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城鎮居民在農村買了宅基地自建房現在賣地方與我發生糾紛我該怎麼辦
宅基地確實是不能出售的,所以你購買宅基地的那個合同確實無效,不過可以要求"其兒子"賠償你的損失,返還你簽合同時所付的錢款以及蓋房子所花的費用。
具體的你可以去咨詢律師.
Ⅱ 城鎮居民已經購買了農村宅基地,怎麼辦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版民集體所有;2004年權10月21日《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再次強調「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由於農村房屋買賣必然涉及宅基地買賣,而宅基地買賣是我國法律所禁止的,因此,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的合同因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為無效。
在實際操作中,如果農村出賣人以此為由要求返宅基地房屋的話,法院是會支持的,但是也會相應要求原所有人返還對應的款項;如果買賣雙方相安無事,且不涉及到土地徵收的話,買受人還是可以繼續居住的。但是一定要清楚,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房屋的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建議雙方友好協商,解決爭議糾紛。
Ⅲ 城市戶口買農村房屋 受法律保護嗎
不受保護的,農村宅基地的所有權人只能是該集體的村民,城鎮戶口是無效的。
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城鎮戶口是不允許購買農村房屋的,除非戶口能辦理過去。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郊區正逐步納入城市化的進程。在這種城市快速擴張的大背景下,土地、房屋的增值成為客觀現實。在巨大的拆遷利益刺激下,多年前私下流行的農村房屋買賣突起波瀾,買賣雙方糾葛不斷。出賣人看到房屋增值及房屋拆遷後帶來的巨大利益,於是反悔,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確認合同無效,歸還房屋。那麼,對於該類糾紛該如何處理。王富利律師根據多年以來處理的農村房屋買賣案件 ,現總結如下。
一、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1、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的情形
(1)出賣人和買受人均是同一村的村民。如果出賣人和買受人均是同一個村的村民,那麼該合同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買賣合同當然有效。
(2)買受人在買賣房屋時與出賣人不是同一個村的村民,但是,之後將戶口遷入到該村。那麼,由於買受人具備了同一個村村民的資格,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買賣合同有效。
(3)房屋買賣合同經過多次流轉,最後流轉到同一個村村民手裡,那麼該房屋買賣合同也有效。
(4)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在購買房屋時是村民,後又轉為居民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2、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情形
(1)農村村民將房屋賣給城鎮居民。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無論是將房屋出賣給本市的居民還是外省市的居民,合同都是無效的。
(2)農村村民將房屋出賣給其他村的村民。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購買人無論是本市的村民還是外省市的村民,都是無效的。
二、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後的處理
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後,為平衡雙方的利益在合同無效後果的處理上,要全面考慮合同無效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影響,尤其是出賣人因土地增值、拆遷、補償所獲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造成的損失兩方面因素,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對於購房人已經翻建,裝修、擴建房屋,使房屋增值部分,應對購房人的投入進行補償。此外,讓購房人返還、騰退房屋的同時,應當注意為購房人留出合理的騰退時間,購房人無房居住的,應當予以妥善安置。出賣人應當賠償買受人的損失包括:
1、返還原購房價款及房屋原購買價款和現房屋價款之間的差價
2、買受人因擴建、改建、裝修使房屋增值的部分
3、該房屋因拆遷而使出賣人獲得的拆遷利益及土地的增值部分
以上損失,需要委託有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然後確定損失數額。對於土地增值和拆遷部分補償,合同無效後,根據出賣人負有主要責任,買受人負有次要責任的過錯分配原則予以處理。
Ⅳ 城鎮居民購買農村自建房法律不保護,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買
這里有兩個問題,1,土地,2.土地上面的房子。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農民有這個土回地的使用答權,沒有所有權,他自己建房子可以,就是使用這個土地,但是房子不是空中樓閣,一定要在土地上建設,為了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國家不允許農村住房買賣,(同一個村的村民發生的買賣只是使用權的有償轉讓,土地村民有股份,以後國家徵收的錢一樣以分紅的形式回到村民手中)。
農村自建房的買賣,現在很多都是私下裡的交易,很多人買是因為便宜,你跟原來戶主所簽訂的協議是無效的,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合同無效,法律判決取消交易,你歸還他的房子,他歸還你的錢。當然,法院還罰你的款,一般是幾百到2000,你不能享受房子土地增值的部分,房子住了,你的錢法院是不判決給你利息的,還有徵地的補償,一般分開土地補償和房子補償,土地補償肯定沒有的,建築物補償主動權還是在戶主哪裡,例如你現在買房子2000元每平方,到時候補償是1000元每平方,戶主到時候給你1000元每平方你無話可說,如果補償4000元每平方,戶主因為是他的名字,他還給你2000元每平米已經是有良心了(法院判決一樣是這么多),多餘的都是他的。
Ⅳ 如何認定城鎮居民購買農村房屋合同的效力
農村私有房屋也就是農村宅基地。
國家土地管理法和一些法規、規章,如《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土函字第97號《關於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具體應用問題請示的答復》等等都將宅基地向城市居民出售、建造、翻建的行為視為違法,予以禁止。
但是,由於相關法律的不夠明確、細化和迅猛的經濟發展,導致此類買賣行為
層出不窮;並且有些還與其他的法律有抵觸。所以,現在法院對此類合同糾紛的
判決不盡相同。也不知道你是哪裡的。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話對你會有利些。
下面提供你北京對涉及農村私有房屋買賣糾紛案件的處理原則:
1.尊重歷史,照顧現實。根據此類案件產生的復雜性,妥善解決相關的利益沖突和矛盾。
2.判決以\\「有利於妥善解決現有糾紛、有利於規范當事人交易行為」為指導,以制約農民審慎處分自己房屋的積極效果。
3.綜合權衡買賣雙方的利益。首先,要全面考慮到合同無效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影響,尤其是出賣人因土地升值或拆遷、補償所獲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造成的損失;其次,對於買受人已經翻建、擴建房屋的情況,應對其添附價值進行補償;第三,判決返還、騰退房屋同時應注意妥善安置房屋買受人,為其留出合理的騰退時間,避免單純判決騰退房屋給當事人帶來的消極影響。
不知道你是否知曉北京有名的\\「畫家村事件」,案情就是因為畫家購入農民
宅基地,翻造房屋;因為畫家的入住導致房價大漲,賣方毀約的事件。
你的例子中,有利的是,年代久遠(到底是98年還是八幾年呀),且又有充足的證據;不利的是,在農村地區,鄉村屬於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且地方保護主義和
家族觀念又強。
判決的結果,我估計你不會全贏,最起碼要給對方一點補償;至於多大程度上的勝訴,要看你的表現和外界的影響。
以上的判決處理原則來自北京的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農村私有房屋買賣糾紛合同效力認定及處理原則研討會會議紀要的通知》
京高法發391號
Ⅵ 我從城鎮戶口手中買農村房子,現在我是這個村的戶口合同有效嗎
根據法律規定,整個人的兩種土地所有制的實現和集體所有制勞動群眾,農民集體,擁有和使用農民個人僅宅基地,沒有產權擁有宅基地農村宅基地。中國的「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佔有和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房屋及附屬設施的建設。」然而,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市居民誰也無權擁有城市戶口出售自己的家園和家園。平台中國的「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村民的標准出售或出租房屋,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另外,考慮到人口密集的國家,國家有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再加上宅基地是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因此,國家理事會和國土資源部自1999年禁令的非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 「關於土地管理的轉移加強非投機性土地的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99] 39號)規定:農民可以不賣房屋,城鎮居民,城市居民不得批准農民集體佔用的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發放的建設和購買住宅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的。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 28號)規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禁止購買城鎮居民在農村的宅基地。國土資源部「關於農村宅基地管理視圖加強」(國土資發[2004] 234號)規定:農村宅基地購買非城鎮居民,非城鎮居民購買和違法建設農村宅基地使用證發放。
在司法實踐中,對農村宅基地問題,農村住房轉移到城鎮居民,司法部門也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即城鎮居民購買農村宅基地,農村房屋,沒有什麼發現是無效的。如果買賣雙方糾紛告上法庭,法院應當按照合同無效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糾紛。居民
因此,現有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不允許城市居民所購買的房屋和農村宅基地。
- 北京畫家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Ⅶ 城市戶口買了農村房屋,拆遷該怎麼處理
城市戶口不可以買農村房子,因此合同無效。但是可以雙方協商進行一定的補償,或者到法院起訴,出賣方應當承擔因此給你帶來的相應的經濟損失。
根據《房屋登記辦法》第八十六條規定:房屋所有權依法發生轉移,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登記申請書;
(二)申請人的身份證明;
(三)房屋所有權證書;
(四)宅基地使用權證明或者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明;
(五)證明房屋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材料;
(六)其他必要材料。
申請村民住房所有權轉移登記的,還應當提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轉移的證明材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申請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的,還應當提交經村民會議同意或者由村民會議授權經村民代表會議同意的證明材料。
第八十七條申請農村村民住房所有權轉移登記,受讓人不屬於房屋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房屋登記機構應當不予辦理。
(7)城鎮人買農村住房糾紛擴展閱讀:
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轉讓人擁有二處以上的農村的住房(含宅基地)。
2、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成員轉讓。
3、受讓人沒有住房以及宅基地,符合宅基地使用權分配的條件。
4、轉讓行為徵得了集體組織同意。
5、宅基地使用權不得進行單獨轉讓,地隨房一並轉讓。
Ⅷ 城市居民購買農村住房違規過戶有什麼責任
一、房屋買賣中房屋與土地的「主從」關系
城市房屋買賣中,遵循「地隨房走」原則。這一理念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觀點明確。在我國的農村,土地是農村經濟組織集體所有。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集體土地未經徵用,不得出讓、轉讓。實踐中,在對農村土地進行徵用時,房屋是作為地上附著物予以補償的,採取的是「房隨地走」的原則。因此,基於此因素,筆者認為,農村房屋轉讓也應遵循「房隨地走」的原則,以土地使用權能否轉移作為決定房屋轉讓效力的主要因素。
二、現有法律規范中對農村房屋買賣問題的規定
1、現行法律規定
《物權法》第152條至155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房,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3款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8號)規定,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
2、最高人民法院對農村房屋買賣效力的意見
最高院於1963年作出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幾個問題的意見》規定:「宅基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樹木、廠棚、豬圈、廁所等永遠歸社員所有,社員有買賣或租賃房屋的權利。房屋出賣以後,宅基地的使用權即隨之轉移給新房主,但宅基地的所有權仍歸生產隊所有。」;最高院於1984年作出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 0條規定:「村鎮公民之間由於買賣房屋轉移宅基地使用權而發生的糾紛,應根據國務院《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中規定的審查、批准手續辦理。」可見,《土地管理法》施行前,最高院原則上是承認農村房屋買賣效力的。《土地管理法》施行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對農村房屋和宅基地出台了嚴格管理政策,最高院未就此出台過新的規定,也沒有發布典型案例,因此很難判斷最高院對農村房屋買賣的態度是否發生改變。
Ⅸ 城鎮戶口購買農村房子是否受法律保護
不受法律保抄護。
根據《中華人襲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村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村民對宅基地只享有使用權,農民將房屋賣給城市居民的買賣行為不受到法律的認可與保護,即不能辦理土地使用證、房產證、契稅證等合法手續。因此,小產權房不能向非本集體成員的第三人轉讓或出售,只能在集體成員內部轉讓、置換。
Ⅹ 買農村房屋發生糾紛怎麼處理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有沒有效,如果無效應該怎麼賠償?
關鍵詞:農村房屋買賣 合同無效 無效賠償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郊區正逐步納入城市化的進程。在這種城市快速擴張的大背景下,土地、房屋的增值成為客觀現實。在巨大的拆遷利益刺激下,多年前私下流行的農村房屋買賣突起波瀾,買賣雙方糾葛不斷。出賣人看到房屋增值及房屋拆遷後帶來的巨大利益,於是反悔,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確認合同無效,歸還房屋。那麼,對於該類糾紛該如何處理。王富利律師根據多年以來處理的農村房屋買賣案件
,現總結如下。
一、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
1、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的情形
(1)出賣人和買受人均是同一村的村民。如果出賣人和買受人均是同一個村的村民,那麼該合同是符合法律規定的,買賣合同當然有效。
(2)買受人在買賣房屋時與出賣人不是同一個村的村民,但是,之後將戶口遷入到該村。那麼,由於買受人具備了同一個村村民的資格,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買賣合同有效。
(3)房屋買賣合同經過多次流轉,最後流轉到同一個村村民手裡,那麼該房屋買賣合同也有效。
(4)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在購買房屋時是村民,後又轉為居民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2、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情形
(1)農村村民將農村房屋賣給城鎮居民。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買受人無論是將農村房屋出賣給本市的居民還是外省市的居民,合同都是無效的。
(2)農村村民將農村房屋出賣給其他村的村民。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購買人無論是本市的村民還是外省市的村民,都是無效的。
二、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後的處理
農村房屋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後,為平衡雙方的利益在合同無效後果的處理上,要全面考慮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影響,尤其是出賣人因土地增值、拆遷、補償所獲利益,以及買受人因房屋現值和原買賣價格的差異造成的損失兩方面因素,平衡買賣雙方的利益。對於購房人已經翻建,裝修、
以上損失,需要委託有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然後確定損失數額。對於土地增值
由於農村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目前國家對不符合條件的農村房屋的買賣一般原則是按無效處理。所以,在購買農村房屋時,一定要謹慎。要考慮到如果無效後,怎樣保護自己的權益。如果確實要買,需要指定一份詳細的協議,將房屋今後如果拆遷或者出賣人反悔,具體的賠償計算標准約定具體明確。同時,如果購買後,房子翻建、裝修,一定要保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