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拆遷協議的訴訟時效是什麼的,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的規定如下:第三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被拆遷人怎樣維護自己的權益:應當先看該告知書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條件,如果缺少相應的法定要件,那麼這個拆遷告知書一定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告知書是無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被拆遷戶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確保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非法侵害。根據《徵用土地公告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0號)的規定:有《徵用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公告》;前者需要市縣人民政府發布,後者可以由征地單位發布。 第四條 被徵用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收到徵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徵用土地公告,該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實施。第五條 徵用土地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征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二)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三)征地補償標准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四)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期限、地點。 第七條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批準的徵用土地方案,在徵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內以被徵用土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並予以公告。第八條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一)本集體經濟組織被徵用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數量;(二)土地補償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三)安置補助費的標准、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和支付方式;(五)農業人員的具體安置途徑;(六)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具體措施
B. 違法征地,農民如果起訴的話,有沒有訴訟時效的
只要認為政府的行政行為不合法,任何人可以起訴政府。
政府違法征地,農民當然可以起訴。這是毫無疑問的。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C. 請問追討拆遷補償有訴訟時效嗎
3、發展商一直說只願給我們回遷房,不願作價補償,而我們只想要補償不要房屋,我們的要求合理嗎?答:1、所有的訴訟都有時效限制,例外也是在時效規定內的例外。但本案中,如果你能有證據證明在你提起訴訟之前兩年內你曾向對方提出請求,則不超過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房管部門當然應該承擔責任,並且,如果發展商不知道房屋不屬於房管部門所有的而訂立協議的話,則只能由房關部門承擔責任。如果發展尚與房管部門在訂立協議時知道房管部門無權處分該房屋,則他們應該對你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本案中,作為代理人,房管部門的代理許可權為管理與出租,而不包括處分。其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應該由其自己或者與發展商連帶承擔。
3、你們的要求當然合理。因為你的房屋屬於特定物而不是種類物,當房屋已經拆遷而使得返還房屋成為不可能時,對方應該以貨幣形式賠償或者其他你們能夠接受的實物進行賠償。本案中,你們只願意接受補償,這是合理的。
D. 違法征地有訴訟時效嗎
根據抄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但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E. 追討拆遷補償有訴訟時效嗎
問:我家祖屋於1958年因私房改告而由房管部門代管經租,直至1999年,房管部門才將房屋發還給我家,我們發還時才知道,房屋早已於1996被發展商拆遷,但房管門叫我們自己向發展商追討,我們一直多次親自上門與發展商追討未果,請各位給予專業意見:
3、發展商一直說只願給我們回遷房,不願作價補償,而我們只想要補償不要房屋,我們的要求合理嗎?答:1、所有的訴訟都有時效限制,例外也是在時效規定內的例外。但本案中,如果你能有證據證明在你提起訴訟之前兩年內你曾向對方提出請求,則不超過訴訟時效。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2、房管部門當然應該承擔責任,並且,如果發展商不知道房屋不屬於房管部門所有的而訂立協議的話,則只能由房關部門承擔責任。如果發展尚與房管部門在訂立協議時知道房管部門無權處分該房屋,則他們應該對你承擔連帶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本案中,作為代理人,房管部門的代理許可權為管理與出租,而不包括處分。其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應該由其自己或者與發展商連帶承擔。3、你們的要求當然合理。因為你的房屋屬於特定物而不是種類物,當房屋已經拆遷而使得返還房屋成為不可能時,對方應該以貨幣形式賠償或者其他你們能夠接受的實物進行賠償。本案中,你們只願意接受補償,這是合理的。
F. 征地糾紛的訴訟時效
征地糾紛訴訟時効是兩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起計算。
G.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款主張 是否存在訴訟時效
普通訴訟時效是兩年、盡快向法院提起訴訟超過訴訟時效的,在法院就沒了勝訴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