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哪一年頒發 "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
你好,這東西沒人會預測。
如果真會預測,早就成為億萬富翁了。
預測這東西我早就不信了,以前在網站上,經常看別人預測,結果買了,連一個號碼都沒對上。
樓主真要買,就權當是獻愛心吧。
如果有人告訴你買什麼號碼,建議你都不要相信,因為我玩了幾年房子跟老婆都玩沒了。
PS:這東西真的不是好東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希望你能當機立斷,不要存僥幸心理,果斷戒賭。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❷ 王元的獲獎成果
1.作為專題負責人完成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綠洲過渡帶生態環境區綜合治理技術及實驗示範」於1996年11月獲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2.作為專題負責人完成的國家「八五」攻關課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綠洲過渡帶生態經濟環境區域綜合治理技術及實驗示範研究」於1996年10月獲由國家計委、國家科委、財政部共同頒發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3.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的「策勒縣流沙治理試驗研究」於1995年6月獲聯合國環規劃署首屆「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控製成功業績獎」。
4.1997年獲 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及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
❸ 林劍的榮譽
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986年)
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
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994年)
廣州市科協先進工作者(1994年)
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4年)
廣東省「八五」重點科技攻關十大傑出成就(1996年)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1996年)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先進個人獎(1996年)
國務院僑辦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
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001年)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
廣東省科技三等獎(2003年)
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優秀專利金獎(2004年)
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優秀專利發明人獎(2004年)
暨南大學100年校慶授予「終身貢獻獎」(2006年)
❹ 李玉榮的科研貢獻及主要論著
李玉榮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畜牧專業的科研和生產工作,在反芻家畜尤其是絨山羊的繁育、生產管理方面有較大的貢獻,是內蒙古自治區養羊界的青年學科帶頭人。多次作為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家進修、學習和學術交流。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5部,研究成果多次獲內蒙古自治區、農業部等頒發的優秀科研成果獎,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三等獎2項。主持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重大科技計劃項目20餘項,均取得了諸多原創性的成果。經過「八五」至「十一五」期間的科技攻關,在全區絨山羊主產區的選育,建立了內蒙古白絨山羊的繁育體系,並使其逐步完善,形成了高產核心群—育種群—繁殖群的繁育體系,使種羊培育、生產、管理規范化。近年來又將絨山羊研究取得的豐碩成果「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培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研究」、「牛羊胚胎移植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研究」「和白絨山羊優質高產新品系的選育」等應用於生產實踐中,使內蒙古自治區絨山羊生產上了一個新台階,為繼續保持我區絨山羊在國內外的優勢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 (省級以上)
1989—1991,作為副主持,參加了「放牧綿羊營養檢測技術及其在養羊生產中的應用」項目;
1991—1995,參加國家「八五」攻關項目「科爾沁草甸草原肉牛生產優化模式試驗區」中,作為子專題負責人和主要研究人員,承擔了「肉牛育肥及營養調控補飼技術的研究」;
1996—2000,作為副主持,參加了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白絨山羊選育與開發」項目;
1996—2000,作為副主持,參加了自治區「九五」重大科技攻關暨牲畜「種子工程」項目「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培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研究」;
1999—2001,主持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氮硫代謝對羊絨生長影響的研究」項目;
2001—2005,主持自治區「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白絨山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項目;
2003—2005,主持科技部星火計劃「內蒙古白絨山羊工程技術開發與示範」項目;
2002—2003,主持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綜合開發推廣項目「絨山羊舍飼配套技術推廣」項目;
2004—2006,主持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綜合開發推廣項目「肉用綿羊雜交育肥及配套技術的推廣示範」;
2005—2007,主持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內蒙古白絨山羊良種擴繁體系建設及產業化示範」;
2005—2007,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內蒙古白絨山羊改良技術集成研究與示範」;
2008—2010,主持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優質絨山羊繁育基地高效養殖技術集成示範」;
2010—2012,主持院創新基金項目「絨山羊增絨技術機理研究」;
2010—2015,被聘為「內蒙古絨毛用羊產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項目首席專家;
2011—2012,主持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優質絨山羊標准化規模養殖核心技術集成示範」; 2009年1月,「內蒙古絨山羊育種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3;
2003年12月,「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培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研究」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
2007年8月,「內蒙古白絨山羊優質高產類群培育及建立繁育體系研究」項目,獲中華農業科技獎三等獎,排名第1;
2005年9月,「白絨山羊良種繁育及產業化」項目,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排名第1;
1999年11月,「科爾沁草甸草原肉牛生產優化模式試驗區」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1。 李玉榮同志出色的工作和優異的成績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的認可,多次受到表彰。
1995年,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廳先進工作者;
1997年,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廳系統有為青年;
1997年,自治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
2000年,第二屆全區青年科技標兵;
2000年,全區青年知識分子科技創新獎;
2001年,內蒙古自治區牲畜種子工程建設(一期)先進個人;
2002年,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
2004年,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
2004年,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TRENDS IN PASTIORAL DEVELOPMENT IN CENTRAL ASIA》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2.《科學養綿羊》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3.《養羊手冊》內蒙古經濟資源編輯委員會
4.《現代養羊生產》,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5.《絨山羊舍飼手冊》,內蒙古經濟資源編輯委員會
6.內蒙古絨山羊育種核心群規劃設計方案的研究 《內蒙古畜牧科學》
7.內蒙古白絨山羊日糧適宜氮硫比的綜合評定研究《動物營養學報》
8.內蒙古白絨山羊產絨量遺傳參數的估計《中國草食動物》
9.動物模型BLUP法估計內蒙古白絨山羊育種值的研究《遺傳學報》
10.內蒙古3個絨山羊品種RAPD的初步研究《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
11.絨山羊、羊絨及其優勢發展戰略《內蒙古畜牧科學》
12.內蒙古養羊業應對入世後的發展探討《中國草食動物》
13.罕山白絨山羊與內蒙古白絨山羊雜交效果初探《中國草食動物》
14.內蒙古白絨山羊編碼HGT-I型蛋白的特徵分析《畜牧與飼料科學》
15.發揮資源優勢 加快我國絨山羊產業化發展《中國草食動物》
16.絨山羊KAP13-1基因在毛囊中的表達《中國草食動物》
17.絨山羊皮服毛囊組織形態學結構觀察《中國草食動物》
18.內蒙古白絨山羊主要經濟性狀的相關分析與回歸方程的建立《畜牧與飼料科學》
19.絨山羊胚胎期和興盛期皮膚毛囊差異表達基因的研究《湖北農業科學》
20.內蒙古白絨山羊經濟性狀與候選基因分析《畜牧與飼料科學》
21.內蒙古絨山羊次級毛囊組織形態周期性變化研究《中國農業科學》
❺ 余祖俊的成果
「列車超速防護系統」,1996年10月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第10完成人;
1996年11月兩篇論文同時獲「北方交大優秀科技論文獎」;
1998年5月「列車測速測距系統研究」獲「第四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
產品「機車軸承溫度監測報警裝置」,2000年10月通過鐵道部技術鑒定並成為指定生產廠家,第1完成人;
「鐵路信息化總體規劃的研究」,2000年10月通過鐵道部技術評審,2001年9月28日,獲「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成果登記號:360-10-10091124-06,第6完成人;
2001和2002年兩度獲得「任課教師德育津貼」;
2002年1月,北方交通大學九五優秀科技工作者;
「SJC-1型隧道限界檢測車」,2003年獲「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第5完成人;
2003年獲得「第六屆詹天佑鐵道科技獎---青年獎」;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研究決定,任命余祖俊為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❻ 黃如訓的獲獎情況
1. 利用急性腦缺血、缺氧實驗模型進行發病機理及新葯對腦缺血的實驗治療研究1992年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2. 混合性中風1993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3. 腦卒中並發腦水腫發病機理及其預防及易卒中型腎血管性高血壓大鼠模型1996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
4. 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病理機制及臨床系列研究1998年獲廣東省醫葯衛生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獲衛生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5. 臨床神經病學1999年獲廣東省醫葯衛生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❼ 吳偉陵的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科研活動
八十年代以來主要從事無線與移動通信研究,先後承擔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兩項,國家「863」項目五項,國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兩項,部級項目三項。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郵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信息產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電子學報》《通信學報等一級學報近100篇。主編國家級教材三本:《信息處理與編碼》、《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原理》。曾參與《中國大網路全書》電子學與計算機卷,《郵電網路全書》電信卷等網路全書的編撰工作。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三項。
❽ 梁傑的主要成就
承擔的科研項目
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完成了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省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1項,主持●完成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企業自籌項目1項。
目前正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1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企業自籌項目4項。
研究領域
涉及煤炭地下氣化基本規律、測控技術、工程應用及環境保護技術等,在煤炭地下氣化研究領域取得了優異成績,令國際、國內學術界所矚目;
提出了我國礦井遺棄煤炭資源地下氣化及高硫、高灰、高瓦斯煤層、「三下」壓煤地下氣化,以及煤炭地下氣化制氫的研究領域,獲得了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積極倡導並負責籌建了我國唯一的一個煤炭工業地下氣化工程研究中心,現已成為我國煤炭工業地下氣化產、學、研高效結合的典範,並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論文及獲獎情況
近年來共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40餘篇,其中5篇被EI收錄,參與編寫手冊1部,即將出版專著1部。
1996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
1991年獲江蘇省煤炭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2001年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
2001年獲煤炭工業十大科學技術成果獎1項。
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教委國家「八五」 科技攻關先進科技工作者。
❾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項目
該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了HT—6B、HT—6M托卡馬裝置和中國第一超導托卡馬克HT—7裝置,建成了總功率達20萬千瓦交直流脈沖電源系統,建成了兆瓦級的波加熱系統和兆瓦級的低雜波驅動電流系統,建成了中國場強最高的20萬高斯混合磁體和中國最大規模的低溫液氮液氦系統,建成了先進的計算機控制和數據採集及處理系統。
該所多年來獲得科研成果200多項,其中國家及院部級重要科研成果獎50多項。1994年建成的HT—7裝置是中國第一個超導托卡馬克,它的建設使中國成為繼俄、法、日之後第4個擁有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的國家。近幾年突出的運行和實驗成果,標志著中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表明該所已具備設計、研製和運行超導托卡馬裝置的能力。
該所承擔建設的國家「九五」重大科學工程——HT—7U大型非圓截面超導托卡馬。
裝置建設——工程總體設計已經完成,技術准備、工程預研正全面展開。這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超導核聚變實驗裝置,可開展先進聚變反應堆的前沿性、探索性研究,為未來穩態、先進聚變反應堆奠定工程技術和物理基礎,必將使中國核聚變研究進入世界前沿,為人類最終利用核聚變能作出重要貢獻。
該所承擔的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劃能源領域聚變—裂變混合堆專題,對利用混合堆生產核燃料,處理核廢料,努力開拓聚變能的早期應用途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引起國際聚變界廣泛關注。
該所承擔的國家計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離子束生物工程,首創低能離子生物育種技術,發展成為新的交叉學科——低能離子生物學。在農業、工業生產中推廣應用獲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被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和財政部授予「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在「九五」期間繼續承擔國家計委「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基金委重大項目。
該所積極推進國際合作交流,建所以來先後派遣200多名科技人員到世界一些主要的核聚變實驗室訪問學習,培養了一批走上國際舞台、能與各國核聚變研究室進行合作研究的優秀人才。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在設備方面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支持。該所與美、日、俄、歐盟等2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交流關系,開展多項國際合作研究,多次成功地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是世界實驗室的核聚變研究中心,第三世界科學院優秀研究中心。
❿ 蹇錫高的蹇錫高獲獎成果
★2003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銀獎 ★2002年獲遼寧省科技發明一等獎 ★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中國高校科技發明二等獎 ★2000年獲教育部科技發明三等獎 ★1999年獲國際經濟評價(香港)中心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2項) ★1996年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團隊主要成員介紹朱秀玲,博士,作為第二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張守海,博士,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陳平,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榮獲「遼寧省首屆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等榮譽稱號。楊大令,副教授,參加了國家「七 五」、 「八五」 攻關項目。 獲得授權專利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聚醚碸及制備法 ■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聚醚酮及制備法 ■ 磺化雜萘聯苯聚醚酮質子交換膜材料及其制備法 本次獲獎項目簡介 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新型聚醚碸酮(PPESK)及其制備法項目 是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計劃和省市重點攻關等項目的綜合成果之一。經查新檢索和專家鑒定確認屬國際首創、原始創新、居國際領先水平。 其合成工藝簡單,易於控制,產品收益高,易於精製,成本較低,性能/價格比最優。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機械、汽車、石油化工、環境工程等行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為實施本技術產業化而合資組建的大連寶力摩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500t/a生產線,產品已銷往國內外,市場擴展迅速,經濟效益顯著。
2003年,蹇錫高帶領的團隊在全國競爭中獲技術發明二等獎(一等獎連續空缺六年),其獲獎的「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新型聚醚碸酮及其制備法」取代國外進口產品,推動了國內材料領域尖端科技的進步。
2012年,蹇錫高教授主持完成的「雜萘聯苯聚醚腈碸系列高性能樹脂及其應用新技術」再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雜萘聯苯聚醚腈碸系列高性能樹脂及其應用新技術」項目屬於特種有機高分子材料科學技術領域,是國家十五「863」計劃、遼寧省十五重點攻關等項目的創新成果之一。經專家鑒定,確認為「國際首創,是一項具有原始創新性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已實現產業化。其深加工產品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子電氣、核能、石油化工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