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文化成果觀

文化成果觀

發布時間:2022-08-19 14:57:58

⑴ 探尋——核心價值觀中繼承和發展了哪些傳統文化思想理念

一些正統的傳統文化。
1、對中庸之道的理解。
2、關於和而不同的思想。
3、對禮儀之邦的新認識。
4、關於所謂東方重集體,西方重個人的再思考。
5、和諧理念的現代意義。
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要對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遺產有所傳承。中華民族擁有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和思想精髓,傳承或汲取其中有益的成分無疑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我們同時又必須認識到,產生於古代封建專制社會的傳統價值理念所包含的負面因素,對於這一點,是必須加以梳理和分析的,所謂批判性的繼承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⑵ 中國的思想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貢獻

中國文化發展對世界的貢獻
●為公眾生產和提供健康而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也是實現聯合國倡導的提高人類發展指數的重要基礎條件。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在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會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的文化產品獲得了極大的豐富,不斷提升了公民文化權利實現的質量和水平

●中國的文化發展是建立在傳承民族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的。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已經受到了中國社會各界的重視。這不但對於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對於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也是重要的貢獻

●中國的文化發展,是在與世界各國廣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文化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展開的。中國本土文化實力的增強,有力地提升了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數量和質量,使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文化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又推動了中國文化為人類的進步作出比較大的貢獻

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論壇於2006年9月21-22日在上海舉行。它以「中國與世界:和諧、和平」為主題,吸引了400餘名中外學者會聚一堂,同台切磋。在論壇的諸多議題中,中國文化發展對於世界的貢獻,成為各國學者注目的一個焦點。而恰在此前,中國第一個文化建設的中長期規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布,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發展對世界的貢獻,做出了重要的詮釋,也勾勒出2006-2010年期間中國文化發展的宏大前景。

第一,中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這樣一種新的文化發展觀指引下,中國以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基礎設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推動了文化產品的穩步和持續增長,大大提升了全社會的文化財富,使文化發展的水平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相適應,從而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獨特而重大的貢獻。

為公眾生產和提供健康而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也是實現聯合國倡導的提高人類發展指數HDI的重要基礎條件。經過多年改革開放,在中國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會的共同推動下,中國的文化產品獲得了極大的豐富。盡管中國在2005年的人均GDP還只是1700美元左右,但是,中國各級政府、企業、組織和個人把大量資源投入到文化建設中,初步建立了一個常年提供大量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體系,實施了以四大重點工程為骨乾的公共文化基礎建設,包括「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村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流動綜合文化服務車」等,大大拉近了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到2004年全國僅公共博物館數量就達到1600多個,公共圖書館數量達到2800多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第二,中國的文化發展貫徹「以人為本」的宗旨,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既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權利獲得基本的實施,關懷和滿足絕大多數人的文化消費需求,又積極發展科技含量高、服務效率高、傳播范圍廣的新型文化項目和服務內容,不斷提升了公民文化權利實現的質量和水平。

正如中國等國家共同簽署的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家公約》等文獻所強調的:公民的文化權利是一個十分廣泛而不斷發展的概念,它包括:1,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普遍性;2,公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主體性;3,公民文化創造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創造性;4,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護的權利,即文化權利的不可侵犯。

這些公民文化權利的實現,不但要依靠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法規,建設大量的文化基礎設施,而且要培養大批的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開發和創新優秀的文化藝術產品,才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創造力、文化培養力、文化普及力和文化消費力。《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肯定了近年來保障公民文化權利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並且在創新提升、前瞻發展和關懷群眾、服務基層這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都作出了更加系統、更加有效的部署。這方面既包括設立「國家文化傑出貢獻獎」、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出版工程、在2008年開播地面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等重大項目,而且包括第一次提出和實施為低收入和特殊社會群體提供「文化低保」等舉措。可以預料,「十一五」期間中國文化的發展,既如燦爛彩虹,飛架雲端,又如春雨瀟瀟,滲入田野。

第三,中國的文化發展是建立在傳承民族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基礎上,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多年努力,傳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已經受到了中國社會各界的重視。這不但對於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對於人類文化多樣性的保護,也是重要的貢獻。中國自1985年成為《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之一,參與了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工作,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全國許多部門、團體和民眾投入了物質性和非物質性遺產的保護工作,到2005年底,中國已擁有物質類世界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31項,非物質類世界遺產2項。這33項世界遺產使中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之一。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1995年)中所說:「文化的創造性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對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國家和地區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是它的創意和創新活力的資源之一。豐富的文化遺產蘊涵著前人智慧的豐富密碼,將成為人類後代不斷開發的社會財富。

第四,中國的文化發展,是在與世界各國廣泛交流、積極參與全球文化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展開的。尤其是跨入21世紀以來,中國加入WTO,中國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等跨境、跨國經貿合作模式和關系的建立,為中國深化對外文化交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加快了中國文化的「走出去」步伐,反過來說,中國本土文化實力的增強,有力地提升了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數量和質量,使中國逐步成為全球文化產品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又推動了中國文化為人類的進步作出比較大的貢獻。

中國文化的發展,使得億萬中國人民可以在高起點上理解和迎接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從1990年代以來,《悲慘世界》、《貓》、《獅子王》等世界著名音樂劇、世界三大男高音等頂級音樂家、費城交響樂團等世界著名藝術團體紛紛在中國演出,獲得了很多知音。與此同時,中國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也紛紛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如從1997年開始,以「為中國喝彩」為主題的大型音樂歌舞晚會先後在美國、俄羅斯、英國、希臘、南非、日本、法國、巴西等國舉辦。而依託於中國生產的服裝、設備、餐飲、禮品、玩具、文具、傢具等的大量出口,融合在產品中的中國文化內涵也在全球獲得了廣泛的傳播。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1998年)所說:「發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文化發展成果,不但造福了億萬中國人民,而且為21世紀人類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深遠的啟發和寶貴的經驗。

⑶ 中華優秀的歷史文化成果

篇一:祖國的傳統文化——京劇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悅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

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艷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台上大顯身手。

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艷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勸人為善受到教育。

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篇二:家鄉的傳統文化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兩個吧!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孔子與我們宿州吧!在我們這里有一座天門寺,那裡有兩處古跡,一處是曬書台,另一處就是洗硯池了。傳說兩千年前,孔子周遊天下,傳授他的知識,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門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孔子急忙帶著他的學生們進天門寺躲雨,可是他們的書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淋濕了,這弄的孔子和他學生們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發現寺廟有一塊很大的石板,於是叫學生把書放在大石板上曬,可是曬好以後書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見了,於是孔子和學生們又描了一遍,這時一個學生發現一個水池,叫大家來洗硯,從此這個石板人們叫曬書台,洗硯的地方叫作洗硯池。

其實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的古跡比如說涉故台、虞姬墓、黃藏峪等等,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把這些傳統文化傳播下去。

篇三:祖國的傳統文化京劇作文

京劇是祖國傳統文化之一。京劇,是流傳全國,影響最大的劇種,它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擁有眾多名角,名劇目而成為中國戲曲傑出代表,飲譽世界。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崑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悅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艷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台上大顯身手。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艷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勸人為善受到教育。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願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篇四:中國的傳統文化

要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目,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了。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後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紅紙剪一個「福」字貼在門上,在紅紙上寫一些吉利話也貼在門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紅色就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年年貼春聯,;流傳至今。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飄,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小朋友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禮花滿天,與家人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引的我們哈哈大笑,如果天天過年該多好。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佳節,也是團圓節,這天吃元宵、猜燈謎,寓意家家團團圓圓,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無比幸福快樂。中國傳統節目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篇五: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在我們身邊存在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剪紙就屬於其中一種。

對於剪紙來說剪刀和紙張的選擇是尤為重要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才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為好,質地薄的紙為宜。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折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並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後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後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花樣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採用些曲條紋,因為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最後,去除多餘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剪紙是有趣的手工活更是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

⑷ 古中國有哪些文化成就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年;南朝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精密數值(准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比歐洲早800年;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對地球公轉的精密推算比歐洲早300年。總之,我國古代的科學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發明創造被世界公認,在世界上產生過深遠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所以,我們祖國不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們的祖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了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使我們祖國成為世界上文化發達的最早國家之一,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充分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個具有特別旺盛生命力的偉大民族。

⑸ 獨學文化精神足多藝共進真精彩是什麼

三個層次
(1)主張文化是涵蓋人類所有文化成果的大文化觀;

(2)主張文化主要指人類精神文化方面的創造性成果;

(3)將文化理解為以文學、藝術、音樂、戲劇等為主的藝術文化。

⑹ 中華傳統文化的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復是中華制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為主體,中國古代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⑺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取向和傳統教育

[論文摘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長期歷史發展積淀的產物,涵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對中華民族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刻的決定作用。當代大學生在新的信息時代下,價值觀形成中存在價值判斷標准模糊、誠信缺失、道德行為失范等現象。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構建當代大學生國家責任意識、正確誠信觀、金錢觀、進取精神、正確交往觀念等,是目前道德教育的重要意蘊。
[論文關鍵詞]傳統文化 價值觀 大學生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

關於文化的解釋有多種,英國人類文化學創始人泰勒(E.B.Tglor)把文化界定為「整個生活方式的總和」。美國學者M.克迪維拉稱文化是指導人們一系列行為模式的觀念,其核心是一種「精神形式」。廣義上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三個層次。其中,物質文化是文化體系的外層結構,制度文化是中層結構,思想文化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核心結構。狹義的文化專指思想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文化的內容和樣式,主要是指儒、道、釋三家文化,其中儒家文化是主流。中國傳統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社會實踐經驗的凝華,以及民眾精神生活的結晶,它體現為由歷代勞動人民、工匠技師、文人學士等創造的多層次、多種類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實體。中國傳統文化內容非常廣泛,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門類。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倫理道德方面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義為上,倡導「見利思義」「見利爭讓、聞義爭為」的先義後利、義利並重的價值取向;在社會關系方面強調個人的修養,處理好人際關系,倡導個體對社會對國家的義務和責任;在民族性格上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韌氣節;在國家觀念層面倡導「天下為公」「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國家為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表現和提倡的堅忍不拔、銳意進取的堅強志向,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的行為追求,以禮待人、謙和友善的仁愛精神,重人格、尚氣節的思想境界,知行統一、三思內省的修養目標,艱苦樸素、勤勞節儉的生活觀念等,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指導意義。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國人傳統價值觀的影響

文化在一般意義上都具有化育人的功能機制。古語雲:「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此中「文化」都是文治、教化的意思,蘊涵著自我服膺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營造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強勢氛圍,使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接受並認可文化的化育功能。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格理論體系中,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對人的道德觀形成和人格塑造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儒家的道德理想人格一直處於社會的主流和主導,倡導高尚的人格信念和堅守的人生信念,提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儒道相濟的生命哲學。儒家思想蘊涵厚重的底蘊和深邃的哲理,給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啟迪,具有陶冶情操、修養道德的功效。

中國傳統文化倡導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進取精神,注重主體的氣節、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並形成了一整套引導民眾如何做人的觀念和規范,尤其強調個人的「內省」和「慎獨」,強調啟發個人的內在道德功能和思想自覺。儒家文化認為,個人是具有道德的,由道德的個人組成的社會也是道德的;個人要服從道德,國家也要服從道德,從而形成一個和諧中庸的道德社會。據此,儒家文化下的處世的根本原則就是道德思維高於並優先於功利思維,人的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成就道德人格,正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學》中進一步深化此種原則,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個人的社會與政治理想,而「修身」是基點,也是以德性為先的體現,以求知學文為後的中國儒學傳統。這一傳統文化思想,深刻影響並激發了中華民族價值觀念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還體現著尚德、尚德育、尚德風的傳統,使道德教育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居於顯著的地位,成為中國傳統教育的根本。不單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倡導並努力實踐重視倫理、義高於利的金錢價值觀,倡導對人以愛、推己及人的人際關系,反己正人、成己成物的道德修身精神。此外,中國傳統文化中涌現的為群體奉獻的思想,激發人們形成對於家庭、社會、國家的義務觀念。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體現了人的價值在於發現和宣傳真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成為中國歷代有識之士和志士仁人報國的信條。

三、以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現代大學生價值觀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看,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大學生表現出較為嚴重的利己思想傾向,表現為:在自我認識中的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在人際交往中的以個人為中心;在涉及國家民族問題時的麻木淡薄或無知偏激;在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時的環保意識淡薄、浪費嚴重等。
充分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從大學生的人生理想的高度出發,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以提高思想認識、優化思想素質為目標,以繼承傳統文化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理想信仰、是非觀念、行為習慣,改變大學生的價值標准,使其朝向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

1.以傳統文化所彰顯的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塑造大學生國家責任意識。作為有強烈國家責任感的人,決不會將自己與社會、與人民對立起來,更不會以自我利益為中心,而應將個人與社會、國家利益有機地協調起來,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找到人生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中,體現著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孟子提出:「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之推而內之溝中。」這並非狂妄自大,而是充分體現了勇於擔當的胸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鼓勵著歷代仁人志士胸懷祖國,憂國憂民,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自己利益,表現了文人的高風亮節。這些都是對大學生開展社會責任、國家責任教育的良好素材。

2.以傳統文化中的誠信觀點,塑造大學生正確的誠信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誠信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的儒家。早期的誠信與宗教密切聯系。《尚書·太甲下》中記載:鬼神無常享,享於克誠。此處的「誠」主要是指篤信鬼神的虔誠。後來經過儒家學者的大力提倡,誠與信逐步擺脫了濃重的宗教色彩,而成為進行個人修養與經世致用的道德規范。在傳統文化中,誠是「天之道」,是道德的本體和自然的規律,人們的道德修養必須遵循「天之道」,這是做人不可移易的法則。孟子把「誠」放到了道德本體的高度進行討論,認為人若要加強自身品行的修養,誠是一個重要的原則。他說:「誠者,人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范,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因此,對公民進行誠信教育是必要的,而對即將步入社會生活的公民——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更為緊迫,必須借鑒中國傳統誠信思想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以傳統美德引導學生在市場經濟社會堅守誠信,求真務實。

3.以傳統文化中謙恭禮讓、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交往觀。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觀點。孔子還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平等,相互體諒,相互寬容。對待別人將心比心,由己及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對朋友的「忠信」之禮,孔子教育學生的「四教」(即「文、行、忠、信」)中有一半就是培養學生的「忠信」觀。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孟子言:「信於友有道。」孔子更是強調「三人行,必有我師」。以謙卑的胸懷去待人,以忠信的態度去交友,才能獲得真摯的友情。通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養成關愛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講德義的傳統美德,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為日後奠定良好的交際基礎。

4.以傳統文化中的義利觀念,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利益觀。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意識形態、文化現象、價值觀念相互碰撞,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也使人們產生了種種困惑甚至迷惘,對於世界觀、人生觀正在形成時期的青年大學生更是如此。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施以正確的義利觀教育,對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他們的健康成長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義利關繫上,重義輕利思想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主流價值取向。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及宋明時期的新儒家都非常強調義利之辯,認為這是劃分君子與小人的重要標准。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更是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的主張。在當前的大學生中較多出現過度追逐物質利益的情況下,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傳統的義利觀教育,重點培養其見利思義、重義輕利的思想,有助於消除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拜金主義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5.以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觀念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事業進取精神。以儒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處世態度上顯著特徵就是提倡「剛健有為、自強不急」的入世思想,強調通過主體的自我修養以適應客體的發展,具體體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貞剛毅品質,體現為「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撓的精神。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觀念,培養大學生求實、務實、進取的態度,尋找適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長遠意義。

6.以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培養大學生節約環保的生活理念。在當前自然資源不斷枯竭,人類生存環境日趨惡化的形勢下,培養和形成節約環保的生活理念,是作為世界公民的21世紀青年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價值觀念。古人所謂「天人合一」的「天」就是我們所理解的自然界和自然環境,「天人合一」就是講人與自然的關系,要使人與自然生態協調共處,生生不息,讓人類與自然萬物和諧發展,這一思想目前已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可。利用優秀傳統中國文化培養當代大學生節約環保的價值理念,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在大學生教育中融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對於教育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光大,人類文明的不斷向前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閱讀全文

與文化成果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愛情電影網中國一個都不能少 瀏覽:180
古鎮電影院有哪些電影 瀏覽:567
40部頂級武俠電影 瀏覽:368
韓劇 替身女主 瀏覽:543
可以免費看別人作的網站 瀏覽:6
台灣最大視頻網站 瀏覽:780
斯嘉麗電影床戲 瀏覽:512
免費且不卡的電視劇網站 瀏覽:745
挺好的網頁 瀏覽:570
紅羊全部作品 瀏覽:70
古裝大奶子電影 瀏覽:716
歐美男女愛情動作免費 瀏覽:886
泰國降頭科幻電影 瀏覽:350
台劇的男男劇大尺推薦 瀏覽:664
男主叫姜 瀏覽:750
前度2電影香港版 瀏覽:883
日本女同性大尺度電影 瀏覽:221
國外電影女孩糖尿病,騙婚軍官 瀏覽:71
水雲間子墨的扮演者 瀏覽:997
泰國冰塊吻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