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您好:
業主的專有物權
《物權法》第七十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權。
這個專有權部分主要是指住宅或經營用房的套內面積。所謂的套內面積是房產產權管理部門通過測量後登記在產產權檔案中的建築物實際有效面積,這個面積不包括分攤的公共面積。而設置在房產套內面積中的相關生活設施或經營設施也屬於業主的專有物權。如室內衛生間、廚房、室內的上下水設施和供暖設施等、但我們要注意的是,位於套內面積的這些設施雖然物權屬於業主專有,但與建築物內其他業主相連、相通的設施的使用管理不屬於專有物權。《物權法》第七十一條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物權享有佔有、使用、 和處分的權利。但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現在經常發生的是業主在入住前對建築的裝修往往是以犧牲建築物安全和損害其他業主利益為代價的,根據本法規定,一旦發現其他業主的裝修對建築物的安全或其他業主利益造成損害,其他業主和業主委員會有權要求其停止損害行為,恢復原狀或予以修復。如果對其他業主造成了損失,其他業主有權要求行為予以賠償。
二、業主的共有物權
共有物權是指全部業主專有物權以外的建築物其他部分的物權。主要有以下內容:
1、公用面積、如毗連的牆壁、公用的屋頂、樓上與樓下之間的樓板、樓梯通道面積等。
2、建築區劃內的公用道路及設施、綠地及綠地上植物。
3、區劃內的公共場所。
4、區劃內的停車場或停車位。
5、物業用房及設施
6、共用設施。如上下水管道、供暖管道、建築物內的電力系統、通訊設施、視聽線路等。
B. 物權法規定,小區內道路屬全體業主所有,憑什麼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內干問題的解釋容》
第三條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共有部分外,建築區劃內的以下部分,也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共有部分:
(一)建築物的基礎、承重結構、外牆、屋頂等基本結構部分,通道、樓梯、大堂等公共通行部分,消防、公共照明等附屬設施、設備,避難層、設備層或者設備間等結構部分;
(二)其他不屬於業主專有部分,也不屬於市政公用部分或者其他權利人所有的場所及設施等。
建築區劃內的土地,依法由業主共同享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但屬於業主專有的整棟建築物的規劃佔地或者城鎮公共道路、綠地佔地除外。
C. 業主侵害業主的共有權是否要賠償損失
物業公司沒有賠償責任。
根據《業主管理規約》第九條規定,業主應當遵專守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屬有利於物業的使用、安全、整潔以及公平合理,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則。
第32條規定,業主違反本管理規約關於公共利益的約定,導致全體業主的公共利益受損的,其他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可以依據本管理規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業主侵害其他業主的公共利益,業主向物業公司要賠償損失找錯了方向,應當通過法律手段向違法業主主張合法權益。
D. 業主行使共有部分共有權的法律規定有那些
業主對建築物共有部分所有權的行使,法律依據是《物權法》。可通過業主大會版或者業主委員會行使。權
物權法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E. 有業主佔用共有面積,其他個人業主是否有權起訴
業主對建築物共有部分所有權的行使,法律依據是《物權法》。可通過回業主大會或者答業主委員會行使。
物權法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F. 如何理解業主的專有所有權和共有所有權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我國物權法規定: 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G. 業主個人對共有權部分是否有訴權
有權為了自己的使用權被侵害為理由,提起訴訟
H. 業主委員會對共有和共管糾紛有權作為訴訟主體對某些業訴訟嗎
依據《物權法》第八十三條 業主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業主專大會和業主委員會,屬對任意棄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雜訊、違反規定飼養動物、違章搭建、侵佔通道、拒付物業費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依照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要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消除危險、排除妨害、賠償損失。業主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據此,訴訟主體還是業主個人。您若認為誰有侵權行為的,可以自行提起訴訟。
I. 建築物的專有部分和共有部分如何認定
建築區劃內符合下列條件的房屋,以及車位、攤位等特定空間,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專有部分: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 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
1、專有部分是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的基礎性概念,其應具備的特徵為:
(1)「具有構造上的獨立性,能夠明確區分」,判斷標准主要是此專有部分與彼專有部分是否能夠明確區分,就房屋而言,此套房屋須以牆、天花板、地板等與彼套房屋分開,就車位、攤位而言,此特定空間須以四條線為基礎組成的立體空間與彼特定空間分開;
(2)「具有利用上的獨立性,可以排他使用」,判斷標准主要是有獨立的出入口,即通常所說的門與公共空間相通;
(3)「能夠登記成為特定業主所有權的客體」,判斷標准主要是看是否在登記機關的登記簿上有記載。(9)業主共有權糾紛含義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J. 物權法上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專有權與共有權的關系
業主的專有權復
制專有權是指業主就其專有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權。所謂專有部分,是指在建築物中具有構造和使用上的獨立性的部分,它是構成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基礎。一般認為此種專有權在性質上屬於空間權。
區分所有建築物的專有部分屬於不動產,其權利變更適用於不動產的規定。該專有部分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可以由業主自由使用、收益和處分,並得排除他人干涉,但是業主對專有部分的利用,不得妨害建築物正常使用或者違反業主共同利益。專有部分的修繕、管理和維護,由業主為之並負擔其費用。
業主的共有權
共有權是指業主按照法律或者管理規約的規定,對區分所有建築物的共用部分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在沒有約定時,各個人的共用部分應依業主專有部分所佔的比例定之。
建築區劃內的綠地、道路以及物業管理用房,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市政建設的除外。會所、車庫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建設單位等能夠證明其享有所有權外,屬於業主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