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卫生局和医院是什么关系医疗纠纷找卫生局可以解决吗
农村卫生合作医疗站出了医疗事故医院和卫生局给处理吗
② 发生医疗纠纷去卫生局投诉有没有用
发生医疗纠纷去卫生局投诉是有用的。
据《侵权责任法》中医疗侵权责任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不过,医疗纠纷解决途径一般为三种:医患双方协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法院诉讼,可根据医疗纠纷的严重程度选择具体的处理方式。
(2)市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的流程扩展阅读
发生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当地卫生热线投诉或到卫生局事故办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并搜寻保存相关证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后,以下部分病历(主观病历)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1、病程记录,是指继住院病历(又称为入院病历、入院记录、入院志或住院志)之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包括首次病程记录、转科或手术之后的病程记录、交班、接班记录、转科记录、阶段小结、抢救记录以及没有单页会诊单的会诊意见等,什么叫非法行医。往往是管床的住院医师书写;
2、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也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查房记录,甚至还有医院领导的查房记录;
3、会诊记录,往往有专页单独记录,即治疗科室邀请本院或外院有关科室医师进行会诊的记录,记载名称不一,有的称为会诊记录,有的称为会诊单,没有专页单独记录的会诊意见即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4、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可以记载在病程记录中,也可是专页;
5、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是指在患者死亡一周内,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有专页单独记录。
③ 县级卫生局如何处理医疗纠纷
你好,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或者是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情况不尽人意就很容易会产生医疗纠纷,有些患者家属甚至会情绪过激地医闹。那么,县级卫生局如何处理医疗纠纷?下面针对这一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为您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法律依据
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卫生部《医疗事故鉴定暂行办法》。
二、受理范围
辖区内合法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
三、受理程序
(一)一般纠纷
1、投诉人向县卫生局书面提交投诉材料,内容包括被投诉单位的主要问题及诊疗或处理经过,投诉人目前的状况及要求,联系电话等;
2、投诉人对答复有异议的,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医疗事故的,应当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组织鉴定。
一问一答:
1、有哪种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答:(一)患者死亡;(二)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申请医疗事故处理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答:申请医疗事故处理的期限为一年。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3、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布之前已处理的医疗事故争议是否可以重新处理?
答: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发布之前,已经处理结案的医疗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4、患者是否有权复印或复印制其病历资料?
答: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印制其病历资料。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
网页链接
④ 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吗
从法律上是有责任处理的,但实践中多数不愿意处理。一般是建议到法院或者鉴定机构。
⑤ 医疗纠纷卫计局不管,应再找哪个部门
你好,医疗纠纷首先要找卫计局(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更名为卫健局),解决医疗纠回纷的答第一站是卫计局。
你要确定:第一,这件事情到底是否属于医疗纠纷。第二,是否牵扯到刑事责任。
如果你确定事情确实属于医疗纠纷,卫计局首当其冲是要管的。
如果事件本身牵扯到司法、刑事责任,是卫计局的权限解决不了的,就要去医调委寻求解决或者走司法程序。
⑥ 医疗纠纷反应到卫计委,卫计委处理程序
卫生局会建议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⑦ 卫生局如何应对处置群体恶性医闹事件
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打砸财物、设置障碍等手段阻挡患者就医或殴打医务人员等,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他们被称为医闹。医闹以医疗纠纷为引线,以闹事为手段,以牟利为目的,破坏了医患双方沟通的规则。因此,有效地治理医闹,建立正常的医疗纠纷处理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分清不同医闹的性质
医闹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公安、司法、信访、维稳、卫生等多个部门,单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显然无力进行有效治理。再加上不少医院认为此类问题是“家丑”,对外不忍言、不敢言、不愿言,往往采取花钱买平安的方式解决,结果犹如“抱薪救火”。
经过对近几年医疗纠纷案件的统计分析,山东省高密市发现该类案件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态势多发,2010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15起,演变为严重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3起;二是背景复杂,不少案件可以确定有专业医闹的直接参与,模糊了患者家属本身的诉求;三是容易升级,少数患者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易演变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四是比例倾斜,在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例数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反而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出非诊疗护理因素对其产生了影响。
针对这些情况,高密市提出对医闹实施“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响应、责任追究”的应对策略,探索处理医疗纠纷的长效机制。
设置医闹分级响应机制
不同医闹所产生和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对其的处理方式也要区别对待。该市领导小组在接到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规模及程度,将其分为3级,按级响应处置。响应部门分为现场处置、宣传处置、鉴定处置、诉讼处置、信访稳定5个小组,按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稳控工作。
Ⅲ级,为一般事件,参与人数在8人以下。响应部门为医疗机构所在地的派出所、市卫生局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派专人任总指挥,根据事件需要和事态发展,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Ⅱ级,为较大事件,参与人数8~15人。有损坏医疗机构财产或危及到人身安全的行为,且医疗机构不能控制局面。响应部门为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派专人任总指挥,根据事件需要和事态发展,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Ⅰ级,为重大事件,参与人数15人以上。表现为聚众占据医疗机构医疗或办公场所,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违法行为的;侮辱、威胁、恐吓、围攻、殴打医务人员或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在医疗机构内外挂横幅、设灵堂、烧纸钱、摆花圈、贴标语、发传单,影响正常诊疗秩序的等。响应部门为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及其他相关成员单位。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任总指挥,根据事件需要和事态发展,组织、协调各部门按职责参与现场处置。
医闹治理须各部门齐出动
治理医闹,各方面的协同作战是十分必要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医疗纠纷处置工作预案,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维稳办、市卫生局、市信访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卫生局也制定了相应的《卫生系统内部医疗纠纷处置预案》,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解决、行政调解、第三方调解、医学鉴定、法律诉讼等途径来化解纠纷。
为了保证相关部门步调一致,对各级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尤其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规定详细,编织起了细密的管理网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负责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市卫生局负责受理医疗纠纷的处置和办理领导小组日常具体事务,制定维护社会稳定、共建平安和谐医疗环境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立本级处置医疗纠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为保障系统健康高效运行,该市制订配套文件为各有关部门设立了督促工作的“军令状”。文件规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医疗机构出现失职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主要包括:未建立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及其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的;发生医疗纠纷后,不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互相推诿,在工作中态度生硬、作风漂浮、措施不力的;发生突发性事件后,不及时处置,导致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受到严重干扰的;医疗机构及周边职业医闹人员和黑恶势力猖獗,长期未受到严厉打击的等等。
⑧ 医疗纠纷协商不成!卫生局会怎么处理
医疗事故的解决途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有三条解决途径:双方自行协内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容处理申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中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申请处理,又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终止受理。 发生医疗事故后的处理程序: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或其家属有权提起技术鉴定。根据鉴定提起时间、原因以及受理机构的不同,可以将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由各区县医学会负责组织,所有辖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事件均在本区县内进行鉴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再次鉴定由市医学会负责组织。%D%A
⑨ 医疗纠纷向卫生局哪个部门投诉,怎么处理
可以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可以进行调解或提起诉讼。
根据《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
第四条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院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第二十二条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9)市卫生局处理医疗纠纷的流程扩展阅读:
医疗纠纷包括医疗、护理服务及环境设施等方面,医院一般都设有统一的投诉管理部门,因此发生医疗纠纷,可以先去本医院的投诉管理相关部门进行投诉,并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去卫生局投诉部门进行投诉。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投诉,主要是指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人员(以下统称投诉人)对医院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及环境设施等不满意,以来信、来电、来访等方式向医院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要求的行为。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投诉接待制度,设置统一的投诉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程序和联系方式等,方便患者投诉或者咨询。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网络