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反不正當競爭糾紛

反不正當競爭糾紛

發布時間:2021-01-01 07:09:32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反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哪些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了下列11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1)虛假宣傳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廣告或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行為。

(2)虛假標識行為。即經營者採用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使用與其相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的;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的;在商品上偽造、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的行為。

(3)濫用優勢地位行為,是指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公平競爭的行為。

(4)商業賄賂行為,是指經營者採用財物或者在賬外暗中給對方單位、個人以回扣等其他人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購買商品的行為。

(5)強行搭售行為,是指經營者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銷售商品的行為。

(6)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包括三類,即欺騙性有獎銷售、借機推銷質次價高商品的有獎銷售、最高獎金超過5000元的抽獎式有獎銷售。

(7)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經營者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主要表現為3種: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得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權利人的職工或者權利人有業務關系的單位和個人違反合同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行為。

(8)濫用行政權利行為,是指對市場經營活動有影響力的行政主體,出於地方利益或小集團利益,違反法律或公認的市場規則故意對市場進行干預,妨礙正當的市場競爭行為;也指來自經營主體外的直接或間接行政權利作用下的強買強賣的行為。

(9)虧本銷售行為,是指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

(10)商業誹謗行為,是指經營者捏造、散布和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物的行為。

(11)串通招標投標行為。我國《招標投標法》規定,在招標投標活動中招標人不得有下列行為: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的投標人;對潛在投標人實行歧視待遇;向他人透露已獲取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名稱、數量以及可能影響公平競爭的有關招標投標的其他條件;泄露標底;強制投標人組成聯合體共同投標,限制投標人之間的競爭等。投標者不得有下列行為:投標人之間串通投標報價;與招標人串通投標,各投標人或者評價委員會成員行賄謀取中標;以低於成本的報價競標;以他人名義投標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虛作假騙取中標。

請採納

Ⅱ 如何理解反不正當競爭法上的競爭關系

提問者,該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學理論問題,所謂「競爭關系」即商品或服務被取代的一種社會關系。
司法實踐角度看,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993年12月1日)「第五條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等關於「競爭對手」的定義。一般涉及上述法律糾紛時候對原被告雙方是否存在「競爭關系」進行界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在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依法規范市場競爭秩序 (2004年11月11日)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上的競爭關系」有著比較務實的論述:
講話認為應當准確理解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競爭關系。競爭關系是取得經營資格的平等市場主體之間在競爭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認定不正當競爭,除了要具備一般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以外,還要注意審查是否存在競爭關系。存在競爭關系是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的條件之一。首先,從有關法理精神和立法本質出發,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調整的競爭關系的主體應當限於市場經營者之間,非市場經營者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這種經營者是在競爭市場上從事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其行為具有直接或間接的營利目的,即為了獲得有利的市場條件和盡量多的經濟利益。其次,所謂競爭關系一般是指經營者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經營業務雖不相同,但其行為違背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規定的競爭原則,也可以認定具有競爭關系。再次,有權提起不正當競爭訴訟的人須與被告之間存在特定、具體的競爭關系。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可能導致不特定的經營者受到損害,但只要侵權人、侵權行為和損害後果是特定、具體的,在不特定的受損害的經營者與特定侵權人之間形成的競爭關系就是特定、具體的,任何受損害的不特定的經營者原則上都可以主張權利。但這類訴訟在具體程序適用和實體權益處理等問題上,還要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要做到准確體現法律規定的精神。

重要提示:根據各個案子具體情況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Ⅲ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維權步驟

你好,可以委託上海這邊的律師處理

Ⅳ 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反不正當競爭的必要性

反不正當競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競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機制,各個市場主體正是通過競爭來實現自己的經濟目的的。競爭對每個市場主體來說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是,市場主體不能濫用平等、自由的競爭權,實施侵犯他人利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形形色色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嚴重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因此,市場經濟要求有一整套的規則來維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有序運動的經濟,是受法律調控和保障的經濟,《反不正當競爭法》正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

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需要經營者是市場主體,他們是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是市場主體自身的原因所決定的,只不過是通過市場的檢驗表現出來罷了。但是,不能否認外部條件對經營者的生存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而不正當競爭行為,它的一個特點就是採用損害其他經營者即競爭對手的利益的手段,搶占市場,牟取非法利益。這種力圖從外部顛倒優勝劣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僅直接侵害了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同時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了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

保障對外開放順利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的對外開放必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間日益臨近,這就要求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制度,應與國際的常規相銜接。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正當競爭行為不僅侵害本國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而且也侵害外國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現在已參加了許多有關經濟貿易和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作為條約的成員國負有義務通過立法制止不正當競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制定和施行,適應了國際潮流的需要。

市場交易中的欺騙行為表現

欺騙性交易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經濟活動中,採取假冒、模仿、虛假手段,使他人形成認識上的錯誤並在這種錯誤認識的基礎上與之交易的行為。「假冒」是指有意並徹頭徹尾地仿製別人的商品或者企業名稱,完全無意以自己的商品或者名稱進行合法交易。「模仿」是指使用與別人企業名稱或者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行為。「虛假」是指對商品質量、產地作跟實際不相符的表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①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各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標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④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做引有誤解的虛假宣傳均屬於欺詐性交易行為。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表現

根據商標法的規定,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假冒了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商標,使別人誤認為假冒者的商品是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而去購買,這就勢必影響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經營者的商品銷售,這樣形成了二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①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②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④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無論何種情形,無論經營者為實施此行為後是否在事實上損害競爭對手的利益,均可按本條加以禁止。《反不正當競爭法》也規定,經營者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規定處罰。

偽造或冒用質量標志的行為表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四條規定,禁止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禁止偽造產品的產地。認證標志是指產品的提供者將自己的產品提供給有權或職能的國家行政機關或國家權威機關認可的機構,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對當事人提供的產品經過檢測、認定,證明產品、工藝、服務、完全符合規定標准或技術規范的標准,利用證書或標志以資證明,認證標志是對產品質量的評價,這種評價一方面是對企業勞動的肯定,但更主要的是給企業的產品帶來信譽,給用戶和消費者傳達質量可靠的信息,一般來說,經過認證的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鑒於認證標志的信息功能,競爭者就偽造標志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在市場交易中導致對真正具有認證標志產品的誤認,從而達到欺騙消費者,這種誤導是以偽造而達到的虛假的表示,以低劣產品冒充質量好的產品,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其目的在市場交易中損害競爭對手的利益而獲取不應有的利益,當然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名優標志是證明其產品符合政府規定標準的一種標志。名優標志具有產品的榮譽,這種榮譽又是政府授予,因此能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優質標志的產品,如未獲得國家授予的名優標志,而偽造或者冒用名優標志,一方面這是對政府授權的否定,另一方面是用偽造來混淆其名優標志的產品,混淆是手段,其目的是欺騙消費者,從而獲得非法的利益,這種行為當然構成不正當競爭,也觸犯了產品質量法第十九條的規定。

所謂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是指非法製作產品質量認證、標志優質產品標志、獲國際榮譽獎的標志、生產許可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行為,或者未獲准認證,未取得優質產品、國際獎等榮譽,未取得生產許可證等,而擅自使用相應質量標志的行為,均是欺騙行為,所謂偽造產地是指在甲地生產而標注乙地地名的欺騙行為。

虛假宣傳的行為表現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所謂廣告,就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形象地介紹有關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廠家、有效期限、產地等具體內容,從積極意義上講,它可以傳播商品的有關知識,傳遞市場信息,藉以達到指導消費,擴大流通,方便消費者生活,促進國內和國際的經濟貿易的發展,但是虛假廣告則是以不正當、不公平地損害競爭對手的競爭地位,或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的廣告形式、虛假廣告違反誠實信用的商業慣例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是不正當競爭行為中危害最大的一種。近幾年來,利用廣告進行欺騙的非法活動屢禁不絕,有的達到禍國秧民的地步,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在顧客的投訴中,反映虛假廣告的約佔全部投訴的4%,經營者如果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作虛假宣傳,就會使客戶和消費者走入誤區,購物需求的使用價值不能很好實現,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規則之一供需規則受阻、市場運作紊亂、消費者知悉其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受到了侵害。上述《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所涉及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都是廣告所包含的內容,廣告通過這些內容可以宣傳商品的信息,如果內容不真實,則商品的信息必然虛假,消費者得到虛假的信息後也就會對商品發生誤解。商品的製作成分、性能、用途可以代表商品的基本特徵,廣告一般應當把商品的這些特徵作為商品的真實信息傳遞給觀眾,但是內容不真實的廣告則把這些特徵大加美化,經過美化的商品也就格外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商品的生產者和產地關繫到商品的來源,也是廣告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可以影響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意志,如果廣告在商品來源的問題上進行欺詐,消費者就可能由於廣告的誤導而把劣質商品當作馳名商品,這當然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我國現今已有了《廣告法》對廣告行為加以規制,但是,將虛假廣告的宣傳列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仍有必要。

Ⅳ 反不正當競爭法法律責任有哪些

您好復!一、不正當競爭行為制的經濟責任和民事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濟責任、民事責任的意義在於保護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以及受到實際損害時得以補償。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行政責任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要通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部門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查處來實現。這樣規定的目的在於使被破壞的市場競爭秩序得以恢復。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形式主要包括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責令改正、消除影響以及吊銷營業執照等形式。此外,還規定了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有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的行政處分。
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法行為進行的最為嚴厲的法律制裁,適用於那些對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和社會經濟秩序損害嚴重、情節惡劣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於刑事責任,《反不正當競爭法》只是作了原則規定,確定具體的刑事責任要適用我國刑法的相應規定。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Ⅵ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幾種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之規定: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本法所稱的經營者,是指從事商品經營或者營利性服務(以下所稱商品包括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關於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具體表現,可以參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競爭行為」,即第五條至第十五條之內容。現摘錄如下:

第五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
第六條 公用企業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獨佔地位的經營者,不得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以排擠其他經營者的公平競爭。
第七條 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他人購買其指定的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正當的經營活動。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制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場。
第八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在帳外暗中給予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回扣的,以行賄論處;對方單位或者個人在帳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賄論處。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給對方折扣,可以給中間人傭金。經營者給對方折扣、給中間人傭金的,必須如實入帳。接受折扣、傭金的經營者必須如實入帳。
第九條 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製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者、有效期限、產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廣告的經營者不得在明知或者應知的情況下,代理、設計、製作、發布虛假廣告。
第十條 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第十一條 經營者不得以排擠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不正當行為:
(一)銷售鮮活商品:
(二)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積壓的商品;
(三)季節性降價;
(四)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價銷售商品。
第十二條 經營者銷售商品,不得違背購買者的意願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
第十三條 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
(一)採用謊稱有獎或者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二)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三)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五千元。
第十四條 經營者不得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第十五條 投標者不得串通投標,抬高標價或者壓低標價。投標者和招標者不得相互勾結,以排擠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

Ⅶ 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有什麼區別

1、 立法目的。
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反對經營者出於競爭的目的,違反市場交易中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通過不正當的手段攫取他人競爭優勢的行為。因此,它首先保護的是受不正當競爭行為損害的善意經營者的利益,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是公平競爭。
反壟斷法則是從維護市場的競爭性出發,目的是保證市場上有足夠的競爭者,以便使交易對手和消費者在市場上有選擇商品的權利。根據反壟斷法的理論,只有當市場上出現了壟斷或者壟斷趨勢的時候,政府方可干預市場,干預的目的是降低市場集中度,調整市場結構。因此,概括地說,反壟斷法所追求的價值理念是自由競爭,目的是保障企業有自由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提高經濟效率和消費者的社會福利。

2、 規制對象。
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關注市場上企業間的相互競爭行為,目的是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
反壟斷法關注的則是競爭者之間的協調行為,目的是防止市場上形成排除競爭或者嚴重限制競爭的局面。
因此,一個違反了反壟斷法的行為,例如競爭者之間商定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因為這個行為沒有損害任何競爭者的利益,從而不會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另一方面,不正當競爭的行為如假冒商標或假冒專利,這些行為因為不會影響市場競爭結構,不會減少市場上競爭者的數目,反壟斷法也不會把它們視為是違法行為。
當然,反壟斷法中也有一些關於企業市場行為的規范,特別是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例如禁止這種企業實施搭售行為或者價格歧視行為等。然而,反壟斷法制止這些行為不是出於這些行為不公平或者不正當(當然這些行為是不公平或者不正當的),而是因為這些行為會加強行為人已經取得的市場支配地位,從而惡化市場上的競爭條件。因此,反壟斷法關於企業市場行為的規則只是針對那些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大企業。

Ⅷ 反不正當競爭法案例分析

某省於1998年元旦開通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該有線電視台為了提高收視率,以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推出了集娛樂,休閑,廣告抽獎為一體的「繽紛時刻」欄目,開展「日日送獎,月月送禮」活動,每天向觀眾出一道簡單的問題,猜對的觀眾通過抽獎即可獲得每日送出的一台VCD或者一部摩托羅拉手機,每月還送出一個超過10萬元的大獎即一套公寓。此舉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另外,該省還擁有多家電視台,電視台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而該有線電視台開展的有獎競猜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招攬廣告客戶。
分析:該電視台的行為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
為了吸引更多廣告客戶(即賺取更多廣告利潤),電視台需提高節目收視率。為此,該電視台就運用了答題抽大獎的活動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和參與行為,「推銷」自己的節目。實質上是有獎銷售的一種特殊形式。
作為一項創利手段,這一行為本身是可取的。若符合公認的商業道德可以起到活躍市場促進公平競爭的作用。
但是,作為一種以抽獎決定獲獎者的偶然性行為,該電視台設立的周獎項獎額高達10多萬元,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有獎銷售: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額超過5千元。

Ⅸ 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怎麼處罰

初瑜伽環境很好,設備都是進口的,關鍵是女人練瑜伽可以調理生理,修身養性,平靜內心,很贊的。

閱讀全文

與反不正當競爭糾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