 我國近年來在東北植樹造林取得的成果

近年來中國在造林上取得的成果

H. 中國綠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扎實推進。 通過在 全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執法檢查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北京、重慶等地開展城鄉手拉手,一對一幫扶工程,通過義務植樹幫助農村群眾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環境。福建省結合義務植樹開展種植名貴樹木,建富裕新村活動,有效地激發了農村群眾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河南鄭州、河北張家口、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不僅使城市周邊貧瘠的荒山和廢棄的荒地披上了綠裝,徹底改變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處城郊森林公園和生態休閑基地,給城市居民創造了森林遊憩、生態旅遊、回歸大自然的便利場所。一些省(區、市)為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捐植苗木、樹木,以實際行動參與北京綠色奧運建設。 據統計, 2007 年全國有 5.0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22.7 億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515.4 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加速了城鄉綠化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
國土生態體系建設與保護繼續加強 。集體林權制度 改革增強了林業發展的活力。 全國承包到戶的林地達到 6.6 億畝,占集體林業用地的 27.5% 。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平原綠化等重點工程深入實施,成效明顯。 2007 年全國完成造林 7800 萬畝。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林已佔到世界人工林面積的近 1/3 ,年均增量佔世界的 53.2% ,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天然林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森林資源監管力度加大。濕地保護進一步推進,又新增國際濕地 6 處、國家濕地公園 9 處,濕地保護面積不斷擴大,約有 47%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重點沙區綠洲面積進一步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新建自然保護區 26 處,新增面積 2707 萬畝,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8.45 億畝,占國土面積的 12.8% 。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有了新的進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 4.23 億畝,新增草原圍欄面積超過 1.0 億畝,禁牧休牧輪牧草原面積累計達到 13.48 億畝,草原植被得到了較好恢復。
部門綠化加 速發展。 各部門 ( 系統 ) 按照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的要求,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從各自的行業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有力推動了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鐵路、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綠色通道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綠色通道建設。鐵路系統投入資金 10.6 億元,完成綠化里程 1.29 萬公里;交通系統投入資金 31 億元,完成公路綠化里程 9.45 萬公里;水利系統投入資金 6000 萬元,完成江河沿岸綠化 3.51 萬平方公里。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累計達到 140 萬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搞好營區和軍事區綠化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造林,在綠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投入兵力 256 萬人次,綠化造林 265 萬畝。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國家林業局簽署了建設生物質柴油原料示範基地 600 萬畝的合作協議, 2007 年已在雲南、四川等 7 省區建立基地 102 萬畝。共青團中央廣泛動員青少年,通過「 5 元錢捐植一棵樹、 200 元錢捐植一畝林」等方式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 330 多萬畝,並使 3.5 億(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全國婦聯動員廣大婦女參加義務植樹、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綠色示範基地 28 個。中直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懷柔、密雲等地的 200 個義務植樹基地進行補植補造和林木管護,基地綠化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基地綠化覆蓋率已達到 90% 以上。
城市綠化步伐加快。 各地圍繞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目標,按照「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的總體要求,普遍開展城市公園、街頭游園等方便市民休閑的公共綠地建設。廣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森林不斷增加,已有貴陽、沈陽、長沙、成都、包頭、許昌、臨安等 7 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深入開展了「綠化美化小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新社區」的社區綠化活動,開展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花園式單位的建設和評比活動。許多城市還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綠化建設和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城市綠地不斷擴大,綠化景觀不斷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顯著提高。一些城市達到了居民出門 500 米以內就能見到公園、綠地廣場或綠化小游園。據統計,全國 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 35.11% ,較上一年增長了 2.57 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8.30 平方米,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順義、 河北秦皇島、山西晉城、吉林長春、上海閔行、江蘇南京、浙江嘉興、安徽馬鞍山、福建廈門、江西景德鎮、山東日照、河南鄭州、廣西桂林、陝西寶雞等 14 個城市受到全國綠化委員會的表彰,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行列。
新農村綠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的通知》和「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電視電話啟動會議精神,大力組織開展農村造林綠化,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改善,涌現出一批規劃設計科學、樹種配置合理、綠化檔次較高、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示範效果較好的「綠化示範村」,基本實現了「村外有林環繞、村內綠地成景、庭院花果飄香」的農村新氣象。北京、山西、廣東等省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一批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加快了農村生態建設步伐。有 100 個縣、 990 個村和 9162 戶農戶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聯合授予「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綠色小康戶」的榮譽稱號。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生態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推進。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 26 處,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 湄州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慶、河南等省市也相繼建立多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專題片《森林之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百名文藝家采風活動」啟動,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傳播力度明顯加大。在開展植樹節、濕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愛鳥周等紀念活動的同時,各地還舉辦了有關林業、花卉博覽會等活動,傳播生態文明。
林產品供給能力日益增強。 全年林業總產值預計達到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5% 。全國生產木材 6974 萬立方米、人造板 7365 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突破 1 億噸,林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 570 億美元。以林木種植、經濟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運、木竹加工、人造板製造、林產化工、林機製造、木漿造紙、森林旅遊等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涌現出一批林業經濟強縣,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
我國的國土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於全球森林植被總量逐年減少和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仍在繼續,對我國生態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007 年表現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局部地區雨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紀錄,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300 億元。
2008 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國土綠化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以低溫雨雪冰凍災區的植被恢復為重點,全面實施《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後林業生產重建規劃方案》等各項措施,以推進部門綠化和單位綠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要認真落實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城鄉群眾通過綠地、林地養護形式履行法定植樹義務。要大力統籌城鄉、區域生態建設,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區域綠化一體化,促進全國造林綠化事業協調、快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新貢獻。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I. 近幾年來植樹造林的情況

我國植樹造林情況 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始終將其作為加強生態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來抓,取得巨大成效。一、林業生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和林業重點工程的帶動下,我國造林綠化事業迅猛發展,林業生態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森林資源增長迅速。特別是近年來通過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掀起了植樹護綠的熱潮,造林綠化步伐明顯加快。2008年、2009年全國完成造林477.13萬公頃和588.47萬公頃,分別比上年增長22.1%和23.3%。據統計, 1979~2009年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8302.13萬公頃,其中,三北防護林工程完成3179.32萬公頃,天保工程完成863.06萬公頃,退耕還林工程完成2192.11萬公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577.37萬公頃,速生豐產林基地工程完成181.97萬公頃,長江防護林工程完成601.92萬公頃,珠江防護林工程完成50.54萬公頃,沿海防護林工程完成170.93萬公頃,太行山綠化工程完成429.26萬公頃,平原綠化工程完成55.69萬公頃。我國人工林面積已達6200萬公頃,是世界上培育人工林面積最多的國家。截止2009年底,累計有121.1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563.3億株。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我國森林面積已達1.9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活立木蓄積量149.13億立方米。據中國林科院評估,我國森林植被生物量達到157.7億噸、碳儲量78億噸,相當於燃燒109億噸標准煤產生的碳排放量。我國森林生態系統在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積累營養物質、凈化大氣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生態服務功能總價值達到每年10萬億元,相當於2009年我國GDP33.5萬億元的近1/3。二、城市綠化邁出新步伐,部門綠化穩步推進採取拆房建綠、破牆透綠、垂直掛綠、屋頂植綠等措施,全面加強城市休閑公園、郊野遊憩公園、城市道路和水系綠化,以及單位、小區綠化,大力擴充城市綠量,提升城市景觀和生態效果。據統計,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已達135.65萬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37%,綠地率33.29%,城市人均擁有公園綠地面積9.71平方米。交通運輸、鐵道、水利系統積極推進通道綠化建設,全國公路綠化里程達到167.7萬公里,佔全國公路可綠化里程的57.3%;鐵路已綠化里程達到33155.2公里,占宜林鐵路的73.7%;水利系統已綠化江河沿岸4.55萬公里。教育系統認真組織開展「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活動。農墾系統以農田防護林和村鎮綠化為重點大力推進墾區綠化。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繼續深入開展創建「綠色營區」、「生態營區」活動。各級共青團和婦聯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三八綠色工程」建設。石油、石化、冶金等企業大力開展廠區、礦區綠化。三、草原建設成效顯著國家實施草原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集中治理生態脆弱和嚴重退化草原,有效遏制了全國草原生態加速惡化的勢頭,部分地區草原生態明顯改善。工程區產草量比非工程區提高75.1%,嚴重沙化草原面積減少20%以上,岩石裸露率降低7個百分點。在重大生態工程的帶動下,各地加大草原保護建設力度,全國草原圍欄6200萬公頃,禁牧休牧輪牧面積9867萬公頃,累計種草保留面積2867萬公頃。我國造林綠化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今後加快推進造林綠化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現有宜林地造林難度加大。現有宜林地的60%分布在內蒙古和西北五省區,乾旱、石漠化、沙漠化嚴重,造林難度加大。二是森林、草原質量低下、生態功能不強。我國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只有85.88立方米/公頃,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78 %,中幼林普遍存在林分過密或過疏、質量差、生長量低的問題,亟待撫育;草原退化、沙化、鹽鹼化現象嚴重;水土流失面積大,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不強。三是城市綠化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區城市綠化總體發展滯後。此外,近年來持續的大面積乾旱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出現,給國土綠化增添了難度,也給鞏固綠化成果帶來不利影響。2010年,我國統籌推進全民義務植樹、荒山造林、城鎮綠化、部門綠化、森林經營,積極實施《林業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計劃》,計劃完成造林(封育)592萬公頃、森林撫育525萬公頃、義務植樹25.72億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植樹造林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