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訴糾紛 > 勞動合同糾紛案例論文

勞動合同糾紛案例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31 10:24:33

1. 勞動合同法相關論文的網站

下面參考資料有較新有關勞動合同法的論文數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兼論司法能動主義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的作用與局限· 勞動合同法實施3年 濫用勞務派遣成最嚴重漏洞· 立法的偏頗及其矯正----以《勞動合同法》為分析考察對象·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山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山東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勞動合同法》在莆田市的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 勞動合同法下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情形探析· 淺析《勞動合同法》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論第三人侵害勞動債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91條的理論解構·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之痛——以《勞動合同法》實施現狀為視角·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加付賠償金的適用· 勞動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 勞動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實務操作指引·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實務操作指引· 勞動合同續訂環節勞動爭議實務解析· 一裁終局勞動爭議構成要件的理解與適用· [原創] 用人單位應當續簽勞動合同而拒簽的法律責任

2. 有關勞動合同法律效力的論文

7月12日,江西省豐城市人民法院審結一起雇員誤傷僱主的人身損害賠償案,雇員鄒某賠償僱主任某40%的損失,人民幣4800餘元,其餘損失由任某自己承擔。任某承攬了一項建築工程,雇請了鄒某為其施工,口頭約定鄒某的工資每天30元。2004年11月26日上午,鄒某施工時不小心將一塊磚頭從手中滑脫墜落,把任某的頭砸傷,造成經濟損失12000餘元,任某起訴要求鄒某承擔全部責任。法院審理認為,鄒某疏忽大意,操作失誤致傷僱主,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任某與鄒某存在僱傭法律關系,對鄒某在受雇期間的不當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亦應承擔主要民事責任。

日常生活中,雇員受傷告僱主的案件常見,而雇員傷了僱主的案件少見,所謂少見多怪。但本人更想說的本案過錯比例劃分是否正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當前審理人身損害賠償類案件的最基本司法解釋之一。該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凡此,都是法律從關注弱者的角度出發,對雇員進行了保護規定,加重了僱主的責任,一般認為這是法律上的無過錯責任。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在無法律另行規定的情形下,一般是適用過錯責任歸責的,本案中雇員致僱主受傷,自應適用這一原則,從受案法院的審理看,也是承認這一點的(雇員承擔40%的責任)。

根據民法理論,過錯責任的基本一點就是有過錯就承擔責任,有多大過錯承擔多大責任,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混合過錯承擔相應責任。問題是:雇員施工時不小心將一塊磚頭從手中滑脫墜落,把僱主的頭砸傷,然後認定雙方「存在僱傭法律關系,對雇員在受雇期間的不當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僱主)亦應承擔主要民事責任」這有何道理。

必須承認,「基於報償原理,令僱主對雇員因執行職務所致侵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乃近代比較法上的共同傾向。」但對反向的侵害(如本案),就絕不可如此簡單認識。

僱傭合同為當事人一方為他方提供勞務、他方給付報酬的協議。具有以下特徵:⒈僱傭是受雇傭人對雇傭人供給勞務為目的的合同,僱傭以勞務供給本身為目的,與承攬和委任不同。⒉須以勞務供給本身為目的,若勞務供給僅為其他約定的附隨義務或者為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不成立僱傭合同,僱傭合同的標的為勞務供給,因基於法律上或親屬關系之義務,不成立僱傭合同。⒊僱傭合同為雙務有償合同,雇傭人有勞務供給請求的權利和給付報酬的義務,受雇傭人有服勞務的義務和報酬請求權;雇傭人須給付受雇傭人報酬,僱傭合同中之受雇傭人以獲得報酬為目的,為雇傭人提供勞務。⒋僱傭合同為諾成及不要式合同。受雇傭人以勞務供給為主要義務。應聽從雇傭人的指揮,在不違反公序良俗的范圍內,有服從義務。給付報酬為雇傭人的主要義務。雇傭人應當為受雇傭人勞動提供合理的勞動條件和安全保障,雇傭人違反此規定的,受雇傭人可請求損害賠償。

之所以對僱傭合同進行分析,是因為無論怎樣解釋,都不能推出僱主遭受雇員的傷害要分擔責任這一結論,因為其對受傷害沒有過錯。

有人認為,僱主作為指示、監督、選任人,對其雇員的過錯行為負有責任,這真是欲加之罪。法律為了保護一方的利益,對其(造成雇員或雇員致第三人傷害)加重責任本是無異議的,而且可以通過僱主險、計入成本等方式分攤風險,但這並不說明其對雇員對其自身的傷害也有過錯,要分擔責任。

再次分析本案,該僱主對其傷害並無過錯,而完全是雇員過錯(過失),由其為該過錯買單(負主要責任)絕對沒有道理。

有過就有責,有侵權就有救濟,除非法律另有規定,責任由過錯人自己承擔,這應是法律的一般原則。而不能搞所謂的溫情主義,看似保護了弱者的利益,但這卻是以犧牲法律原則為代價的,導致了過錯責任在個案中的不正當適用。其錯之大,皆歸於此。

3. 求助:結合案例寫勞動法論文

要求繼續在公司上班是不合法的,因為其患有傳染病,但是其要求廠方發放給她病假期間工資是合法的

4. 關於勞動合同法方面的畢業論文,法律牛人請進。

結論抄:
您的題目可以襲為《論經濟危機下如何完善新勞動合同法中關於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規定》

提綱為:
1.新勞動合同法出台前後,全球經濟背景的兩極化

2.無固定期限合同在勞動法領域的淵源以及新勞動合同法草案起草時該概念的深層含義

3.無固定期限合同在各國法律上的體現及應用

4.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利弊

5.如何完善現在經濟情況下的無固定期限合同規定

5. 勞動法案例論文

不合法,你可以起訴。或者申請勞動仲裁。

6. 勞動合同法的小論文應該怎麼寫

論勞動法的新規定和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已於2007年6月29日經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並將自2008年1月1日其施行。相對於原先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新規定更加有利保護勞動合同中弱者-勞動者的合法利益,但不可避免地勞動合同法還有一些不足之處,現筆者結合自己的辦案實踐和心得,談談勞動合同法的新規定和不足。 一 、新規定及其意義 1.單位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公示制度

筆者曾經代理過一些單位認為員工嚴重違紀而予以開除的勞動糾紛,但結果都因單位缺乏已將相關規章制度公示或告之的證據,仲裁庭一般都以用人單位作出開除決定無合法依據而裁定用人單位開除決定無效。勞動合同法第4條對單位制定,修改或者決定和實施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時應符合的程序加以了明確,用人單位在和勞動者簽訂或履行勞動合同時應該盡告之義務,否則上述單位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對勞動者無約束力,用人單位也不能根據上述單位規章制度對勞動者作出相關決定。 2.事實勞動關系的取消和代替

長期以來,用人單位一直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在勞動合同到期後也不辦理續簽勞動合同手續,這在法律上屬於事實勞動關系。在司法實踐上, 勞動者可以隨時終止事實勞動關系,而用人單位提出終止事實勞動關系的,需提前30日,但由此引發的勞動爭議卻不在少數。勞動法僅僅規定了用人不和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行政責任,作為勞動者遭受的經濟損失往往無法得到用人補償勞動,而勞動合同法對事實勞動關系的處理根據時間分別加以規定,明確了用人不和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直接法律責任: 2.1 當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第82條) 2.2當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第12條第三款) 3.勞務合同身份的正式化

作為中國特定的市場經濟的產物,大量的勞務工(民工)的法律問題日益加劇,勞動法對此無任何規定,其他相關的規定卻把勞務合同和勞動合同區分開來,在司法實踐中,由勞務合同引發的糾紛屬於一般的民事糾紛,不屬於勞動糾紛。這往往不利於保護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第12條明確了原先的勞務合同屬於勞動合同的一種類型,並明確了不得約定使用期,對廣大處勞務工(民工)無疑是一個福音。 4.試用期的明顯縮短

原先的勞動合同法籠統的規定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也即用人單位可以決定勞動者試用期的長短,這對與用人單位簽訂短期合同的勞動者來說明顯不利。勞動合同法第19條根據勞動合同期限對試用期加以了明確規定, 一方面試用期的長短法律化, 另一方面試用期明顯縮短,大大保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1)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2) 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而二個月;(3) 三年以上勞動合同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而六個月;(4) 非全日制用工、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和不滿三個月的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5) 無單獨的試用期合同。 5.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新計算方法

原先的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是根據解除的勞動合同已履行的年份來計算的,並規定補償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資,也即如雙方簽訂的是5年期的勞動合同,如履行到第4年,用人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賠償勞動者4個月的工資。在司法實踐中,這個規定有很大的漏洞,為了規避上述規定,很多用人單位故意和勞動者只簽訂一年期的勞動合同,到期後再續簽一年,這樣如用人單位到時不在需要勞動者時,不需支付任何的經濟補償。針對上述情況,勞動合同法第47條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計算依據進行了調整,明確經濟補償是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來計算的,並不再規定補償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資(除該勞動者工資高於本地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三倍的情況外)。勞動合同法第14條第二款第3項則規定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續訂時應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是對用人單位一年一簽的行為徹底打擊。 6.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原先勞動者為向用人單位追索勞動報酬,需先申請勞動仲裁,然後還有可能經過一審,二審和執行程序,前後時間之長和訴訟成本之高,使得勞動者筋疲力盡,勞民傷財,一些勞動者因付不起巨額的訴訟費和律師費而不得不放棄追索勞動報酬。勞動合同法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拖欠或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上述新規定,一方面簡化了勞動者的追索勞動報酬程序,同時大大介少了訴訟成本。 7. 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後勞動者訴訟請求的選擇。

筆者曾經代理過一些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糾紛的案件,但勞動者的請求只能是要求確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效並繼續履行合同,雖然有些案件最終以雙方終止合同用人單位給予一定補償調解結案,但上述主動權都掌握在用人單位手裡,如雙方不能達成調解後判決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勞動者一般很難繼續能在用人單位上班,用人單位可以找各種理由為難勞動者。勞動合同法充分考慮了上述勞動者的尷尬境地,第48條規定勞動者即可以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也可要求用人單位根據其工作年限雙倍支付賠償金,這無疑給勞動者一個主動選擇的權利。


但法律既已定,暫時不可能修改。用人單位解決上述問題可採取變更原協議的變通做法,將新的協議變更為:勞動者必須服務到一定年限,在完成服務年限前房子產權屬於用人單位所有。

7. 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論文)

http://www.nmglawyer.com/lunwenku.htm 很多!寫論文挺麻煩的,是么?慢慢內來別急。容

8. 急,急,急,合同法案例論文,一千五到兩千字,。。案例要近兩年的真實的。。謝謝誒

<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

前言:
在選修這門課程之前,是「勞動法」與「就業」這兩個詞吸引了我。應該知道,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不同於政府分配主導的計劃時代的大學生。今天我們面臨的就業形勢相比以前更加嚴峻,競爭更加激烈,關系更加復雜。如何在紛繁錯綜、競爭挑戰合作並存的社會中正確的保護自己,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成了擺在即將進入社會的當代大學生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學校並沒有為我們專門開設這樣一門公共法律必修課程,讓大學生們在進入社會之前學習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糾紛,降低未來勞資糾紛的解決成本。
在這里,首先要感謝法學院的TF老師,她開設的這門《勞動法與大學生就業》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她耐心和細致的講解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和我們自身利益相關的「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知識。有時T老師給我們解釋一條法律法規,聽了以後會有一種突然明朗的感覺:原來還可以這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最後一節課,T老師找來了一位在某公司擔當法律顧問的高級律師來給我們講解現實生活中他所遇到和處理的一系列真實的法律案例,一邊講解案例一邊向我們介紹相關法條,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更加深入,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使我們對法律法條的理解從字面回到生活。
最後在這門課程結束之際,唐老師叫我們寫一份論文形式的對學習這門課程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可以就法律法規中的某個法條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自己學習這門課程的感想。
作為在讀本科生,而且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我應該寫一篇有關大學生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勞動合同糾紛問題的文章。但我考慮了很久,覺得新的《勞動合同法》生效也快兩年了,在這兩年的運作中,應該說在逐漸的趨於成熟,作為在讀本科生的我們應該說通過一定學習,掌握正確的方法,解決勞動糾紛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棘手。所以,此文我想談的是有關《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糾紛解決中的運用。眾所周知農民工已成為支撐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調查,農民工在第二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8%,在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佔52%, 在加工製造業從業人員中佔68%,在建築業從業人員中佔80% 。中國三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貢獻,然而對農民工的權益保護我個人認為是相當的薄弱,對改革貢獻最大的人,卻享用的最少改革成果,這不能不說是有失公平。此文就此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此乃此文開篇前言。 XX於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正文:
農民工如何通過勞動合同維護自己的權益?
(前言部分我已經用了很多文字說明此文的方向和寫作原因,在此我就不再絮說,直言主題。)
且言《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從這些條款可以看出很多都是為了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用法律的手段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並附帶一定的措施作為對用人單位不依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懲罰。我上網查了一下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到農民工也被包括到新《勞動合同法》的勞動者的當中,那麼我這其中就有一個疑問:作為知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一類人群,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一般較為薄弱,很多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已經受到損害;而且即使意識到老闆的不合法行為,很多農民工卻只能採取忍氣吞聲的做法。那麼如何能夠保證在農民工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法律能夠及時的介入並對農民工進行維權呢?
先說說農民工勞動合同的簽訂問題,我有很多親戚都是農民工,包括我的父母。他們大多在建築工地上打工,他們有的在工地上幹了快一年了,據我所知,老闆從來沒有和他們簽訂過勞動合同,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我一個在工地上搬磚頭的農民還能和老闆簽合同?這應該和我們國家的普法宣傳力度有關。以前包括現在我都認為,我們中國現在還沒有資格成為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盡管媒體和政府標榜依法治國,但事實又是另外一回事。言歸正傳,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老闆超過一個月不超過一年不和他們簽訂勞動合同,就應該支付勞動者雙倍工資,然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仍然是那麼多工資。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根本奢望不到雙倍補償。因為他們需要這份工作,中國農民工太多了,老闆會說:「你要想簽勞動合同就走人,你不幹,有的是人干」。老闆不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是在規避他的責任。農民工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弱勢群體,顯得無力維權。從現實實際中看,這個時候法律是不是在他們這一類人群中已經失效了呢?
讀者可能會說:「這個時候法律並沒有失效,我們可以用法律的手段迫使老闆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呀,勞動合同法里也規定了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的懲罰措施」。話雖這么講,那麼請問,這個時候法律能夠執行的基礎在哪裡?
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工如何能夠證明自己可以獲得雙倍工資,這也是對老闆進行處罰的前提條件。前面已經說過了獲得雙倍工資的條件,勞動者得證明自己在老闆這里工作超過一個月,而老闆沒有和自己簽合同。這個時候的舉證一般情況下是由勞動者來進行,比如工資卡上用人單位給自己的轉賬列印單、發工資時候的工資單、工作同事的證實。很多農民工,如我的父母,他們發工資不是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而是直接在一個月的某一天包工頭坐在一間辦公室里發工資。農民工排隊領工資,領了以後簽個字就走人,沒有工資單(領了工資以後的簽字單也被老闆保管)。可以這么說,他們沒有任何書面證據可以證明他們在此工作超過一個月,甚至都不能證明他們在這里工作過。這個時候看來就只有工作的同事可以證明。但是,作為農民工的他們流動性太大,很多人幹了兩三個月就走了,他們大多來自各個地方,居無定所,四處打工。取證需要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支出對於農民工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
通過以上討論的我們可以看出,農民想和老闆簽訂合同難,農民工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資糾紛時,因為沒有簽訂合同,缺乏有利證據,不利於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想要舉證也難!!
在這里我不贊成網上某些人的論調(是我在查找勞動法相關資料時注意到的),那就是針對中國現狀,農民工數量龐大,群體特殊,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來保護農民工的權益。我反對的因由:一旦這么做了,無異於將同在一個國度的勞動者人為的分為兩種,就好比五六十年代出台的《戶籍管理制度》,將中國人民人為的分為城裡人和農村人,有的人一出生就只能是農民,享受不到與城裡人同等的福利和國家救濟。為什麼同是中國人、在同一片國土出生,但生下來身份就不同呢?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現在也正在顯現,像子女入學問題,買房問題,買戶口貪污問題。而且,毫無疑問,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如果認真實行的話,將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行很好的保護,至於在農民工身上為什麼沒能很好的實行,我想跟政府的執政思維和執法力度、甚至潛意識里的優先思維都有關系。如果另外製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難免有另類歧視之嫌,這么做究竟是為了當局更好的管理還是真為了對農民工的權益進行保護,也許可以說二者兼有之,但制定出來的《農民工勞動合同法》肯定不會有現在新的《勞動合同法》那麼多對勞動者保護的條款。
我不贊成的第二個理由和前面提到的《戶籍管理制度》有關,正是因為《戶籍管理制度》眾多不合理之處,現在越來越多的呼聲要求取締甚至廢除《戶籍管理制度》。如果將來的某天真的廢除了《戶籍管理制度》, 那麼這個人為的將國人界定為農村人和城裡人的法律基礎都沒了,也即是中國人從此無城裡人和農村人之分,都是中國人了,那麼這個時候又何以界定農民工?如果真制定出《農民工勞動合同法》,那麼到時候這部法律又將處於何種地位。
我認為,與其專門制定一部《農民工勞動合同法》,倒不如成立一個專門督促《勞動合同法》在農民工勞資群體上執行的政府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根據《勞動合同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相比專門制定一部法律來保護農民工權益,成立這樣一個專門部門會有更大的靈活性。

閱讀全文

與勞動合同糾紛案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