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也受到版權保護,美術作品的侵權行為也會受到相關的處罰。那麼,美術作品侵犯版權如何認定和保護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在下文為您解答。美術作品版權一、美術作品版權侵權如何認定?美術作品版權侵權案件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侵權案件可較直接的通過對證據的認定加以解決,在本文主要針對第二類侵權案件,即典型的需要對雙方的作品進行對比來認定被控侵權人是否有剽竊行為的美術作品著作權侵權案件進行論述。美術作品版權侵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認定:1、確定美術作品著作權人的權利有效存在;2、確定美術作品著作權人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其中包括對思想與表達、獨創性、整體與部分等問題的認定;3、確定被控侵權人的行為,包括對權利人作品的接觸、剽竊的認定、合理使用等問題;4、侵權的最後認定和對侵權責任的確認,包括對停止侵權和賠償數額的認識等。二、美術作品版權侵權如何保護?1、禁止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濫用權利,保障著作權人行使發表權;2、禁止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惡意毀損美術作品原件,保障著作權人基於美術作品所享有的一切權利;3、賦予美術作品作者以追續權,鼓勵創作;4、賦予美術作品作者以美術作品原件展覽美術作品的權利,同時規定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可以要求作者支付使用費,當美術作品作者展覽權與美術作品原件所有人展覽權相沖突時,作者展覽權優先。
『貳』 什麼樣的情況屬於品牌侵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 ,規定了七種侵犯注冊商標內專用權的行為:容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
2、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4、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5、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6、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
7、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叄』 存在品牌侵權嗎
如果您是用您自己的處於公告期的商標不會存在侵權。如果是別人的那就侵權了。
『肆』 想問品牌侵權問題
你可以起訴加盟總部以及另外一家店,這是嚴重的侵權以及違約行為
『伍』 侵權屢現,企業品牌該如何保護
單純從企業層面說,企業只能起訴侵權者停止侵害,賠償損失,但是,由於訴訟程序復雜,處罰輕,根本不足以保護企業品牌。所以需要政策層面的可操作性。
『陸』 分析論述一下品牌與企業商標保護的關系
實施名牌戰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本文論述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如何正確認識名牌戰略,探討了如何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的問題
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 ,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 996年 ,國內生產總產值達到 6 770 0多億元 ;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 2 890億多美元 1 ,已躋身於國際貿易大國之列。這與工業 生產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分不開。但是 ,應當看到 ,我國的產品仍然處在數量效益型 的狀態 ,真正以質取勝的技術型精品並不多 ,國際名牌產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 ,企業要走向市 場 ,與國內外強者競爭 ,迫切需要實施名牌戰略 ,以名牌爭奪市場 ,爭奪更多的消費者 ,提高我 國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
一、市場競爭呼喚實施名牌戰略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 ,我國企業已從計劃體制中掙脫出來 ,面向 多變的市場 ,開始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在這種形勢下 ,實施以名牌戰略帶動企業發展 ,對促進經 濟增長 ,擴大我國企業的影響 ,提高我國企業的聲譽和地位 ,有著巨大的作用。
1 .名牌成為人們消費追崇的商品 ,名品消費日趨旺盛。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人 們對物質產品的追求 ,已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 ,沿海發達地區向富裕型挺進。對名牌商品的 消費 ,已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物質需求 ,增加了精神享受的成分。名牌 ,是高質量、高信任度、高 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的集中表現。使用名牌商品 ,消費者不但稱心滿意 ,而且會身價倍增 ; 同時是消費者地位、形象、富有的體現。因此 ,名牌商品代表了時代商品的新潮流 ,代表著商品 發展的方向。從消費結構分析 ,由於人們追崇名牌的心理趨勢 ,名品銷售日趨興旺 ,已在諸多商 品消費結構中占相當的比重。據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 31個大中城市「居民消費趨向」調 查表明 ,我國城市居民品牌意識明顯增強 ,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與市場佔有率居第一位的 品牌的吻合率達 90 %以上 ,耐用消費品在市場上知名度居前三位的品牌 ,市場佔有率均在 6 0 %以上 2 。由此可見 ,名品正在擔起市場與消費的主流與導向作用 ,前景廣闊。
2.國際名牌湧入 ,人們企求中國名牌與之競爭。近幾年來 ,我國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國 際名牌商品乘機大量湧入國內 ,沖擊著市場 ,也沖擊人們的消費觀念。不可否認 ,不少國際名牌 其質量確實優於其它同類產品 ,這就使眾多消費者寧願多花錢 ,也為擁有國際名品而自豪。比 如 ,日本松下、日立、索尼電器、金利來系列產品 ,德國賓士轎車等一大批名牌已成為人們追求 的商品。一方面 ,國際名牌商品進入國內市場 ,使得人們大開眼界 ,獲得享受 ;另一方面 ,國內市 場受到國外知名品牌的嚴重沖擊 ,民族工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因此 ,人們呼喚企 業創出更多名牌 ,樹立信譽 ,與外國名品競爭 ,佔領國內市場 ;國際市場也在呼喚中國名牌 ,參 與競爭。
3.名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致勝的法寶。無論從消費趨勢還是從市場競爭角度 ,都明確提 出了實施名牌戰略問題 ,名牌戰略的根本問題是產品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資源配置主要 是靠市場調節 ,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 ,提倡平等競爭 ,優勝劣汰。市場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 , 產品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 ,而質量競爭又常常是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的。社會的發展 ,科學 的進步 ,使這種「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就要爭創名牌。眾多 企業走向成功的實踐已證明 :沒有名牌 ,就沒有消費者 ,就沒有市場 ,也就沒有企業的生存與發 展。如果日本企業不在電器產品上推出名牌 ,就不可能使其產品遍及世界 ;如果不在汽車上爭 創名牌 ,就不會趕上並超過美國 ,使日本汽車跑遍全球。在我國 ,名牌戰略愈來愈被企業家所認 識和採用 ,名品逐年增多。「長虹」、「長城」、「海爾」等一批知名商標 ,已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一個名牌能帶動一個企業 ,一大批名品能振興國家經濟。因此 ,企業要走向成功 ,就要在諸多戰 略中 ,首先重視名牌戰略 ,在競爭中走出一條取勝的坦途。
二、實施名牌戰略存在的問題
名牌戰略就是企業根據名牌產品的高質量、高信譽、高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的特徵 ,開 拓、佔領銷售市場 ,提高營銷利潤 ,同時樹立企業形象 ,最終達到持久、不斷的暢銷 ,使企業獲得 巨大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策略。它不僅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 作用 ,而且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及政治都具有一定的影響。然而 ,我國企業在實施名 牌戰略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使名牌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
1 .企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名牌戰略的基礎條件是產品和商標。在國際上 ,商標被公認為 最重要的知識產權 ,名牌商標更是如此。跨國公司和許多知名企業視名牌商標為國寶 ,採取一 切可能的手段保護名牌。而令人不安的是 ,我國企業對名牌商標的重視卻不夠強烈。據有關資 料 ,自 1 983年 3月我國頒布《商標法》以來 ,各級外貿企業在國內的注冊商標僅為 50 0 0多件 , 在國外注冊的約 70 0件 ,僅佔全部商標的 1 . 2 %左右 ,與產品商標國際化要求相距甚遠。而反 觀美國 ,在我國大陸注冊商標就多達 1 2 50 0多件 ,佔全美產品商標的 6 0 %以上 3 。正因為我國 企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 ,國內許多名牌產品的著名商標成為國外一些心存不良之徒覬覦對象 和掠奪目標。如「同仁堂」、「九芝堂」等被日本搶先注冊 ;「青島」啤酒則被美國搶先注冊等。面對 這種情況 ,我們的企業要麼退出這些國際市場 ,拱手讓給對方 ;要麼改換名不見經傳的新商標 ;要 么花重金購回屬於自己的商標。無論作何種選擇 ,企業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損失難以彌補。
2 .企業引進外資 ,國內名牌紛紛「外嫁」,爭披「洋裝」。以名牌的經濟實力為後盾分割世界資源 ,形成壟斷局面後獨占市場 ,這是當今國際市場營銷的一個特點。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 入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 ,外國企業為了能夠在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上站穩腳根 , 紛紛採取先輸出產品 ,爾後輸出資本 ,最後輸出品牌等無形資產的手段搶灘登陸 ,而實施這一 策略的步驟就是「吃掉」中國有競爭力的商標 ,「吃掉」的方式又以購買為多 ,或者在合作中掛上 外國的牌子 ,從而使中國不少著名商標在市場上消失了。如「潔花」牌洗發香波曾是風靡全國的 名品 ,該廠與「寶潔」合資後 ,投入巨額宣傳廣告費用推銷美國「P&G」公司提供的商標 ,把原來在中國毫不知名的美國商標宣傳成了名牌 ,而「潔花」卻反而無人知曉了。
3.假冒橫行 ,名牌受擾。近幾年來 ,假冒名牌源源不斷 ,沖擊著正宗產品 ,令名牌企業叫苦 不迭。雖經有關部門輪番掃打 ,但在「地方保護主義」,「以罰代刑」等內外因素作祟下 ,卻是打不 勝打。就拿「紅塔山」香煙來說 ,據有關資料 ,市場上的冒牌貨已佔銷售量的 30 %~ 50 %,而「紅 塔山」的主要銷售地 ,假貨已佔紅塔山總銷量的 70 %。玉溪卷煙廠為保護自己的名牌已付出億 元以上的代價。假冒產品嚴重損害了名牌企業的聲譽 ,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也擾亂了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
4.包裝落後 ,無法適應市場需要。在出口的商品中 ,「一等產品 ,二等包裝 ,三等價格」的現 象存在已久 ,改進不大。以罐頭食品為例 ,在國外大部分採用易拉罐式包裝的時候 ,我國仍有不 少企業採用馬口鐵全封閉包裝 ,使消費者倍感罐頭好吃但口難開 ,因而失去了不少消費者。 三、實施名牌戰略的途徑 創名牌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需要企業幾年、十幾年甚至幾代人執著的追求和艱苦的創 造性的勞動。實施名牌戰略更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企業以質量為基礎 ,以科技為保障 ,以廣告 為手段等多方面的綜合努力 ,還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只有激發企業內在的爭創名牌的動 力 ,同時發揮政府、中介組織的引導和指導作用 ,才能使名牌戰略的實施有堅實的基礎。
1 .樹立名牌意識 ,這是創名牌的關鍵。名牌意識實際上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質量競爭意 識。一個國家沒有一批國際知名的企業 ,一個企業沒有在國際、國內市場打得響的牌子 ,在日趨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只能處於被動的地位 ,永遠落在別人的後面。因此 ,正確的名牌意識 ,可以 指導企業實施有效的名牌戰略 ,制訂正確的名牌發展規劃 ,生產出真正適銷對路的名牌產品 , 從而奪取市場、獲得效益。我國長虹電子集團公司從一個不佔天時地利優勢的內地軍工企業 , 迅速成長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 ,躋身於世界為數不多的彩電大規模生產企業之列 ,其 中一條最為成功的經驗 ,就是具有強烈的名牌意識 ,主動實施名牌戰略。面對包括日本松下、索 尼、法國湯姆遜等跨國公司 1 3次合資要求 ,無論對方提出何種條件 ,中方始終堅持一點 ,使用 「長虹」品牌 ,否則一概不談。這種名牌意識和愛國憂患意識是多麼可貴 !要讓中國名品走向世 界 ,必須像長虹集團那樣 ,高舉品牌旗幟。
2 .以質量創名牌。質量是產品和企業的生命。沒有可靠的質量 ,產品就失去了市場生存的 基礎 ,名牌就無從談起。綜觀國外的一些名牌 ,無一不是質量一流的產品 ,我國的產品要走向世 界 ,就要靠過硬的質量。企業要提高產品的質量 ,首先要強化質量管理 ,使質量第一的思想在全 體員工頭腦中深深紮根。其次是要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准 ,強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而管 理技術又必須超前到位 ,事前控制為主。要使產品的每一個部件都高質量 ,從而保證整體質量的提高。要採用國際標准 ,與外國名牌在同等標准下競爭。同時還要把質量標准轉向用戶 ,生 產符合消費需求的高質量標准產品 ,取得生產效益。因為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 ,是計劃經濟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所要求的 ,是創名牌的根本目的。
3.依靠科技創名牌。要堅持科技開路 ,以技術進步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 ,這是創名牌的 動力和根本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重要內涵之一是科技能提高產品質量。因此 ,只 有在生產過程中 ,不斷使用新技術、新工藝 ,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才能創出一流的產品。日本 豐田汽車技術日新月異 ,其發動機與 2 0年前相比 ,重量減輕 4公斤 ,最高功率反而提高 2 5馬 力 ,並大力採用最新電子科學技術 ,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驕子。所以 ,企業在創名牌活動中 ,一 定要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 ,不失時機地做到有計劃、有要求地進行設備更新、 改造 ,使生產上主要工藝裝備的工序環節、技術和自動化程度 ,不斷地趕超國際當代先進水平。 這樣 ,才能有把握地生產出更多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名牌產品。 創名牌需要科研投入 ,甚至是巨額投入。德國賓士汽車公司為使質量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每年用於科研開發的費用要佔銷售額的 8%~ 1 0 %。我國企業為確保名牌戰略的有效實施 ,也 必須增加名牌產品的開發經費。政府要加強基礎研究 ,加大資本投入。企業靠產品 ,產品靠創 新 ,創新靠科技。
4.以規模創名牌。企業產品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量 ,才能相應擴大知名度 ;另一方面 ,注重 規模亦能相應改善生產條件 ,有利於推行現代生產技術 ,採用新工藝、新材料 ,以規模提高產品 質量 ,改善產品設計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 ,創名牌與上規模是 密不可分的。事實證明 ,企業取得成功 ,是創名牌與上規模同步 ,以名牌促規模 ,以規模擴展名 牌影響中實現的。實施名牌戰略 ,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力杠桿。
5.以廣告宣傳創名牌。現代市場競爭的成功事實已充分證明 ,廣告宣傳是推動企業與產品 成名的必要手段。過去那種「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不適應現代市場的競爭要求。把企業 的名牌產品 ,科技含量和審美價值的內涵具體轉化為市場視覺符號 ,形成對社會公眾的直觀與 理念的誘導力 ,產生現實的市場效應和久遠的企業形象 ,推動企業名牌的建立與發展 ,這種方式 在名牌形成中屢試不敗。「藍色巨人」的形象是美國 IBM公司的化身 ,該公司在 1 988年率先引入 CI(企業形象設計 ),希望通過企業識別 ,確立 IBM公司的企業精神及時代感 ,最終取得了成功。
6 .以培養管理人才 ,提高員工素質實現名牌。要生產一流的產品 ,就必須有一流素質的人 才。在現代企業管理中 ,人已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實施名牌戰略中 ,人的作用 就顯得更為突出。因此 ,要提高全體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 ,使員工具有強烈的名牌意識 ,對創名 牌抱有執著的追求 ;對名牌要力求完美 ,追求卓越 ,不斷創新 ,永不滿足。近幾年來 ,彩虹、康佳 等品牌僅僅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就迅速馳名 ,贏得了廣大的消費者。這其中 ,高素質員工起了不 可缺少的推動作用。因此 ,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 ,是實現名牌戰略的根本保證。
注釋 :
1李鵬總理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 ,第 8~ 1 0頁。
2陳明傑 :《積極迎接『品牌戰』》,《羊城晚報》1 997年 1 0月 6日。
3夏丹 :《復關挑戰與名牌戰略》,《工廠管理》1 993年第 7期。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黃新耀,楊水星
中國企業國際化與品牌保護戰略
劉貴增
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應該認識到商標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加強保護意識,盡早針對國外的目標市場進行商標注冊工作,為產品進入該市場提供商標權的法律保障。
目前,有來自12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企業到中國注冊商標,其中通過馬德里體系延伸中國的超過13萬件商標,僅德國在2002年一年的申請量就達5158件。中國企業在國外注冊的相對較少,通過馬德里體繫到國外注冊的僅有2995件。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的形勢嚴峻。據統計,15%的國內企業的商標在國外被搶注。例如有80多件在印度尼西亞遭搶注,近100件在日本遭搶注,有近200件在澳大利亞遭搶注。特別是一些知名商標在境外遭搶注的現象嚴重,如在加拿大天津麻花商標「桂發祥十八街」以及北京醬菜老字型大小「六必居」在食品類上的商標遭搶注;煙酒類的河南著名白酒品牌「杜康」在日本,雲南著名卷煙品牌「阿詩瑪」及「紅塔山」在菲律賓,以及「五糧液」在韓國遭搶注;海信公司的「HiSense」商標(2005年3月初,已經達成和解,該商標將以50萬歐元轉讓給海信集團),廈門節能燈商標「FIREFLY
『柒』 品牌研究的發展史及其現狀
[摘要] 本文對產業集群和區域品牌的互相關系進行了研究,並對澄海玩具產業集群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應確立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構建區域品牌的識別評價體系,設置區域品牌的准入條件,促進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區域品牌 產業集群 澄海玩具
產業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產業領域中,大量相互關聯的企業及支撐機構在空間上的集聚。產業集群的空間集聚使得集群企業在生產成本、營銷成本、運輸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學習成本方面佔有優勢,而由於集群的分工提高了效率、競爭促進了創新、聯合提升並擴大了影響使集群企業的附加值得以充分體現。
但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如缺乏內部協調機制和對接外部的平台,缺乏集群認同意識和創新動力等。這不僅制約了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也大大縮短了產業集群的生命周期,而構建一個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區域品牌是突破這些瓶頸的有效途徑。
一、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戰略
1.區域品牌的成長路徑
不少企業都經過了從貼牌到企業品牌的成長過程。而區域內的品牌集群揭示了產業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較之單一品牌更利於市場對集群企業的偏好和認同,對區域和產業集群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由所在地政府或行業組織推動,產業集群內多數企業參與,通過相關法律程序認定,就形成了有法律地位的、形式和內容相統一的公共意義的品牌——區域品牌。
2.區域品牌的內涵及特徵
區域品牌是一種公共資源,它的創建是以產業集群為載體,以區域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國際化的注冊商標為存在方式,以市場化運作為基本模式,以整合優化資源、統一標准規范為手段,促進產業集群的國際綜合競爭力的提高。區域品牌具有如下特徵:
(1)具有法律地位。它是依法注冊的具有區域或地方名稱加特色產品的商標,是受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
(2)使用上的公共性和復合性。它是一定范圍之內的公共資源,歸由政府授權的組織或行業管理組織所擁有,為經過認可的使用者共同享有使用,使用時,更多地表現為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組合。
(3)承載豐富的區域信息。它以區域文化為靈魂,通過對區域文化、歷史和傳統的傳承挖掘,提煉出產業集群的文化價值並受到社會的認同和宣揚。
合作營銷要求產業集群的企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增強市場開拓、滲透與競爭能力,通過共同分擔營銷費用,協同進行營銷傳播、品牌建設、產品促銷等方式。
二、 區域品牌的識別與運作
1.區域品牌的評價體系
作為一個區域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區域品牌需要通過一定的指標加以評價,並設定一定的准入門檻,才能維護區域品牌的權威和公信力。根據區域品牌的構建目標和現有經濟指標的意義,應使用以下幾項指標作為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的評價指標(以產業集群為核算單元):
(1)產業集群相關產業的貢獻率指標,即構成集群的產業及服務的產值占區域經濟總量的比例及增長率、產業稅收、就業人數等占區域相應總量的比例及增長率。
(2)產業集群相關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指標,即產業集群相關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及出口量在同類產品出口總額中占的比例及增長率。
(3)產業集群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包括集群內科技人員構成、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企業及政府財政的科技投入等。
(4)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包括產業的單位產出的土地消耗和能耗等。
(5)產業集群的名牌帶動戰略發展狀況評價,包括集群內企業及產品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數量,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數量,國家免檢產品數量,注冊商標總量及國外注冊商標數量等等。
2.區域品牌的運作與管理
(1)區域品牌管理機構的性質。品牌管理機構是獨立的社團法人,擁有獨立的民事權利,承擔獨立的民事責任,受政府的監管。品牌管理機構可以是行業協會或商會等具有一定權威性和公信力的中介機構。
(2)品牌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能。品牌管理機構根據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確定品牌的定位、應用范圍、合作規劃、形象設計和准入條件,負責創建、維護和管理品牌的工作,審查核准使用品牌的資格條件,維護集群內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協助打擊假冒和侵害品牌的行為,負責區域品牌的宣傳和傳播和品牌價值的開發等。
(3)區域品牌的管理。對區域國際品牌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和戰略管理。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對成員企業使用商標規范性的督查,產業集群各類標準的執行,服務平台的保障等等。戰略管理主要表現在對產業集群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業務和核心運營能力的建設,對區域國際品牌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等。
(4)政府的角色與作用。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模式,地方政府在區域品牌的構建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制訂產業發展規劃,出台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市場競爭機制和制度體系,為產業集群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信息、研發、標准、物流、人才等公共設施平台建設等。
三、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構建實踐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一個國家的成功並非來自某一產業的成功,而是來自縱橫交織的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作為提高區域競爭力的一種有效的發展戰略模式,受到國內外的普遍重視。而產業集群的發展,必定與區域品牌的構建相聯系。
1.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
澄海玩具禮品產業產值占區域工業總產值一半以上,2006年達到近150億元人民幣,全區共有從事玩具禮品生產的企業3000多家,是全國最重要的玩具禮品生產出口基地,已經形成原材料供應、造型設計、模具加工、零部件製造、裝配成型、包裝裝潢和產品銷售、運輸等專業分工協作的生產體系,構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產業集群。
澄海玩具產業的發展從區域特點上說源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深厚的文化積淀。二是豐富的人文資源。
2.澄海玩具區域品牌建設
澄海區通過多方面的措施構建玩具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已連續九年舉辦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一個名片和窗口。培育了「奧迪」、「驊威」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全國馳名商標和全國名牌產品,十數家企業的產值已超億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注重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全國專利工作試點之一。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創立產業公共服務平台,設立玩具工藝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玩具檢測中心和專利技術市場等服務機構。組建行業協會、制訂行業維權公約,促進行業自我規范、自我約束。經過多年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共同努力,該區被授予「中國玩具禮品城」稱號,並被確定為廣東省創建區域國際品牌試點之一。
3.幾點啟示
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建設對產業集群的發展至關重要,澄海玩具產業集群的發展和目前遇到的升級瓶頸問題對於我們思考區域品牌的進一步規范建設有啟示作用。
(1)要積極利用產業集群的堆積效應。單個企業品牌需花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且經濟規模要達到幾十億美元才能構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國際品牌,而一個產業集群,幾千家企業幾百億的產值,相當於一個國際跨國企業,將集群內企業通過區域品牌紐帶捆在一起,並利用其特殊功能對產業集群進行重新整合,可以大大縮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
(2)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應予以落實。按我國原來相關法律,商標中不能含有地名,加入WTO以後,商標法應予以修改,實現與相關國際法的接軌,使集體性區域品牌能實現國內國際的廣泛注冊,獲得國家法律的保護。
(3)區域品牌的注冊審批應設置一定的准入條件。一般企業商標的注冊是以先後為序,只要符合有關要求,沒有重復或影射即被批准。但區域品牌除了地域的獨特之外,應以產業集群為授予對象,以某個中介組織或行業組織或龍頭企業為所有者,並設置一定的准入標准,特別是經濟指標的准入門檻,確保區域品牌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4)要加強對區域品牌的維護和管理。特別要通過相關部門的執法,嚴肅查處「搭便車」的違法侵權行為。由於區域品牌的法律地位,同區域內但未加入品牌組織的企業不能使用區域品牌,防止魚目混珠和假冒偽劣行為,防止一些惡意競爭企業或質量不合要求產品的檸檬效應,損害區域品牌的美譽度。
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構建是一項新的經濟發展舉措,是一件專業性、技術性和系統性較強的工作,必須堅持政府引導推動,企業主導參與的原則,要有相關標准化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創新戰略的支撐,要有長遠規劃和清晰規范的操作途徑,通過綜合區域經濟、文化和歷史等多方面資源,促進區域發展。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競爭戰略[M].華夏出版社,1997
[2]史海英黃文傑:企業集群品牌構建模式探討[J].商業時代,2006年第7期
[3]王秉安洪文生江振娜:基於福建實證分析的產業集群合作營銷研究[J].福建論壇,2006年第7期
『捌』 知識產權的 研究意義
1 從國家來說,我國的知識產權起步很晚,實際上是借鑒外國的經驗,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版外國和國際上的權有關知識產權的相關條約和法律,加速我國的知識產權的進步。
2 我國的經濟在迅猛發展,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來不保駕護航,不研究知識產權,就不能更好的去應用,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3 知識產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會出現一些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因素存在,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如何將知識產權與社會發展更好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不能脫節,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玖』 品牌侵權怎麼處理
一是,有商標法所列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
二是,對回於商標侵權糾答紛,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三是,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依法定程序進行;如果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的,在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並可處以罰款。
四是,當事人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五是,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拾』 試分析商標侵權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商標侵權
可以說,產生商標侵權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歷史的根源,也有現實的基礎,既有主觀的意識,也有客觀的因素,它是一種經濟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一)企業的商標注冊意識和管理水平。戰爭上有一個規律:最有效的防禦就是進攻。這句話運用到企業商標管理上也很恰當。近2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部分企業的商標意識都有明顯的提高,但企業在擴大注冊商標數量的同時,商標管理水平和商標保護意識卻沒有相應提高,對如何處理好商標與企業名稱、域名、廣告宣傳、商品名稱等關系方面缺少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甚至一些企業盲目追求注冊商標數量,不重視注冊商標的質量,對其注冊商標缺乏系統管理和統籌運用,無形中給企圖商標侵權行為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同時,一些企業打假維權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已經遠遠適應不了現實的需要。 (二)「借光」意識和「搭便車」心理。從眾心理是中國傳統心理文化特點之一,這種心理運用到商業活動領域,從積極方面來說可以促進生產者和經營者從善如流,從消極方面來說則可能產生兩種不正常心理趨向,一是「借光」意識,二是「搭便車」心理,其表現是投機取巧、損人利己,混淆你我、混水摸魚;其後果是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和信譽,敗壞了社會良好風尚和消費理念。
(三)現有知識產權注冊體系和制度。商標、專利、版權、葯品名稱、商號、域名等雖然都屬於民事法律調整和保護的對象,但其又分別屬於不同的知識產權范疇,其注冊登記主管部門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按照各自的注冊體系和制度對本范疇知識產權進行注冊、登記或備案。由於各法律法規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必要的互補和及時的救濟,注冊主管部門之間在日常溝通上也不充分和及時,這就為權利沖突埋下了隱患,也在客觀上給不法分子的侵權行為提供了一定空間。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和國內社會經濟狀況看,我國亟需制定一部《知識產權法》,以填補現有法律空白,加強現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之間的互補和協調。
4、現有管理體制的空間差。我國現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集注冊和管理於一體,各個主管部門除依據各自的法律法規對其所管轄領域進行注冊登記外,還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法律是管理的依據,注冊是管理的基礎,而現有法律法規和注冊體制狀況決定了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首先表現為各個管理部門執法力度相距甚遠,有的部門執法角度偏差較大;其次是各個管理部門日常管理缺乏必要的銜接和有效的協調機制;再次是側重「部門法」,側輕「非部門法」。另外在實踐中,行政機關不僅承擔繁瑣的日常管理任務,而且還要處理大量的侵權案件,而司法機關由於其復雜的程序、較長的訴訟時間以及專業人員的短缺和機構設置的不到位,因此權利人願意選擇效率較高的行政執法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處理侵權案件。
預防商標侵權
第一,企業要把商標權保護列為品牌戰略,盡快審查商標注冊手續是否完備,商標是否到了續展期。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需要盡快申請國際注冊。
第二,注意積累企業商標的基礎資料,評估出商標的價值。商標的價值和知名度與企業產品銷售的地域范圍有密切的關系。此外,廣告宣傳也是商標知名度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產品銷售、廣告合同費用等方面的資料和數據都是驗證一個品牌知名程度的重要基礎性資料,在申報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以及可能進行的商標侵權訴訟中,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盡早申報省市著名商標,並為申報馳名商標作準備。商標權受法律保護的范圍與力度和商標的知名度有較大的關系。商標越知名,受保護的范圍越廣,受保護的力度越大。
第四,對商標侵權行為要盡早採取法律措施解決。如果某一侵權行為不及時消除,侵權商標在長期的使用中可能成為與原商標共存的合法商標,這對商標權人來說非常麻煩。如果對已經存在的侵權行為不盡快消除,可能會帶來更多的侵權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