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经营假冒伪劣产品有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触犯了刑法、知识产权法(如果他的品牌曾申请过知识产权的话)、不正当竞争法
『贰』 法律上对销售假冒的产品是怎么处罚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二专)的相关条属款的规定,看其涉案产品数额是否符合涉刑。
如果不够涉刑数额,可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六十一条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叁』 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记:日前,张先生在一家超市购买啤酒,发现其中一瓶有明显杂质,怀疑酒是假冒或伪劣产品。张先生缺乏消费维权经验,不清楚应如何维权和索赔的尺度。请问邓秘书长,消委会有什么维权建议?
消: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可以从消费投诉和行政举报两个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监督市场经济行为。从消费投诉角度来说,投诉意味着维权索赔。首先,要举证啤酒属假冒伪劣产品,假冒问题可联系厂家或相关质检部门予以检测鉴定,伪劣问题要通过卫生监督部门予以认定。第二,经鉴定属假冒产品的,可要求商家按《消法》或《食品安全法》予以赔偿,造成身体伤害的,凭产品造成身体伤害的证据,主张伤害赔偿。第三,经认定是伪劣问题的,则要分析属于厂家责任,或是商家责任,视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追计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行政举报角度来说,消费者可向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主管部门予以举报,对违法经营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记:现实中,很多情况是在选购产品之前,也就是未消费前,在店铺陈列的商品和选购过程中,已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这个时候,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消:未消费前,已发现或知道属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方面,消费者就应坚决抵制,不予购买,避免遭受损害;不要报着侥幸可以敲一笔,谋利的目的消费,因为按照《广东省实施<消法>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消费者购买前已知道商品和服务存在瑕疵的,消委会不予受理投诉,消费者权益不受法律保护,可能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消费者应通过行政举报的方式,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举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店铺的具体经营地址和违法销售情况,履行自己的社会监督责任。
记:厂家和商家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请问邓律师,消费者主张惩罚性赔偿,主要有哪些法律依据?
律:消费者对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问题主张惩罚性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有《消法》、《食品安全法》和《侵权责任法》。对有欺诈行为的消费纠纷,《消法》赋予了消费者主张双倍赔偿的权利。对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安全法》赋予了消费者主张十倍赔偿的权利。
记: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法律赋予了消费者索赔的权利和赔偿额度,是否意味着,消费者一定能按法律规定的赔偿额获得赔偿?
消:假冒伪劣产品,法律规定赋予的索赔权利和赔偿额,是具有强制力的,厂家和商家依家必须承担违法生产和销售的责任。然而,通过消委会投诉途径维权,只能在《消法》赋予消委会“调解”的职能下进行,调解是建立在消费者、经营者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进行的,不具有强制力,如果厂家或商家坚决不愿意按法律赔偿,消委会唯有终止调解,或向媒体披露有关的违法经营行为。消费者一定要按法律主张赔偿的,可进一步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予以解最后打12315消费者维权电话
『肆』 法律里关于假冒伪劣商品的罪名有哪些
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
第142条生产、销售劣专药罪
第143条生产、销售不属符合卫生标
准的食品罪
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第145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
医用器材罪
第146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
准的产品罪
第147条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
药、化肥、种子罪
第148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
准的化妆品罪
『伍』 有关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造成事故的赔偿法律
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有十倍赔偿的法律规定。
十信赔偿的规定是针对食回品的,如果购买的假答冒伪劣商品不是食品,那就没有十倍赔偿。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购买了假冒商品,可携带假冒商品及有关票据,到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请他们调查处理,帮助你追回损失的货款。如果是怀疑自己购买了假冒商品,那就要先请上述两个部门的有关专家或真品生产厂家帮助鉴别,确定是假冒商品后再作处理。如果当地已成立了消费者协会,消费者也可直接向消费者协会反映,请他们帮助鉴定、调查,使制售假冒商品的行为及时得到制止。总之,消费者如果发觉自己购买了假冒商品,一定不要自认倒霉,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样就可以使假冒商品没有立足之地,既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维护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陆』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的哪些规定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柒』 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有无十倍赔偿的法律规定
十倍赔偿的法律规定是关于食品的。这个商品不是食品,那就没有十倍赔偿;如果你这个商品是食品,那就要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才有十倍赔偿。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从立法本意和社会效果来看,食品安全法宗旨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以造成了生命或财产等其他损害后果为前提,将不利于维护市场良好秩序、惩治制假售假者的目的实现,有悖立法初衷。
其次,消费者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实际上是支付了代价而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回报,已经受到了价款损失,该损失应属于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的生产者、销售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因此,只要有了制假售假的行为,就对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环境造成了影响,即使没有造成其他损害后果,也可以支持十倍赔偿。
在销售者和消费者的地位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如果要求消费者举证证明销售者明知,是非常困难的。2007年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五条就明确规定:“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对食品经营者的此项特殊义务,2009年6月1日施行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再次予以明确规定。由此可见,销售者有检验产品是否合格以及审验供货商的义务。如果销售者不能举证证明其履行了上述义务,则可推定其“明知”。因此,此处销售者明知应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即由销售者举证证明自己不知,否则推定其为明知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捌』 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哪项知识产权
有人称为精神的(智慧的)产出物。这种产出物(智力成果)也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
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利益性质不同
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其利益主要是非经济的)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
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和工业产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 知识产权
权利;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运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玖』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我国颁布哪些法律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回
答我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九条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五十条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