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土地糾紛的幾種類型
1、發包方與承包方因履行承包合同產生的糾紛。承包方與發包方簽訂了30年不變的土地承包合同後,部分農民在未與發包方解除合同的情況下放棄土地耕作,外出務工或經營其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發包方的村集體以終止承包合同為由,收回土地另行發包。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不斷出台,土地效益逐漸上升,務工農民陸續返鄉,要求繼續履行30年不變的承包合同,耕種其原承包土地。此類糾紛,各地均有發生,具有普遍性。
2、承包期間因土地流轉產生的糾紛。部分農戶將其承包土地轉包、轉讓、出租給他人耕種,自己外出務工。隨著政策調整,原承包人要求收回土地自行耕種,現耕種方不願退還土地,而土地流轉雙方往往是口頭約定,或雖有書面協議,但協議條款不全或不能匹配土地現值,致使雙方在流轉期限、出讓形式及承包費等問題上產生爭議。
3、「機動地」、「開荒地」引發的糾紛。二輪土地延包時,部分地方按國家政策預留了5%的機動地。現有農戶或返鄉農民不顧村集體已與他人簽訂承包經營合同的事實,要求承包這些土地,從而引起矛盾。此外,還有基於對村中荒地開墾權的爭奪而引發的糾紛。
4、土地「小調整」和新增人口要地的糾紛。二輪土地延包後,部分地方為解決人地矛盾,仍堅持「大穩定、小調整」的方案調整土地。《農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實施後,按照法律規定,不允許再調整土地,但現實中仍存在一些希望通過「小調整」調換土地的農戶以及希望獲得土地的新增人口。他們無法達成願望,從而引發糾紛。
5、土地權屬不清的糾紛。由於撤鄉並鎮、合村並社以及徵用土地的增多,過去無人問津的荒地、荒灘,現在成了「香餑餑」,但由於過去村與村、社與社、個人與個人之間土地權屬不清,引發糾紛。
6、嫁出嫁入和戶籍「空掛」的承包糾紛。很多婦女嫁出後失去了土地,而嫁入後又沒分到土地,從而造成糾紛。此外是戶籍「空掛」的糾紛,過去一些人為了子女上學或經商便利,將戶口落在了城郊的村集體組織,當時約定只要戶籍不要承包地,不享受該集體組織的公共福利待遇,現在以戶口為由向集體要承包地和徵用土地的補償費。
㈡ 我家的承包的機動地在合同期內被村裡違法收回,事情發生半年,找那那不管,應該咋辦
承包地發包應該是以組為單位吧。村、組無權擅自收回承包地,你可以到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和農業局去反映、主張自己的訴求。
㈢ 村委違法將機動地低價承包村民能上法院告嗎
首先,這個合同是無效的,根據是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七條【優先承包權】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承包權。第四十八條【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單位、個人的承包】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從土地法的角度來說,該承包程序不合法,從合同法的角度來說,該承包合同內容損害了本集體經濟組織中他人的合法利益,因此無效。
其次,解決土地承包糾紛有很多渠道,根據第五十一條【承包糾紛解決方式】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所以可以先向鄉政府至縣政府的有關部門要求解決。如果不行,還可以向政府紀檢部門舉報村委會主任違法發包集體土地。最後,就是到法院起訴,不過要把村委會主任作為被告,把村委會主任個人作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法院就應該受理了,要告他濫用職權,違法發包土地。要求村委會主任對發包機動地一事承擔責任,追回被發包的20公頃機動地。
㈣ 《農村土地承包法》對預留機動地是怎樣規定的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三條對預留機動地作了限制性和禁止性的規定:「本法實施前已經預留機動地的,機動地面積不得超過本集體經濟組織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機動地。本法實施前未留機動地的,本法實施後不得再留機動地。」
機動地本來是為解決因人口變化、征地、自然災害等各種情況而導致的人地矛盾問題而預留的土地。但實踐中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負面作用,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試圖通過預留一定數量的土地解決未來數十年中可能出現的人地矛盾是不切實際的。當前國家政策規定的承包期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而時間越長預測其間人地矛盾發生的幾率就越困難,機動地預留就越難作到適度。第二,機動地可能帶來的收益會驅使一些地方借預留機動地與民爭利,侵害農民的合法權益。實踐中對預留機動地的監管是比較困難的,作為相對弱勢的農民對此往往無能為力,集體經濟組織利用預留的機動地從事經營活動或者對外發包,從中獲利的機會是比較大的。有的地方隨意擴大機動地面積,侵犯了作為所有者的農民的利益。為糾正這種錯誤做法,中央有關文件曾多次強調要控制機動地比例,明確指出預留機動地不得超過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五。據統計,在目前已基本完成的第二輪土地承包中,全國預留機動地總面積只佔耕地面積的1.9%,總體上沒有超過政策限定的比例。但從局部來講,仍有一些地方預留的機動地超過了5%。為維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農村土地承包法依照上述政策,規定該法實施前已經預留機動地的,機動地面積不得超過本集體經濟組織耕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五。
鑒於機動地存在的負面影響和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不鼓勵預留機動地;另一方面對已經預留的,只要不超過國家規定的5%的比例,還是允許的。只是規定機動地的比例限制還是不夠的。如有的會以機動地沒有達到規定比例為由,通過對已經承包的土地進行調整或者將本應發包的土地預留為機動地。有的會以沒有預留機動地為由,打亂已經建立的承包關系。這些都會影響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損害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因此,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機動地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機動地。本法實施前未留機動地的,本法實施後不得再留機動地。對於今後可能出現的人地矛盾問題,除利用現有的機動地解決以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利用依法開墾增加的土地,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土地,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發揮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作用等方式來解決。當然,對於符合法律規定的調整條件的,也可以依法進行調整。
綜上所述,預留機動地的負面效應是現實存在的,而且其設立的目的已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因此農村土地承包法對實施前已預留的機動地的作了嚴格的限制性規定,對實施後預留機動地的也作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
㈤ 村民種機動地不交承包費將如何處置
村民承包土地而不交承包費村裡是否有權收回看是哪種承包方式。
一種是法律上規定集體回土地承包給答本組織的村民使用,並核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另一種是外地人去村裡承包,本質上是租用。一般是簽訂合同或協議。簡單地利益區別在於:
前一種承包方式中,只要是村裡發包給村民時,(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承包到戶,每個村民都可以承包到土地,且這種承包是法律規定享有的權利,以前向國家交公粱,現在不用向國家交實物和金錢,更不用向村裡交承包費;後一種承包方式只是口頭上習慣叫法的承包,實質上是租用,這種方式中,使用者得向土地所有者(沒有承包給具體農戶的土地一般是村集體,現在一般是村委)或土地承包人(村委承包給村民使用,村民再租用給其他人,有時口頭也說是承包給他人) 按約定使用,如果約定是付錢,那不付錢了,就按違約處理,有可能就包括收回。 農村土地承包是指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淮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後土地的所有權性質不變,承包地不得買賣。
㈥ 土地承包中產生的糾紛哪些可以仲裁哪些不可以仲裁
第一,侵權糾紛能否申請仲裁?應當說仲裁的范圍主要是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但某些侵犯財產權益的糾紛也可以申請仲裁。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乙也承認,但拒不歸還。像這種不需要確權的爭議,甲也可申請仲裁機構予以裁決。
第二,土地權屬能否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例如甲與乙的承包地相鄰,甲認為乙侵佔了他的一壟地,但乙不承認。再例如發包方認為承包方侵佔了村裡預留的機動地中的一壟地,承包方不予承認。那麼就這一壟地的權屬爭議能否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呢?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第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這三個法對確權的規定與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是一致的。由此可以看出,承包的土地、林地等權屬爭議是不能申請土地承包仲裁機構仲裁的,而只能向有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處理。那麼能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呢?也是不可以的。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凡是土地權屬爭議都首先由行政機關解決,當事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合同發生糾紛能否向商事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我國仲裁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另行規定。」由此可以看出,村集體所有的「四荒」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向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發包,這樣簽訂的承包合同應屬於一般商事合同,可以向依我國仲裁法的規定設立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㈦ 如何處理土地承包合同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涉及面廣,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根據對有關法律法規的了解,整理出以下政策措施,供您參考:
1、嚴格規范機動地管理。集體機動地,要在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民主商議的基礎上,採取公開招標或公開協商方式發包,嚴禁暗箱操作或仗權承包。同等條件下,機動地優先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了切實保證機動地合法、合理、公開發包,保護廣大農民合法權益,凡是機動地發包合同,必須經鄉鎮農村經濟管理機構進行依法鑒證。承包的機動地,任何人不得轉包、轉讓他人。機動地承包期限一般為一年,最長不得超過3年。以前合同約定承包期較長,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應保持不變;按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規定,需要調整承包合同的,按規定的承包期進行調整;按規定應解除的合同,解除後按新的承包期發包。機動地發包收入計入集體積累。
2、積極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對離田從事其他經營或勞務輸出的農民,要支持和鼓勵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維護他們的土地承包權和收益權,不得強迫或阻礙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截留、扣繳農戶承包地流轉的收益。要堅持按程序進行流轉。農戶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轉出方和受讓方要簽訂流轉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要經發包方同意;採取其它方式流轉的,要報發包方備案。流轉合同當事人可以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合同鑒證。
3、妥善處理承包期內收回的農戶承包地。土地延包後,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農戶承包地搞招標發包的,要及時糾正,切實維護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發包方收回農戶承包地抵頂所欠承包費,簽訂協議的,按協議約定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後,依法糾正。《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全戶農轉非和全戶戶籍遷出,已收回的承包地不再退回;未收回的,除遷入設區的城市外,應保留其承包地,由其繼續承包。
4、是妥善處理「戶在人不在」農戶的土地承包。土地延包時得到承包地的「戶在人不在」農戶,凡是願意繼續承包的,不得強行收回其承包地;願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應支持、鼓勵其依法流轉;不願意繼續承包的,應辦理相關手續,退還給集體。土地延包時,未得到承包地的「戶在人不在」農戶,要求承包的,原則上應同意其承包土地。承包地可在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戶在人不在」農戶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不要承包地協議的,從其約定。
5、妥善處理婚出婚入人口承包地問題。土地延包前結婚的婦女,戶籍在土地延包前遷入的,由遷入地分給承包地;未分給承包地的,從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戶籍在土地延包前未遷出的,由原戶籍所在地分給承包地;未分給承包地或分給後收回的,在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解決;暫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由於地域間土地延包實施時間不一而導致婚嫁婦女無地的,原則上由戶籍遷入地解決承包地;無力解決的,可通過候地解決。因負有贍養義務,男到女家生產生活的,在土地承包上與婚出婚入婦女同等對待。
6、妥善處理徵收徵用或佔用農戶承包地問題。凡徵收徵用集體土地的,要依法及時足額兌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未足額到位的,要盡快兌現到位。鄉、村公益事業建設佔用農戶承包地,從集體機動地、復墾地、退包地中給予解決。鄉、村辦企業佔用農戶承包地,應給予適當補償;無力補償的,可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
7、認真落實農戶承包地退耕還林(草)補助政策。
8、妥善處理棄耕撂荒承包地問題。禁止棄耕撂荒承包耕地。對棄耕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組織耕種,不得撂荒。承包農戶連續兩年棄耕的,發包方有權終止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地。
9、妥善處理土地使用權糾紛。農村土地承包中出現的土地使用權糾紛,要本著依法辦事、尊重歷史的原則,妥善處理。農戶在國有林業企業施業區內耕種的土地,要區別情況處理。凡不適宜耕種的,要按國家有關規定有計劃地退耕還林還草;適宜耕種,並已納入計稅面積、簽訂30年土地延包合同的,由農戶繼續承包經營,不得收取土地承包費或土地使用費。
10、進一步完善土地延包工作。
所以在處理土地承包糾紛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完善相關的制度,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必要的時候,可以向法院起訴。
以上列舉若是對您有所幫助,請順手點擊採納!
㈧ 農村機動地有20畝一直是我家承包、土地到期了合同上是我們有優先承包權,可是有人爭 怎麼辦
這是法律允許的,優先承包權只能是雙方承包的錢一樣的情況下優先給你罷了。在法律上你無計可施,只能是暗箱操作了
㈨ 法院以機動地承包年限不得超過3年為由叛我敗訴怎麼辦
要看你是哪個省來的,很多地方規自定機動地承包年限不得超過3年,如果你所在的省是這樣規定的,那你就必須接受法院判決。如果因為承包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導致法院的判決造成你損失的,你可以要求出租方與你共同承擔損失,各承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