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人做手術怎麼解決簽字問題
從法律上來說,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和授權委託書只要患者本人簽名就可以了,但是在實踐中,醫院往往會要求患者本人和其近親屬都要在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上簽名。醫院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規避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防範手術中不可預知的風險可能給醫院和醫務人員帶來的麻煩和糾紛。
簽字的目的是醫院履行對於病人的告知義務,將接下來要採取的醫療措施,或者說手術,的必要性,風險,等諸多因素對病人予以告知,病人簽字了,那麼就代表認同醫院的手術措施,以及願意承擔所面臨的風險。醫院這么做實際上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醫療糾紛。
但是關於醫療風險,如果醫院在手術過程之中確實存在過錯,並經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予以最終認定,那麼即便簽字了,醫院也應當承擔患者的賠償責任。所謂患者承擔的風險 只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風險,對於可以避免 應當避免 醫院因為疏忽而導致的損害 醫院還是應當承擔責任的。
所以,手術需要患者本人或者直系親屬簽字,實際上是醫院為了避免或者說降低法律糾紛。只有簽字了 醫院才敢手術,不簽字的情形下,很多醫院不會答應同意手術,因為害怕承擔醫療責任。
(1)病歷書寫醫療糾紛案例擴展閱讀:
手術前醫師都要向患者或家屬交待術中或術後可能發生的危險,並列出一份寫有可能發生的危險的文書,讓患者或家屬簽名同意,然後才能實施手術。手術同意書是現代醫療制度中醫患之間的重要法律文書。一部分醫務人員把手術同意書作為免除責任的「護身符」,無論大小手術,盡量多列手術風險,羅列的手術風險越來越多。一些患者或家屬認為這是一種承諾書,承諾出現所列舉的危險醫院不負責任,簽字前顧慮重重。更有人認為這是醫院乘人之危簽訂的霸王合同或生死合同。手術同意書是何種法律性質的文書,有必要從法律上予以明確。
② 病歷單醫院能做假嗎
偽造病歷不僅違反抄了病歷書寫規范的要求,而且在醫療糾紛中是作為證據使用的,如有證據證明,醫院偽造病歷,可以認定醫院在醫療糾紛中存在過錯,醫院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如果構成醫療事故,醫院承擔主要或全部責任的情況下,可能構成刑事責任。你如果單純就是想請病假的話,估計找個熟人醫生,開個小病單子,估計可以,請個一兩天假,比如說感冒胃病等等。
③ 因病歷記錄缺陷引起的醫療糾紛有哪些
《侵權責任法》第58條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
除了醫務人員故意修改、匿藏病歷的,還有其它書寫缺陷導致的糾紛:
知情同意書,尤其是手術知情同意書未讓家屬簽字,侵犯知情同意權。
重大病情變化未及時書面告知,侵犯知情權。
醫療行為記錄的各種錯誤。如對一個醫療行為用多個名稱記錄、對個別醫療行為未予記錄、病歷記錄與實際醫療行為情況不符、病歷中有相互矛盾的內容、檢查結果沒有相應的報告單、化驗單對應等。這些問題有的可能僅僅是筆誤,有的則確實會對鑒定和確認案件事實產生實質影響,而不管屬於那種情況,都會或多或少使患者和家屬對醫護行為產生質疑和不信任。
病例保管和整理的錯誤。比如在病歷中夾雜其他患者的病歷、病歷內容缺少《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所確定的項目等。雖然醫療機構一般解釋為病歷在裝訂過程中存在遺漏,而患方則認為醫療機構在故意隱藏有問題的病歷。
診斷結果錯誤。醫療機構對病情的判斷出現錯誤是病歷錯誤中的實質性問題。
病歷塗改錯誤。《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對病例的塗改做了細致的規定,「書寫過程中出現錯字時,應當用雙線劃在錯字上,不得採用刮、粘、塗等方法掩蓋或去除原來的字跡」。但在審判實踐中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情況仍比較常見。
病歷製作人員的資質問題。《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規定,實習醫務人員、適用期醫務人員書寫的病歷,應當經過在本醫療機構合法執業的醫護人員審閱、修改並簽名。而在實踐中確能見到上述兩類人員所書寫的病歷,未經審閱變直接成為病歷的情況。由於這種做法有悖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往往成為患者最重要的質疑對象。
病歷上的簽名問題。包括患方的簽名和醫護人員的簽名兩類異議。關於醫護人員的簽名,有的患者提出簽名非其本人所簽,有的則對機打簽名提出異議。
醫囑問題。
其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