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与开发商发生房产纠纷问题怎么解决
一、房产纠纷解决途径都有哪些
1、协商
协商是指当事人行使自己的合法处分权,在法律规定许可的前提下,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纠纷。购房者和开发商对双方所发生的纠纷进行协商,提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并就此达成一个纠纷解决协议。由双方协商解决纠纷,对购房者和开发商来讲都是最好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省时、省力又省钱。
2、调解
它是指在第三者的主持下,纠纷双方当事人经过自愿协商,排除争端,达成和解的一种方法和活动。我国在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进行民间纠纷的调解处理,包括房地产纠纷的调解。
3、仲裁
仲裁是一种准司法活动。房地产纠纷发生后,公民可以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居中判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法作出仲裁裁决,解决房地产纠纷。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执行。我国根据《仲裁法》规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设立了仲裁委员会负责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房地产纠纷的当事人当然可以依法向房地产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
4、诉讼
可以将房地产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前提是纠纷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
二、怎样处理房产中介纠纷?
不同类型的房屋租赁、买卖纠纷,有不同的解决渠道和投诉部门。例如:
(一)涉及房产中介无照经营、发布虚假房源信息的,可向工商部门反映;
(二)涉及中介违法违规乱收费的,则向物价部门反映;
(三)无房地产经纪服务备案证、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骗取或骗贷住房公积金、规避限贷的、签订“阴阳合同”规避税费的,可向房管部门反映;
(四)因一方违约所签合同无法推进时,三方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提交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B. 和开发商有房屋纠纷怎么处理好
在民商事纠纷争议解决途径中,诉讼和仲裁是我国两种不同的司法程序,回两者在程序上大体相同,但因答管辖机关不一样,形式上会略有不同。首先是受理管辖,仲裁的管辖机构是各仲裁委员会,一件纠纷若要适用仲裁管辖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存在约定有效的仲裁条款,也就是说双方必须明确约定如果出现了争议,由某家仲裁委员会进行管辖审理,这样才能适用仲裁程序。而诉讼管辖则无需约定,任何一方都可以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在合同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多个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约定管辖。其次,仲裁裁决一裁终局,当事人不得上诉,而法院诉讼一审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提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在具体操作程序上,诉讼仲裁并无太大的差别,都是先立案、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被告/被申请人提交答辩状、开庭、判决/裁决这一套程序,这套程序看似简单,但其中所隐含的复杂细节难以估量,律师建议,如果大家没有相关诉讼经验,在诉讼之前一定要了解各项诉讼程序或者咨询律师来进行应对,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诉讼风险。
C. 房屋漏水赔偿金额的纠纷
房屋漏水纠纷处理方法:
1、首先应查明此管理职责归谁。公共设施应由物业负责,从维修基金中支出;非公共设施则要看属于专有部分还是共有部分。各方有约定应从约定,如无约定,专有部分由专有权人负责管理维护没有异议,但对共有部分的管理维护职责归谁有争议。防水层如果作为共有设施,因为属于隐蔽工程,一般认为楼上住户作为实际使用人应承担合理使用的行为义务,楼下作为受益人也有相应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是体现在费用承担上。
2、开发商的责任:在保修期内,如果不是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漏水,开发商要承担全部责任。根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规定:第1条第(二)款有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第(四)款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3、公平责任:对于已过保修期的房屋,各方当事人无过错(或无证据证明其过错),如因防水层自然老化,此时维修费用按民通第1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根据实现情况,由当事人分担,一般为一人一半。
4、物业的责任:漏水肯定不是物业造成的,但如果物业在这里面有疏于管理的情况,或是出现了问题后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损失扩大或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那么物业要承担责任。前者比如管道堵塞,虽然不是物业干的,但根据物业管理合同和相关规定,物业公司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如果没做到,那就可以追究物业的 责任;后者比如楼上违法装修,物业未制止,那么就可以找物业要求赔偿损失。
D. 房屋质量纠纷怎么处理,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有哪些
(一)楼体不稳定。表现为过了沉降期依然下沉不止;不均匀沉降导致楼体倾斜;整体强度不够,楼体受震动后或在大风中摆动;因结构不完善,部分或全部承重体系载力不够,导致楼体有局部或全部坍塌隐患。
(二)裂缝。包括墙体裂缝及楼板裂缝。裂缝分为强度裂缝、沉降裂缝、温度裂缝、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有材料强度不够,结构、墙体受力不均,抗拉、抗挤压强度不足,楼体不均匀沉降,建筑材料质次,砌筑后干燥不充分等。
E. 如何处理和解决上海商品房质量投诉纠纷
房地产标的额大,责任主体多,购房人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实力均不足,相对于开发商又处于弱势地位,不少购房人都因商品房质量问题而深受其苦。而商品房质量影响因素多、终检的局限性,开发商面对大量的质量问题也很头疼。上海商品房质量投诉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了。如何解决上海商品房质量投诉纠纷,成为眼下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处理质量纠纷问题做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些如何投诉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给遇到房屋质量纠纷的业主以及和质量纠纷有关的各责任主体一些借鉴。 1. 投诉的方法和建议商品房质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每年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质量问题不但缩短建筑物的寿命,也给住户带来了极大的苦恼。搬入新房本是件喜事,可房屋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就成了一件窝心事,如再遇到久拖不决,那就更苦不堪言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发布对12 个城市商品房质量满意度调查报告称,近40%的消费者对商品房投诉处理结果不满意。所以消费者掌握一些实用的投诉方法很有必要。1.1. 了解国家关于商品房质量相关法规及政策 如何保护购房人利益,国家关于商品房质量相关法规和政策都有明确规定,它是投诉维权的有力依据。如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买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向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申请重新核验。经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买人有权退房,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2. 收集证据有了法律依据后,最关键的就是证据了。消费者平时要注意收集证据,争取纠纷处理中的主动。可采取诸如拍照、摄像、书面记录等方法,必要时可请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等方式收集证据。另外,消费者向开发商提出的关于房屋质量问题及解决意见尽量使用书面形式,如能让其确认为最好。这样,一方面可以证明该房屋当时存在何种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证明购房人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开发商提出了质量问题及解决请求。这可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得不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为协商不成情况下诉讼解决争议做出必要的准备。在整个购房过程中,收集证据最为关键的是签署购房合同和交钥匙收房。其中要注意事项如下:1.2.1. 签署购房合同时注意事项消费者签订购房合同前须留心购房格式合同,对于合同中可选择和协商的内容,应特别认真阅读。根据法律规定,住宅质量保修期限不得低于法定最低保修期限。在法定保修范围内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规定,在法定保修范围外的一定要注意保修期约定和质量责任约定的签署,因为此约定可能就是今后维权的依据。对于法规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中没有约定的其他保修范围项目的保修期限,购房者须与开发商补充约定。1.2.2. 拿钥匙收房时应注意事项首先仔细看合同。对照合同条款,看开发商是否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内容。在验房中所发现的房屋质量问题或未完工部分,一定要用相机或DV 拍摄以保留证据,即使开发商承诺立即维修,也一定要形成书面协议。最后签字时,业主一定要看仔细看清哪些条款可以签字,哪些条款不能签字,只有在所有问题全部落实好后, 即对发现的问题留有有效证据后,才能签字。有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在交房时,要求买房者先签字后验房,这需要消费者引起注意,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房子的交付以签字为准,国家规定有质量问题的房子是不能交付使用的,延期交房开发商要承担违约责任,一旦签字后发现质量问题,就很难追究开发商延误交房的责任。另一个问题是签字就证明消费者已开始使用,有一些质量问题和使用也有关系,一旦签字后发现质量问题,便给开发商留下推卸责任的机会。1.3. 选择投诉对象1.3.1. 找开发商消费者有依据又有证据,但面对开发商、物业公司、施工单位等众多责任主体,找谁进行维权呢?如果发现质量问题,首先找开发商,因为购房者与开发商有着直接的合同关系。开发商作为商品房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商品房质量承担最终责任。但并不是说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不承担质量责任。而是开发商既面对购房者,也面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开发商与购房者的质量关系通过《商品房购销合同》和《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来约束,与参建单位之间的质量关系通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来界定。如开发商对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渗漏,对购房者的保修期为5 年,同时与施工单位或者屋面防水企业签订的保修期也应不少于5 年,即开发商向购房者提供的质量保证书与施工单位向开发商提供的质量保修书应该一致。如果购房者因质量问题要求赔偿损失,应由开发商向购房者赔偿,开发商再根据质量原因依照合同约定追索责任单位赔偿。
F. 发现开发商售卖给我们的房子有纠纷时,该如何维权
首先作为业主的我们在购房时如果遇到权益受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纠纷处理方式也不同。一旦发现房子有问题,一定要保留证据。
第一个需要的证据要能够证明买房当事人主体资格。如果买房子的是自然人,或者说个体,必须要有能够证明身份的文件,如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如果是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要主动提交如工商注册登记以及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等材料证明资格。
第二个需要提交证明房屋买卖行为发生的证据。如房地产买卖合同、买房时开的发票或收据、或者贷款合同,分期付款的凭证等等。
在纠纷发生后一定要有搜集证据的意识。首先要保留好一切书面文件,比如我就喜欢留着收据,两年前报的驾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完试所以就去办理退款,有收据和合同才能退。同时我们可以主动与对方交流,引导对方留下书面文件,最好沟通过程全程录音,到时候维权可以用得上。
如果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不了问题,就可以整理证据找律师起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